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小麥種植技術

  作為人們生活中的主要口糧及商品糧,小麥的地位十分重要,隨著農業機構的變化,種植小麥的面積一直在擴大,要想實現高產目的,必須要掌握其特點,不斷提升種植技術,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一、搞好品種佈局,擴大優質專用小麥種植面積

  品種是小麥增產的內因,選好品種非常重要。隨著優質專用小麥需求量的增加和種植效益的提高,各地在進行品種佈局時,要適當擴大優質專用小麥的種植面積。今年建議總的品種佈局為:

  ***一***種植優質專用小麥地區,重點選用以下品種:濟南17、菸農19號、濟麥20、洲元9369、師欒02-1、藁優9415等。

  ***二***水澆條件較好地區,重點種植以下品種:魯東、魯北地區以濟麥22、良星99、魯原502、菸農999、山農22、菸農24號、青豐1號、青農2號、菸農23號、菸農5158、煙2415、良星66、鑫麥296、山農24號、泰農19、山農28號、齊麥2號等為主。

  魯中地區以濟麥22、魯原502、良星99、泰農18、汶農14、山農20、山農22、山農23、鑫麥296、山農24號、泰農19、泰山28、汶農1717、山農28號、齊麥2號、儒麥1號等為主。

  魯南、魯西南地區以濟麥22、良星99、臨麥2號、臨麥4號、泰農18、山農20、山農22、山農23、泰山28 、魯原502、聊麥18、郯麥98、鑫麥296、山農24號、泰農19、汶農177、山農28號、齊麥2號、儒麥1號等等為主。

  ***三***水澆條件較差的旱地及輕度鹽鹼地***土壤含鹽量2‰以下***,主要種植品種:青麥6號、菸農19、菸農21、山農16、魯麥21號、菸農0428、青麥7號、陽光10號、墾星一號、菏麥17等。

  ***四***中度鹽鹼地***土壤含鹽量3‰左右***,主要種植品種:濟南18、德抗961、山融3號、青麥6號等。

  二、科學施用肥料,提高肥料利用率

  土壤地力是小麥高產的基礎,為培肥地力,要重點抓好以下措施。

  ***一***搞好秸稈還田,增施有機肥。這是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的主要途徑。要努力提高玉米秸稈還田質量,一是要根據玉米種植規格、品種、所具備的動力機械、收穫要求等條件,分別選擇懸掛式、自走式和割臺互換式等適宜的玉米聯合收穫機;二是秸稈還田機械要選用甩刀式、直刀式、鍘切式等秸稈粉碎效能高的機具,確保作業質量;三是要將玉米秸稈粉碎,秸稈長度最好在5釐米以下,一般要用玉米秸稈還田機打兩遍。各地要在推行玉米聯合收穫和秸稈還田的基礎上,廣闢肥源、增施農家肥,努力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耕層的有機質含量。一般高產田畝施有機肥2500~3000公斤;中低產田畝施有機肥3000~4000公斤。

  ***二***測土配方施肥。測土配方施肥是節約肥料、增加小麥產量的重要手段。各地要結合配方施肥專案,因地制宜合理確定化肥基施比例,優化氮磷鉀配比。根據生產經驗,不同地力水平的適宜施肥量參考值為:產量水平在每畝200~300公斤的低產田,每畝施用純氮***N***6~10公斤,磷***P2O5***3~5公斤,鉀***K2O***2~4公斤,肥料可以全部底施,或氮肥80%底施,20%起身期追肥。產量水平在每畝300~400公斤的中產田,每畝施用純氮***N***10~12公斤,磷***P2O5***4~6公斤,鉀***K2O***4~6公斤,磷鉀肥底施,氮肥60%底施,40%起身期追肥。產量水平在每畝400~500公斤的高產田,每畝施用純氮***N***12~14公斤,磷***P2O5***6~7公斤,鉀***K2O***5~6公斤,磷鉀肥底施,氮肥50%底施,50%起身期或拔節期追肥。產量水平在每畝500~600公斤的超高產田,每畝施用純氮***N***14~16公斤,磷***P2O5***7~8公斤,鉀***K2O***6~8公斤,磷肥底施,氮、鉀肥50%~40%底施,50%~60%拔節期追肥。缺少微量元素的地塊,要注意補施鋅肥、硼肥等。要大力推廣化肥深施技術,堅決杜絕地表撒施。

  小麥種植技術

  一、選茬、整地

  在合理輪作的基礎上,選用大豆茬、馬鈴薯茬、小麥茬等無長殘留性除草劑的地塊***如超量使用咪草煙,異噁草鬆,氟磺胺草醚。提前做好預防措施***,避免甜菜茬。

  計劃第二年播小麥地塊,可進行秋耙茬,做到整平耙細,達到待播狀態。沒有深鬆基礎的要進行淺翻深鬆整地,深鬆深度以打破犁底層為宜,一般30-40釐米左右,隨後要進行耙、耮作業,耙深12-15釐米。除土壤含水量過大的地塊外,耙後應及時鎮壓,以防跑墒。

