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學習心得3篇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下面是為大家準備的初中語文學習心得,希望大家喜歡!

  初中語文學習心得範文1

  今天,我觀一節高三複習課——《語言連貫》。

  教師在教學中歸納知識點,梳理思路,提煉方法,總結技巧。教師有紮實的學科知識功底,對教學內容把握嫻熟。

  但是,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成了課堂教學的主角,學生被動地聽講,整個感受是學生就像一個容器,被動地接受著教師的“餵養”,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我認為,本節課的改進方法是,教師要牢記一個理念——將學習的主動權放給學生,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把握好一個原則——三不講原則,即學生已會的不講,學生能學會的不講,教師怎麼講學生也不會的也不講;教師何時“出手”——學會非常期待解決而又沒有辦法時,教師適當點拔、啟發、引導;注意一個問題——課堂教學中的問題不是越多越好,設計的教學問題要讓學生感到有價值、有挑戰性,這樣,學生才會激起學生思考的興趣。

  另外,從本節課上,我也得到一點啟示:初中語文教學應該為學生的高中語文學習打好基礎,注意語文語法的學習,如詞性、短語類別、句子成分、修辭方法、複句型別等都要進行學習和訓練,而這些知識往往是初中語文教師所忽視的,希望初中語文教師要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思考一下,注意到這些。

  初中語文學習心得範文2

  在語文教學中,作文的教學是一個老大難的問題,不僅僅是學生沒有興趣學,老師不想教的問題,關鍵是老師覺得沒有什麼可教、沒有什麼方法可用。對於這樣尷尬的教學問題我們很多語文老師也覺得無可奈何,於是乾脆給學生一個題目,簡單地提幾點要求,讓學生去冥思苦想。老師在批改時也只是寫幾條評語而已。這樣的作文教學只會大大降低學生對作文的興趣。對於此我經過很長時間的探索和實踐得出以下幾個方法。

  一、在平時的教學中灌輸寫作的基礎知識

  我把作文教學滲透在平時每一篇課文的教學過程之中,以課文的教學來促進學生對文章的寫作方法、結構特色、用詞用句、主題的表達的理解,從而讓學生在作文時有一定的參考,讓學生多掌握一些寫作的基礎知識。

  比如在教學朱自清的《春》時,我把文章給學生分成三大部分:盼春、繪春、贊春。在此基礎上把繪春一節概括成五幅圖畫: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這樣全文的結構層次就一目瞭然了。對於寫法主要通過語句的理解,品味句子的特點、修辭和內涵來理解。

  二、培養學生的語感

  語感是對語言文字敏銳的感悟和領悟能力,這是構成一個人語文素養的核心因素之一。在教學中,要從咬文嚼字開始抓起,運用朗讀、誦讀、演講等方式去感受和鍛鍊,以規範用語習慣為基礎。範讀和配樂讀也是一種很好的方法。

  三、注重語文積累

  在作文中,我們經常感到學生語言艱澀、內容空泛和言之無物,究其原因是學生的閱讀面窄,積累的素材少,觸發不了創作靈感。怎樣做好語文積累呢?

  1、 在平時多觀察。從生活中觀察汲取的東西可以積少成多,成為學生寫作的素材。

  2、 加強閱讀。學生從小就要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並且一定要完成合適的閱讀量。通過閱讀,學生可以開闊視野、豐富知識、增長智慧,從而提高寫作能力。

  3、 背誦名篇。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背誦名篇可以提高學生語文的感受能力,增強表達能力,從而提升作文水平。“熟讀詩書三百平篇不會作詩也會吟”、“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些名句就是說讀背的作用。

  四、讓學生有充分的習作時間。

  我的作文量往往是規定在一個學期或一個學年完成,而不是單單一兩節作文課。老師在開學初給學生幾個話題,要求學生在今後的日子裡圍繞話題去選材與組織。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在作文中遇到困難可以和老師交流。讓學生在很長的時間段裡尋找靈感,有可能一個月寫不出一篇,也有可能一個星期寫出幾篇。只要有了好的習作,老師就在班上張貼,以示鼓勵。這樣學生的心態也就很放鬆,高質量的文章也經常見得到。

  五、評價要從藝術特色出發

  我覺得評作文也是一門藝術,對學生而言則是寫好作文的一個新的起點,好的評價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我覺得可以從藝術特色上去分析評價。比如:藝術結構、寫作方法、描寫特色、修辭效果,主題表達等。

