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孢菇種植的方法視訊

  雙孢菇是一種營養豐富並且有食療價值的食品,外觀鮮白,肉質脆嫩,能增強人體的抗病能力,可預防肝硬化和血管硬化,多食可補血養生,很受消費者歡迎。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

  一、生長髮育條件

  1、營養:蘑菇是一種腐生真菌,完全依靠培養料中的營養物質來生長髮育。蘑菇可以利用的碳源有葡萄糖、蔗糖、麥芽糖、多聚戊糖,澱粉、維生素、半纖維素及木質素等,必須依靠其他微生物以及蘑菇菌菌絲分泌的酶將它們分解為簡單的碳水化合物後,才能吸收利用。蘑菇可以利用的氮源有尿素、銨鹽、蛋白腖、氨基酸等,蘑菇生長還需要一定的磷、鉀、鈣等礦質元素及鐵、鉬等微量元素。因此,配製培養基時,除了用糞草等主要原料外,還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尿素、硫酸銨、過磷酸鈣等化肥以及石膏、石灰,以滿足蘑菇生長髮育的需要。

  2、溫度:菌絲生長的溫度在5—33℃之間,其最適溫度為23—25℃,低於5℃生長緩慢,高於25℃菌絲生長雖快,但纖細無力,容易衰老,超過32℃菌絲易衰或發黃、倒狀,以至於停止生長。

  子實體在7—22℃均可形成,以15—18℃為最適宜,在此溫度範圍內,出菇期僅維持3個月左右。在13—18℃範圍內,出菇期可維持6個月。在較低溫度下所形成的子實體潔白、粗壯、菇形園整、肉厚、產量高。在子實體形成期間,尤其是從幼蕾到幼菇階段,溫度只能維持原溫,不可使之回升,否則會造成大批薄皮硬開傘菇或大量菇蕾萎縮死亡。因為菌絲實質上象相互連通的“管子”,在較低溫時菌絲相互扭結,形成菇蕾,養分藉助菌絲細胞中原生質的流動集中運往菇蕾供生長髮育,若溫度回升,尤其是較高溫度時間偏長,菌絲又把菇蕾中的養分輸送給周圍的菌絲,供菌絲蔓延生長,結果使大批幼菌蕾死亡。孢子散發的溫度以18—20℃為最好,若超過27℃,就是相當成熟的子實體,也不會發出孢子。孢子萌發的溫度以24—26℃為最佳,過高或過低都會延長萌發時間或不萌發。

  3、水分和溼度:蘑菇在生長期間需要的水分來源於培養料覆土和栽培場所的空氣相對溼度。在蘑菇菌絲生長階段,要求培養料的含水量在60—65%。低於50%菌絲生長緩慢,絨毛菌絲多而纖細,不易形成子實體;高於70%培養料內氧氣含量減少,蘑菇菌絲體生長同樣會受到影響。覆土層的溼度應保持在18—20%左右,過幹會影響菌絲體和幼菇發育,並使蘑菇品質下降。出菇期間,空氣相對溼度應控制在85—90%之間。若超過95%,菌蓋上會長期留存水滴,容易發生各種細菌性病斑;若低於70%會使菌蓋表面變硬,甚至發生龜裂,易空心;若低於50%,小菇蕾會枯萎死亡,停止出菇。

  4、空氣:蘑菇屬好氣性真菌,無論是菌絲生長階段還是子實體發生期間,都需要充足的新鮮空氣。在發菌階段CO2濃度應控制在0.034—0.1%內。出菇階段若超過0.1%,則菌蓋小,菌柄細長,極易開傘;若CO2濃度高於0.5%,就會抑制子實體分化,停止出菇,同時培養料內的絨毛菌絲生長旺盛,長到覆土的表面。因此,應及時通風換氣,供以充足的新鮮空氣。

  5、光照:蘑菇生長不需要光線,整個過程可在完全黑暗條件下進行。在黑暗環境下長出的子實體顏色潔白、朵形圓整、質量較好。但子實體生成時,最好能有散射光的刺激,此時,菇房光線也不宜過亮,如光線過亮菇體表面易乾燥變黃,品質下降。

