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雁蕩記閱讀練習及答案

  《遊雁蕩記》選自方苞《方望溪先生全集》。《遊雁蕩記》記遊寫景的文字寥寥無幾,而把筆墨集中在遊山的兩點心得體會的闡發上。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遊雁蕩記》閱讀材料

  遊雁蕩記

  清·方苞

  癸亥仲秋,望前一日入雁山,越二日而反。古蹟多榛蕪不可登探,而山容壁色,則前此目見者所未有也。鮑甥孔巡曰:“盍記之?”餘曰:“茲山不可記也。永、柳 諸山,乃荒陬中一邱一壑,子厚謫居,幽尋以送日月,故曲盡其形容。若茲山,則浙東西山海所蟠結,幽奇險峭,殊形詭狀者,實大且多,欲雕繪而求其肖似,則山 容壁色乃號為名山者之所同,無以別其為茲山之巖壑也。”

  而餘之獨得於茲山者,則有二焉。前此所見,如皖桐之浮山、金陵之攝山、臨安之飛來峰,其崖洞非不秀美也,而愚僧多鑿為仙佛之貌相,俗士自鐫名字及其詩辭, 如瘡痏蹷然而入人目。而茲山獨完其太古之容色以至於今,蓋壁立千仞,不可攀援,又所處僻遠,富貴有力者無因而至,即至亦不能久留,構架鳩工以自標揭,所以 終不辱於愚僧俗士之剝鑿也。又,凡山川之明媚者,能使遊者欣然而樂,而茲山岩深壁削,仰而觀俯而視者,嚴恭靜正之心,不覺其自動。蓋至此則萬感絕,百慮 冥,而吾之本心乃與天地之精神一相接焉。察於此二者,則修士守身涉世之學,聖賢成己成物之道,俱可得而見矣。

  ***節選自中國文聯出版社《桐城古代散文選》***

  《遊雁蕩記》閱讀題題目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無以別其為茲山之巖壑也 別:區別

  B.而茲山獨完其太古之容色以至於今 完:完全

  C.蓋至此則萬感絕 絕:消失

  D.聖賢成己成物之道 道:方法

  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3分***

  A.越二日而反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B.構架鳩工以自標揭 臣以險釁,夙遭閔凶

  C.察於此二者 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D.嚴恭靜正之心 南取北越之地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外甥孔巡提議他寫一篇遊記時,方苞卻說:“茲山不可記也。”因為他短於寫景,於是就在《遊雁蕩山記》中避開寫景,把重點放在體認雁蕩山的精神氣度上。

  B.作者認為,樅陽的浮山、南京的棲霞山、杭州的飛來峰均處於人煙阜勝之地,遊覽者眾多,將本來秀美的崖洞、自然的傑作人為地雕琢汙損了。

  C.雁蕩山不同於那些平緩明媚的山川,給遊覽者以歡愉之感,由於它特殊的地形地貌,遊覽者只能深入谷底,“仰而觀俯而視”,從而產生一種莊嚴肅穆的感情。

  D.方苞最有名的古文主張是“義法”說。“義,即‘言有物’也;法,即 ‘言有序’也。”“義”主要指文章的意旨、論斷、褒貶;“法”主要指文章的佈局、章法與文辭,做到雅潔、雅馴。方苞寫雁蕩山記,體現了他的義法說。

  7.把原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古蹟多榛蕪不可登探,而山容壁色,則前此目見者所未有也。

  ***2***永、柳諸山,乃荒陬中一邱一壑,子厚謫居,幽尋以送日月,故曲盡其形容。

  ***3***蓋至此則萬感絕,百慮冥,而吾之本心乃與天地之精神一相接焉。

  《遊雁蕩記》閱讀題答案

  4.***3分***B***完:儲存***

  5.***3分***D***結構助詞,“的”。A.連詞,表修飾關係連詞表轉折關係。B.介詞,表目的表因果關係。C.與前面的詞構成名詞性短語,可譯為“…的情況”表假設語氣,可譯為“…的話”***

  6.***3分***A***從原文不能得出方苞“短於寫景”***

  7.***1******3分***古蹟多是榛、蕪,不能攀登探索,而山的容貌崖壁的顏色,是這之前我所沒有見到過的。

  ***2******4分***永州、柳州的各山,乃是荒涼偏遠地方的一個山包一道溝壑,柳宗元***字子厚***被貶到那裡居住,深入探尋山水***寄情山水***以打發日子,所以熟知了山的全部面貌。

  ***3******3分***大概到了這裡各種感覺都沒了,各種顧慮都消失了,而我的本性和天地的精神完全相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