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媽媽教育孩子的書籍有哪些

  教育孩子是門學問,也是需要大智慧。作為媽媽,在教育孩子時,需要多充實自己的教育知識以便更好的教育孩子。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適合媽媽教育孩子的書籍,希望可以幫到你!

  適合媽媽教育孩子的書籍

  1、家庭中的兒童***義大利***

  這本書講述了蒙臺梭利教育的基本理念:給孩子成長的自由,堅信孩子有自我學習發展的潛力。中心的思想在於尊重和認可孩子內在的需要,而不是用成人的思想去影響孩子本能就具有的非同一般的成長的本能。

  2、李中瑩親子關係全面技巧

  李中瑩的書將孩子和父母之間的親子關係剖析的非常深刻,這本書就是要告訴讀者,要想孩子有所不同,家長必須先在自己的思想、言談、行為和情緒表現方面有所不同。書中的教育方法也非常有實用性,且適用於所有知識層面的人。

  3、自卑與超越***奧地利***

  阿德勒,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其心理學在心理學歷史中已成完整的體系,甚至有人認為其心理學的貢獻超過了弗洛伊德。《自卑與超越》是阿德勒從個體心理學觀點出發,闡明人生道路與人生意義的通俗性讀物。不管有無器官上的缺陷,兒童的自卑感總是一種普通存在的事實,這本書對家長了解孩子的自卑心理會有些啟發。

  以下這些,雖然知名度很高,但口碑很不錯,從完整性考慮,同樣推薦給大家。

  4、窗外的小豆豆***日本***

  《窗邊的小豆豆》,這是一本沒有教育名言的名著,被評為“世紀最有影響圖書”。作者黑柳徹子用自己親身經歷講述著教育故事,彷彿在重溫著一段美好的回憶。書中都是一個個簡單又簡短小故事,文筆質樸、平實,其中又蘊含了很多教育的哲理。

  5、孩子你慢慢來

  龍應臺的“人生三書”系列之一***《孩子,你慢慢來》、《親愛的安德烈》、《目送》***,文章很好看,其中溢滿濃濃的母愛,孩子你慢慢來,母親永遠有耐心等你,這是一本能讀出幸福的書。

  6、五歲熊孩子教我的事

  這是一本很有趣的育兒書,書中介紹的是比較“現代、個性“的育兒理念。不僅是一本怎麼培養孩子和孩子相處的育兒指南故事書,也看到家長自己身上遠遠不足的一部分,值得推崇。

       媽媽教育孩子的原則

  一、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則。

  我們夫妻二人都是老師,通過多年的觀察發現:學生的許多缺點是能夠在父母身上找得到的。所以,我們要教育子女還要先約束好自己,規範好自己的行為,這樣子女有一個好的榜樣,不必我們家長有多少說教,子女也會跟著去做。所以我們應該用良好的環境和榜樣去影響、薰陶孩子。小孩的模仿能力很強,他們時常受周圍環境的影響,模仿身邊的人或事物,因此,家庭的生活環境、家長的榜樣作用便是一種“無聲的教育”。我和我愛人從不打牌或打麻將,休息的時間看看書和電視,或者上網查查需要用的資料,還買了許多古今中外歷史經典書,如《四大名著》、《百科全書》、《成語故事》、《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話選》及一些適合兒童閱讀的英雄人物傳記、科學家傳記等等,愛人還喜歡國學方面的書,女兒有時也跟著學一些,我們有意培養女兒“與書為友”的習慣,這些好習慣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對她人生的發展是有益無害的。

  二、積極配合老師對孩子進行教育。

  小孩在讀書期間,老師的作用是相當大的。非常幸運,我女兒的老師是非常負責的好老師,教學經驗豐富,很受學生歡迎。作為家長要多與老師聯絡,關心孩子在校表現,和老師探討孩子的不良習慣,有錯誤能夠及時的糾正。這樣老師也能夠更全面地瞭解你的孩子,更有利於老師從孩子的個性出發,尋找一種更適合這個孩子的教育方法。正因為這樣,我們要經常教導孩子尊敬老師,認真聽從老師的教導,“一日為師,終生為父”這正是老師的偉大之處。

