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三遊洞記閱讀練習及答案

  《遊三遊洞記》是清代桐城派作家劉大櫆的一篇記遊散文,記述的是作者的三遊洞之行的經歷。遊三遊洞記由歷史人物聯想到自身被貶的際遇,表達了他鬱郁不得志的感慨。以下是小編給你帶來的,希望能幫到你。

  《遊三遊洞記》閱讀材料

  遊三遊洞記

  劉大櫆

  出夷陵州治,西北陸行二十里,瀕大江之左,所謂下牢之關也。路狹不可行,舍輿登舟。舟行裡許,聞水聲湯湯,出於兩崖之間。復舍舟登陸,循仄徑曲折以上。窮山之巔,則又自上縋危滑以下。其下地漸平,有大石覆壓當道,乃傴俯徑石腹以出。出則豁然平曠,而石洞穹起,高六十餘尺,廣可十二丈。二石柱屹立其口,分為三門,如三楹之室焉。

  中室如堂,右室如廚,左室如別館。其中一石,乳而下垂,扣之,其聲如鍾。而左室外小石突立正方,扣之如磬。其地石雜以土,撞之則逢逢然鼓音。背有石如床者,可坐。予與二三子浩歌其間,其聲轟然,如鐘磬助之響者。下視深溪,水聲泠然出地底。溪之外翠壁千尋,其下有徑,薪採者行歌,縷縷不絕焉。

  昔白樂天自江州司馬徙為忠州刺史,而元微之適自通州將北還,樂天攜其弟知退,與微之會於夷陵,飲酒歡甚,留連不忍別去,因共遊此洞,洞以此三人得名。其後,歐陽永叔及黃魯直二公皆以擯斥流離,相繼而履其地,或為詩文以紀之。予自顧而嘻,誰擯斥予乎?誰使予之流離而至於此乎?偕予而來者,學使陳公之子曰伯思、仲思。予非陳公,雖欲至此無由,而陳公以守其官未能至,然則其至也,其又有幸有不幸邪?

  夫樂天、微之輩,世俗之所謂偉人,能赫然取名位於一時,故凡其足跡所經,皆有以傳於後世,而地得因人以顯。若予者,雖其窮幽陟險,與蟲鳥之適去適來何異?雖然,山川之勝,使其生於通者大邑,則好遊者踵相接也;顧乃置之於荒遐僻陋之區,美好不外見,而人亦無以親炙其光。嗚呼!此豈一人之不幸也哉?

  註釋:***1***薪採者行歌:樵夫們唱著歌。 ***2***白樂天:白居易,樂天是他的字。

  ***3***元微之:元稹,微之是他的字。 ***4***知退:白行簡的字。

  ***5***歐陽永叔:歐陽修,永叔是他的字。 ***6***黃魯直:黃庭堅,魯直是他的字。

  《遊三遊洞記》閱讀題題目

  9、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而人亦無以親炙其光 炙:炙烤

  B、瀕大江之左,所謂下牢之關也 瀕:靠近

  C、而元微之適自通州將北還 適:恰好

  D、復舍舟登陸,循仄徑曲折以上。 仄:狹窄

  10、下列各項中不能分別表現“道路難行”和“洞內景觀奇特”的一組是*** ***

  A.乃傴俯徑石腹以出    下視深溪,水聲泠然出地底

  B.出則豁然平曠      溪之外翠壁千尋,其下有徑

  C.有大石覆壓當道     左室外小石突立正方,扣之如磬

  D.自上縋危滑以下     其中一石,乳而下垂

  1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作品以對三遊洞得名原因的說明作為第一部分遊記和第二部分議論的過渡,頗具匠心。它是遊記必不可少的內容,對闡發主旨有著重要作用。

  B、作者詳細記敘了由下牢關前往三遊洞的行程,由舟而輿,由水而陸,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由險而夷,由窄而廣,經過一番波折才一睹處於荒遠之地的三遊洞的真面目。

  C、三遊洞景觀奇特,觸目皆石,不同石頭還會發出種種悅耳的聲音,此聲和從地底發出的“泠然”水聲交織在一起,還有“與二三子浩歌其間”轟然之聲,將三遊洞襯托得深邃幽靜。

