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種植技術論文
肥沃的土壤是小麥優質高產的基本保障,要保證小麥在獲得高產的基礎上,品質達到優質強筋小麥標準,對土壤肥力的要求比較高。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1
淺談小麥種植技術
[摘 要] 我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但近些年來,我國的耕地面積不斷縮小,使我國的糧食壓力不斷增大。我國是一個糧食生產大國,更是一個糧食消費大國。小麥作為我國的主要糧食品種,其種植情況直接關係著我國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也關係著社會的穩定與國家的經濟發展。因此,本文將以小麥的種植技術作為研究物件,結合我縣的小麥種植條件進行小麥種植技術的分析與闡述。
[關鍵詞] 小麥 種植技術 分析
糧食是人們賴以生存的重要資源,因此,糧食的種植與生產一直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早在2008年,暴發了一次世界性的糧食危機,此次危機更是加大了人們對於糧食生產的重視程度。在我國,小麥是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其種植情況與人們的生活慼慼相關,小麥的產量對於我國社會穩定的維持都有著潛在的影響。因此,我們不得不重視起小麥的種植技術,使其保證我國人民群眾的糧食需求。
一、小麥種植條件分析
睢寧縣位於我國江蘇省西北部,徐州市東南,屬於淮北麥區。因其具備良好的經濟發展與農業發展條件。淮北麥區的地勢相對平坦,耕作層深厚肥沃,土壤肥沃,溝渠配套,便於耕種。另外,灌溉水資源相對充足,可以滿足小麥種植的灌溉需求。江蘇省位於我國東南沿海地區,陽光充足,小麥可以實現良好的光合作用。適宜的晝夜溫差有利於小麥的成熟與飽滿。在睢寧縣,小麥的種植條件良好,適宜發展小麥種植業。近些年來,多次被農業部評為糧食生產大縣,相關部門也十分重視我縣小麥種植業的發展,對其小麥品種進行進一步的優化,選擇優質、高效、高產、廣適、多抗小麥新品種,制定優惠政策,加大補貼力度與補貼專案種類,落實小麥的高效高產栽培技術措施。這使得小麥產量與質量都在不斷的提高,小麥種植業的發展前景一片大好。
二、小麥種植技術分析
睢寧縣的小麥種植業發展的風生水起,我們在多年的生產實踐中總結了小麥高產栽培技術措施,其
栽培技術要點如下:
1.選育優良的小麥品種
發展小麥種植業,良種是內因,也是主因。其最初階段就是進行小麥品種的選擇,因為小麥品種的選擇是否適宜對於小麥今後的生長與收成都有著直接的影響。比如說,在小麥的產量方面,一個正確的品種選擇可以提高小麥單產的一半。小麥品種的選擇主要是以當地的氣候條件、地質條件與土壤情況為基礎。徐州睢寧依據自己的種植條件,半冬性中筋品種選擇徐麥30、濟麥22、淮麥22、明麥1號、連麥5號等;半冬性強筋小麥品種淮麥20、菸農19等。,得到了增收。在小麥品種選定之後,要對小麥的種子進行進一步的處理,使其發芽率提高,進而提升小麥的產量。而小麥種子的處理指的就是對其進行晒種並精選種子,小麥種子常攜帶有病菌,要注意應用藥肥包衣劑進行種子包衣;測定種子的發芽率與田間出苗率,便於準確計算播種量。對於精心挑選的小麥品種要進行試種,以發芽率高低來確定播量,一般來說,85%是發芽率的標準。其次,還要對小麥種子進行病蟲害防治的處理,處理方式主要有包衣處理與拌種劑拌種兩種。而拌種劑的選擇是有一定要求的,一定要確定其對於種子沒有損害作用。比如說立刻秀、全蝕淨等等。這些經過處理的小麥種子要進行淺種,嘗試在三到五釐米即可。
