廣東省蔬菜種植面積
廣東是中國蔬菜的重要生產基地,其種植面積的大小及變化會影響到蔬菜的供應,下面小編帶大家去了解下廣東蔬菜生產面積的情況。
一、廣東蔬菜生產基本情況和特點
***一***蔬菜播種面積和產量穩中有升。
2006年以來,廣東蔬菜播種面積基本穩定在1600萬畝左右,2009年達到1707.65萬畝,比2006年增長4.9%,年均增長1.6%。2009年,全省蔬菜產量2567.17萬噸,比2006年增長7.8%,年均增速為2.6%。2006-2009年,全省蔬菜畝產基本維持在1500公斤/畝上下。總體上看,蔬菜的播種面積和產量穩中有升。
***二***蔬菜生產已成為農業經濟新的增長點。
2009年,全省蔬菜產值607.27億元,佔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8.3%,佔農業產值39.3%。其中,葉菜類產值佔農林牧漁業總產值超出一成,佔農業產值超過兩成,達23.2%,佔蔬菜產值接近六成,達58.9%***見表1***。從近年情況看,蔬菜生產已成為廣東農業經濟新的增長點,同時也是廣東農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2009年,廣東種植蔬菜每畝產值達3568元,一畝葉菜類的產值更是高達4071元。
2006-2009年廣東蔬菜、葉菜類產值及佔總產值比重
> ***三***葉菜類面積和產量佔比重大。
2009年,廣東葉菜類播種面積達882.10萬畝,佔蔬菜的51.7%。葉菜類產量1243.96萬噸,佔48.5%。其次是瓜菜類、塊根塊莖類,播種面積分別佔蔬菜的16.2%、11.4%,產量分別佔19.1%、12.5%。其餘各類蔬菜的播種面積和產量,佔不到蔬菜的一成。***見圖1、圖2***
***四***廣東蔬菜銷路多元化。
多年來,蔬菜北運和供應港澳是廣東冬種蔬菜生產的一大特色。全省每年北運菜數量大、品種多,如茄子、辣椒和四季豆等,是廣東南菜北運的主要品種。廣東蔬菜主產區茂名市,每年冬種蔬菜播種面積達70多萬畝,其中70%北運;湛江市冬種蔬菜播種面積90萬畝,蔬菜年產量達230多萬噸,其中55-60%外運。同時,廣東長期向港澳和東南亞等地區和國家出口蔬菜。如惠州市目前共有出口菜場39個,是內地最大的供港蔬菜種植基地,供港新鮮蔬菜佔香港地區進口蔬菜總量的40%以上。
***五***蔬菜生產地區分佈趨於合理。
級差地租和農業生產條件的差異是蔬菜生產地區佈局形成的重要因素。在廣東經濟發達、地少人多的地區,較高的生產成本促使蔬菜生產向經濟欠發達地區轉移,並逐步形成全省蔬菜生產的合理佈局。2009年,珠三角、東翼蔬菜播種面積佔全省比重少於人口比重,而西翼和山區則相反。***見圖3***
人均蔬菜生產量***按常住人口計算,下同***也基本呈現同樣的情況。2009年,廣東人均蔬菜生產量為266公斤/人。從分市看,韶關、惠州、肇慶和清遠4市人均蔬菜生產量超過400公斤/人,廣州、梅州、陽江、湛江和茂名5市在300-400公斤/人之間,汕頭、汕尾和揭陽3市略高於全省水平,其餘9市均在全省水平以下。從經濟區域看,西翼和山區人均蔬菜生產量超出340公斤/人,高於全省水平;而珠三角和東翼則低於全省水平。***見圖4***
二、廣東蔬菜生產存在問題
