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地理土地資源教學反思

  普及地理學知識是地理教師們的任務,關於八年級地理土地資源的教學反思有哪些呢?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希望會給大家帶來幫助。

  ***一***

  1、教學後的收穫: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首先,本次小組的組成是利用座位形成的四人小組,教師利用PPT展示合作學習的要求和教師提供的資料,使學生參與合作學習時要求清楚,目的明確。學生在自己的學習小組中能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合作,小組共同提高。其次,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的學生不僅學得了地理學科的結構知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技巧。從學生的訓練反饋和問卷來看學生喜歡這種課堂組織活動,獲得的知識量大和效果好。最後,學生能初步利用網路資料、資訊科技來解決地理問題,如對目前土地資源利用中的存在問題提出解決意見。

  2、教學後的困惑:

  首先,小組合作學習作為地理學習的一種重要方式,學習過程中需要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作基礎,同時需要有較高的合作技巧,思維層次較高,而實際操作中因一方面受到學生基礎知識不紮實、生活經驗缺乏及思維習慣不良等的影響,另一方面該教學方法本身要求教師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討論時間,使得整個教學過程較為費時。因此,在這次課堂合作學習的第二次中教師沒有為學生的學習留有充足的小組學習時間,使得學生提出的解決策略過於簡單,缺乏深度,沒有出現預期的交流高潮。

  其次,本節課教學成功的關鍵是教師向學生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引導問題。這就對教師的業務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有較強的調控和應變能力,設計的問題必須既有坡度又有啟發意義,從而令學生產生相應的學習興趣。如果這些條件不充分的話,實行起來就比較困難。

  最後,課堂的第二次合作學習結果展示時,還是侷限於語言,有些學生小組交流受時間的限制,沒有充分。假如能利用網路為學生設計專題討論版,那麼,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就可以開展的更充分、能激起學生的思想火花。

  ***二***

  《土地資源》一課是八年級上冊第三章中國的自然資源,第二節的教學內容。本節課根據教學內容及與學生實際理解力之間的關係,通過讀圖、分析文字或圖表資料、漫畫、景觀圖片、影片資料等,多給予學生感性認識,豐富其原有的表象,通過一定量的積累,再達到認識上的飛躍。

  但是雖然經過精心的設計,力求學生進行創造性學習,提高課堂效率,但由於面對學生年齡變化和教學經驗的欠缺,同時在操作過程中的真實感受,讓我進行了更深入的思考:

  1、要找準切入。以點帶面,應選擇與本節課的內容聯絡密切、真實有效、現實而熟悉的事物,如土地資源與人的衣食住行密不可分,民以食為天,本節課如果用“吃”做為切入點,並做為本節課的線索,貫穿教學始終,因為對於吃來說是學生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也是最熟悉的。而且土地資源的利用,型別,存在的問題以及合理利用土地的策略都與人們為了吃而進行的生產和生活密不可分。

  2、教學中對學生預想不到位,在組織活動過程中分寸把握的不是很好,詳略處理的不是很好,由於平時面對面的小學生,形成了教學定勢,面對八年級的學生,他們已有了一定的理解和判斷事物的能力,所以學生自己能解決的問題還是不能放開讓他們自己去探究、體驗,講的太多、太細,以致於因時間緊,該展開的沒有展開。

  3、本節課雖然選擇了大量的圖片和文字資料,對學生的學習起到了一定的指導作用,但在利用所選擇的材料利用的有效性還是欠缺。如,我國18億畝的耕地由於利用不合理,正在以幾何的比例下降到什麼程度,讓學生針對這一資料展開學習活動,深刻認識到如何進行土地資源的保護,解決利用問題,並進行合理的利用,實現知識由預設到生成的目的,選擇的材料不一定多,但一定要精,每一項選擇都要從知識和學生的實際出發,讓學生在不同程度上通過分析,加工和創造性理解都得到提高和發展。

  4、教學經驗的積累和駕馭課堂能力還需要加強,雖然有一些客觀的原因,但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應充分考慮到在課堂上有可能發生的問題包括知識和學生活動中的偶發事件。比如學生的活動,學生的探究活動主要是交流和探究,而學生在活動中卻出現了以做習題的現象,討論不是很充分,耽誤了時間,再加上預見不足,處理不得法,而影響了後面的教學的展開。

  此外,還要儘可能多的參與各個小組討論,瞭解學生,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激勵學生動腦創新,這樣的互動才會更有實效。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要加強知識積累和業務能力的自修,以學生為主,力求讓學生在經歷每節課學習過程中都有不同的感悟,都有不同的收穫,都有不同的提高,學習有用的地理知識。教學活動既體現了教師對學生的親近又維護了課堂的嚴肅性,從而使師生互動在平等友好的氣氛中進行,同時教師又有效地監控課堂教學秩序。真正做到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構建高效課堂。

  ***三***

  在本組的學科教研課中,我教了一節關於土地資源的課。通過自己上課和本組組長、組員的點撥與評析,使我得到了很大的收穫。通過這次講評課,我感受頗深。

  教學後的收穫:

  1、土地資源部分教學是自然資源教學的"示範",從講解內容的選擇到講解方法與學習方法,都對以後幾章的學習具有指導和借鑑意義。初中地理教學必須考慮教學內容及與學生實際理解力之間的關係,所以許多內容的學習應該通過讀圖、分析文字或圖表資料、景觀圖片等多給予學生感性認識,豐富其原有的表象,通過一定量的積累,再達到認識上的飛躍。

  2、對於土地資源的重要性,主要以學生活動為主。學生通過日常生活的體驗和讀圖,能夠了解一些,所以讓學生回答即可,根據學生回答內容引出土地資源的利用型別。但是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更明確這一知識點,所以分小組進行討論,這樣,才能達到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合作和思考能力。

  3、對於土地資源分佈,主要以讀圖方法和能力的培養為主。利用土地資源分佈圖,結合中國地形圖和乾溼地區分佈圖,傳遞給學生的資訊是:地理事物之間是互相聯絡和影響的。並且培養學生利用多幅地圖綜合分析的意識和能力。通過讀圖,讓學生說出與人類關係密切的土地型別時,還要通過讀圖讓學生明確土地資源還有目前不能或難以利用的土地部分,使學生知道我國後備土地資源不足。並引導學生進行對本知識點的歸納,使學生明確主要土地資源的分佈與氣候、地形、河流等自然要素的關係,為今後講解人類的活動提供基礎知識。

  4、對於土地資源的利用和保護,主要在於學生了解土地資源利用中存在的問題,能夠利用資料分析原因並能夠找出解決的方法。通過這些活動,增強土地資源有限與無限性的認識。最後認識到人類的發展不能夠以犧牲土地資源為代價。

  教學後的反思:

  首先,通過本節課的教學,給我感觸最深的就是:教科書提供的知識和教師個人的知識已不能滿足當今課改的需要,不能滿足學生對知識的需要。鑑於此,為了提高自身素質以適應新課程的要求已成為自覺的行為,往往花更多的時間用來給自己充電,以使自己能充分地駕馭課堂、上課方式上更有創造性,以便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生生互動和師生互動。

  其次,本節課與以往課堂不同的是,教師的角色得到了重新定位,成為了學生學習的指導者、組織者,甚至是參與者、合作者。走近學生,以平等的身份與學生交流、討論,一同體驗發現知識和構建知識的快樂,使學生聽而不厭,學而不倦。

  總之,在課程改革的今天,對老師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師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學習和探索,運用符合學生自身發展特點的教育教學方法,才能取得較好的教育教學效果,才能適應當今教育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