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保護有哪些小常識
日常要要多掌握一些牙齒日常護理的知識和技巧,只有持之以恆地愛牙、護牙,才能長期“享用”它們。那麼,呢?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牙齒保護的小常識
1、每天必做的保養功課,有效刷牙。
實行“三三制”:每天刷牙3次,每次刷3分鐘或更長的時間。且要注意將刷毛與牙面成45度角,轉動刷頭,盡最大的可能每一顆牙齒都刷到,讓牙刷在上下牙列面間來回移動,以清除深處的殘垢。不要橫著刷牙,也不要非常用力。
2、選擇適合自己的牙刷、牙膏。
牙刷:只有選用符合口腔衛生要求的保健牙刷,才能起到潔牙的效果,並且不損傷牙齒及牙周組織。保健牙刷的特點是:刷頭小,在口腔中轉動靈活;刷毛排列合理,便於清潔牙齒,刷牙後牙刷本身也容易清洗;刷毛細而有彈性;刷毛的頂端呈圓形,不易損傷牙齒和牙齦。電動牙刷也是不錯的選擇,其高速旋轉產生的輕微振動,不僅能促進口腔的血液迴圈,對牙齦組織也有按摩效果。
牙膏:為了預防蛀牙,可以選擇具有修復功能的防蛀牙膏,配方中含有能夠直接作用於牙齒表面的遊離氟成分,牙齒髮生裂紋的地方特別容易吸收遊離氟,因此遊離氟能起到定向修復的作用,有效修補破損的牙釉質,從而防止細菌的入侵。
3、多吃“愛牙食品”。
高纖維食品,比如蔬菜、粗糧、水果等對牙齒都很有利;還有含鈣較高的肉、蛋、牛奶都應多食用;避免食入過多的甜食。特別是在嬰幼兒時期就應注意飲食的選擇,家長應給孩子多吃能促進牙齒咀嚼的蔬菜,如芹菜、捲心菜、菠菜、韭菜、海帶等,有利於促進下頜的發達和牙齒的整齊。
4、洗牙不能少。
利用超聲潔治等手段及時清洗口腔內的牙菌斑、牙結石就是人們所說的“洗牙”,它是預防牙周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刷牙和洗牙不能相互代替,因為牙齒在徹底清刷後的數小時內即可有新的菌株形成,在30天內可達到最大量,如果不注意口腔衛生或刷牙方法不夠正確,牙齒表面就會有大量菌斑積聚,特別是牙刷刷不到的部位,久而久之即成為牙結石。如果牙齒表面有牙菌斑、牙結石,而又沒能及時消除,就可引起牙齦炎、牙周炎等一系列疾病。
日常保護牙齒要注意的事項
1、牙齒少於25顆中風危險增加
美國最新的研究表明,牙齒越少的人發生腦卒中的危險越高。據研究人員對4萬多名男性醫務人員進行的為期長達12年的健康跟蹤調查顯示,和有25到32顆牙的人相比,有17到24顆牙的人群發生腦卒中的可能性要增加50%,而只有1到16顆牙的人群發生腦卒中的風險則高達74%。
科學家們在排除了其他容易引發腦卒中的危險因素,像年齡狀況、吸菸、糖尿病、收入低等之後,結果仍然顯示缺牙是腦卒中的一個獨立的危險因素。
2、牙病可能引發心臟病
研究人員認為這種關聯可能由兩方面因素造成,一種是由於形成缺牙的原因是久拖不治的牙周炎可以使細菌得以襲擊人的血管,造成血管栓塞,出現中風。還有一種可能是因為牙齒稀少後,人的咀嚼能力受到影響,吃蔬菜、水果的機會大大減少,而這種減少會直接引起中風危險的增加。
人類的殺手之一心臟病也和牙病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一般人認為,牙病是小病,但事實上,牙病可能成為細菌性心內膜炎、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誘因之一。
3、愛護牙齒需要改掉不良習慣
另外,經常存在於牙齦病灶處的幽門螺桿菌等會引起持續性的血液感染,造成血管發炎,而從血管壁的炎症部位脫落下來的組織聚整合塊,容易造成血管栓塞,出現冠心病。對牙齒損壞最大的壞習慣包括:經常咬過硬的食物、刷牙用力過大、只用一側咀嚼、把牙齒當工具、緊咬牙齒、剔牙等等。常咬過硬的食物、緊咬牙齒和把牙齒當工具會使牙齒出現與年齡不相稱的磨耗、牙隱裂。牙齒本身有一些發育溝、融合線,總咬過硬的食物牙齒會從這些薄弱的地方裂開,導致牙齒折裂。
有的人使牙刷很用力,牙刷在兩到三個月就會出現刷毛彎曲的現象,這種壞習慣容易使牙齒出現過敏、牙齦退縮、牙髓暴露。而剔牙形成習慣後,柔軟的牙齦只能退縮,使牙頸和牙根暴露,牙齒感覺敏感,讓齲齒和牙周炎的患病機率大大增加。
4、牙膏也要經常換
人們可以嘗試著改變早晚刷牙的習慣,而採用現在一些牙醫建議的“三三制”刷牙方式,即在每天吃完三餐後刷牙,每次刷牙時間要足夠***3分鐘***。
順著牙齒的生長方向上下刷,而不是用力橫著來回拉,免得損傷牙齦,減少把食物殘渣刷進牙縫的機會。刷牙要在吃過飯的3分鐘內進行,避免細菌在牙齒表面沉積,防止齲齒。其他時間用清水、鹽水或漱口水清理口腔。牙刷的頭要小、刷毛要軟、刷牙力度要輕,不能把牙齒當成地板用力擦。
牙膏也要經常更換,免得喜歡使用藥物牙膏的人長期使用其中一種,口腔中的菌群失去平衡,更容易引發齲病。
猜你感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