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蔬菜種植技術論文

  作為今後農業發展的主導產業之一的大棚蔬菜種植技術,有著得天獨厚的發展前景,這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僅供參考!

  篇一

  淺談大棚蔬菜種植技術

  [摘 要] 作為今後農業發展的主導產業之一的大棚蔬菜種植技術,有著得天獨厚的發展前景,然而,用塑料大棚進行栽培,如果因為不當的施肥方式、過量的有毒氣體、蔬菜所需的氣體含量過低、保溫或是保溼方面做得不到位,就會造成蔬菜的欠收,更嚴重的,會導致絕收。

  [關鍵詞] 蔬菜 大棚種植技術 栽培技術 預防措施

  [中圖分類號] S31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3***09-0106-01

  大棚蔬菜種植技術作為農業多樣性發展的途徑之一,已經越來越受到廣大民眾的關注,本文通過多大棚蔬菜技術的相關介紹,以達到為廣大民眾蔬菜種植提供參考的目的。

  一、大棚及蔬菜型別的合理選擇

  如果要常年進行大棚栽培,可以選擇鋼管大棚或是竹木圓拱型大棚,這種大棚使用壽命長,規格較高。還有一種是竹架大***小***棚,這種使用壽命較短,可以間歇性使用。而且其生產成本較低。

  大棚蔬菜栽培型別:

  1.按照時間順序。茄子、番茄、黃瓜等可以在春季進行栽種;速生蔬菜可以在夏季栽培;秋季栽種花椰菜等;冬季進行菠菜、生菜、蒜類的栽培。

  2.間套作。根據幾種蔬菜在育苗、生長、收穫期的不同進行交錯的種植

  3.留種制種型。

  二、大棚蔬菜種植技術

  1.運用二氧化碳技術進行施肥

  1.1燃燒法。通過燃燒可以在大棚內產生二氧化碳的氣體、液體,或是通過二氧化碳發生器燃燒天然氣、丙烷氣、石油氣、白煤油等,作為補充能源。但是要注意使用安全性煤等燃氣,否則造成蔬菜吸入過多有害氣體,造成危害。

  1.2化學反應法。通過稀硫酸和碳酸氫銨化學反應產生二氧化碳是目前運用酸和碳酸鹽反應產生二氧化碳的主要化學材料。這樣產生的二氧化碳濃度可以控制,而且成本也比較低,是目前大多數國家都採用的措施。

  1.3施用顆粒有機生物氣肥法。按照一定間距將顆粒有機生物氣肥均勻施入植株行間,保持80%的穴位土壤相對溼度,利用微生物發酵,使之產生二氧化碳。

  1.4二氧化碳需要注意事項。為了防止二氧化碳外溢,需要將大棚密閉,用來提高肥效。一般早上施用,或是蔬菜生產期內使用。

  2.有毒氣體的預防

  2.1因為施肥方法不當,例如沒有腐熟的有機肥等,或是尿素、硫酸銨等速效化肥較多使用,在棚內溫度過高沒有散熱的時候就會產生氨氣。這樣便會危及蔬菜,使之產生水潰狀斑點,嚴重的會造成葉片萎縮枯死。

  2.2雖然二氧化碳是肥料之一,但是過多的二氧化碳進行積累,也是會影響蔬菜瓜果的產量。

  2.3土壤區域性酸性的產生,可能是由於過量施用銨態氮肥,降低了一些菌體的作用。要注意肥料的施用量。

  3.溫室大棚蔬菜保溫保溼措施

  3.1室內加溫。如果外界大幅度降溫,可以通過爐灶、煙道等臨時利用柴草或煤燃燒直接散熱以提高室溫。如果條件允許,還可以利用熱水、熱風、蒸汽等造紙廠、酒廠、冶煉廠排出的固液氣作為溫室的熱源。也可以在蔬菜種植前,增施熱性有機肥料。在10~15釐米的土層深處,埋下5~10釐米厚的馬糞、驢糞、羊糞等半腐熟的熱性有機肥料。

  3.2室外保溫。可以在溫室周圍架設防風障。用來減弱風速。也可以通過培土來提高溫室牆壁的厚度。通過挖防寒溝,在溫室周圍的防寒溝內倒入爐渣、稻殼等,保持防寒溝內通風乾燥。也可以在大棚頂部增加厚度,新增厚草簾,使溫室大棚全方位增加厚度。

  3.3室內保溫。採用多層覆蓋的方法,例如扣小拱棚、活動幕面,地膜覆蓋等方式進行保溫。採取多加草簾在大棚內側周圍的方式。在溫室內裝熒光燈***燈與植物葉片保持50釐米距離***每天照射10~12小時。

