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述財政政策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財政政策對證券股票市場的影響是十分深刻的,也是十分複雜的,那麼,有哪些?小編為您分享。

  財政政策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財政政策手段主要包括國家預算、稅收、國債、財政補貼、財政管理體制、轉移支付制度等。這些手段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配合協調使用。

  ***1***國家預算

  國家預算收支的規模和收支平衡狀態可以對社會供求的總量平衡發生影響,在一定時期當其他社會需求總量不變時,財政赤字具有擴張社會總需求的功能,財政採用結餘政策和壓縮財政支出具有縮小社會總需求的功能。國家預算的支出方向可以調節社會總供求的結構平衡。財政投資主要運用於能源、交通及重要的基礎產業、基礎設施的建設,財政投資的多少和投資方向直接影響和制約國民經濟的部門結構,因而具有造就未來經濟結構框架的功能,也有矯正當期結構失衡狀態的功能。

  ***2***稅收

  稅收既是籌集財政收入的主要工具,又是調節巨集觀經濟的重要手段。首先,稅制的設定可以調節和制約企業間的稅負水平;其次,稅收還可以根據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的不同物件設定稅種或在同一稅種中實行差別稅率,以控制需求數量和調節供求結構;再者,進口關稅政策和出口退稅政策對於國際收支平衡具有重要的調節功能。

  ***3***國債

  首先,國債可以調節國民收入的使用結構和產業結構,用於農業、能源、交通和基礎設施等國民經濟的薄弱部門和"瓶頸"產業的發展,調整固定資產投資結構,促進經濟結構的合理化;其次,國債還可以調節資金供求和貨幣流通量。政府主要通過擴大或減少國債發行、降低或提高國債利率和貼現率以及中央銀行的公開市場業務來調節資金供求和貨幣供應。

  ***4***財政補貼

  財政補貼是國家為了某種特定需要,將一部分財政資金無償補助給企業和居民的一種再分配形式。我國財政補貼包括:價格補貼、企業虧損補貼、財政貼息、房租補貼、職工生活補貼和外貿補貼等。

  ***5***財政管理體制

  財政管理體制是中央與地方、地方各級政府之間以及國家與企事業單位之間資金管理許可權和財力劃分的一種根本制度,其主要功能是調節各地區、各部門之間的財力分配。

  ***6***轉移支付制度

  轉移支付制度是中央財政將集中的一部分財政資金,按一定的標準撥付給地方財政的一項制度。其主要功能是調整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之間的財力縱向不平衡,以及調整地區間財力橫向不平衡。

  財政預算政策、稅收政策除了通過預算安排的鬆緊、課稅的輕重影響到財政收支的多少,進而影響到整個經濟的景氣外,更重要的是對某些行業、某些企業帶來不同的影響。如果財政預算對能源、交通等行業在支出安排上有所側重,將促進這些行業的發展,從而有利於這些行業在證券市場上的整體表現。同樣,如果國家對某些行業、某些企業實施稅收優惠政策,諸如減稅、提高出口退稅率等措施,那麼這些行業及其企業就會處於有利的經營環境,其稅後利潤增加,該行業及其企業的股票價格也會隨之上揚。另外,針對證券投資收入的所得稅的徵收情況則對證券市場具有更直接的影響。一些新興市場國家為了加快發展證券市場,在一個時期內免徵證券交易所得稅,這將加速證券市場的發展和完善。最後,國債的發行對證券市場資金的流向格局也有較大影響,如果一段時間內,國債發行量較大且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將分流股票市場的資金。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搭配模式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在實踐中往往要配合使用

  所謂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配合,是指政府將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按某種形式搭配組合起來,以調節總需求,最終實現巨集觀經濟的內外平衡。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配合使用,一般有四種模式:

  1、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和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即“雙鬆”政策

