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語文下冊第十四課荷葉圓圓教學建議

  一年級語文下冊第十四課《荷葉圓圓》是一篇新選入的散文詩。詩中描寫了圓圓的、綠綠的荷葉。小編在此整理了一年級語文下冊第十四課《荷葉圓圓》教學建議,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一年級語文下冊第十四課《荷葉圓圓》教學建議

  一、識字寫字

  可選擇運用下列方法,或根據學生實際創造新的識字方法,找到新的識字途徑。

  1、展示生活中識字的成果:

  在沒學生字之前,比一比,看誰認識的生字多,讓會認的學生講講自己是怎麼認識這些字的。

  2、根據形旁識字。如:

  草字頭跟植物有關***荷***;

  王字旁跟珠寶玉器有關***珠***;

  提手旁跟手的動作有關***搖***;

  竹字頭跟竹子有關***籃***;

  提土旁跟土地有關***坪***;

  月字旁跟身體有關***膀***;

  足字旁跟腳或腿的動作有關***蹲***。

  3、背誦古詩識字:

  荷──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4、做遊戲識字,如:

  大家正在背誦古詩,教師出示寫有“停”的牌子,並示意停下,看哪一組先停下。再如,教師分別出示“搖”“蹲”的卡片,學生迅速做出這個字表示的動作。

  5、讀詞語、讀句子識字,如:

  一朵荷花,亮晶晶的水珠,小小的搖籃,一頂涼帽,透明的翅膀。小蜻蜓立在他的停機坪上。小青蛙蹲在圓圓的荷葉上。

  6、編兒歌、字謎識字,如:

  “人來小亭邊,停步看竹籃。竹籃竹子編,月亮在旁邊。旁邊有翅膀,一飛衝雲天。”***停、籃、膀***

  “一天一天又一天,天天太陽都出山。”***晶***

  7、本課寫字,要求寫三個上下結構的字“是、朵、美”,兩個左右結構的字“葉、機”和一個獨體字“我”。在遵循基本規律的基礎上,建議在以下幾方面重點對學生進行指導:“是”字中間橫長;“朵”字上面不是“幾”──沒有鉤;“美”字是上下結構,要先寫“禿尾巴羊”,再寫“大”字;“葉”字的口字旁要偏上;“機”字中的“幾”第一筆是“豎撇”。“我”字的指導重點應放在斜鉤上,建議引導學生把斜鉤想象成一把彎弓。可以告訴學生,如果把“彎”寫直了,就沒法射箭了。

  二、朗讀感悟

  1、齊讀全文,要求讀正確。教師及時糾正錯誤讀音。

  2、教師範讀全文,要求學生認真聽,可以小聲跟讀。

  3、引導學生看圖,教師邊描述,邊逐段引讀。如,引導學生看小青蛙在幹什麼,教師描述:荷葉圓圓的,就像圓圓的歌臺;荷葉綠綠的,就像歌臺上鋪著綠綠的地毯。小青蛙在荷葉上興高采烈地跳來跳去,小青蛙說──學生接著讀“荷葉是我的歌臺……”

  4、分段接力讀,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5、自由讀,要求讀得有感情。

  6、練習背誦。

  7、教師指圖上的景物,學生練習背誦。

  8、獨立背誦全文。

  三、實踐活動

  1、說荷葉選拔賽:

  荷葉是小水珠的搖籃,是小蜻蜓的停機坪,是小青蛙的歌臺,是小魚兒的涼傘。想一想,荷葉是你的什麼呢?如,荷葉是我的故事書,看到荷葉,我就想到了許多夏天的故事。以“荷葉是我的……”為題,比一比,看誰說的多。

  2、畫一幅“荷葉是我的……”圖畫。

  一年級語文下冊第十四課《荷葉圓圓》教學札記

  《荷葉圓圓》是一篇散文詩。詩中描寫了圓圓的、綠綠的荷葉。荷葉是小水珠的搖籃,是小蜻蜓的停機坪;是小青蛙的歌臺;是小魚兒的涼傘……課文洋溢著童真、童趣,有利於啟迪學生的智慧,激發想象;有利於教師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讓他們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到夏天,大自然的美好。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著重抓住了這幾方面展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獲取知識、培養創造思維的巨大推動力。從匯入新課到講解課文,簡筆畫貫穿始終。我想到了用簡筆畫取代了多媒體課件。效果果然不錯。

  ***二***多種形式激發讀的興趣

  對於一年級學生而言,語文教學應培養他們喜歡閱讀、敢於閱讀、樂於閱讀的願望,整體感知的教學設計可以實現這一目的,所以我先讓學生藉助拼音自由讀一遍課文,注意把課文的字音讀準。在此基礎上再將課文帶著問題完整自由地讀一遍。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老師的指派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從一開始就要有意識地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內容,並逐步培養起對課文的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所以在學生將課文完整自由讀兩遍的基礎上,讓學生將自己喜歡的段落多讀一讀,並讀給大家聽。接著有齊讀,指名讀,比賽讀等,讀的形式較為豐富,激發了孩子們的朗讀興趣。平時上課時,同學們最喜歡分角色朗讀課文,遺憾的是我沒有把握好時間,等我想進行這一環節時,已經快要下課了,只好忍痛割愛,把這一環節草草地結束了。

  ***三***拓展課文培養想象

  “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人的童年時期是培養、發展想象力最佳時期,猶如農事的節氣,是不能錯過的。《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這就告訴我們,在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挖掘教材,藉助教學難點、重點、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因此,我及時地給已經在閱讀課文中得到許多啟示的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比如創設情景,學習小水珠,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自己成了一顆晶瑩透亮的小水珠,躺在綠綠的荷葉上,在風姐姐的撫摸下滾來滾去舒服極了。“小魚兒”躲在荷葉下幹什麼呢?最後,安排了拓展內容,讓學生用“是”說話。“荷葉是小蝴蝶的-----”,和分角色朗讀一樣讓學生展開想象,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

  不足之處:

  其一,在教學中沒有很好地利用剪貼的圖片,如:講到小水珠躺在荷葉上:蜻蜓立在荷葉上;青蛙蹲在荷葉上;小魚在荷葉下游來游去教師完全可以移動這些圖片展示給學生看, .變不動為活動,這樣既直觀又形象.

  其二,分角色朗讀與表演應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給學生充足的讀與演的機會,使學生感受到語文的樂趣.

  ↓↓↓點選下一頁檢視一年級語文下冊第十四課《荷葉圓圓》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