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蔥先期抽薹是什麼原因

  ,怎樣防止洋蔥先期抽薹,需要什麼技術才能防治洋蔥先期抽薹,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防止洋蔥先期抽薹的技術,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如何防止洋蔥先期抽薹

  造成洋蔥先期抽薹原因 當秧苗莖粗大於0.6釐米時,在2℃~5℃條件下經歷60~70天,洋蔥就可完成花芽分化。當莖粗超過0.9釐米時,洋蔥感受低溫的能力增強,通過春化所需的低溫時間也相應縮短。當外界溫度升高,日照時間延長時,洋蔥就可抽薹開花。

  不同品種對低溫的感受能力不同,通過春化所需天數也不盡相同。一般南方品種在2℃~5℃下經歷40~60天就可完成春化,北方品種在相同的低溫條件下,通過春化需100~130天。

  洋蔥對低溫的感受程度與肥料、土壤水分、日照等因素也有關係。缺肥、乾旱和弱光等條件容易誘導洋蔥花芽分化而發生先期抽薹。

  防止洋蔥先期抽薹的措施 選用冬性強、對低溫反應遲鈍、耐抽薹的優良品種。這是控制先期抽薹的重要措施。要儘可能選擇北方型品種,一般紅皮洋蔥比白皮洋蔥未熟抽薹少。引種時,一般從高緯度向低緯度引種不易發生抽薹,但從低緯度向高緯度引種則容易發生抽薹。

  選擇適宜的播種期和定植期選擇適當的播種期,是防止洋蔥先期抽薹的最有效的措施。早播,冬前幼苗易形成能通過春化的大苗,開春後抽薹率高。但播種太晚,幼苗過於細弱,降低抗寒能力,並最終影響產量。適時播種,幼苗較小,翌春不會先期抽薹。

  嚴格控制苗期肥水冬季以前,不宜施肥過多,後期薄施肥水,使幼苗健壯生長。對較大的幼苗,控制灌水施肥。春暖後,加強肥水管理。如已有抽薹的,可用摘薹的辦法,當薹的膨大部分露出時摘去,也可得到一定產量。

  掌握適宜的播種量一般保持苗床內單株營養面積為4~5平方釐米,防止秧苗密度過大而生長細弱,也可防止因營養面積過大而形成大苗。

  用激素控制抽薹用0.25%的乙烯利或0.16%的青鮮素在幼苗期或花芽分化後進行噴灑,對抑制先期抽薹有一定作用。

  洋蔥先期抽薹的原因及對策

  一、為何發生抽薹

  洋蔥屬於綠體春化作物,洋蔥秧苗長到一定大小時通過低溫春化階段後在長日照條件下才能抽薹開花。洋蔥通過春化階段必須具備以下三個條件:一是需要一定的低溫,低溫是誘導洋蔥花芽分化的主導因子,多數品種在2℃~5℃的低溫下即完成春化。二是幼苗必須生長到一定大小以後才能接受低溫感應通過春化階段。一般認為幼苗葉鞘基部的莖粗大於0.6釐米以上時,就可通過低溫春化作用,形成花芽抽薹開花,而莖粗小於0.5釐米時,即使遇到低溫條件也不能通過春化,不形成花芽。三是需要一定數量的低溫積累,一般需經60~70天的時間,品種間差異較大,有的南方品種只需40~50天,而有的北方品種需100天以上。

  此外幼苗綠體越大莖粗>0.5釐米時,通過低溫春化作用階段所需低溫日數越少。洋蔥花芽分化與光照關係不太明顯,在弱光下比在強光下所需低溫時間稍長。同時肥料、土壤水分以及生長點的營養水平不同使洋蔥對低溫的感應情況存在一定差異,水肥充足,植株營養物質積累多時,易通過春化階段。總之,洋蔥先期抽薹的主要原因是播期太早,管理不當,使幼苗太大,越冬期間通過了春化階段;還與品種的遺傳特性,即品種對低溫和日照的敏感程度、氣候因素以及土壤環境因素等有關。

  二、預防抽薹的栽培技術措施

  1.選擇耐抽薹品種:不同品種對低溫和長日照的反應存在一定差異。在對低溫的感受方面,有的品種冬性弱,表現易抽薹;有的品種冬性強,不易抽薹。冬性弱的品種,幼苗稍小遭遇低溫也有抽薹的危險;冬性強的品種,幼苗需稍大才能感受低溫而抽薹。所以,在引種時應該選擇對低溫要求嚴格的品種。