  3.4溫室除溼措施。除溼是日光溫室內空氣溼度管理的主要方向,因為溫室內的空氣溼度普遍性的比陸地表面高,而且經常處於多溼狀態。現在,經常使用的除溼方式是通過通風換氣進行。只能在高溫的時候進行通風,這是為了防止通風時溫度下降過快,驟冷會使蔬菜遭受傷害。還要進行合理的澆水,使泥土的溼度保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溼度範圍內,這樣,既不會使幼苗旱死或是澇死。及時的鬆土,適宜的放風,以防止室內溼度過高。採用地膜覆蓋的方式,讓澆下的水通過地膜流入小壟溝內,地膜不僅可以防止因澆水棚內的空氣溼度的提高,還可以有效的阻止水分的蒸發。

  4.適度灌水

  4.1在低溫狀態下,要降低灌水量,棚內的蔬菜在低溫下,蒸發慢,需水量也相應減少。忌大水漫灌,採用噴灌或是滴灌比較適宜。因為澆灌後室內溼度較大,要經常合理通風。

  4.2在冬季,上午10點至下午3點,溫室內溫度較高,所以灌水應在中午前後進行。井水的溫度較高,可以降低對蔬菜的生理刺激。

  4.3根據不同的天氣狀況,要進行因時制宜的灌水。“晴天適當多澆,陰天少澆或不澆,風雪天切記澆水”的原則要把握好。

  4.4溫室內,不同的區域,蔬菜所需水量也不相同,要有所側重。一些靠近熱源的地方,可以加大灌水量,因其蒸發較快,一些靠近冷源的地方,蒸發量較小,可以適當減小灌水量。

  三、注意自然災害

  1.在冬季,大棚蔬菜容易受到凍傷。灌水是可行的措施之一,它既維持了地溫,又可以增加地下土壤的熱量。遮陰措施是必要的的,不能讓凍傷的蔬菜直接接受陽光的照射,只能進行放風降溫。

  2.病蟲害也是需要防治的重點,要注意加強通風措施的實行,注意保持室內外溫度。

  四、結語

  農業是國家發展的根基,走現代農業之路,要發展多樣性農業,大棚蔬菜種植技術,作為多樣性農業發展的試驗之一,是有著很多可以利用的資源的。只要注意好一些種植技術措施,並適時進行合理的改進,大棚技術就有著巨大的潛力。

  參考文獻

  [1]李鳳梅;朱維寧;劉麗;張勝利.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09***05***.

  [2]張昭亮;李建武;馮志強.無公害蔬菜施肥技術[J].科學種養.2006***12***.

  [3]張玲.我國蔬菜質量安全及對策[J].河南農業科學.2003***11***.

  [4]王新春,朱洪國,張德健,張荷亮.無公害蔬菜綜合配套栽培技術[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2***04***.

  篇二

  蔬菜大棚種植反季節栽培技術

  摘要:冬季生產反季節蔬菜,是保證蔬菜週年供應的有效途徑之一。我國政府以及各級地方政府一致堅持建設“菜籃子”工程。而反季蔬菜種植就是“菜籃子”工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全面分析研究其技術種類與應用,能夠不斷提升蔬菜種植的質量以及產量,是對國家“菜籃子”工程的積極響應和貢獻,也是對人們消費需求的滿足。本文針對反季節大棚蔬菜種植技術進行幾方面的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反季蔬菜;大棚栽培;種植技術

  大棚蔬菜反季節栽培是通過一定的農業設施來控制自然界不利氣候條件,使植物生長環境得到改善和優化,符合人們要求的優質、高產、高效且無汙染的綠色農產品。反季節大棚蔬菜是目前蔬菜種植過程中,十分常見和實用的種植形式,是目前滿足北方居民冬季新鮮蔬菜供應的主要種植形式和有效措施,大棚蔬菜反季節栽培已成為蔬菜生產中最具活力的新產業,成為集約型農業、都市型農業、持續化農業和三高農業的優選專案。

  一、地點選擇

  冬季反季節蔬菜生產的地區,要求選擇在氣候溫暖、陽光充足、處於平原區域低海拔或丘陵的地方,水源方便,土壤條件適宜,並儘可能有擋風屏障***如北面高山屏障或其它建築物***,避免冷風直接襲擊。

  二、品種選擇

  冬季反季節蔬菜生產要選擇耐寒、抗病性強、早熟的品種,秋延後品種還要求苗期耐熱。

  三、優質高效栽培技術

  1、營養缽育苗:黑色塑料營養缽具有白天吸熱、夜晚保溫護根的作用,在陽畦內擺上塑料營養缽育苗,外界氣溫在-10℃左右時,畦內溫度在6~7℃,營養缽內溫度在10℃左右,幼苗能緩慢生長,不受凍害。

  2、 配製熱性營養土:雞糞是熱性糞肥,牛糞是黏液豐富的透氣性糞肥,二者腐熟後各取20%,拌細土60%。這樣的營養土吸熱生熱效能好,秧苗生態環境佳,根系發達,吸收能力強,植株耐凍健壯。

