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養生的蔬菜

  冬天應該多食用一些有養生效果的東西,那麼養生的蔬菜有哪些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冬天吃什麼菜

  1、土豆

  土豆,為茄科植物馬鈴薯的塊莖,異名馬鈴薯、山藥蛋、洋山芋,可益氣健脾、緩急止痛、通利大便。主治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土豆富含膳食纖維等營養素,吃後可刺激腸道蠕動,能緩解便祕。

  菠菜富含非血紅素鐵,比起肉類的血紅素鐵,其利用率較低。而土豆中維生素C含量較豐富,其可促進人體對鐵的吸收,並且土豆所含的維生素C比較耐熱。因此,土豆跟菠菜一起食用,是不錯的補鐵途徑。

  2、芋頭

  芋頭富含澱粉,營養豐富,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及鈣、磷、鐵等微量元素。芋頭質地軟滑,容易消化,有健胃作用,特別適宜脾胃虛弱者食用,更是秋季裡嬰幼兒和老年人的食用佳品。

  芋頭在藥用方面也有一席之地,它性平味甘,具有調中補氣、消癰散結之功,《滇南本草》說,芋頭用於食療,可治中氣不足,久服能補肝胃,添精益髓,豐潤肌膚。民間以芋頭水煎或煅末內服,可治胃痛、痢疾和慢性腎炎。芋頭的莖葉也有解毒療瘡功用,可用於治療蛇蟲咬傷、無名腫痛;花可治療痔瘡等病症。

  3、紅薯

  紅薯中含有維生素A、B、C、E以及鉀、鐵、銅、硒、鈣等10餘種微量元素,營養價值很高。

  冬天吃些紅薯,可以保持血管彈性,並且紅薯中含有大量膳食纖維,能刺激腸道,增強蠕動,通便排毒,尤其對老年性便祕有較好的療效。另外,有研究顯示,紅薯有很好的抗癌作用,效果列抗癌食品首位。

  4、冬筍

  提到冬筍,不少人會直搖頭:“吃一餐筍,刮三天油,實在是沒啥吃頭。”其實冬筍的營養價值很高,素有“金衣白玉,蔬中一絕”的美譽。

  冬筍與春筍、夏筍不同,它“低調”地長在地下,尚未破土而出,營養價值也較高。冬筍富含多種蛋白質和氨基酸,搭配各種肉類烹飪,不但味道更鮮美,還可以清熱解膩。此外,它還富含膳食纖維,有助消化。

  5、牛蒡

  牛蒡有“東洋蔘”的美譽,牛蒡的肉質根含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纖維、維生素等,並含有其它多種營養素。而牛蒡茶近年來也多受追捧。

  牛蒡的纖維可以促進大腸蠕動,降低體內膽固醇,減少毒素、廢物在體內積存,達到預防中風和防治胃癌、子宮癌的功效,能治療熱感冒、咽喉腫痛、流行性腮腺炎等多種疾病及抗老年痴呆,促使體內細胞的新陳代謝,防止老化,使肌膚美麗細緻,能消除色斑,黑褐斑。

  6、山藥

  山藥不僅有“神仙之食”的美譽,還有“食物藥”的功效。山藥含有澱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質,有利於脾胃消化吸收;山藥含有大量的黏液蛋白、維生素及微量元素,能有效阻止血脂在血管壁的沉澱,預防心血管疾病,有延年益壽的功效。

  山藥含有澱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質,有利於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是一味平補脾胃的藥食兩用之品。不論脾陽虧或胃陰虛,皆可食用。臨床上常與胃腸飲同用治脾胃虛弱、食少體倦、洩瀉等病症。

  7、蘿蔔

  《本草綱目》中說蘿蔔能“大下氣、消谷和中、去邪熱氣。”民間也有“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的說法。蘿蔔的營養成分豐富,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和多種維生素,其中維生素C的含量比梨高8—10倍。蘿蔔中還含有礦物質和蛋白質。蘿蔔不含草酸,不僅不會與食物中的鈣結合,反而更有利於鈣的吸收。蘿蔔中的B族維生素和鉀、鎂等礦物質可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於體內廢物的排除。

