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種植蘑菇視訊

  蘑菇作為頂級的綠色保健養生食品,許多人著手開始投資培養蘑菇生產。那怎樣種植蘑菇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種植蘑菇的技術視訊,希望對您有用。

  種植蘑菇的技術視訊

>

  選擇一個帶蓋子的玻璃容器

  廢舊的魚缸,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器、玻璃容器、甚至覆蓋有溼報紙的托盤都可以用來培育蘑菇。家裡有黑暗的地下室的話,容器就不需要帶蓋子了。但是要注意放置容器的地方要有一定的溫度控制能力***例如空調房***,容器要有一定的深度,大概15釐米左右深就夠了。

  在容器內填上培育介質

  蘑菇不像植物,不能夠通過光合作用自己製造營養物質。你需要在容器裡製造栽培蘑菇的營養床,供其生長和營養物質。混合床的物質可以購買,也可以自己動手來做。棉籽殼,玉米芯,木屑,草粉,蓮子殼等,都是良好的營養床材料。注意在襯底裡面撒少量的石灰對蘑菇的生長大有幫助,以及要注意消毒防止汙染。

  種植蘑菇的孢子

  蘑菇的孢子就像植物的種子,把孢子種到襯底5釐米左右深處即可。當然你可以先撒上蘑菇孢子,然後在上面堆上混合肥料。

  保持室溫等待菌絲萌發

  室溫保持在21攝氏度左右,溫度的調節可以用有空調的房間或者借用陽光直射來調節。大概需要3周的時間,你會看到薄薄的蛛網一般的白色菌絲出現在培養基上面。這時候就需要把室溫降到16攝氏度,並覆蓋2~3釐米的盆載土壤。

  噴灑土壤表面保持微溼狀態

  微溼的土壤對蘑菇的生長很有必要,你要經常噴灑土壤表面以保持溼度。尤其一些處於乾燥環境的地方。你也可以在上面蓋上一層溼布,經常噴灑溼布保持水分。

  保持土壤溼度和溫度3~4周

  在此期間你要留心不要被其他有毒的真菌或者病毒汙染。如果培養基上出現一些小黑點或者生長起來的蘑菇顯得特別溼濘和黏滑,你就得重新培養。

  收穫蘑菇

  採摘蘑菇的時間很重要,菌蓋沒有完全開啟,或是開啟後沒有破裂凋謝的才是好蘑菇,擁有最佳的味道和恰好的成熟度。注意不要把蘑菇從基地裡硬拽出來,這會使襯底鬆軟影響其他蘑菇的生長,傷害幼菇。在基地附近扭斷或者用小刀切斷它們。

  蘑菇栽培技術

  ***一***菇房及菇床的設計

  l. 菇房 蘑菇可利用舊房屋、地下室、防空洞及乾打壘栽培室、塑料薄膜房和甘蔗田菇棚等進行栽培。但栽培的菇房應符合如下要求:

  ***1***菇房方向應坐北朝南,有利於通風換氣和冬季室內保溫。 ***2***菇房結構要堅實,屋頂四壁不漏風,保溫保溼效能好, 四周牆壁及頂上能粉刷石灰水,以消滅害蟲和防除雜菌。

  ***3***蘑菇房封閉要嚴密;門窗關閉後不透光,成為一個暗室,並且沒有鼠洞,害蟲不易進入。

  ***4***空氣流通,開啟門窗通風換氣時,能在短時間內換進新鮮空氣,排出有害氣體,又不使室內溫度急劇變化。最好要設固定通風窗;牆上設上窗,牆腳設地窗,地窗越低,通風情況越好。因二氧化碳較空氣重,常沉積在低層,地窗高了就不易排出。要求菇房中二氧化碳的積累濃度不超過0.5%。

  ***5***靠近潔淨水源,周圍開闊,有充足的可供堆制培養料的場所,地勢較高,利於排水,並要求周圍沒有產生毒氣的工 廠。

  菇房的結構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種類型:

  ①地上式菇房 是目前栽培蘑菇最多的一種形式,大部分是利用舊房屋改建。具有通風良好,操作便利,降低生產成本等優點,但沒有加溫、降溫裝置時,只能在春、秋兩季栽培蘑菇。 上海郊區普遍採用的地上式菇房,屋脊上裝置一排拔風簡,位置在走道的頂上。上窗略低於屋簷,地窗高出地面8~10釐米,窗寬40釐米,高46釐米,門與走道同寬,高度以人可以進出為度,門上也要設有小窗,一般四列床架的菇房要開兩道門。

  ②半地下室菇房 一半露出地面,一半埋在地下。建造時先挖22米深,寬27米左右,長隨意的坑。四壁砌磚或塗水泥,地面打土牆或砌磚,高1.5米。屋面同地面的角度以30℃為宜。在屋脊,每隔4~5米處,設拔風筒一個。菇床在菇房內排成2列,分為6層,寬四米,深18釐米,層間距離45 釐米。菇床間走道寬70釐米。

  ③地下式菇房 在寒冷的北方地區,可用地下室菇房栽培蘑菇。這種菇房一般都深埋在離地面1.65米以下。不少地區常利用防空洞、地下室、山洞隧道等作為地下式菇房。其優點是空氣相對溼度大,溫度變化小,冬暖夏涼, 栽培時間長。缺點是管理不便,通風換氣差。

  2. 菇床菇床 是栽培蘑菇的床,其主要形式有架式菇床、畦面菇床和箱式菇床三種,目前生產上多采用架式菇床。 ***1***架式菇床 在栽培房內的設定,應根據菇房的大小及結構而定。排列應與菇房方位垂直,如東西向的菇房,菇床排列為南北向,南北向的菇房,菇床則排成東西向。菇床可排成兩列、三列或更多些,每個菇床的寬度應以兩邊都能採到中心的蘑菇為限度,一般為1.5米左右,若只單邊採菇的,其寬度不要超過1米。菇床各層的距離60~70釐米,最下層距地面20釐米以上。最上層離屋頂 1.3~1.6米。菇床之間距離應留有60~70釐米,以一個人可以行動和操作即可。

  菇床的設定,既要充分利用面積,又要保證通風換氣良好和便於操作,同時要堅實牢固,能承受培養料和覆土的全部重量,一般每平方米要負擔90公斤的壓力,否則就不能保證安全生產。做菇床的材料,可就地取材,一般用竹子、木材、鋼筋水泥製成。底部輔料多用竹竿、樹枝、麻稈等,既節約料材,又有利於透氣,能使菌絲良好發育。

  ***2***畦面菇床 利用防空洞和山洞栽培蘑菇,培養料常鋪成畦狀,畦寬按洞穴大小而定,一般單邊採菇不超過一米,雙邊採菇可寬2米。畦邊用磚塊或木塊圍成,為增加出菇面,畦面可作成弧形或波浪式。

  ***3***箱式菇床 適應於機械化和工廠化生產蘑菇,但成本高,技術水平也高。栽培箱用木板做成,箱的長寬高規格為1×0.6×0.2米或2×1.2×0.2米。在菇房中木箱排列在特製的木架上,重疊排列或品字形交錯疊架。箱式菇床可人工控制溫、溼度,生產期緊湊,菇房利用率高。目前世界上機械化、自動化水平高的國家多采用這種方式。

  ***二***培養料的配製

  培養料是蘑菇生長髮育的物質基礎,它的質量好壞,直接關係到蘑菇栽培的成敗和質量高低。因此培養料的配製是蘑菇栽培過程中極重要的一個環節。

  1. 培養料的種類 蘑菇的培養料主要有糞草培養料、合成培養料和半合成培養料三種。應用最普遍的是糞草培養料。其基本的原料有下列幾種:

  ***1***秸稈類 稻草、麥稈是栽培蘑菇的主要原料。此外,玉米稈、甘蔗渣、油菜殼和豆科作物的莖稈等都可作為堆制培養料的原材料,但要足乾和無黴爛,已經變質的不能採用。用來做蘑菇培養料的幾種主要原材料的成分如表6。

  稻草以糯稻草和雜交水稻草為最好,常規稻的晚稻草其次,早稻草質量較差。大麥杆和稻草養分充足,腐熟容易。小麥稈、甘蔗渣質硬,不易腐熟,但通氣性好。堆料時通常將稻草和麥稈混合使用的培養料比使用單一草料的質量較好。加以稻草和小麥稈混合使用,應先把小麥稈和糞肥先堆一星期後,再堆稻草。

  ***2***糞肥 主要為馬、牛、豬的糞便及人糞尿等。馬糞有機質豐富,質地疏鬆,富有彈性,保溫、保水效能好。堆料時發效快,溫度高,腐熟性好,是栽培蘑菇的好材料,但來源不多。目前廣泛應用的是來源比較充足的豬、牛糞。豬糞性冷,含氮量較高,牛糞性熱,含氮量較低,兩者混合使用,可以互相彌補,使培養料養分足,肥效長。牛糞質粘,溼糞堆料,形成糞塊,不易打散,故宜晒乾敲碎後使用。目前由於蘑菇栽培面積不斷擴大,豬、牛糞也供不應求,以人糞尿來代替部分豬、牛糞已有應用,並收到良好的效果。此外,羊、兔、雞、鴨等的糞便, 都可用來堆制培養料栽培蘑菇。

  ***3***新增料 堆料中常加部分餅肥、尿素、硫酸銨、過磷酸鈣、石灰、石膏等,以增加培養料的養分和改善培養料的理化性質,如調節酸鹼度,防止培養料發粘和氮素損失,以及消毒殺菌作用***如石灰***。幾種常用新增料的成分如表7

  2. 培養料的配方 培養料的配方是根據蘑菇生長髮育對養分的要求***包括一定的碳氮比***,進行合理搭配的成分。常用的培養料配比有以下幾種:

  ***1***糞草培養料 是以稻草、麥稈和糞肥為主要材料,附加少量的新增料堆制而成的。糞草的比例有6:4、5:5和4:6 等不一。一般每一百平方米的栽培面積,需要糞草乾重3,500~4,500公斤,可參照表8的配比進行備料。

  ***2***半合成培養料 主要是增加草料,減少糞料,適當增 加些新增料堆制而成。常用的配方如表9

  ***3***合成培養料 只有稻稈類和新增料為原料,不用糞肥,目前採用的配方如表10。

  3. 培養料的堆制和發酵 用於栽培蘑菇的培養料是先通過糞草的堆制和各類微生物共同參與活動的結果,所以培養料的堆制過程也就是發酵的過程。堆料一開始,各類微生物的消長就有秩序的進行著。先是一些中溫性的微生物如細菌、藻狀菌等的活動,它們適應的溫度範圍

  在20~38℃利用 堆料中簡單的有機物,分解果膠質等***不分解纖維素***,並放出大量的熱能,使溫度逐漸升高,這種熱稱為生物熱。當溫度升到40~50℃時,一些耐溫性微生物如腐植黴等真菌,開始活動;它們能分解堆料中的纖維素和木質素。當溫度繼續升高到50~60℃時,一些嗜熱性微生物;主要是嗜熱放線菌包括鏈黴菌、嗜熱單孢菌和無芽孢的假單孢桿菌等進行活動,它們也分解纖維素和木質素,利用了堆料中游離的糖分和固定了遊離氨,同時所產生的抗菌素有抑制其它雜菌生長的作用。所以培養料經過堆制和發酵可以達到以下兩個目的:一是創造一個適於蘑菇生長而不適於其他雜菌生長的環境。即無害化的培養料;二是由嗜熱放線菌所產生的多糖類、微生物蛋白***氨基酸***、維生素***硫臉素、煙酸等***及生物激素等,可供蘑菇直接利用或刺激蘑菇菌絲的生長。