  三、培養孩子生活能力和行為習慣

  現在的孩子大多數都被培養成了“小皇帝”“小公主”,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更別說知道感恩了。在家裡,我們有意識的讓女兒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七歲時讓她單獨睡一個房間;八歲自己會洗頭洗澡;晚上單獨在家,寫完作業後再看一會電視,到了時間會自己先睡;會主動幫忙洗碗……除了正常的零花錢之外,我們很少給她錢,因為從小她就沒有亂吃零食的習慣,她要買什麼都會事先徵得我們的同意。有時我們會有意無意地在孩子面前說大人在外面工作有多麼辛苦,賺錢是多麼不容易,這樣孩子自然而然知道珍惜,懂得感恩了。此外,在打掃衛生時,可以叫她負責收拾自己的房間,大人則負責其他地方。一方面讓她感受到了父母的辛苦,另一方面也培養了獨立生活的能力,就可以贏得孩子的敬重,從而更加珍惜為她所做的一切。

  四、學會換位思考,不給孩子太大的壓力

  女兒讀一年級時,年齡比一般人要小一些,剛開始什麼都不懂,還不知道讀書是怎麼一回事。語文成績總要比別人差一點,數學還曾經考過不及格。作為家長,當時我們很著急,但卻沒有責備她,也沒有額外佈置課外題來強迫她學習,更沒有規定她考試非得考多高的分。而是從培養好的學習習慣入手,提醒她上課要認真聽,不能受同學的干擾而影響聽課,放學後首先要把作業獨立完成,有問題先查字典,不要依賴父母的輔導,就這樣一步一步,潛移默化,成績逐漸在提高,從三年級到現在每年都是三好學生,數學還經常考滿分。經常聽人說小孩在週末要上輔導課,還要學習樂器或舞蹈,學了之後每天還要練習,這樣孩子幾乎就沒有休息和放鬆的時間。在我看來,除非小孩自己非常樂意去學,如果強迫的話,那是不可取的。我們應該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挖掘孩子的潛力。孩子比較小,天性好玩,要保證孩子有充裕的時間去玩和放鬆,去做自己歡的事。我們曾經帶過女兒去學二胡,後來發現她對此不感興趣而是歡繪畫,於是就放棄了二胡,她堅持學習繪畫直到現在,並且樂此不彼。

  五、與孩子進行溝通,注意恰當的獎懲

  注重與孩子日常交流,幫助孩子克服缺點。從細微處發現孩子的優點和缺點,幫助孩子發揮優勢、彌補不足,並及時發現孩子的變化,表揚和鼓勵進步,批評和糾正錯誤,防微杜漸,防患於未然,保證孩子健康成長。我們非常注重與孩子的交流,每天都與孩子聊一聊學校發生的事,從她的講述中就能夠發覺她的進步或問題,有進步及時表揚,有錯誤要嚴肅批評,但表揚與批評的尺度應該把握好,最好不要用物質和金錢,而以精神獎勵為主。不光如此,更要全面瞭解與小孩經常在一起玩的夥伴,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發現交往密切的同學之中有行為習慣不好的,要教導她不能受別人壞習慣的影響,並且要注意與這種人保持距離。

  媽媽教育孩子的方法

  一、“愛而不溺,嚴而不厲”原則

  教育孩子要“愛而不溺,嚴而不厲”,被溺愛的孩子很多都不成材,有的還出現了家長很不願意看到的結果,這是一個個溺愛的行為長期積累起來的必然結果。

  家長對孩子要做到愛而不溺,應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家長要正確對待孩子的要求。人都是有需求的,而且是多方面的,往往也是無止境的。對孩子的需求要具體分析,要以家庭的實際經濟狀況和有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為前提,不能百依百順,有求必應。過分地滿足孩子的需求容易引發孩子過高的慾望,養成越來越貪婪的惡習。一旦父母無力滿足其需求時,勢必引起孩子的不滿,致使難以管教。當其慾望強烈而又得不到滿足時,就容易走上邪門歪道,這是每位家長需要注意的。

  第二,對孩子的合理要求,在家庭的情況下,就儘量給予滿足。如孩子要求給買一些有利於增長知識,開發智力,豐富精神生活的兒童書畫及必要的生活、娛樂用品,一般應給予滿足。若家長一時難以辦到時,應向孩子說明理由。在教育孩子時,家長既要積極為促進孩子的身心健康創造條件,也要教育孩子注意節約儉樸,防止養成揮霍浪費的不良習慣。

  父母不能溺愛孩子,並不是說要對孩子要特別嚴苛,過分嚴厲也是不對的。我們所說的嚴格要求是根據孩子的發展水平和年齡特點,以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為前提的。如果“嚴”得出了格,就會走向反面,為此家長必須遵循以下幾點:

  首先,父母提出的要求是合理的,是符合孩子實際情況又有利孩子身心健康的。要求四歲的孩子跟在父母身後走力所能及的路是可能的,但要求孩子與父母走得一樣快一樣遠就不合理了。

  其次,父母提出的要求必須是適當的,是孩子經過努力可以做到的,若要求過高,孩子即使經過努力也無法達到,就會使孩子喪失信心,也就起不到教育效果。

  最後一點是,父母對孩子的要求一經提出,就要督促孩子認真做到,不能說了不算數,或者幹也行,不幹也行,而是一定要讓孩子做到,否則就起不到教育效果。

  二、寬嚴相濟的管理原則

  教育孩子應當“寬嚴相濟”。要記住:批評是踩剎車,賞識是踩油門。批評孩子是為了防止再次犯同樣錯誤,而不是為了讓孩子的心情變得更糟。我們的家長常常喜歡在批評時強迫孩子,說你下一次要給我考多少名,多少分,不然就怎麼怎麼樣等等.家長應該知道:強迫最多能達到您的目標,不可能超越目標,有時還會走向目標的反面。一味地批評孩子只會讓學習的效率更低下,而適當的表揚會使孩子充滿學習的信心,因此批評要與賞識相結合才能事半功倍,很多家長認為批評是教育,賞識不是教育,這是認識誤區。

  三、賞識努力而不是聰明原則

  要賞識孩子的努力而不是聰明,因為聰明與漂亮是先天的優勢,而不是值得炫耀的資本和技能,但努力則不然,它是孩子後天的應該予以肯定。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但成功卻永遠需要努力。所以,家長若想激勵孩子在學習上取得更好的成績,最好的辦法不是讚揚他們聰明,而是鼓勵他們刻苦學習。聰明而不努力也會一事無成,努力+正常的智力也能成功,在平常家長就應該賞識孩子的每一個進步,賞識孩子獨立完成作業的努力態度,賞識孩子為改善學習方法而作的努力。我們中國的家長都喜歡誇獎別人的孩子聰明呀,漂亮呀什麼的,這是一個誤區。

  四、不要進行破壞式批評原則

  批評孩子時不要進行破壞式的批評,有些家長常常不注意這些,批評孩子時言語過激,甚至打罵孩子。如:罵孩子“笨得像個豬”,“你看看人家誰誰誰”,結果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在中國這樣的父母不在少數,在批評孩子的時候,沒有建設性的意見,一味地指責;對錯誤進行反覆的、連續性的批評;態度粗暴、言語苛刻、諷刺嘲笑,傷害傷害孩子的自尊、對其改正錯誤起著阻礙和破壞性作用的批評。這樣的破壞性批評對孩子成長極為有害,孩子的心理是簡單和開放的,沒有足夠的經驗來使他對於自己的判斷有信心,家長的破壞式批評往往會徹底摧毀孩子的自信心;孩子的心靈是單純而稚嫩的,當家長採用破壞性批評以諷刺挖苦嘲笑等方式對待犯錯誤的孩子時,會嚴重損傷孩子的自尊心;破壞性批評針對的是人,就會造成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情感衝突和矛盾,會徹底破壞親子之間的關係。

  五、循序漸進,量力而行的原則

  循序漸進,量力而行的基本含義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必須根據孩子身心實際發展水平,遵循由易到難逐步提高的順序進行,要貫徹好這一原則,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全面瞭解孩子身心發展的實際水平做到量力而行。所謂“跳一跳夠得著”就是這個道理。要激勵孩子學習某種知識,當這種知識與孩子已有的知識水平相差不大時,他不僅願學,有能力學,而且也容易引發孩子學習的興趣。如果相差很大,甚至超過孩子的實際發展水平,他就不願學,也學不懂,當然就提不起興趣,甚至產生厭倦或牴觸情緒。

  第二、給孩子設定目標時要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相結合,制定短期目標要量力而行,要使孩子“伸手夠不到,跳一跳摸得到”。孩子這次考了30名,下次的目標就是28名,再下次25名……這樣逐漸達成目標就能持續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倘若目標設定的過高,孩子認為達不到,則會挫敗孩子的自信心和積極性。孩子一個接著一個的短期目標實現了,離長期目標也就越來越近了。有些家長經常把長短期目標相混淆,結果反而會引起孩子的逆反。

1.比較好的教育孩子的書籍介紹

2.教育孩子類的書籍推薦有哪些

3.如何教育孩子有哪些書籍推薦

4.父母必看的經典教育書籍

5.8本教育孩子的書籍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