  3、分苗時用生根素灌根:生根素是用鈣、磷、鋅等與長根有關的幾種營養元素合理配製而成的。鈣決定根系的粗度,磷決定根系數目,鋅決定根系的生長速度和長度。使用生根素後,根系可增加70%左右,深根增加25%。根系發達,吸收能力強,不會因缺水缺素造成抗寒性差而凍傷秧蔓了。

  4、足水保溫防凍害:水分比空氣的比熱高,散熱慢。冬季室內土壤含水量適中,耕作層孔隙裂縫細密,根系不懸空,土壤保溫,根系不受凍害。所以秧苗凍害多系缺水所致,因此,冬前澆足水或選好天氣***20℃以上可澆水***灌足水可防凍害。

  5、中耕保溫防寒:地面板結,白天熱氣進入耕作層受到限制,土壤貯存熱能少,加之板結土壤裂縫大而深,團粒結構差,前半夜易失熱,後半夜室溫低,易造成凍害。進行淺中耕可破地面、合裂縫,既可控制地下水蒸騰帶走熱能,又可保墒、保溫、防寒、保苗。

  6、 葉面噴營養素抗寒:冬季氣溫低、光照弱,根系吸收力弱,葉面上噴光合微肥,可補充根系因吸收營養不足而造成的缺素症。葉面噴米醋可抑菌驅蟲,與白糖和過磷酸鈣混用,可增加葉肉含糖度及硬度,提高抗寒性。凍害後葉面呈鹼性萎縮,噴醋可緩解危害程度。宜用100~300倍液,少用或不用生長類激素,以防降低抗寒性。

  7、晴天反覆放風煉苗:冬季晴天上午棚內最高溫度可達32℃以上,這時應該反覆放風,使室內外溫差縮小,使植株緩慢適應環境,健壯生長。謹防一日猛長,十日受寒,造成閃苗和凍害。

  8、補充二氧化碳:碳、氮對作物的增產作用比為1:1,作物對碳、氮比的需要量為30:1,目前廣大農民都認識了氮的增產作用,卻忽視了碳的增產效果。冬季棚室蔬菜易徒長黃化,太陽出來後1小時可將晚上作物呼吸和土壤微生物分解產生的二氧化碳吸收,12時左右便處於碳飢餓狀態,氣溫高時可將棚膜開開合合,放進外界二氧化碳,提高抗性和產量。氣溫低時閉棚,人為地補充二氧化碳,可增強作物抗寒力,大幅度提高產量。

  9、及時蓋苫保溫:一般棚室,白天吸熱貯溫,晚上釋放能量佔室內總量50%~60%;土壤吸熱放熱量佔20%~30%;空間存熱佔20%~30%。根據當天氣溫,蓋苫後1小時室溫就可能保持到18℃左右。若高於18℃可遲些蓋苫,若低於18℃則要早些蓋苫。

  10、選用稻草苫:稻草苫導熱率比蒲草苫的導熱率低,護圍防寒效能好,加之稻草苫質地軟密,可減少傳導失熱,室內夜間最低溫度可提高2~3℃。

  11、蓋多層膜保溫:大棚內育苗,苗床上覆蓋薄膜,再於1米高處支撐一小拱棚,晚上在小拱棚外或距大棚內20釐米處,再覆蓋一層薄膜。這樣不加溫也可育成各類秧苗。定植後,地面壟上覆地膜保墒控溼提溫,但不要封嚴地面,留15~20釐米,使白天土壤所貯存熱能,晚上通過沒覆嚴的地面向空間慢慢輻射,使早上5~7時最低溫度提高1~2℃。在草苫外覆蓋一層膜,或在距膜20釐米處支撐一膜,形成保溫隔寒層,可增室溫1~3℃。

  12、選用紫光膜:冬季太陽光譜中紫外線只有夏天的5%左右。白膜不能透過紫外線,紫光膜可透過紫外線。紫外線光譜可抑病殺菌,控制植株徒長,促進養分積累。選用紫光膜冬至前後室溫比用綠色膜高2~3℃。

  結束語:

  北方反季大棚蔬菜種植是滿足市場蔬菜供應的主要途徑,種植技術與蔬菜產量和質量有直接聯絡。從蔬菜種子選擇到生長管理,再到病蟲害防治,每個環節種植技術管理者都要全面落實,嚴格進行,不可忽視其中每個細節,否則很容導致產量得不到保障,也會影響蔬菜的正常生長。地方政府要給予充分的支援,與蔬菜種植者積極配合,一同提升北方反季蔬菜的種植力度和實力,讓居民能夠一年四季吃上新鮮蔬菜。

  參考文獻:

  [1]孫愛菊.對大棚蔬菜種植過程中病蟲害防治的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2***22***

  [2]趙喜旺.高山反季節蔬菜種植適宜品種及栽植技術要點[J].北京農業.2011***09***

  [3]周曉冬.大棚蔬菜種植技術[J].現代農業.2013***11***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