  6、酸鹼度***PH值***:蘑菇菌絲在PH值5.8—8.0之間均可生長,最適宜的PH值是7左右。由於菌絲體在生長過程中會產生碳酸和草酸,這些有機酸積累在培養料和覆土層裡會使菌絲生活的環境逐漸變酸,PH值下降。因此,在播種時,培養料的PH值應調節至7.8—8.0之間;土粒的PH值調至8.0左右,這樣既有利於菌絲生長,又能抑制黴菌的發生。

  雙孢菇的種植技巧

  一、雙孢菇的特性。雙孢菇***俗稱圓蘑菇、洋蘑菇***,屬草腐菌,中低溫性菇類,我國北方地區氣候比較適合其生長,具有很大發展潛力。

  養料:合理的養料配方是獲得高產的一個重要條件。雙孢菇是一種腐生菌,不能進行光合作用,配料時,在作物秸稈***麥秸草、稻草***中除加入適量的農家糞***如牛、羊、馬、豬、雞和人糞尿等***,還須加入適量的氮、磷、鉀、鈣、硫等無機養分。

  溫度:雙孢菇菌絲體生長溫度範圍為4-32℃,最適溫度為22-25℃;子實體生長溫度範圍為5-25℃,最適溫度為14-18℃。

  溼度:培養料的含水量以60%左右為宜,覆土的含水量為16-20%。菌絲體生長階段的空氣相對溼度控制在60-70%之間,子實體生長階段的空氣相對溼度為85-95%,過幹或過溼的環境對菌絲體生長都不利。

  酸鹼度***pH***:雙孢菇生長環境宜偏鹼性,偏酸對菌絲體和子實體生長都不利,而且容易產生雜菌。菌絲生長的pH值範圍是5-8,最適為7-8,進棚前培養料的pH值應調至7.5-8,土粒的pH值應在8-8.5之間。每採收完一期菇後噴施加入少許石灰的石灰水用來保持pH值和抑制雜菌滋生。

  空氣:雙孢菇是一種好氣性真菌,因此要有良好的通風環境。

  光照:雙孢菇的菌絲體和子實體均不需光照,在一般散射光的條件下可以生長,但不能強光照射。子實體在陰暗的環境下長得潔白、肥大,若光線太強,長出的子實體表面硬化且容易畸形,導致商品價值差而產生損失。

  雙孢菇鮮食最佳,不宜久放,規模種植時可做成罐頭出口換匯。大面積發展雙孢菇,必須考慮深加工問題,否則產品積壓變質就會造成損失。

  二、牛糞的準備。種植雙孢菇用的牛糞以幹牛糞為好,牛舍建設的時候,後牆面留有出糞口,堆放糞便的地方為水泥地面,向外傾斜,外側開溝以便清理牛舍的時候讓牛糞和牛尿初步分離,牛糞成堆,牛尿流向沼氣池。牛糞堆放瀝水後,及時拉到晒糞場晾晒。晒糞場沒有特別的設施要求,通風向陽的空地即可。根據場地大小,將溼牛糞攤開,厚度適當,讓其自然晒乾成牛糞餅。注意晾晒時不要隨意翻動,越翻動越不容易晒乾,最後即使晒乾也是粉狀而不便儲存。

  牛糞晒乾後,用編織袋包裝儲存備用,有條件的可以在室內儲存防止黴變。牛糞的晾晒方法,各地可以根據各地的情況和季節的不同靈活運用。

  三、牛糞麥秸種植雙孢菇技術

  1、建造菇棚。雙孢菇棚室對場地要求不高,房前屋後、村邊地頭均可建棚,棚的大小可視場地條件而定。一般棚向以東西方向為宜,地下深挖80-100釐米,牆高100釐米,棚內用木棍或竹片搭起3-4層菇床架***每層床架上下間距50釐米***。菇床共設三排,兩側床寬為100釐米,中間床寬200釐米,兩邊各留一個50釐米寬的走道。用竹片搭起棚架後蓋上塑料薄膜,膜上加蓋麥秸或玉米秸等以免陽光直射。棚室兩頭一端留通風口,一端留門,兩走道上方每隔3-3.5米設一排氣孔。這樣既利於保溫、保溼,又可靈活通風換氣。