  2.適期播種和定植:由於洋蔥屬於綠體春化作物,只有洋蔥秧苗長到一定大小以後,才能有效地通過低溫春化階段,在溫暖長日照條件下才能抽薹開花。播種期和定植的早晚,直接影響著幼苗的大小。

  播種早,幼苗生長期長,秧苗容易抽薹;晚播,幼苗弱小,耐寒能力低,越冬容易死苗,而且減產。因此,根據品種特性和當地的氣候特點,必須把播種期安排在適宜範圍內,既要使幼苗在冬前有足夠的生長期,以期獲得夠大小的幼苗,而同時又不能使幼苗超過綠體春化所必需的臨界大小。河北省中南部地區適宜的播期在8月底~9月初,至11月下旬越冬前苗齡約90天,苗期約需10℃以上的活動積溫1200℃~1400℃。幼苗達到3~4枚葉,苗高18~24釐米,假莖粗度不超過0.6釐米,可大大控制第二年春季抽薹率。

  蔥頭秋季移栽要適時,早栽必將延長冬前生長期,導致秧苗過大而抽薹,一般苗齡40天,日平均溫度15℃時為蔥頭的定植適期,由日平均溫度15℃之日向前推40天,則為播種適期。

  3.播種密度要適宜:播種過稀,營養面積過大,苗期追肥過多,都會使秧苗生長過大,因此,要掌握適宜播種密度,一般畝用種量4~5公斤,一畝秧苗可移栽8~10畝地。

  4.加強春季返青後的田間管理:土壤肥力、施肥水平和氮、磷、鉀等營養元素的比例都會通過影響植株的營養生長間接地影響花芽分化和抽薹。春季返青後,保持土壤肥沃、較高的氮素水平,植株花芽分化和抽薹晚;氮肥不足,土壤乾旱,容易使秧苗生長瘦弱,而發生先期抽薹。因此應該加強返青後的水肥管理,返青時結合澆返青水進行追肥,以促進返青發棵,並分別於葉部旺盛生長期、鱗莖膨大始期和盛期澆水追肥,保證鱗莖持續膨大生長,才能抑制花芽分化和抽薹,提高產量和效益。

  洋蔥霜黴病早預防

  春暖季節溫度回升,各種蔬菜進入旺盛生長期,同時也給各種病菌的傳播與流行創造了有利條件。對於洋蔥來說為害比較嚴重的病害有霜黴病,提醒廣大菜農應及早預防。

  一、症狀

  洋蔥蔥霜黴病主要為害葉及花梗。花梗上初生黃白色或乳黃色較大侵染斑,紡錘形或橢圓形,其上產生白黴,後期變為淡黃色或暗紫色。中下部葉片染病,病部以上漸乾枯下垂。假莖染病多破裂,彎曲。鱗莖染病,可引致系統性侵染,這類病株矮縮,葉片畸形或扭曲,溼度大時,表面長出大量白黴。

  洋蔥霜黴病主要為害葉片。發病輕的病斑呈蒼白綠色長橢圓形,嚴重時波及上半葉,植株發黃或枯死,病葉呈倒“V”字形。花梗染病同葉部症狀,易由病部折斷枯死。溼度大時,病部長出白色至紫灰色黴層,即病菌的孢囊梗及孢子囊。鱗莖染病後變軟,外部的鱗片表面粗糙或皺縮,植株矮化,葉片扭曲畸形。

  二、病害迴圈及發病因素

  以卵孢子在寄主或種子上或土壤中越冬,翌年春天萌發,從植株的氣孔侵入。溼度大時,病斑上產生孢子囊,借風、雨、昆蟲等傳播,進行再侵染。一般地勢低窪、排水不良、重茬地發病重,陰涼多雨或常有大霧的天氣易流行。

  三、防治

  1選擇地勢高、易排水的地塊種植,並與蔥類以外的作物實行2~3年輪作。

  2選用抗病品種。一般紅皮、黃皮品種較抗病,如掖輻1號等。

  3用種子重量0.3%的35%雷多米爾拌種,或用50℃溫水浸種25分鐘,再浸入冷水中,撈出晾乾後播種。

  4收穫時清理病殘株,帶出田外深埋或燒燬。

  5發病初期噴灑90%三乙膦酸鋁可溼性粉劑400~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50%甲霜銅可溼性粉劑800~1000倍液、64%防毒礬可溼性粉劑500倍液,72.2%普力克水劑800倍液、70%乙·錳可溼性粉劑500倍液、S0%琥·乙膦鋁可溼性粉劑500倍液,隔7-10天1次,連續防治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