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心理學參考論文

  面對心理逆反期的學生,採取簡單急躁的教育方法,只能事與願違,應以愛心和尊重為前提,注重溝通和交流,以春雨潤物的耐心、細心融化學生心中的堅冰。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小學生逆反心理的研究》

  【摘要】本文從心理感應抗拒理論出發談逆反心理,運用它們的相似之處,對現今小學生逆反心理進行分析,從而提出引導方法。

  【關鍵詞】逆反心理 心理感應抗拒 小學生

  一、研究逆反心理的理論依據

  近年來,國內對“逆反心理”問題議論不少,也有人試圖從心理角度,特別是社會心理學角度進行深入研究。但是,在傳統的心理學理論和研究中並不存在“逆反心理”這個概念。從某種意義上講,提出這個概念是我國學者的首創。那麼,是不是隻有在今天,只有在中國才有這種“逆反心理”現象存在呢?翻開心理學文獻,我們發現西方心理學者們關於“心理感應抗拒”現象的描述與我們對“逆反心理”的理解很接近,可以說,他們的理論和研究與我們進一步探討“逆反心理”問題不無啟迪。

  ***一***心理感應抗拒理論

  心理感應抗拒理論是美國肯薩斯大學心理學家布林1966年在他的著作《心理感應抗拒理論》中首次提出的。

  根據布林的理論,假設某人有一套自由行為,如果其中任何一種行為被取消或有可能被取消,他就會體驗到“心理感應抗拒”。

  布林認為,當心理感應抗拒發生之時,人會在認知、情感和行為上發生改變。

  1.如果某項自由行為被取消或威脅取消,則該項自由行為的吸引力反而增加。

  2.直接從事被禁止或可能被禁止的行為。

  3.通過暗示行為來恢復自由。

  4.敵意和攻擊性情感。

  ***二***從心理感應抗拒理論出發談逆反心理

  1.“逆反心理”有可能是人類心理活動的基本特點之一,是普遍存在的。

  2.逆反的作用是可以得到控制的。

  二、對當前小學生逆反心理的分析

  小學生逆反心理的形成是多種主客觀因素互動作用,長期積澱的結果。

  ***一***主觀因素

  1.年齡與生理條件。

  當人進入青春期後,生理上發生了一系列變化,出現了第二性徵,他們意識自己長大了,獨立自主意識大大增強,要求成年人理解他們,尊重他們。而很多家長、老師的觀念還來不及或不願轉變,對於少年的煩惱、要求不能充分理解和積極引導,於是,少年因需要不能得到滿足自然產生了很強的逆反心理。

  2.個性特徵

  部分學生由於自負、獨立、偏激等個性特徵而造成逆反心理。

  3.好奇心

  小學生對未知事物有好奇心,往往事情越是有阻擋,對學生就越有誘惑力。有些老師、家長禁止孩子做某事,卻不說明為什麼不能那樣做的理由,結果適得其反。

  4.心理受挫

  學生具有強烈的自尊心,總希望被教師、同學重視、賞識。長期得不到這種滿足,心理受挫,就可能發牢騷、鬧情緒,甚至轉而用“非常方式”尋求關注。

  ***二***客觀因素

  1.家庭因素

  ***1***父母管教不當。在這方面造成逆反心理的原因又包括:期望不實際;管教隨情緒而變化;管教太嚴厲。

  ***2***家長的素質

  如果家長自身的品行不良也會導致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2.學校因素

  ***1***教學內容的單一化。

  ***2***教師的教育態度不端正。

  ***3***教師的教育方法不當。

  3.社會因素

  ***1***不良大眾傳播的影響。

  ***2***錯綜複雜的社會文化的影響。

  三、小學生逆反心理的引導和教育

  1.加強教育者的可信度。可信度包括兩種型別:一是教師無威無信,這類教育者很易誘發學生顯性逆反心理,即逆反心理會轉化為明顯的逆反行為,學生會公開與教師作對。二是教師有威無信,這類教育者用威嚴壓制學生,很易誘發學生的隱性逆反心理,即逆反心理不會轉化為明顯的逆反行為。因此,一名教師要有自信的心理素質,豐富的知識和才華多方面展示,對課堂的控制與對學生的吸引對其樹立威信是很重要的。

  2.加強教育者指導思想的轉變,充分尊重學生。教師只有在教育內容、形式和方法上做到積極探索,敬業,尊重學生,進而才會減少學生的心理反感,削弱逆反心理。

  3.加強感情投入。教育者應在感情上與學生多些相容、多些親近,那麼在學生心理上就不會再有那種厭惡、背離,逆反心理自然就會淡化了。

  4.加強同輩群體的指導。積極的群體對個體的正常心理產生的則是一種動搖力量。在此,教師可加強學生群體中合作學習的教育。同時,教師必須對這些小團體加強正確指導,及時發現不良風氣並做到儘早扭轉,這是防範逆反心理滋生、擴大的有效手段。

  5.加強教育方式的改進。教育是科學,也是藝術。呆板、重複、武斷的教育方式是很容易使學生產生牴觸情緒,出現逆反心理的。故教師要不斷學習,開拓視野,打破自己的思維定勢,樹立新的教育理念,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質。同時,可在適當的時機裡給予學生們一些讚美。

  6.爭取社會家庭的配合。引發逆反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糾正和防治也應該是綜合性的。學校除應該盡力做了自身的工作外,還應該積極爭取社會各界的支援,努力取得家長的密切配合。

  四、小結

  逆反心理是一種特殊的心理現象。由於小學生還未具備正確的認知能力,還缺乏社會經驗,所以在特定的情境中對特定的認知物件、特定的問題才會懷有逆反心理。只要引導得法,疏導及時,其積極作用是可以得到充分利用和發展,其消極作用也是可以防止和克服的。

  參考文獻:

  [1]四君山,蔣鼎新,謝巖鬆.21世紀創新學生、心理障礙諮詢、診斷與防治新概念.內蒙古少年兒童出版社

  [2]《班主任工作案例分析》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