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教育孩子學習的方法有哪些

  孩子的學習往往是家長很關心的問題,孩子早上不想起床,有時候又想多出去玩,功課就耽擱下了。那麼,?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家長教育孩子學習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家長教育孩子學習的方法

  01、讓孩子認清自己的優勢和劣勢

  有些父母很關注孩子的學習,但是沒有真正瞭解自己孩子實際的學習情況,只是看別的家長給孩子定什麼目標,自己也給孩子定什麼目標。孩子不願意做,結果不是半途而廢,就是喪失了對學習的興趣和信心。所以,瞭解並掌握孩子的實際情況,分清孩子的強項弱項,是制訂學習計劃的第一步。

  而在幫孩子認清優勢和劣勢方面,家長可以請有經驗的老師幫忙分析孩子學習過程中的優點和不足。

  制訂計劃前,家長要引導孩子做好總結、分析,讓他明確自己的優點和不足,找到需要加強、提高的地方。

  02、確定目標,由易到難

  簡而言之,學習計劃就是規定在什麼時候採取什麼方法、步驟,達到什麼學習目標。因此目標明確的學習計劃才能真正發揮它的作用,對孩子起到良好的約束和指引的作用。

  但在制訂目標時,也不能“一口吃個胖子”,家長可以引導孩子把一個學期的大目標分解為一個個階段性的小目標。

  此外,家長還要引導孩子學會利用零碎的時間,讓孩子明白時間積累的力量和作用,學會用一點一滴的時間完成最終的目標,這樣就更加有利於把大目標分解成小任務。

  03、共同約束,持之以恆

  計劃定下來一定要堅持,首先家長要堅持,孩子才可能堅持。孩子執行計劃的過程,同時也是訓練他們遵守規則、養成良好習慣的過程。

  有的計劃是需要長期堅持的。比如有的老師要求學生每天抽出一定的時間做大聲朗讀的訓練。這種訓練可能持續兩三個星期都不會看到十分明顯的效果,但是堅持半年到一年甚至兩三年,家長就會發現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寫作文的語感和詞彙量以及對文章的理解能力都會有驚人的提高。

  孩子很容易拖延時間,因此在計劃中進行詳細的時間規劃,也能對孩子起到限制約束的作用,讓孩子從小養成抓緊時間、提高學習效率的好習慣。

  家長可以在和孩子一起制訂學習計劃後,讓孩子準備一個小本子,把當天需要完成的任務及時間安排寫在上面,做完一項就在後面打一個鉤。如果孩子能按時完成計劃,可根據實際情況對他進行鼓勵和獎勵,如果孩子不能按時完成或完成的質量不好,也要有相應的懲罰措施。

  04、階段評估,增加動力

  開學一段時間以後,家長可以跟孩子一起階段性地回顧學習計劃的完成情況。如果孩子的計劃完成得較好,計劃評估是對孩子的一個最佳的鼓勵,讓他看到自己的進步,從而對以後的學習充滿信心,並以此為依據調整制訂更適合孩子發展的新的學習計劃。

  如果孩子的計劃完成得不好,計劃評估可以發現孩子在完成計劃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瞭解不太符合孩子實際情況的地方,並以此作為調整學習計劃的依據,使計劃執行起來顯得更有效。

  家長教育孩子學習的建議

  讓你的孩子知道你信任他/她

  經常告訴你的孩子,你信任他/她,對他/她有信心。讓你的孩子從小還是培養自信心,相信自己有做好事情的能力。

  和你的孩子聊天,唱歌和閱讀

  儘可能多的和你的孩子聊天,唱歌和閱讀。聊天不僅可以增進你與孩子之間的感情,還可以及時發現孩子心理和行為上出現的變化,以便你及時做出引導和鼓勵。與你的孩子唱歌和閱讀,會大大縮短你與孩子的距離,讓孩子知道在你們的世界裡有無盡的共同話題。

  讓你的親朋好友參與進來

  讓所有關心你孩子的親朋好友,包括阿姨,叔叔,祖父母,外甥,鄰居等也鼓勵你的孩子在學校好好表現。讓孩子知道除了你,還有很多人關心他/她的學習,知道大家對他的期望。

  控制孩子看電視的時間

  無論你是否在孩子身邊,嚴格控制孩子看電視的時間,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孩子們需要聽和交流去鍛鍊他們的語言能力。