***一***蔬菜生產總體水平有待提高。
2008年,廣東蔬菜產量在全國各省中排第九名,排在河北、遼寧、江蘇、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和四川省之後;而人均蔬菜生產量則在全國第二十五名,僅在北京、山西、上海、江西、西藏和青海之前。2009年,廣東人口占全國的7.2%,而蔬菜播種面積只佔全國6.2%,蔬菜產量僅佔全國的4.2%;人均蔬菜生產量剛剛過全國水平的一半,只有57.5%。2009年,廣東蔬菜畝產1503公斤/畝,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的2240公斤/畝,這與廣東蔬菜以葉菜類為主,畝產較低有關。但從另一角度看,廣東獨特的氣候條件和優良的蔬菜傳統種植習慣,以及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優良品種的推廣應用等,都表明廣東蔬菜生產仍有較大發展空間。
***二***蔬菜生產佈局尚欠合理,珠三角地區蔬菜自給率低。
隨著城市化、工業化程序的加快,廣東部分地區近郊的菜地面積明顯減少,致使當地蔬菜生產量與人口擁有量不相匹配。
2009年,廣州市蔬菜播種面積佔全省的12%,其餘各市都不到一成。其中,深圳、珠海均不到全省的1%。***見圖5***
2009年,全省有9個市蔬菜生產量佔全省比重小於人口比重,它們分別是深圳、珠海、佛山、河源、東莞、中山、江門、潮州和雲浮市。該9市人口占全省38.8%,蔬菜生產量卻只有全省的18.8%,整整相差20個百分點。這說明該9市的農業生產能力與其人口擁有量不相匹配,與其消費能力也不相匹配***見圖6***。從經濟區域看,珠三角生產出全省40.8%的蔬菜,要供給49.7%的人口消費;東翼的蔬菜生產量佔全省比重也小於人口比重0.8個百分點。部分地區蔬菜自給率過低,對外地蔬菜輸入依賴性大,容易因外地供求變化導致蔬菜價格大起大落。近年來愈加頻繁的天氣變化、範圍越來越廣的自然災害表明,廣東應該建立穩定的蔬菜自給率。
***三***結構性、季節性蔬菜“淡季”明顯,容易造成蔬菜價格波動起伏。
近年來,廣東農業生產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不斷提高,但仍然擺脫不了靠天吃飯的被動局面。廣東葉菜類佔蔬菜比重較大,但由於春季的梅雨季節和夏秋的高溫天氣等原因,影響了葉菜類的生長,導致出現了明顯的結構性、季節性蔬菜“淡季”。同時,由於傳統消費習慣是以新鮮蔬菜為主,這使廣東蔬菜生產仍停留在鮮品生產上,產品保鮮加工與包裝發展滯後,初級產品多,技術含量和附加值較低,也不利於蔬菜儲存和保持供給平衡。
***四***蔬菜生產現代化水平較低,應對自然災害能力較弱。
廣東蔬菜仍以傳統的露天生產為主,標準化和設施栽培面積少,蔬菜生產難以抵禦自然災害的襲擊,產品質量也難以穩定和提高,保證蔬菜均衡供應難度較大。2009年,全省大棚蔬菜面積只有3萬多畝。大棚蔬菜技術要求高和資金投入大,如果政府不予以資金上的扶持,很難在企業、菜農中大規模推廣。
***五***蔬菜質量安全監管工作任務艱鉅。
目前,廣東蔬菜生產仍以千家萬戶分散經營為主,外耕戶多,文化素質低,安全意識薄弱,再加上農資供應渠道複雜,銷售混亂,質量安全檢測監督體系以及執法隊伍建設仍不健全等原因,致使蔬菜質量安全隱患依然存在。
***六***蔬菜流通渠道有待完善。
近年來,廣東城郊蔬菜生產基地不斷向粵北、粵西轉移,加大了穩定城市蔬菜市場供應的難度,菜價的季節性波動在所難免。目前,蔬菜從生產到消費者手中,經過了菜農、收購商、批發市場、社群菜市場、超市、消費者等環節,菜農由於缺乏市場資訊,部分品種與市場銜接不暢,時常出現增產不增收以及結構性、季節性、區域性的生產過剩。當蔬菜價格漲到高位時,獲益最多的是蔬菜流通商,而大部分菜農並沒有獲得高菜價帶來的實際利益。這暴露出蔬菜流通渠道中存在著環節多、成本高、利益主體複雜等一系列問題。
三、廣東蔬菜生產發展的幾點建議