  初中語文學習心得範文3

  今天是研修的第一天,我先認真學習了中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受益匪淺,提出自己的學習心得。新課程改革的核心就是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儘管主要任務是要頑強推進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但是課改是一項綜合性改革。因此,在語文學科實施新課標,進行課改中,不論是思想觀念上,還是具體操作層面上都發生巨大轉變。大致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樹立與新課程相適應、體現素質教育精神的教育觀念,增強教師的服務意識。新課標 “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變“一言堂”為群言堂,不少時候會把教師請下講臺,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服務。與此同時,還要接受學生對教師服務質量的評判。這種角色意識和授課方式的轉變是實施新課標的基礎。

  二、圍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注重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堅持實踐性教學原則,著重培養學生8種習慣:***1***默讀和“速讀”習慣;***2***圈點批註和做讀書筆記的習慣; ***3***,置疑和發問習慣;***4***使用工具書和看書下注釋的習慣;***5***按照先指明X頁X段X行再回答問題的習慣;***6***分析字結構記憶生字的習慣;***7***寫完作文先讀一遍和修改文章的習慣;***8***集體討論的習慣。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閱讀、探索、思考、質疑等過程。

  三、走出單一的課堂授課模式,堅持多元化教學形式。“新課標”強調:“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這將打破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外出參觀、考察、實地測量、現場製作、模擬面試、辯論會、排練節目、座談會、賽詩會和“上網”蒐集有關資料等都將成為語文教學的形式。

  四、教師要站在作者的角度談創作過程和站在讀者角度談學習過程和學習體會,給學生以示範。新課標 要求 “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能聯絡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能說出自己的體驗”,這將使教師再不能以學生大腦為容器------一味地灌輸知識,一味地把學生的認識和體驗歸攏到教學參考書的答案上,甚至強迫學生背答案;而應該以教師自己學習的過程為示範,使學生通過一次次模仿形成學習能力。

  五、突出教與學的互動,教學由實施預案向增加準備如何回答學生現場提出的問題轉變。課上學生會主動提出的問題對語文材料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這種

  現場發散式提出的問題是教師始料不及的,這就需要師生間互相尊重、欣賞,相互交流、溝通、理解和補充。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在幫助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實現教學相長。

  六、講讀和閱讀教學以課文為單位和與 “教學單元”為單位相結合”設計、施教。目前七年級上冊***原初一第一冊***課本有30篇課文和6個 “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 單元,儘管有15篇略讀課文,但還要加上自讀篇目。如果再沿襲原有教學方法是完不成教學任務的。同時,新教材中每個單元的課文間有較明顯的內在聯絡,可按照教學單元組織學生進行 “求同與求異”的合作、探究式學習。

  七、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強調個性化的教學設計和個性化的教學風格。學生將圍繞自己對課文中最感興趣的部分和知識深入探討、思考和學習。因此,教師分析課文要突破由“從頭到尾撫摩一遍”的教學習慣。要注重學科間的聯絡和知識結構的綜合性,通過指導學生首先尋找、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學習其寫作手法,並強調學生個體的需求和體驗指導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

  八、批改作文要針具體文章提出指導性修改意見。培養學生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那種“中心明確、內容具體、層次清楚、語言通順”顛來倒去的“總批”一去不復返了。伴之而來的是增加眉批,要求教師指出學生的具體文章好在哪裡、怎麼個好法兒,並提出具體的修改意見。

  九、教師將自覺地完成終身學習的任務,不斷更新知識,擴大自己的知識面。開放式教學和探究式和討論式學習,結束了教師憑藉一本教科書和一本參考“打天下”的歷史,要求教師不但要為學生解答問題,還要為學生提供尋找輔導材料的線索。因此,教師必須建立和實踐終身學習思想,才能實現自我完善與自我發展。

  由上可知,教育科研在教學中的作用更加重要、更加明顯、不可替代。課改最終要體現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作為教師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教師既要嚴格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去進行教學,又要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教師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等諸多因素去實施教學。這次培訓是一種綜合素質的培訓,它要求教師全方位地瞭解教育物件、教育過程。因此,我一定會珍惜這次機會,多向專家請教學習,爭取自己在這次學習中取得較大進步。

  
初中語文學習心得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