  鬆的財政政策和鬆的貨幣政策能更有力的刺激經濟。一方面通過減少稅收或擴大支出規模等鬆的財政政策來增加社會總需求,增加國民收入,但也會引起利率水平提高。另一方面通過降低法定準備金率、降低再貼現率、買進政府債券等鬆的貨幣政策增加商業銀行的儲備金,擴大信貸規模,增加貨幣供給,抑制利率的上升,以消除或減少鬆的財政政策的擠出效應,使總需求增加,其結果是可在利率不變的條件下,刺激了經濟,並通過投資乘數的作用使國民收入和就業機會增加。這樣可以消除經濟衰退和失業,比單獨運用財政政策或貨幣政策更有緩和衰退、刺激經濟的作用。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和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搭配所適用的經濟初始狀態是:***1***存在比較高的失業率;***2***大部分企業開工不足,裝置閒置;***3***大量資源有待開發;***4***市場疲軟、沒有通脹現象;***5***國際收支盈餘過多。在此狀態下,這種搭配模式一方面會刺激對進口產品的需求,減少國際收支盈餘,另一方面對推動生產和降低失業率有促進作用。這種模式能夠短時間內提高社會總需求,見效迅速,但運用時應謹慎,如果掌握的尺度不好會造成通貨膨脹的危險。

  2、緊縮性的財政政策和緊縮性的貨幣政策,即“雙緊”政策

  當經濟過度繁榮,通貨膨脹嚴重時,可以把緊的財政政策和緊的貨幣政策配合使用。這就是說通過增加稅收和減少政府支出規模等緊的財政政策壓縮總需求,從需求方面抑制通貨膨脹。而利用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等緊的貨幣政策減少商業銀行的準備金,會使利率提高,投資下降,貨幣供給量減少,有利於抑制通貨膨脹,同時,由於緊的財政政策在抑制總需求的同時會使利率下降,而通過緊的貨幣政策使利率上升,從而不使利率的下降起到刺激總需求的作用。其結果可在利率不變的情況下,抑制經濟過度繁榮,使總需求和總產出下降。實施緊縮性的財政政策和緊縮性的貨幣政策搭配的初始狀態是:***1***、經濟處於高通貨膨脹;***2***、不存在高失業率;***3***、國際收支出現鉅額赤字。削減總需求一方面有利於抑制通貨膨脹、保證貨幣和物價的穩定,另一方面有助於改善國際收支狀況,減少國際收支赤字。但是,這一模式如果運用不當往往會造成經濟停滯的後果。

  3、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和緊縮性的貨幣政策

  這種政策組合的結果是利率上升,總產出的變化不確定。具體說來這種模式在刺激總需求的同時又能抑制通貨膨脹,鬆的財政政策通過減稅、增加支出,有助於克服總需求不足和經濟蕭條,而緊的貨幣政策會減少貨幣供給量,進而抑制由於鬆的財政政策引起的通貨膨脹的壓力。實施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和緊縮性的貨幣政策搭配適宜的條件是:***1***、經濟停滯不前,甚至衰退;***2***、社會總需求不足;***3***、物價穩定,沒有通貨膨脹跡象;***4、***失業率高;***5***、國際收支赤字。在這種條件下,用鬆的財政政策來拉動內需,對付經濟衰退,用緊的貨幣政策來減少國際收支赤字,調節國際收支平衡,從而有助於促進巨集觀經濟的內外均衡。

  4、緊縮性的財政政策和擴張性的貨幣政策

  同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和緊縮性的貨幣政策相反,這種政策組合的結果是利率下降,總產出的變化不確定,一方面,通過增加稅收,控制支出規模,壓縮社會總需求,抑制通貨膨脹;另一方面,採取鬆的貨幣政策增加貨幣供應,以保持經濟適度增長。實施緊縮性的財政政策和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搭配的適宜條件是:***1***、經濟過熱;***2***、物價上漲、通貨膨脹;***3***、社會失業率低;***4***、國際收支出現過多順差。在此狀態下,採取緊縮性的財政政策和擴張性的貨幣政策的配合是適宜的,前者可以用來對付通貨膨脹,後者可用來減少過多的國際收支盈餘***通過刺激進口和以低利率刺激資本流出***,從而有助於促進巨集觀經濟的內外均衡。

  可以看出,上述四種組合各有特點,在現實生活中,這四種政策搭配與選擇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採取哪種形式,應視當時的經濟情況而定,靈活、適當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