***一***穩定和擴大蔬菜種植面積,進一步提高供給能力。
2009年,除廣州、惠州和肇慶市外,珠三角其餘6市的蔬菜自給率嚴重偏低,深圳、東莞和珠海人均蔬菜生產量只有12、63和89公斤/人,佛山、中山和江門的人均蔬菜生產量也達不到全省平均水平。蔬菜生產區域化、專業化是未來發展的趨勢,但大中城市切實提高本地應季蔬菜的自給能力,將有利於抵禦各種風險,減少當地菜價的波動起伏。廣東要提高本地蔬菜的供給能力,一要加強蔬菜生產基地建設。根據國家有關檔案精神,制定好“十二五”期間廣東“菜籃子”工程建設發展規劃,確保全年全省蔬菜播種面積保持在2009年1700萬畝的基礎上,擴大全省大中城市郊區常年蔬菜生產基地的建設規模,加快建立一批現代化蔬菜生產基地,努力消滅蔬菜“淡季淡市,旺季爛市”的現狀。同時,要加大對重點蔬菜生產基地建設的資金和政策支援力度,提高蔬菜生產水平和重要時節的應急供應能力。二要加快蔬菜標準園建立工作,推進蔬菜生產現代化發展。標準園建立是園藝產業發展方式的重要轉變,是提高產品質量的有效抓手。要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集中力量、加大力度,在優勢產區建立一批標準化、集約化程度高的蔬菜標準園,樹立標杆,示範帶動蔬菜產品質量和效益全面提高。三要大力推進蔬菜異地開發種植。鼓勵、支援發達地區民營企業到廣東鄰近省、市周邊農村開發建設供粵蔬菜生產基地,實行異地開發種菜,提高全省蔬菜的自給率。
***二***提高蔬菜生產現代化水平,促進菜農增產增收。
一是不斷改善蔬菜生產條件,逐步提高蔬菜生產抗災能力。在“十二五”期間,廣東省級財政要計劃統籌土地出讓收入,重點扶持發展設施栽培蔬菜,擴大設施栽培蔬菜生產面積,提高菜田綜合生產能力和抗禦自然災害能力。同時,通過開展菜田基礎設施建設,把長年種植蔬菜的菜田建成路相連、渠相通、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生產基地。二是加快蔬菜集約化育苗建設,提高優質種苗的供應能力。發展現代蔬菜產業首先要從育苗開始,集約化育苗代表著現代蔬菜產業的發展方向,尤其是在災後恢復生產中,對保面積、保進度、保質量起到關鍵的作用。三是加快推廣蔬菜殺蟲燈除蟲技術,誘殺趨光性害蟲,降低害蟲基數,減少蔬菜生產用藥。四是切實抓好蔬菜先進生產技術、優良品種的示範推廣工作。充分發揮各級蔬菜主管部門和科研機構在耕作技術、育苗技術、植保技術和收穫加工儲藏保鮮技術等蔬菜科技研究推廣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通過大力開展各種科技諮詢交流活動和組織舉辦各類農民學習培訓班等方式,向廣大農民推廣良種良法,宣傳科學的生產經營模式,有效提升蔬菜的品質和檔次,促進農民增產增收。
***三***切實加強蔬菜生產質量安全監管。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蔬菜質量安全關係到消費者的健康和安全,關係到生產者的發展,關係到社會的穩定。首先,要大力推進無公害、綠色、有機蔬菜生產,搞好蔬菜標準化生產。第二,要加強農藥監管,從源頭上解決濫用農藥問題。第三,要實施蔬菜質量安全全程控制,建立完善生產檔案、產品檢測、基地準出、質量追溯等管理制度,加強監管和檢測工作,發現問題及時處理,確保不出現蔬菜中毒事件和蔬菜產品合格率達95%以上。第四,要加強監測隊伍建設,改善監測儀器裝置,提高監測隊伍素質和監測水平。第五,要加強對菜農的宣傳、教育、培訓工作,提高蔬菜生產者質量安全生產的意識和自覺性。
***四***加強蔬菜產銷銜接,促進蔬菜流通暢順。
一是提高蔬菜產銷組織化程度,減少蔬菜流通環節。