2.整地施肥,合理處理土壤
在進行小麥種植之前,要對種植地的土壤進行處理。深耕細作是必然的要求。可採用農用機械對土地進行深耕,使其突破犁地層的限制,實現蓄水保肥的作用,將深度保持在20釐米左右為最佳。對於土壤表面要儘量地保持平整,不可出現凹凸不平的現象,最好做到土細而結實,不能出現虛空現象。在整地完成之後,要對土地進行施肥。土壤的肥沃程度對於小麥的產量有著關鍵的影響。所以,小麥種植對於土壤的施肥工作要求比較高。最好要運用科學的施肥比例,重視有機肥的施用,每畝施有機肥1000kg左右,適量進行有機肥的施加。增強土壤的通透性,最好使用小麥專用肥每畝用量40kg,全生育期小麥肥料運籌一般為純氮20kg,磷肥五氧化二磷10kg,鉀肥10kg。另外,農民還可以將小麥與玉米秸稈還於田中,環保施肥。
3.重視播種期的選擇
小麥播種期的選擇,與播種量與播種深度一樣,對於小麥的成長的作用十分重大。如果不能很好的控制小麥的播種期,會直接影響小麥的產量。對於小麥的播種期選擇來說,不能過早更不能過晚,一般來講半冬性小麥適宜播期為10月5號-10月25號,弱春性品種播期為10月20以後。要將其控制在適宜範之內。如果種植過早,徒長現象極易出現,由於小麥過早地吸收了土地中的養分,很容易演變成為老弱苗。病蟲害對於小麥的威脅會隨之增大,很難實現健康成長。因此,各地必須以當地的氣候為準,選擇適宜的小麥播種期。
4.嚴格要求播種量
播種量,是小麥生長的重要影響因素。單位面積內小麥的播種量都有嚴格的要求,而具體的播種量要以種植地的實際情況為準,特別是當地的自然氣候環境條件。在高產田,由於土壤肥沃,可以控制播種量,採用精量或半精量機械播種,走“小群體、壯個體、高積累”的技術路線,根據播量和行距要求調好標準,行距25cm,播深3-5cm;而中低產田地塊播量可以適當增加,但是如果播種量過大,會使小麥生長在較為密集的環境之中,造成透氣性差、採光不良的現象出現,小麥苗也會因此不能茁壯成長。只有採取適宜的播種量,小麥的密度才能恰當,也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每一株小麥苗抗倒伏性強,產量高。所以,農民在進行小麥的種植之時,一定要嚴格控制量。
5.選擇最佳的播種深度
三到五釐米是小麥最適合的播種深度,不能與這個規格相差太遠。如果小麥的播種深度太淺,極易使小麥的種子變得缺水乾燥,不能正常發芽與成長,還會受到病蟲的攻擊。而小麥的播種深度過深,會對出苗有一定的影響,易形成“吊根”現象,造成弱苗的出現。所以,農民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選擇最佳的播種深度,確保小麥的正常成長。
三、結語
綜上所述,因正確的小麥種植技術而實現了小麥的增收,本文從五個角度對小麥的種植技術進行了分析。希望廣大小麥種植者科學地進行小麥種植,為小麥的成長提供良好的環境,實現小麥的高產優產。
參考文獻
[1]王啟斌.小麥高效栽培技術探討[J].現代農業科技.2010***04***.
[2]繆文華.生選6號小麥的特徵特性與高產栽培[J].農業科技通訊.2010***07***.
[3]王安寧;留青;熊懷卿;程世昌;留漢堯.小麥高產栽培整合技術[J].農技服務.2007***01***.
[4]張斌讓;馮海平;黃福太.晚播小麥應變高產栽培技術[J].農業科技通訊.2008***03***.
[5]李長輝.黑龍江省小麥抗旱節水高產綜合栽培技術[J].安徽農學通報***上半月刊***.2010***15***.