  2、培養料的配方與堆制

  ⑴配方比例。一般每100平方米菇床需用新鮮幹麥秸1250-1500公斤,幹牛糞400-600公斤,過磷酸鈣50公斤,尿素15公斤,石膏粉和生石灰粉各25公斤。

  ⑵堆制發酵。堆制時間一般掌握在8月上旬為宜。

  ①預堆:先將麥秸用清水充分浸溼後撈出,堆成一個寬2-2.5米、高1.3-1.5米、長度不限的大堆,預堆2-3天。同時將牛糞加入適量的水調溼後碾碎堆起備用。

  ②建堆:先在料場上鋪一層厚15-20釐米、寬1.8-2米、長度不限的麥秸,然後撒上一層3-4釐米厚的牛糞,再按上述的準備量按比例撒入磷肥和尿素,依次逐層堆高到1.3-1.5米。但從第二層開始要適量加水,而且每層麥秸鋪上後均要踏實。

  ③翻堆:翻堆一般應進行4次。在建堆後6-7天進行第一次翻堆,同時加入石膏粉和石灰粉。此後每隔5-6天、4-5天、3-4天各翻堆一次。每次翻堆應注意上下、裡外對調位置,堆起後要加蓋草簾或塑料膜,防止料堆直接受日晒、雨淋。

  ⑶發酵標準。堆制全過程大約需25天。發酵應達到如下標準:培養料的水分控制在65-70%***手緊握麥秸有水滴浸出而不下落***,外觀呈深咖啡色,無糞臭和氨氣味,麥秸平扁柔軟易折斷,草糞混合均勻,鬆散,細碎,無結塊。

  3、進棚播種。先在棚內菇床上鋪一層3釐米厚的新鮮麥秸,再將發酵好的培養料均勻地鋪到菇床上,料層厚15-20釐米。然後按每立方米空間用高錳酸鉀10克加甲醛20毫升的量燻蒸消毒,24小時後開啟門窗通風換氣。當料溫降到28℃以下時即可播種,每平方米用500毫升瓶裝的自制量菌種一瓶。將菌種均勻地撒在料面上,輕輕壓實打平,使菌種沉入料內2釐米左右為宜。

  4、播後覆土。播種後3天內適當關閉門窗,保持空氣溼度在80%左右,以促使菌種萌發。注意棚內溫度不能超過30℃,否則應在夜間適當通風降溫。播種後15天左右,當菌絲基本長滿料層時進行覆土。覆土方法:選擇吸水性好,具有團粒結構、孔隙多、溼不粘、幹不散的土壤為佳,每100平方米菇床約需2.5立方米的土,土內拌入佔總量1.5-2%的石灰粉,然後再用5%的甲醛水溶液將土溼透。待土壤手抓不粘、抓起成團、落地就散時進行覆蓋,覆土厚度為2.5-3.5釐米。

  5、覆土後的管理。覆土後調節水分,使土層含水量保持在20%左右。覆土後的空間溼度應保持在80-90%,溫度在13-20℃之間***最佳溫度為15-18℃***。應視土層乾溼狀況適時噴水,嚴格控制溫、溼度是雙孢菇優質高產的關鍵。

  6、適時採收。當雙孢菇長到直徑2-4釐米時應及時採收,若採收過晚會使品質變劣,並且抑制下批小菇的生長。採摘時,用手指捏住菇蓋,輕輕轉動採下,用小刀切去帶泥根部,注意切口要平整。採收後在空穴處及時補土填平,並噴施一次1%的葡萄糖、200倍的太陽花豐產王或綠風95,以促進小菇生長,提高產量和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