  D、這篇遊記,手法與一般的寫景遊記有所不同,既生動形象地記述了遊歷的經過,又在此基礎上用一定的篇幅抒寫了因遊歷而引起的“幸與不幸”的感慨。

  12、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 窮山之巔,則又自上縋危滑以下。***3分***

  ② 山川之勝,使其生於通都大邑,則好遊者踵相接也。***3分***

  ③ 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3分***

  13、用“/”給下面短文中畫線的部分斷句***斷句不超過6處******3分***

  予甚自愧:方予少時常有志於出遊天下顧以學未成而不暇及年壯方可出而四方兵起無所投足逮今聖主興而宇內定,極海之際,合為一家,而予齒益加耄矣! ***宋濂《送天台陳庭學序》***

  《遊三遊洞記》閱讀題答案

  、解析 A項 炙:領略

  10、解析 A或B項 “出則豁然平曠”不能表現“道路難行”

  11、解析 B項 後面的表述有誤,應是:由輿而舟,由水而陸,由下而上,由險而夷,由窄而廣。

  12、① 一直爬到山頂,又用繩子拴住從上面高處滑下去。

  ② 山川的美景,如果是在交通方便的大城市,那麼喜好遊玩的人就會爭先恐後地去遊玩。

  ③ 天空湛藍,是它真正的顏色呢?還是天空高遠看不到盡頭呢?

  13、予甚自愧,方予少時,常有志於出遊天下,顧以學未成而不暇。及年壯方可出,而四方兵起,無所投足。逮今聖主興而宇內定,極海之際,合為一家,而予齒益加耄矣。***譯文:我自己感到十分愧疚,當我年輕時,曾有周遊四方的志向,但因為學業未成,沒有時間,沒有實現,當壯年時可以出遊,四面卻兵亂四起,沒有可以去的地方,而現在聖主出現,四海平定,整個國家之內都成為一個整體,但我卻已經是個牙都快掉的老人了。***

  《遊三遊洞記》參考譯文

  從夷陵州的州府出發,向西北方向的走陸路二十里,在江的北岸,就是下牢關了。路很窄,走不了,便下了車,上了船。坐船走了一里左右,就聽見兩崖之間有水聲,於是又下船從陸路,順著窄窄的小路上去直至山頂。又從上面下去,下面的土地漸漸平了,有一塊大石頭當路擋住,便彎著腰從石頭下面過去。一出去便見非常開闊平坦的一個大石洞。高六十多尺、有約十二丈寬。洞口有二根石柱,把門分為了三部分,就像三開門的房子一樣。中間的室像客廳,右邊的室像廚房,左邊的室像別館。洞中間有一石鐘乳下垂,敲它會發出像鐘聲一樣清脆的聲音。左室外有一塊小石突出形狀規則,敲它聲音像磬聲。這地方還有些石頭雜著土,撞它就發出“逢逢“的鼓音。後面還有一塊石頭像床,可以坐。我與二三個一同前來的朋友在洞內大聲放歌,聲音轟響,就像是鐘磬等樂器加大了我們的音量。向下看是一條深溪,水聲潺潺,就像是從地底傳出來。深溪兩岸,是高達千尋的山壁,下面還有小路,山中樵夫的歌聲縷縷不絕。

  以前唐時白樂天***居易***從江州司馬遷官為忠州剌史,而他的好友元微之***稹***恰好從通州回北方,樂天攜同弟弟知退,和元稹在夷陵相會,喝酒十分高興,都不忍離別,所以一起來此洞遊玩,三遊洞因此得名。後來,宋朝時歐陽永叔***修***及黃魯直***庭堅***兩個人都先後被貶到夷陵,相繼來此洞遊,有的還寫了詩文來紀這件事。此時我想到自己,不禁笑了。是誰斥責我、趕走我的嗎?誰把我貶到這裡的嗎?和我一起來遊玩的,有本地學使陳公之子曰伯思、仲思。我不是陳公,即使想來這裡,也沒有上面說的那些原因。而陳公因為公務這次沒有一起來,但是就算他來了,到底是有幸運還是有不幸呢?像樂天、微之這樣的人就是世俗所說的偉人,名重一時,所以凡是他們到過的地方,都傳到後世.這個地方也就有了名。像我這樣的即使走遍幽奇的山水,險峻的地方,和蟲兒鳥兒到這個地方來又有什麼不同呢?話是這樣說,但山川之美,如果是在大的城市,交通方便,則那些喜好遊玩的人就會爭先恐後地來遊玩。而放在荒涼偏僻的地方,則美好的風景並沒有顯現,人們也不能親自前來領略它的美好。唉,這哪裡是一個人的不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