各級政府要鼓勵和扶持各地蔬菜生產專業合作社的建立和發展。合作社既可以對蔬菜質量安全進行監控,又可以減少中間環節的交易成本,切實提高蔬菜生產的組織化程度,在降低蔬菜價格的同時也維護了農民的利益。二是採取多種形式開展“農超對接”等產銷對接活動。鼓勵農業專業合作組織、農產品流通企業直接進入超市、社群菜店、便利店,減少流通環節,降低銷售費用,穩定菜價,保障供應。同時,優先鼓勵消費地大型零售流通企業和學校、酒店等終端使用者與蔬菜生產基地直接形成交易關係,最大限度地減少流通環節,促進蔬菜產區和銷區建立穩定的產銷關係。三是蔬菜生產專業合作社通過“訂單農業”等形式,與商場和超市直接掛鉤,帶動基地生產發展,搞活蔬菜流通市場,增強蔬菜產品的物流能力,確保品種結構、上市檔期均衡供應。四是完善、落實好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減少流通環節成本,確保蔬菜調運暢通。在全國範圍內對整車合法裝載運輸鮮活農產品的車輛免收車輛通行費,擴大“綠色通道”政策覆蓋的蔬菜品種範圍。
***五***加強蔬菜資訊監測、預警和釋出體系建設。
一是強化蔬菜生產和市場資訊監測,重點監測主要蔬菜的播種面積、產量、上市檔期和產地價格等4類指標,及時掌握蔬菜上市量、價格與供求變化情況。二是各地要加強與氣象局、新聞媒體等機構合作,建立蔬菜防災抗災預警機制,密切注意天氣動態,及時釋出預警資訊,提前落實防禦各種災害措施,保障我省蔬菜生產與供應,減少菜農損失。三是建立專家會商制度,以提高監測、預警資料的時效性、準確性和全面性,增強形勢判斷的可靠性,確保資訊釋出的權威性。
一、廣東蔬菜生產基本情況和特點
***一***蔬菜播種面積和產量穩中有升。
2006年以來,廣東蔬菜播種面積基本穩定在1600萬畝左右,2009年達到1707.65萬畝,比2006年增長4.9%,年均增長1.6%。2009年,全省蔬菜產量2567.17萬噸,比2006年增長7.8%,年均增速為2.6%。2006-2009年,全省蔬菜畝產基本維持在1500公斤/畝上下。總體上看,蔬菜的播種面積和產量穩中有升。
***二***蔬菜生產已成為農業經濟新的增長點。
2009年,全省蔬菜產值607.27億元,佔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8.3%,佔農業產值39.3%。其中,葉菜類產值佔農林牧漁業總產值超出一成,佔農業產值超過兩成,達23.2%,佔蔬菜產值接近六成,達58.9%***見表1***。從近年情況看,蔬菜生產已成為廣東農業經濟新的增長點,同時也是廣東農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2009年,廣東種植蔬菜每畝產值達3568元,一畝葉菜類的產值更是高達4071元。
2009年,廣東葉菜類播種面積達882.10萬畝,佔蔬菜的51.7%。葉菜類產量1243.96萬噸,佔48.5%。其次是瓜菜類、塊根塊莖類,播種面積分別佔蔬菜的16.2%、11.4%,產量分別佔19.1%、12.5%。其餘各類蔬菜的播種面積和產量,佔不到蔬菜的一成。***見圖1、圖2***
***四***廣東蔬菜銷路多元化。
多年來,蔬菜北運和供應港澳是廣東冬種蔬菜生產的一大特色。全省每年北運菜數量大、品種多,如茄子、辣椒和四季豆等,是廣東南菜北運的主要品種。廣東蔬菜主產區茂名市,每年冬種蔬菜播種面積達70多萬畝,其中70%北運;湛江市冬種蔬菜播種面積90萬畝,蔬菜年產量達230多萬噸,其中55-60%外運。同時,廣東長期向港澳和東南亞等地區和國家出口蔬菜。如惠州市目前共有出口菜場39個,是內地最大的供港蔬菜種植基地,供港新鮮蔬菜佔香港地區進口蔬菜總量的40%以上。
