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課文燕子
《燕子》一課中,寫電線為什麼用“幾痕”,而不用“幾條”、“幾根”或“幾道”呢?三年級的同學們在閱讀課文過程中要積極思考。小編在此整理了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課文《燕子》,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課文《燕子》
一身烏黑光亮的羽毛,一對俊俏輕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湊成了活潑機靈的小燕子。
才下過幾陣濛濛的細雨。微風吹拂著千萬條才展開帶黃色的嫩葉的柳絲。青的草,綠的葉,各色鮮豔的花,都像趕集似的聚攏過來,形成了光彩奪目的春天。小燕子從南方趕來,為春光增添了許多生機。
在微風中,在陽光中,燕子斜著身子在天空中掠過,唧唧地叫著,有的由這邊的稻田上,一轉眼飛到了那邊的柳樹下邊;有的橫掠過湖面,尾尖偶爾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紋一圈一圈地盪漾開去。
幾對燕子飛倦了,落在電線上。藍藍的天空,電杆之間連著幾痕細線,多麼像五線譜啊,停著的燕子成了音符,譜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讚歌。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燕子》教學備課
小學語文中的一篇篇課文都是作家蘸著情感的水寫成的美的人,美的事,美的景,美的物,向孩子展現了一個真、善、美的世界。但是,教材中的這些美文,是以語言為中介,以抽象的符號呈現教學畫面的。如課文《燕子》以活潑可愛的燕子為中心,與微風、細雨、青草、綠葉、鮮花、柔柳等事物,構成了一幅美麗的春光圖。但是,如此優美的文字,如果沒有任何媒體的輔助和實物展示的話,絕大部分的學生是難以感受到課文所蘊含的優美意境的。作為課堂教學主導者的教師,如何在學生與文字之間搭建一個易於學生理解感悟、放飛想象的平臺呢?
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觀察對於兒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陽光、空氣、水分對於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樣”。在教學《燕子》第二自然段時,我突然發現課文的插圖給人春意盎然的感覺,平靜的湖面,淡綠的湖水,婀娜的柔柳,粉紅的桃花,新綠的稻田。遠處,群山起伏,連綿不斷,山依著水,水繞著山。靈巧翻飛的燕子,更為明媚的春光增添了生趣。如此美麗的插圖,如果教師視而不見,不及時加以巧用,豈不造成對資源的浪費,多可惜呀!
於是我馬上把這一鮮豔多彩的春光圖放到實物投影儀上,並對學生說:“這麼活潑可愛的燕子,在春天裡從南方飛來了,那是一種怎樣的情景呢?請同學們看圖。”原本學生毫不經意的畫面,一經放大展示,教室裡頓時發出一陣驚奇的“啊”聲。我知道,伴隨著這一聲“啊”,學生的興趣就上來了。於是,我馬上指導學生看圖,並提示學生觀察圖畫,可以按照由近到遠,由上到下的順序進行。但是,假如就這樣放手讓學生去觀察的話,學生可能還是無法理解為什麼伶俐可愛的燕子從南方飛回來,加入這百花爭豔的盛會,就為春天增添了許多生趣?於是,我轉念一想,何不在此給學生創設一段優美的教學情境,進行閱讀教學呢。我立刻對學生說:“現在請同學們當小燕子,這時候,你們從南方飛來了。啊,春天是這樣的美,你們得仔細地欣賞一下,把你們觀察的美景說出來啊!”說著,我一邊又給學生出示了一句導語:“春天來了,我們從南方飛來了,_________。”進行語言訓練。過了一會兒,一隻只小手都舉了起來。有的說:“春天來了,我們從南方飛來,看見群山綠了,桃花紅了。”有的說:“春天來了,我們從南方飛來,看見桃花笑紅了臉,柳枝壓彎了腰,美極了!”還有的說:“春天來了,我們從南方飛來,看見春風把田野吹綠了,小草兒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了,嫩嫩的,多可愛!”……
春天是美的,燕子也是美的。春天因為有了燕子,更有生趣;而燕子因為有了春天的襯托,又顯得更矯健。同樣的,讓學生擔任角色,把學生帶入課文描寫的情境——充滿情趣的春天,這樣,學生的觀察伴隨著自己的情感,就對教材產生了親切感,思維活了,語言豐富了,課堂也就精彩了。何樂而不為呢!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燕子》課文解讀
《燕子》一文,作者用優美簡練的文字,鮮豔明快的色彩,為我們描繪出春天初到時的燕子。文章第二小節結尾寫道:“小燕子從南方趕來,為春光增添了許多生機。”我們都知道燕子是從南方飛來的,但作者為什麼不用“飛來”而用“趕來”呢?因為“飛”字只刻畫了燕子來到北方的一般動作,而“趕”字是採用擬人的寫法,不僅準確、傳神地刻畫出燕子飛的神態,而且對文章起到畫龍點睛般的烘托作用。
首先,揭示了燕子候鳥的特點,“趕”字有“及時到達”的意思,具有目的性、時間性。它告訴我們好像燕子事先已被邀請,是趕著來赴約的,傳神地揭示了燕子是候鳥,它們的到來是春天來臨的象徵。
其次,突出了燕子的輕快、伶俐。“趕”帶有急切的意思,比“飛”更突出了快捷,使燕子輕快、靈巧的形象躍然紙上。
用“趕”字還增添了春日的生趣。作者用“趕”字將燕子擬人化了,比“飛”字富有感情色彩。它展現了燕子從南方出發時的興致勃勃,趕路時的匆匆忙忙,趕到時的興高采烈,聯絡全文來看,更使人感到春意盎然,生機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