  二、品種選擇及種子處理

  1.品種及種子質量

  選擇適應當地生態條件,審定推廣的高產、抗逆性強、抗病性強的中強筋小麥品種,主推品種墾九10號、龍麥33龍麥35等。

  播前進行種子清選。質量要達到種子分級標準良種以上,純度不低於99.0%,淨度不低於98.0%,發芽率不低於85.0%,含水量不高於13.0%。

  2.種子處理

  採用麥類種衣劑包衣能有效地預防小麥腥、散黑穗病和根腐病等。用麥迪安、黑穗停等麥類種衣劑按1:800-1000拌種或者用種子重量萬分之三的6%戊唑醇拌種劑,拌種後悶種5-7天再播種。

  三、施肥

  1. 配方施肥

  施肥原則:穩氮、磷;增鉀肥;因地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

  2.化肥***氮、磷、鉀***參考施用量

  每公頃施用量,尿素80-100公斤,磷酸二銨150-180公斤,硫酸鉀80公斤或氯化鉀。化肥做種肥隨播種一次性施入即可。

  四、適時播種、合理增密

  1、播種時間:

  土壤化凍達到5-6釐米深時,及時播種。當春季土壤含水量不足,或當地氣象部門預報將發生“掐脖旱”時,要採取小麥晚播技術,躲過“掐脖旱”,小麥播種時間可以推遲到5月末。

  採用15釐米單條或30釐米雙條播,邊播種邊鎮壓,鎮壓後的播深為3-4釐米,誤差不大於±1釐米。播種、鎮壓連續作業,一次完成,減少溼土裸露時間,降低土壤失墒。***深度控制在3—5釐米之間***

  2、密度

  要根據品種特性、土壤肥力和施肥水平等確定。提倡精量或半精量播種。播種密度一般每公頃以600-700萬株為宜。***種子的子粒小的播量為下限,反之為上線***

  3、播種質量

  秋整地的地塊,應早春耮地,耮平後播種,播種和鎮壓要連續作業。春季耙茬地塊,應做到耙地、播種和鎮壓連續作業。播種過程中應經常檢查播量,總播量誤差不超過±2%,單口排種量誤差不超過±2%。勻速作業,作業中不停車。做到不重播,不漏播,深淺一致,覆土嚴密,地頭整齊。

  五、加強田間管理

  1、防前茬殘留除草劑藥害

  本地區是麥豆主產區,小麥多與大豆進行輪作,種植大豆過程中咪草煙、異惡草鬆等長殘留除草劑應用量較大、應用年限較長,後茬種植小麥藥害比較嚴重。當田間發生受害症狀時,要及時採取補救措施,可以採用植物生長調節劑加尿素的方法進行補救。***可施用有機生物肥***

  2、壓青苗:小麥3葉期壓青苗,根據土壤墒情和苗情用鎮壓器鎮壓1-2次。採用順壟壓法,禁止高速作業。壓青苗能提高幼苗素質,增強抗旱能力。

  3、化控劑,防倒伏

  為防止小麥在生育後期發生倒伏,在小麥拔節起身前,噴施多效唑、稀效唑、噸田寶等,縮短植株基部節間長度,降低小麥株高,防治後期倒伏。***乾旱天氣或有前茬要害除外***

  4、綜合防治病蟲草害

  ①農藥使用原則:選用低毒、低殘留農藥。

  ②防除雜草: 為了防除闊葉雜草,在小麥分櫱末期闊葉雜草3-5葉期用藥,每公頃用72%,2,4-D丁酯0.75-0.90升,對水300-450升均勻噴霧;或90%***99.9%***2,4-D異辛酯乳油0.45-0.60升對水300-450升,於小麥4-5葉至分櫱期,選晴天、無風、無露水時均勻噴施。

  防除單子葉雜草野燕麥、稗草,於禾本科雜草3-5葉期,每公頃可用6.9%驃馬0.60-0.75升或64%野燕枯1.80-2.25公斤,對水300-450升均勻噴霧。

  ③防治赤黴病:每公頃用40%多菌靈膠懸劑1.5升或25%咪鮮胺乳油0.8-1.0升於小麥揚花期兌水噴施。

  ④防治害蟲:用菊酯乳油防治粘蟲。用吡蟲啉可溼性粉劑防治蚜蟲。

  六、適時收穫

  人工收穫和機械分段收穫在蠟熟後期進行,面積大且天氣允許的情況下可割晒,聯合收割機收穫在完熟初期進行。避免過晚收穫。避免遇雨產生芽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