  讓孩子對學校和學習保持積極的態度

  對你孩子在學校做的事情保持興趣,讓他/她知道學習的重要性。當孩子對學校和學習出現消極情緒時及時瞭解原因,及時開導。

  確保你的孩子每天完成作業

  每天檢查孩子的作業,讓孩子給你講解他/她學到了什麼,確保孩子的作業都已經完成。給孩子營造一個安靜的環境,每天設定做作業的完成時間,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家長教育孩子學習的技巧

  1、讀一小時不如讀“五十五”

  要讓孩子能夠耐得住長時間做功課的方法之一,是一種叫做“時間的拍賣方式”的做法。

  如果你想要孩子做“一小時”功課,那麼就把這“一小時”時間稍微縮短,指定他們做“五十五分鐘”或“五十分鐘”。事實上,這五分鐘或十分鐘雖不算多,但是在心理上,卻有好幾倍差別的效果。也就是說你叫他做“一個鐘頭”,和做“五十五分鐘”的功課,感覺上的負擔,後者要比前者減輕好幾倍呢!

  猛一看,這好象是在騙小孩,但效果的發揮,並不是基於“小孩才會上當”等玩笑式的理由,其實我們大人也一樣。就像百貨公司大拍賣時,兩千元的東西,如果改成一千九百元時,顧客就覺得便宜多了,而立刻買下來。這心理是完全一樣的。

  一個鐘頭的做功課時間,如果孩子“不肯買帳”,那麼就“降價”變成五十五分鐘,好象“便宜了”,於是孩子欣然接受,“買”了做功課的時間,這就是為什麼“時間的拍賣方式”有效的理由。

  2、一天做幾小時的功課才算有效率

  有一陣子流行過一句話“四上五落”,意思是說要考上一流大學,一天睡眠不得超過五小時,否則就會名落孫山。這句話確實在日本風行過一陣子,可是對考上一流大學的學生追蹤調查的結果,發現他們每天幾乎都睡足八小時左右。

  孩子一天應該做幾小時功課才適當?

  就算是高中生,從學校回來以後,在家能夠集中精力用功的時間,以兩小時到四小時為最大限度;而無法集中注意力的小學生,頂多以兩小時為限,再繼續讀下去,效率不但不能和時間成正比,反而會傷害孩子的身心,結果造成孩子討厭讀書。

  有不少家長常沾沾自喜地說:“我家的孩子從學校一回來,就關在書房,除了吃飯時間以外,都不出來呢。”其實,孩子就算躲在書房也未必一直都在讀書。做功課與其求量,不如求質。家長必須瞭解這點,及時把孩子從書桌上“解放”出來。

  3、每一科目的用功時間一次多少最佳

  同一個科目如果需要讀五個鐘頭時,一天讀五小時好,還是分成五天,每天讀一小時好?

  前者稱為“集中學習”,後者稱為“分散學習”。一般來說,以“分散學習”的效果比較好。

  以某項作業的實驗來看,同樣的作業二十次集中做,和一天一次分為二十天做,兩相比較,每一次的作業效能,後者確實比前者高出百分之三十。就像人一天要分三次吃飯一樣,讀書也不能一次讀完,必須插進休息時間,分好幾次讀,效能才能高。

  這件事,從紐斯特“對所學的東西能記憶多少”的實驗中也獲得證實。在學習某一科目時,與其連續強記,不如休息之後再記,才不會使記憶的內容重複搞混,這就是有名的“紐斯特法則”。

  考試前一夜的臨時抱佛腳效率不可能高,因為一考完之後,前一夜拼命死記的東西,會忘得一乾二淨,也就是這個緣故。

  由此可見,在為孩子擬定學習計劃時,與其以一小時為單位,不如以二十分鐘為單位,因為效率較高,記憶也比較確實。

1.盧勤教育孩子的方法

2.教育孩子方面有哪些好的方法

3.教育孩子的七個好方法

4.教育孩子的正確方式有哪些

5.教育孩子最有效的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