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教育孩子採取的措施有哪些

  父母們都明白,教育孩子需要用好方法和採取好的措施。那麼好的措施有哪些?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家長教育孩子採取的措施的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家長教育孩子採取的措施

  習慣培養第一步

  提高認識,或者說,引導孩子對養成某個習慣產生興趣、認同和信心。

  兒童時期最好的教育莫過於養成良好的習慣。所謂好孩子一定是有好習慣的孩子,所謂有問題的孩子一般都是壞習慣很多的孩子。一個壞習慣可能使人喪失良機,而一個好習慣則可能使人走向成功。

  對一個學生來說,養成確認的好習慣會終生受益,如平時寫完作業認真檢查,考試時仔細審題,與別人有約的事情要牢記於心並提前落實等。這樣的學生不僅學習成績會好,為人處理也會愛到歡迎。

  習慣培養的第二步

  明確行為規範,讓孩子對養成某個良好習慣的具體標準清清楚楚。

  北京市史家小學的一個男孩子上課時很調皮,把任課老師惹生氣了,下課了全班同學都埋怨他,這個小男孩很懊惱,就去找他的班主任孫蒲遠老師。

  孫老師做過40多年的小學班主任,經驗豐富,是位全國特級老師。她聽了小男孩的話,對他說:“犯了錯就認錯還是好孩子嘛。那你決定怎麼認錯呢?”小男孩說:“我去給老師賠禮道歉,再給老師鞠個躬。”孫老師說:“鞠躬很好,會讓對方知道你很有誠意。可是你會鞠躬嗎?試一下我看看。”小男孩直挺挺地點了一下頭。孫老師搖搖頭說:“這不是鞠躬,這只是點頭嘛,點頭道歉缺乏誠意。”那個男孩愣住了,因為長這麼大,他從來不知道鞠躬與點頭有什麼區別。

  這時,孫老師站起來,給小男孩演示怎麼鞠躬:挺胸抬頭,雙手自然下垂,然後上身向下彎曲與地面平行,再平身,這才是鞠躬。然後,孫老師讓男孩子練習了幾次,才讓他去給任課老師認錯。

  孫蒲遠老師不愧是全國特級老師,她教育學生不光有耐心,還有細心,因為只有細緻入微的指導,才能培養出真正的好習慣。甚至可以說,沒有細節的指導,就沒有兒童教育。

  習慣培養第三步

  適時進行榜樣教育,讓孩子對養成某個良好習慣產生親切而嚮往的感情。

  少年兒童時代就是榜樣時代和偶像時代,因為孩子的學習特點就是觀察和模仿。不要盲目阻止孩子追星,尤其是偶像對青春期的孩子極富吸引力,許多偶像身上具有榜樣的因素,善於發現和引導的父母老師完全可以把偶像變為榜樣。

  習慣培養第四步

  堅持不懈的行為訓練,讓孩子由被動再主動再到自動。

  研究發現,初步養成一個習慣需要21天,而形成一個穩定的習慣需要90天。

  做父母的都很明白,孩子小的時候容易亂,早上起來,我的襪子呢?我的鞋呢?褲子都找不到了,東找西找的,很亂。這就是沒養成一個習慣。

  這時候父母可以讓孩子晚上睡覺以前,把衣服疊好,把鞋子放好,都放在一個固定的位置,把自己上學的書包有序地整理好。孩子開始不會,父母可以指導,演示一下,然後弄亂了讓孩子做,孩子往往就很有興趣,像軍人一樣,被子疊得整整齊齊的。

  習慣培養的第五步

  及時評估和獎懲,讓孩子在成功地體驗中養成良好習慣。

  有的父母對孩子說:“假期到了,這個假期你要好好把你寫字握筆的姿勢練好,開學前我要檢查。”

  這種做法恐怕不行,孩子經常管不住自己,籠統的要求對他們難以起作用。因此父母要把大計劃分割成很多個小計劃,並不斷地與孩子一起總結評估:今天做得好,可以獎勵一顆小星星;7天都得到小星星,可以換1顆大星星;獲3顆大星星,就可以獲得更高的獎勵。

  這樣,孩子每天都會知道自己是否進步了,並期待著明天的進步。

  習慣培養的第六步

  形成良好的環境或風氣,讓家庭生活和學校環境乃至社會風氣成為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支援力量。

  家裡有個學生,就需要家庭成為書香之家。當孩子在學習的時候,父母在客廳看電視,韓劇一集接一集地看,看得淚水漣漣,還說:“孩子,別看電視,你要好好學習,寫作業去。”孩子能專心學習嗎?

