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紅豆杉前景分析

  紅豆杉具有不可替代的藥用價值,以及其獨特的綠化觀賞價值,那種植紅豆杉前景如何?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紅豆杉,為常綠喬木。在中國南北各地均適宜種植,具有喜蔭、耐旱、抗寒的特點。紅豆杉集藥用、材用、觀賞於一體,具有極高的開發利用價值,也被稱為“黃金樹”。從紅豆杉樹皮和枝葉中提取的紫杉醇是世界上公認的抗癌藥,每公斤售價為500~1000萬美元。

  紅豆杉全身是寶,紅豆杉的藥用價值主要體它的提取物—次生代謝衍生物—紫杉醇。紫杉醇最早是從短葉紅豆杉的樹皮中分離出來的抗腫瘤活性成份。是治療轉移性卵巢癌和乳腺癌的最好藥物之一,同時對肺癌、食道癌也有顯著療效,對腎炎及細小病毒炎症有明顯抑制。

  紅豆杉的根、莖、葉都可以入藥,可以治療尿不暢、消除腫痛,對於:糖尿病、女性月經不調、血量增加都有治療作用。紅豆杉也可以用於產後調理,對女性病症具有一定的治療作用。紅豆杉種植前景看好,在條件成熟的地方可適當發展。

  1、紅豆杉具有不可替代的藥用價值:從國際市場看,紫杉醇產品一直保持著20%的增長率。目前全球的紫杉醇的貿易額一直保持在15億美元以上。進入21世紀後,每年大約消耗紫杉醇1500-2500公斤,僅美國就需消耗300公斤左右。而美國只能生產50公斤左右;從國內市場看,中國的紫杉醇原液產量雖然有50公斤左右,卻只有很少一部分用於國內的患者,主要出口歐洲、美國和日本。中國的紫杉醇需求量,保守估計每年應該在1000公斤以上,目前的原料來源和紫杉醇醫藥產品,還遠遠不能滿足國內市場的需要。所以在中國不斷擴大內需的政策下,僅國內的紫杉醇生產和紅豆杉基地建設,就蘊藏著巨大的市場前景。

  2、綠化:紅豆杉根系十分發達,可廣泛用於營建水土保護林,水源涵養林,是國家重點生態建設工程首選種苗。

  3、園藝:紅豆杉樹形通過人工修剪可變成圓形、傘形、塔型等多種藝術形狀,廣泛栽種於道路兩側、庭院、公園及建築物周圍。

  4、室內盆景:紅豆杉淨化空氣的獨特功能對改善空氣質量有明顯功效。

  種植紅豆杉的方法

  栽種的要求:家庭種植紅豆杉,要求土壤PH5.5-7.0,適合和其他樹種一起套種,一旦成活管理比較簡便。

  澆水要點:紅豆杉很耐旱,不宜頻繁澆水,發現盆土發白時,就要澆水,且一次澆透,保證水量充足,平時看見盆土表面有少許黃白色,可對葉面進行噴霧,不刻意澆水。

  施肥要求:紅豆杉生長需要氮、磷、鉀肥,栽種配好土,前三個月不用施肥,之後每2-3個月施一次肥,以有機肥為佳***豆餅等***

  繁殖方法:用播種法,播種將種子外皮搓傷,利於發芽,然後在3℃的環境下冷藏20-40天播種,播種2個月後就能出苗,出苗後注意遮陽。

  適宜的溫度:10℃-30℃

  擺放環境:可以再盆內,也可在室內室外,也可直接種在庭院裡。

  紅豆杉的種植管理方法

  苗圃地選擇

  根據野生紅豆杉分佈與氣候資料分析,我國大部分地區可栽培,雲南、貴州、廣西、四川以及陝、甘、鄂、豫的秦巴山區為優選區。育苗圃地以靠近栽培地為宜,選交通便利,具排灌條件、地勢平緩開闊、土壤肥沃通氣、保水肥、無鹽鹼等良好的立地條件,露天或稀疏喬木林下均可。

  採穗圃管理

  將野生或引種成活的各種紅豆杉實生苗或扦插苗,集中於採穗圃,種植密度1米或0.8米×1.2米,每公頃7500至9000株為宜。冬前或開春,自地上30釐米處平茬,並根據植株大小,每株穴施氮磷鉀複合肥0.05至0.1公斤,旺盛生長期間,即5至7月間,應追肥2至3次,追肥以氮肥為主,每次每公頃可施尿素75至150公斤,另外還可輔以0.1%至0.3%尿素結合磷酸二氫鉀葉面噴肥,也可試用1至10mg/L6-苄基腺嘌呤和赤黴素等生長調節劑處理促進萌芽發枝。鑑於紅豆杉喜陰溼,特別是幼齡期植株怕強光與乾旱的特點,建圃初期可套種高稈作物如玉米與小青菜等低矮作物,水分管理以保持高空氣溼度,土壤溼潤而不澇漬為宜。

  圃地規劃

  平原按方田規劃,與主道路及灌溉系統相適應;丘陵與山地按等高線修成適宜的臺田,反坡梯田或魚鱗坑。配備一定的輔助用房,建好輸配水系統。在上風位置設防護林。紅豆杉幼樹喜陰溼,宜密植,鑑於收穫物為小枝與葉片,其產量一靠發枝量,二靠密度,因此,除加強管理促進生長外,也應加大栽培密度,每公頃栽植1.8萬至2萬株為宜。為了便於管理與採集收穫,株行距以0.4米×1.0米為宜。

  栽植建圃

  栽前應對苗木進行質量分級,要求根系完整、健壯、枝梢無干枯與發黑腐爛,芽子飽滿,無檢疫病蟲害。栽植地附近育苗,帶土球移栽成活率接近100%。遠距離運輸失水較多的苗木應浸根一晝夜,充分吸水後再行栽植。選用容器苗有利於保護根系,提高成活率。

  北方以初春樹液尚未流動,即落葉樹類尚未萌芽前,南方以新梢冬季停止生長後的休眠期栽植為宜。各地因氣候條件可適當早栽,有利於根系的恢復,成活率高。

  根據規劃於栽植前1至2個月整地,挖0.4米×0.4米帶狀溝,溝施有機肥,每株10公斤,與表土混勻,培成丘狀,將苗木放入,使根系舒展,校正位置,填入表肥土,分層踏實,最後填入心土,築0.4米寬灌水溝,立即灌水,澆足灌透,水滲下後要求根頸與地面平,然後封土保墒,適當遮蔭能提高成活率。

  栽培管理

  及時檢查成活情況,並補植。大苗移植應帶土球或使用栽植袋更好。純林栽培基地的管理技術與採穗圃管理基本相同,因紅豆杉根系較淺、喜溼,所以常澆水,保持根際溼潤是栽後管理關鍵。小苗成活後在距地面約30釐米處截去主幹,以栽植結束後或夏眠前後為宜,有利於側枝萌發。第二年仍同樣管理,採下的枝條可選用作插條,第三年後則可每年採收新枝葉供藥用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