級差地租和農業生產條件的差異是蔬菜生產地區佈局形成的重要因素。在廣東經濟發達、地少人多的地區,較高的生產成本促使蔬菜生產向經濟欠發達地區轉移,並逐步形成全省蔬菜生產的合理佈局。2009年,珠三角、東翼蔬菜播種面積佔全省比重少於人口比重,而西翼和山區則相反。***見圖3***
人均蔬菜生產量***按常住人口計算,下同***也基本呈現同樣的情況。2009年,廣東人均蔬菜生產量為266公斤/人。從分市看,韶關、惠州、肇慶和清遠4市人均蔬菜生產量超過400公斤/人,廣州、梅州、陽江、湛江和茂名5市在300-400公斤/人之間,汕頭、汕尾和揭陽3市略高於全省水平,其餘9市均在全省水平以下。從經濟區域看,西翼和山區人均蔬菜生產量超出340公斤/人,高於全省水平;而珠三角和東翼則低於全省水平。***見圖4***
二、廣東蔬菜生產存在問題
***一***蔬菜生產總體水平有待提高。
2008年,廣東蔬菜產量在全國各省中排第九名,排在河北、遼寧、江蘇、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和四川省之後;而人均蔬菜生產量則在全國第二十五名,僅在北京、山西、上海、江西、西藏和青海之前。2009年,廣東人口占全國的7.2%,而蔬菜播種面積只佔全國6.2%,蔬菜產量僅佔全國的4.2%;人均蔬菜生產量剛剛過全國水平的一半,只有57.5%。2009年,廣東蔬菜畝產1503公斤/畝,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的2240公斤/畝,這與廣東蔬菜以葉菜類為主,畝產較低有關。但從另一角度看,廣東獨特的氣候條件和優良的蔬菜傳統種植習慣,以及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優良品種的推廣應用等,都表明廣東蔬菜生產仍有較大發展空間。
***二***蔬菜生產佈局尚欠合理,珠三角地區蔬菜自給率低。
隨著城市化、工業化程序的加快,廣東部分地區近郊的菜地面積明顯減少,致使當地蔬菜生產量與人口擁有量不相匹配。
2009年,廣州市蔬菜播種面積佔全省的12%,其餘各市都不到一成。其中,深圳、珠海均不到全省的1%。***見圖5***
2009年,全省有9個市蔬菜生產量佔全省比重小於人口比重,它們分別是深圳、珠海、佛山、河源、東莞、中山、江門、潮州和雲浮市。該9市人口占全省38.8%,蔬菜生產量卻只有全省的18.8%,整整相差20個百分點。這說明該9市的農業生產能力與其人口擁有量不相匹配,與其消費能力也不相匹配***見圖6***。從經濟區域看,珠三角生產出全省40.8%的蔬菜,要供給49.7%的人口消費;東翼的蔬菜生產量佔全省比重也小於人口比重0.8個百分點。部分地區蔬菜自給率過低,對外地蔬菜輸入依賴性大,容易因外地供求變化導致蔬菜價格大起大落。近年來愈加頻繁的天氣變化、範圍越來越廣的自然災害表明,廣東應該建立穩定的蔬菜自給率。
***三***結構性、季節性蔬菜“淡季”明顯,容易造成蔬菜價格波動起伏。
近年來,廣東農業生產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不斷提高,但仍然擺脫不了靠天吃飯的被動局面。廣東葉菜類佔蔬菜比重較大,但由於春季的梅雨季節和夏秋的高溫天氣等原因,影響了葉菜類的生長,導致出現了明顯的結構性、季節性蔬菜“淡季”。同時,由於傳統消費習慣是以新鮮蔬菜為主,這使廣東蔬菜生產仍停留在鮮品生產上,產品保鮮加工與包裝發展滯後,初級產品多,技術含量和附加值較低,也不利於蔬菜儲存和保持供給平衡。