  最好是家裡有專門的書房,孩子一張桌子做功課,父母在另一張桌子專心看書、練字。這樣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之下,孩子也會養成喜歡閱讀、寫字的好習慣。

  然“託雨露而成潤,意境可以稍變,然而烏可等量齊觀也”,每個孩子都是父母愛的結晶,是上帝賜予父母最珍貴的禮物,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更需要父母根據孩子不同的發展特點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習慣的培養是門科學。那麼習慣培養的原則是要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主人地位;習慣培養的目標是培養良好習慣來解放孩子的大腦,讓孩子從一些低階的、束縛自己的不良行為習慣中解放出來。

  家長教育孩子的誤區

  1.不能威脅要打孩子“還不睡覺?要打你了啊”。

  2.不能為趕時間而中斷孩子正在進行的活動“別玩積木啦,要出門了”。

  3.不能代替已有說話能力的孩子回答客人提出的種種問題“他上幼兒園大班了”。

  4.不能催促孩子“快點!走快點”。

  5.不能阻止孩子做他真心喜歡做的事情“太髒了,不要玩”。

  6.不能在他人面前評價孩子“唉,我的孩子很調皮、不聽話”。

  7.不能用不耐煩的口吻回答孩子的提問“怎麼老問這個?我也不知道”。

  8.不能打斷孩子間的交談“小明,說完了沒有?要回家啦”。

  9.不能辱罵孩子是“笨蛋”、“傻瓜”、“討厭”、“蠢才”等。

  10.不能恐嚇孩子“你再不聽話,就不要你了”。

  11.不能用反語來批評孩子“你真行啊,居然學會騙人了”。

  12.不能拿孩子和別的孩子作對比“你看,鄰居的小剛多乖”。

  不同性格的孩子要用不同的方法教育

  一、和平型

  行為特徵:文靜內向,做事處之泰然;平時較難表達感受,有時不懂控制情緒就會大發脾氣;不喜歡有衝突;遇壓力時有迴避傾向,如拖延做功課;不喜歡也不擅長作決定。

  二、自我型

  行為特徵:不喜歡與朋友做相同的事情;討厭服從長輩的指示;幻想力強;做事多從“感性”出發;容易因小事興奮或傷心。

  三、領袖型

  行為特徵:行事大膽有自信;渴望獨立自主;不愛被家長“擺佈”,經常“頂嘴”;維護朋友,是別人眼中的“義氣仔女”。

  教子招數:對孩子要保持忍耐,切忌“硬碰硬”,可多邀請他共同商議協定,以及給他一定的自主權,讓他感到受尊重。同時可為他安排一些靜態活動,學習冷靜。

  四、思想型

  行為特徵:沉默寡言,不喜歡與人交談和群體行動;感情起伏較少,多面無表情;愛觀察及問老師問題;喜歡汲取新知識。

  教子招數:孩子的社交能力較弱,家長要鼓勵他主動與人交往,也要肯定他的看法以提升其自信心。不可壓抑他的好奇心,或說“你知道也沒用啦!”等話。

  五、完美型

  行為特徵:做事認真、有很多“應該”和“不應該”的標準;抗拒做沒有完美結果的事情;注重達到老師的期望;傾向壓制負面情緒,如傷心和憤怒。

  教子招數:媽媽要先尊重孩子的看法,同時引導他做多方面和多角度的觀察,避免做事欠缺彈性。此外,亦可鼓勵他培養個人興趣和幽默感,並留意他的生活目標,避免給他太大壓力。

  六、助人型

  行為特徵:強烈關心周遭的人;總是嘗試讓老師覺得自己是“好幫手”;與人交往,喜歡採取別人喜歡的態度,如主動借出玩具;對老師的評語敏感在意,看到父母對別人好時會妒忌。

  教子招數:孩子容易被誤會為“多事”,媽媽要理解他只是出於關心,因為他的自信心建基於別人的好評之上。注重教導孩子關心別人時也要善待自己,如表達某種程度的憤怒和拒絕。

  七、成就型

  行為特徵:追求個人表現;為得到讚賞和認同而表現努力;對長輩的指示必定承諾;不用“開心”或“寂寞”等來形容自己;對別人的感情偏向於冷漠對待。

  教子招數:媽媽要讓孩子學習如何提升社交技巧,例如體諒他人,亦要教導他們察覺自己的情感,不要太過計較得失。此外,可培養他享受繪畫或音樂等以平衡生活。

1.教育孩子最有效的方法有哪些

2.父母正確教育孩子的事例有哪些

3.15句家長不能對孩子說的話

4.歷史上家長教育孩子的經典例子

5.關於父母成功教育孩子的例子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