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茶道與養生的關係

  茶,在中國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喝茶也深受著文人雅客的喜愛,現今已經演變出獨特的茶道文化以及養生方法,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一、 從現代醫學的研究成果看茶,凡調節人本新陳代謝的許多有益成份,在茶葉中大多數都具備以下幾個型別和功效:

  1、生物鹼類。它具有興奮作用能增進大腦中樞神經系統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咖啡鹼還具有增強心肌收縮力,降低膽固醇,防止動脈粥樣硬化,促進胃液分泌、利尿等功效。

  2、茶多酚類。茶多酚又稱為茶單寧,它能增強毛細血管的彈性、具的抗菌消炎、抗輻射損傷作用。

  3、脂多糖類。它是脂類物質與多糖相結合的大分子複合物,是茶葉經胞壁的重要組成成分。茶葉中脂多糖有抗輻射傷害同時也有改善造血功能。

  4、蛋白質與氨基酸類。茶葉中蛋白質可高達15-30%、茶氨基酸有利於人體的生長的發育,可調節脂肪代謝。

  5、礦物質類。經科學檢測,茶葉中含有許多人體可吸收的元素。如:磷、鉀、鈣、鐵、鎂、錳、硒等元素。

  6、維生素類。茶葉中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B2、B3、B5、B11以及維E、維K等。

  7、芳草化合物類。茶葉中含有茉莉花素、羅蘭酮等芳香物質。它們溶於茶湯中並不斷揮發出來,使人感到神清氣爽。

  二、人們把茶稱為“萬病之藥”,並非是說茶能直接治好人的每一種疾病,而是從傳統中醫學的原理去歸納總結茶的醫療保健功效。因為常期飲茶可使人元氣旺盛,百病自然難侵,有病自然易愈。其次中醫還注重養性。人之所以多病,當由不能養性。而品茶正是修身養性的最好方法之一,通過品茶,人們的精神得以放鬆,心境達到虛靜空明,盡情感到怡悅,所以可以健康長壽。 這是從傳統中醫學原理看茶。

  三、心理功效。在每一個人的心靈深處都有著與生俱來的迴歸自然、親近自然的渴望。而品茶正是人與大自然進行精神交流和感情溝通的最佳方式。茶人們認為“品茶者,獨品得神”正像唐代盧仝在《茶歌》中所說的一樣:“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輕,六碗能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這種破孤悶,肌骨輕,通仙靈,渾然忘我的美妙感覺和無窮的樂趣對人的心身健康是十分有益的。另外,“文武之道,一張一弛”。現代人無論是從政還是經商,無論是做工還是務農,人生在世,無論從事什麼行業都面臨著激烈的競爭,都要全力去奮鬥去拼搏。若能偷得浮生半日閒,抽個空,靜心下來品茶,就好像是到了心靈驛站,使自己終日緊繃著的心絃得以鬆弛,使自己疲憊的心得到歇息,放下外界社會壓在自己心頭的重負,可使全身氣脈暢通,血氣調和,從而心情怡悅,達到延年益壽。

  茶道與養生的聯絡

  茶道,是在飲茶時更注重文化氛圍和情趣,並增加了琴、棋、書、畫等內容,使人在飲茶時的精神境界也得到昇華。詩聖杜甫曾寫道“落日平臺上,春風啜茗時。石闌斜點筆,桐葉坐題詩。翡翠鳴衣桁,蜻蜓立釣絲。自逢今日興,來往亦無期。”詩人品茶時的愉快心情躍然紙上。宋代大文學家蘇軾更是將茶當做美人來看待,稱“從來佳茗似佳人”。古人還將烹茶會友作為人生的樂事之一,稱茶有“十德”:“以茶散鬱氣,以茶驅睡氣,以茶養生氣,以茶除病氣,以茶利禮儀,以茶表敬意,以茶嘗滋味,以茶養身體,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可見古人對飲茶的推崇。

  古人飲茶除了在烹茶、品茶上有許多講究之外,對環境也有較高的要求。飲茶最好是在幽雅清靜的環境中,或山亭古寺、或蒲柳人家、或蒼松翠柏之下,或清泉溪水之旁,在鳥語花香中靜靜地品茶,脫離人世間煩惱紛爭,體現人與大自然的和諧之美,使飲茶成了令人心曠神怡的精神享受。

  從傳統飲食養生學來講,茶葉不同性質也有所不同,綠茶性寒,紅茶性溫,而花茶性平,所以有“夏天喝綠茶,冬天喝紅茶,春秋兩季喝花茶”之說。在炎熱的夏季喝性質寒涼的綠茶有清熱消暑的功效,在寒冷的冬季喝性質溫熱的紅茶有溫胃禦寒功能,春秋兩季不寒不熱,則以喝性質平和的花茶最為適宜。

  我國最早的中藥學著作《神農本草經》中將茶列為上品,稱茶“解毒,久服……令人有力悅志”。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也記載:“茶苦而寒……最能降火。火為百病,火降則上清矣”,“又兼治解酒食之毒,使之神思閱爽,不昏不睡,此茶之功也”。說明古人對茶的養生保健作用已有所瞭解。

  飲茶是一種很好的習慣,具有很好的養生保健作用,故用打油詩一首作為結尾:“飲茶莫吸菸,喝酒莫貪婪;平生多善事,平安度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