***四***蔬菜生產現代化水平較低,應對自然災害能力較弱。
廣東蔬菜仍以傳統的露天生產為主,標準化和設施栽培面積少,蔬菜生產難以抵禦自然災害的襲擊,產品質量也難以穩定和提高,保證蔬菜均衡供應難度較大。2009年,全省大棚蔬菜面積只有3萬多畝。大棚蔬菜技術要求高和資金投入大,如果政府不予以資金上的扶持,很難在企業、菜農中大規模推廣。
***五***蔬菜質量安全監管工作任務艱鉅。
目前,廣東蔬菜生產仍以千家萬戶分散經營為主,外耕戶多,文化素質低,安全意識薄弱,再加上農資供應渠道複雜,銷售混亂,質量安全檢測監督體系以及執法隊伍建設仍不健全等原因,致使蔬菜質量安全隱患依然存在。
***六***蔬菜流通渠道有待完善。
近年來,廣東城郊蔬菜生產基地不斷向粵北、粵西轉移,加大了穩定城市蔬菜市場供應的難度,菜價的季節性波動在所難免。目前,蔬菜從生產到消費者手中,經過了菜農、收購商、批發市場、社群菜市場、超市、消費者等環節,菜農由於缺乏市場資訊,部分品種與市場銜接不暢,時常出現增產不增收以及結構性、季節性、區域性的生產過剩。當蔬菜價格漲到高位時,獲益最多的是蔬菜流通商,而大部分菜農並沒有獲得高菜價帶來的實際利益。這暴露出蔬菜流通渠道中存在著環節多、成本高、利益主體複雜等一系列問題。
三、廣東蔬菜生產發展的幾點建議
***一***穩定和擴大蔬菜種植面積,進一步提高供給能力。
2009年,除廣州、惠州和肇慶市外,珠三角其餘6市的蔬菜自給率嚴重偏低,深圳、東莞和珠海人均蔬菜生產量只有12、63和89公斤/人,佛山、中山和江門的人均蔬菜生產量也達不到全省平均水平。蔬菜生產區域化、專業化是未來發展的趨勢,但大中城市切實提高本地應季蔬菜的自給能力,將有利於抵禦各種風險,減少當地菜價的波動起伏。廣東要提高本地蔬菜的供給能力,一要加強蔬菜生產基地建設。根據國家有關檔案精神,制定好“十二五”期間廣東“菜籃子”工程建設發展規劃,確保全年全省蔬菜播種面積保持在2009年1700萬畝的基礎上,擴大全省大中城市郊區常年蔬菜生產基地的建設規模,加快建立一批現代化蔬菜生產基地,努力消滅蔬菜“淡季淡市,旺季爛市”的現狀。同時,要加大對重點蔬菜生產基地建設的資金和政策支援力度,提高蔬菜生產水平和重要時節的應急供應能力。二要加快蔬菜標準園建立工作,推進蔬菜生產現代化發展。標準園建立是園藝產業發展方式的重要轉變,是提高產品質量的有效抓手。要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集中力量、加大力度,在優勢產區建立一批標準化、集約化程度高的蔬菜標準園,樹立標杆,示範帶動蔬菜產品質量和效益全面提高。三要大力推進蔬菜異地開發種植。鼓勵、支援發達地區民營企業到廣東鄰近省、市周邊農村開發建設供粵蔬菜生產基地,實行異地開發種菜,提高全省蔬菜的自給率。
***二***提高蔬菜生產現代化水平,促進菜農增產增收。
一是不斷改善蔬菜生產條件,逐步提高蔬菜生產抗災能力。在“十二五”期間,廣東省級財政要計劃統籌土地出讓收入,重點扶持發展設施栽培蔬菜,擴大設施栽培蔬菜生產面積,提高菜田綜合生產能力和抗禦自然災害能力。同時,通過開展菜田基礎設施建設,把長年種植蔬菜的菜田建成路相連、渠相通、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生產基地。二是加快蔬菜集約化育苗建設,提高優質種苗的供應能力。發展現代蔬菜產業首先要從育苗開始,集約化育苗代表著現代蔬菜產業的發展方向,尤其是在災後恢復生產中,對保面積、保進度、保質量起到關鍵的作用。三是加快推廣蔬菜殺蟲燈除蟲技術,誘殺趨光性害蟲,降低害蟲基數,減少蔬菜生產用藥。四是切實抓好蔬菜先進生產技術、優良品種的示範推廣工作。充分發揮各級蔬菜主管部門和科研機構在耕作技術、育苗技術、植保技術和收穫加工儲藏保鮮技術等蔬菜科技研究推廣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通過大力開展各種科技諮詢交流活動和組織舉辦各類農民學習培訓班等方式,向廣大農民推廣良種良法,宣傳科學的生產經營模式,有效提升蔬菜的品質和檔次,促進農民增產增收。