  ***l***堆料時間和方法 培養料的堆制一般是在當地適宜播種期前一個月進行。具體做法是在堆料前一天,將稻草***或麥稈***用水浸泡,牛糞敲碎用尿水調溼,先在地面上鋪一層寬2米,厚20釐米,其長度不限的草料,然後鋪上一層5~6釐米厚的糞肥,糞草都要鋪平,這樣一層草一層糞,依次堆積,直至堆高1.5米為止。堆的四周上下基本垂直或略成梯形,堆頂成龜背形。堆料時,要邊堆邊分層適當澆水,水要澆在草上。堆後於頂部蓋上草或塑料薄膜,以防雨淋日晒,養分散失。一般在堆後次日,堆基四周會有少量水分流出。

  ***2***翻堆 翻堆的目的是可使培養料發酵均勻,散除堆中臭氣,並結合調節水分。通常翻堆4~5次。

  第一次翻堆是在堆料後6~7天、當溫度高達70~80℃, 開始下降時即可進行。翻堆時要將下面的糞草翻到上面,四周的翻到中間,並充分抖鬆拌和。新增料中的氮肥如硫酸銨、人糞尿、尿素等應在堆料或第一次翻堆時加入,以供堆料中的微生物利用。如新增太遲,微生物利用不完全,進料時,遊離態氨太濃,不利蘑菇菌絲生長。過磷酸鈣於第一次翻堆時加入,對促進微生物活動和固定氮素也是十分有益的。第一次翻堆要澆足水,一般以用手緊握糞草指間能滴出6~7滴水為宜。第二次翻堆是在第一次翻堆後的5~6天進行。這次翻堆要均勻加入石膏粉以調節培養料的理化性,促進微生物活動和增加硫、鈣等成分。當第二次翻堆時,糞草已初步腐熟,容易吸水,加水時不宜過多,以防培養料變黑、發臭和堆溫不高。溼度以手緊握培養料能滴出2-3滴水為宜。

  以後隔4~5天、3~4天翻第三次、第四次以至第五次。 每次翻堆相隔時間掌握由長而短,依次遞減。水分的調節控制先溼後幹,最後一次翻堆,培養料適宜的含水量為65%,即以手握緊培養料,指縫間有水滴而又滴不下為宜。並要求在最後一兩次翻堆時調節好。在最後一次翻堆時每百平方米栽培面積的培養料中加入1.5公斤福爾馬林和0.25公斤敵敵畏,用塑料薄膜蓋嚴以殺滅堆料中的雜菌和害蟲。

  此外,在翻堆過程中還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防止培養料嫌氣發酵。在培養料的堆制和發酵中,各類有益的微生物,大多數是好氣性的,它們的繁殖和活動,要求有良好的通氣條件。因此在翻堆時,不能把料踩緊踩實,加水要適當,不能過多,室外堆料不能用薄膜把料全部密封;糞塊要敲碎越細越好,以增加與微生物接觸的面積,杜絕線蟲及其它害蟲躲身的場所。如培養料是處在水分過多和緊實密閉的條件下,則有利於厭氣微生物的活動,嫌氣發酵很容易產生硫化氫、甲烷等還原性氣體,對蘑菇菌絲生長有直接毒害作用,所堆成的培養料色黑、質粘、味臭,不適於栽培蘑菇。

  二是要利用堆料中出現的一些指示微生物來判斷髮酵的程度和採取相應的措施。如在糞草中出現密生灰白色的粉末,開始是很薄的一層,以後逐漸加厚成片狀物,這就是放線菌的群落和孢子。說明培養料發酵已達到60℃以上,最低有55℃,培養料含氮素比較豐富,也說明培養料處於過幹過熱的條件,宜及時和均勻翻堆,否則,時間太長,培養料會變成粉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