2
小麥種植與管理技術
摘要 介紹小麥種植與管理技術,包括播前管理、播種管理、田間管理和後期管理等方面內容,以指導小麥生產。
關鍵詞 小麥;種植;管理技術
隨著農業結構的調整,小麥的種植面積也在迅速擴大,在小麥的生產過程中,科學種植,不斷提高管理水平顯得尤為重要。該文針對小麥種植管理及病蟲害防治技術進行詳細的闡述,以為提高小麥產量和品質提供參考。
1 播前管理
首先選擇適合當地種植條件、抗逆性強、抗病蟲害、高產、優質的小麥品種。播種前進行藥劑拌種,主要預防黑穗病和地下害蟲[1]。其次是土壤處理。播種前宜將除草劑施於地表;採用機械耕地、耙地,保證土地平整,上虛下實,結構良好;除此之外還要保證有機質和養分含量,施有機肥30~60 t/hm2,氮、磷、鉀肥佔總肥量的60%。前茬作物收穫前7~15 d及時灌水增墒,提高出苗率。
2 播種管理
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耕作制度,在最適播期進行播種;種植方式可採用寬窄行,即寬行17 cm、窄行8 cm;膜側種植寬頻60 cm為一壟,壟寬36 cm,壟間距24 cm。播量一般在330~375 kg/hm2,晚播品種要適當增加播種量[2]。為提高出苗率,播種時要保證深度一致,下種均勻。
3 田間管理
3.1 冬水
越冬前大水灌溉至自然落下,漏水嚴重可適當補灌。切忌冰層蓋苗。
3.2 越冬防護
在越冬期防止牲畜啃吃、侵害幼苗。
3.3 鎮壓保墒
一般12月下旬土壤封凍後及時打碾,彌合裂縫,保溫防凍。次年2月上旬返青前後進行1~2次打碾提墒,促進返青。
3.4 追肥
根據小麥需肥規律分階段多次進行,播種後追肥;長勢較弱的越冬群體需要冬季追肥;返青期群體偏小的麥苗需要春季追肥;拔節前結合灌水追施尿素;孕穗期需追肥,可採用葉面施肥[3]。
3.5 合理排灌
分階段多次進行。未進行壓冬水的小麥,需及時澆返青水;未進行返青水的小麥,拔節期需及時澆水,4月上中旬及小麥孕穗期早灌頭水,適時管好抽穗水、麥黃水[4]。忌大水漫灌,以免出現倒伏或貪青晚熟的現象而導致減產。
3.6 防治病蟲害
小麥常見病害主要有小麥白粉病、條鏽病、赤黴病、黑穗病、紋枯病等;常見蟲害有蚜蟲、麥紅蜘蛛、吸漿蟲、黏蟲等。堅持以“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防治原則,抑制小麥病蟲草害。儘可能少使用或者不使用化學農藥,禁止施用高劇毒、高殘留的農藥。
3.6.1 農業防治。即根據農業生態系統中昆蟲、作物和環境的相互關係,採用合理耕作栽培管理技術使生態系統有利於農作物的生長髮育,而不利於害蟲發生發展,或者直接抑制害蟲的種群數量。簡而言之,即利用農業生產過程中各種管理、栽培措施等防治害蟲的方法。例如,適時播種,有效減輕小麥鏽病和紋枯病的發生;適時進行中耕除草,減少自生麥苗;秋播前,減少越夏菌源,減輕小麥鏽病和白粉病的發生;合理施肥與灌溉提高抗逆能力等。農業防治雖然見效慢,但持效期長,而且省工經濟,還不汙染環境,不易產生抗藥性。
3.6.2 物理防治。即不用化學農藥直接殺害或預防病蟲害的發生。物理防治手段包括:根據害蟲的生活習性人為捕捉或者設定障礙防止害蟲蔓延;結合害蟲的一些特性如趨黃性、趨味性、趨光性等,對害蟲進行誘殺。
3.6.3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對人無害,無汙染,不形成抗性。主要方法是以蟲治蟲,小麥病蟲害種類很多,同時病蟲害的天敵種類也繁多。應對病蟲害,向麥田引進天敵,保護和利用天敵,維持生物物種平衡,達到加強防治小麥蟲害,並保證農業生產持續穩定發展的目的。
3.*** 化學防治。儘可能避免使用高劇毒、高殘留的農藥;儘量使用生態化學制劑,如50%辛硫磷乳油拌種,可防治蠐螬、金針蟲。抽穗前,或小麥鏽病病發率達5%時,或小麥白粉病病發率達10%時,用25%粉鏽寧***三唑酮***可溼性粉劑750 g/hm2對水稀釋後噴霧。小麥蚜蟲發生時,用40% J樂果乳油1 500g/hm2對水稀釋後噴霧。使用生態化學制劑,汙染少,對小麥生長無太多影響,是病蟲害防治手段的必然趨勢。
4 後期管理
抽穗到成熟稱為生育後期,包括抽穗、開花、授粉、籽粒形成與灌漿等,是形成產量和品質的關鍵時期,也是病蟲害嚴重發生時期,要根據後期的生育特點,進行科學管理。小麥成熟末期進行收穫。
5 參考文獻
[1] 周增蓮.小麥種植管理及病蟲害防治技術[J].中國新技術產品,2010***16***:228.
[2] 周有印,謝付振.農業結構調整下的小麥種植管理及病蟲害防治[J].吉林農業,2010***8***:253.
[3] 黃家國.淺談小麥種植管理與病蟲害防治[J].中國科技縱橫,2011***23***:430.
[4] 劉穎,蘇輝.小麥綜合高產栽培技術要點[J].農村實用科技資訊,200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