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餅不能和哪些食物一起吃

  柿餅是由柿子製作而成的美食,吃起來也要注意一些相剋的食物,你知道柿餅不能和什麼一起吃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不能和柿餅一起吃的食物,希望對你有幫助。

  不能和柿餅一起吃的食物

  1、甘薯

  柿餅不能和甘薯一起吃,二者同食,易得胃柿石,重則造成胃穿孔危及生命。甘薯含澱粉較多,吃後人的胃裡會產生大量胃酸,如果再吃上些柿餅,柿餅在胃酸的作用下產生沉澱。沉澱物積結在一起,會形成不溶於水的結塊,既難於消化,又不易排出,人就容易得胃柿石,嚴重者造成胃穿孔危及生命。

  2、黑棗

  黑棗和柿餅裡含有較多的鞣酸和果膠,大量食用黑棗和柿餅後,這些鞣酸和果膠會與胃液結合並凝固、沉澱,從而結成硬塊——即形成結石,使人既消化不了,又排洩不出,往往產生噁心、嘔吐、上腹部持續疼痛、食慾減退等症狀。輕者,結石塊小的,可用中藥排出;重者,則必須動手術治療,否則會危及生命。所以,黑棗、柿餅是不可多吃的,更不可同時食用。

  3、海味

  海鮮中的魚蝦蟹、藻類都是富含蛋白質和鈣的食品,而柿餅含有較多的鞣酸,兩者同時食用的話,海鮮中的蛋白質和鈣容易和柿餅的鞣酸發生作用,形成沉澱,結合成一種不易消化的物質,引起腸胃的刺激,導致食用者有嘔吐腹瀉的食物中毒現象。

  4、雞蛋

  柿餅不宜與雞蛋共食,否則會引起腹痛、嘔吐、腹瀉等症狀。所以如果服用時間在1~2小時內,可使用催吐的方法。立即取食鹽20g加開水200ml溶化,冷卻後一次喝下,如果不吐,可多喝幾次,迅速促進嘔吐。或者可用鮮生薑搗碎取汁用溫水沖服。如果服用時間較長,儘快服用些瀉藥將有毒物質排除體內。

  5、紫菜

  柿餅不能和紫菜一起吃。紫菜也是富含鈣離子的食物,與含鞣酸過多的柿餅同食,會生成不溶性的結合物,道理同海帶與柿餅的關係。

  6、牛奶

  柿餅和牛奶不能一起吃,因為會引起結塊,影響消化。柿餅含有鞣酸與果膠,被食用後容易與胃酸發生凝結;和牛奶中的蛋白質也易凝結成塊,形成胃石、腸石。年齡較大的人因為消化功能減退,也容易患胃、腸柿石症。所以柿餅不要與含高蛋白的牛奶、豆漿、及魚蝦等食物一起食用。

  7、酸性菜

  柿餅不能和酸性菜一起吃,二者同食,可能導致胃石症。吃過柿餅後,請不要多飲酸性菜湯或飲過多的水。因吃了酸菜,人的胃裡會產生大量鹽酸,會與柿餅在胃裡產生的胃酸發生作用產生沉澱,沉澱物積在一起,會形成不溶於水的結塊,從而形成胃石症。

  8、鵝肉

  柿餅不能和鵝肉一起吃,二者同食,嚴重者會導致死亡。鵝肉是全價蛋白質,優質蛋白質。蛋白質與柿中鞣酸相遇,易凝結鹹鞣酸蛋白,聚於腸胃中,嚴重者會導致死亡。

  9、醋

  食柿餅前後不可食醋。否則柿餅中含有的柿膠會和醋酸反映生成塊狀物體留在人體的胃中,嚴重的會出現胃結石現象。

  10、螃蟹

  柿餅不能和螃蟹一起吃,二者同食,出現嘔吐、腹脹、腹瀉等食物中毒現象。螃蟹體內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吃柿餅時吃螃蟹,螃蟹裡的蛋白質與柿餅中的鞣酸相遇,可在人的胃中發生凝固,變成不易消化吸收的團塊,出現腹痛、嘔吐或腹瀉等症狀。

  11、海帶

  柿餅不能和海帶一起吃,二者同食,導致胃腸道不適。富含鈣離子海帶和鞣酸量多的柿餅一起食用,海帶中的鈣離子可與柿餅的鞣酸結合,生成不溶性的結合物,容易影響某些營養成分的消化吸收,導致胃腸道不適。

  12、章魚

  柿餅不能和章魚一起吃,二者同食,損腸胃易致腹瀉。章魚氣味甘,鹹寒,無毒,其藥性冷而不洩,可養血益氣。柿餅甘澀性寒,屬寒冷藥性,所以二物不宜同食,否則有損腸胃易致腹瀉。

  13、酒

  柿餅不能和酒一起吃,二者同食,造成腸道梗阻。酒味甘辛微苦,性大熱有毒,而柿餅性寒,二者不宜同食,況且人們往往在飲酒時,大多用肉類等菜餚下酒,蛋白質食物更與柿餅相剋,生化反應後形成凝塊,既難以消化,又不易排出,久之會成病。另外,酒類入胃刺激腸道分泌增加,柿中鞣酸與胃相遇,又形成稠黏狀物質,易與纖維素絞結成團,形成柿石,造成腸道梗阻,所以,有關“柿可解酒”的說法,是不可信的。

  柿餅的副作用

  糖尿病人、脾虛洩瀉、便溏、體弱多病、產後、外感風寒者忌食柿餅;患有慢性胃炎、排空延緩、消化不良等胃動力功能低下者、胃大部切除術後不宜食柿子。

  柿餅不可以當早餐吃,因為柿餅不可空腹吃,空腹時胃酸濃度較高,此時食用柿餅,容易罹患胃柿石症;柿餅忌與螃蟹同食。

  柿餅的藥用價值

  1、治痰嗽帶血:青州大柿餅,飯上蒸熟,批開,每用一枚,摻真青黛一錢。臥時食之,薄荷湯下。***《丹溪纂要》***

  2、治咳嗽吐痰:幹柿燒灰存性,蜜丸,滾水下。***《滇南本草》***

  3、治吐血、咯血、嗽血、咳血,及小便淋血、腸風瀉血、痔熱流血等證:柿餅一斤***青州出者,去蒂核***,枇杷葉***刷去毛***、白果肉***去衣***、懷熟地各四兩,生薑皮一兩***炒焦黑***,百部五兩,天門冬、麥門冬***俱去心***各六兩。用水五十碗,熬至十碗,濾出渣,再如法煎,共三次,取汁共三十碗,總和一處,入砂鍋內,慢火熬至五碗,加煉蜜六兩,收貯淨磁瓶內。每早、午、晚各服十餘茶匙,白湯調服。***《本草匯言》***

  4、治熱淋澀痛:幹柿、燈心等分。水煎日飲。***《綱目》***

  5、治小便血淋:白柿、烏豆鹽花煎湯,入墨汁服之。***《經驗方》***

  6、治血淋:幹柿,燒灰存性,為末。米飲調服。***《世醫得效方》柿焚散***

  7、治腸風下血:棉花核***炒黑,去殼***三兩,側柏葉***炒黑***四兩,槐米***炒***一兩。柿餅蒸爛搗丸,清晨滾湯下四、五錢。***《絳囊撮要》柿餅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