***三***切實加強蔬菜生產質量安全監管。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蔬菜質量安全關係到消費者的健康和安全,關係到生產者的發展,關係到社會的穩定。首先,要大力推進無公害、綠色、有機蔬菜生產,搞好蔬菜標準化生產。第二,要加強農藥監管,從源頭上解決濫用農藥問題。第三,要實施蔬菜質量安全全程控制,建立完善生產檔案、產品檢測、基地準出、質量追溯等管理制度,加強監管和檢測工作,發現問題及時處理,確保不出現蔬菜中毒事件和蔬菜產品合格率達95%以上。第四,要加強監測隊伍建設,改善監測儀器裝置,提高監測隊伍素質和監測水平。第五,要加強對菜農的宣傳、教育、培訓工作,提高蔬菜生產者質量安全生產的意識和自覺性。
***四***加強蔬菜產銷銜接,促進蔬菜流通暢順。
一是提高蔬菜產銷組織化程度,減少蔬菜流通環節。各級政府要鼓勵和扶持各地蔬菜生產專業合作社的建立和發展。合作社既可以對蔬菜質量安全進行監控,又可以減少中間環節的交易成本,切實提高蔬菜生產的組織化程度,在降低蔬菜價格的同時也維護了農民的利益。二是採取多種形式開展“農超對接”等產銷對接活動。鼓勵農業專業合作組織、農產品流通企業直接進入超市、社群菜店、便利店,減少流通環節,降低銷售費用,穩定菜價,保障供應。同時,優先鼓勵消費地大型零售流通企業和學校、酒店等終端使用者與蔬菜生產基地直接形成交易關係,最大限度地減少流通環節,促進蔬菜產區和銷區建立穩定的產銷關係。三是蔬菜生產專業合作社通過“訂單農業”等形式,與商場和超市直接掛鉤,帶動基地生產發展,搞活蔬菜流通市場,增強蔬菜產品的物流能力,確保品種結構、上市檔期均衡供應。四是完善、落實好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減少流通環節成本,確保蔬菜調運暢通。在全國範圍內對整車合法裝載運輸鮮活農產品的車輛免收車輛通行費,擴大“綠色通道”政策覆蓋的蔬菜品種範圍。
***五***加強蔬菜資訊監測、預警和釋出體系建設。
一是強化蔬菜生產和市場資訊監測,重點監測主要蔬菜的播種面積、產量、上市檔期和產地價格等4類指標,及時掌握蔬菜上市量、價格與供求變化情況。二是各地要加強與氣象局、新聞媒體等機構合作,建立蔬菜防災抗災預警機制,密切注意天氣動態,及時釋出預警資訊,提前落實防禦各種災害措施,保障我省蔬菜生產與供應,減少菜農損失。三是建立專家會商制度,以提高監測、預警資料的時效性、準確性和全面性,增強形勢判斷的可靠性,確保資訊釋出的權威性。
最近訪問
- 廣東省蔬菜種植面積
- 初中二年級上學期教師評語
- 小學五年級語文期中考試卷
- 年輕人做什麼生意好
- 初中生消防安全手抄報資料大全
- 清蒸鱸魚的做法
- 小學演講稿範文
- 鋼筆經典書法作品欣賞
- 薇諾娜適合什麼年齡段的人使用
- 如何做出好吃的香辣蟹
- 法治理論知識的測試題目是什麼
- 有關於美化環境手抄報的圖片素材
- 網上創業的風險是什麼
- 描寫小白兔的句子
- 三十歲男人聽的歌曲排行榜
- 關於輔警紀律作風整頓心得體會優秀範文六篇
- 八歲孩子牙齒黑怎麼回事
- 動手的同義詞有哪些及造句
- 治療心絞痛的常用藥物
- 國旗下交通安全演講稿範文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