  白蘿蔔中含有芥辣素,有一定的消炎清熱作用。冬天若是貪吃狗肉上火,出現嗓子疼、鼻塞等症狀,可以適當吃點白蘿蔔來緩解症狀。此外,白蘿蔔中還含有木質素和多種酶,有一定的降血脂、軟化血管、穩定血壓等作用;其富含的礦物質可以幫助人體提高免疫力,預防凍瘡等疾病的發生。

  8、蓮藕

  蓮藕既是一種常見的食材,也是一種藥用價值非常高的食材。蓮藕中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各種維生素、礦物質等。

  蓮藕味甘,性涼,主補中焦,養神,益氣力。煮熟後的蓮藕是溫性的,可以健脾開胃。將蓮藕搗碎與米煮粥飯食,使人強健,蒸食也好。吃火鍋時放點蓮藕還能寒涼互補。

  9、苤藍

  苤藍是甘藍的一種,學名叫球莖甘藍。所含的維生素C含量極高,還含有大量的鉀,而維生素E的含量非常豐富。苤藍維生素含量很豐富,特別是鮮品絞汁服用,對胃病有治療作用。其包含維生素C等,有止疼生肌的作用,可以增進胃和十二指腸潰瘍的癒合。

  苤藍所包含維生素C每100g高達76mg,還富含維生素E,兩者都有提高人體免疫力的功效。所包含微元素鉬,可以抑制亞硝酸胺的合成,所以具有一定的防癌作用。祖國醫學認為它還有止咳化痰、清神明目、醒酒降火的作用。

  冬季的10種蔬菜最養生

  菜花

  含有豐富的維生素類物質,每200克新鮮菜花,可為成年人提供一天飲食所需的維生素a75%以上。其維生素c的含量更為突出,每100克可達80毫克,比常見的大白菜、黃豆芽菜高3~4倍,比柑橘高兩倍。

  紅薯

  系糧食中營養較為豐富的食品。由於紅薯能供給人體大量的黏液蛋白、糖、維生素A和維生素C,因此具有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強腎陰以及和胃、暖胃、益肺等功效。因此,常吃紅薯能防止肝臟和腎臟中結締組織萎縮,防止膠原病的發生。

  胡蘿蔔

  中醫認為,胡蘿蔔維生素多,味甘平,食之補脾健胃。秋末胡蘿蔔以燉食最好,炒食為良。燉食能保持胡蘿蔔素93%以上,炒食也可保持胡蘿蔔素80%以上。

  芋頭

  芋頭富含澱粉,營養豐富。每100 克鮮品中含有熱量91卡,蛋白質2、4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20、5克,鈣14毫克,磷43毫克,鐵0、5毫克,維生素C10毫克,維生素B1 0、09毫克,維生素B2 0、04毫克。並含乳聚糖,質地軟滑,輕易消化,有健胃作用,非常適宜脾胃虛弱、患腸道疾病、結核病和正處恢復期的病人食用,是嬰幼兒和老年人的食用佳品。

  包心菜

  其維生素C的含量是西紅柿的3、5倍,鈣的含量是黃瓜的2倍。包心菜還含有較多的微量元素鉬和錳,是人體制造酶、激素等活性物質所必不可少的原料。它能促進人體物質代謝,十分有利於兒童生長髮育。其多量維生素C能增強肌體抗癌能力。

  小白菜

  中醫認為,小白菜養胃和中,味苦微寒,通暢利胃。小白菜富含維生素c和鈣質,還含鐵、磷、胡蘿蔔素和b族維生素等。還有洋白菜,即捲心菜,性味苦平,能益心腎,健脾胃,對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有止痛、促進癒合的作用。

  還有洋白菜,即捲心菜,性味苦平,能益心腎,健脾胃,對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有止痛、促進癒合的作用。

  豆芽菜

  黃豆、綠豆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以及鈉、磷、鐵、鈣等人體必需的飲食微量元素。豆生芽後,不但能保持原有的物質,而且增加了維生素的含量,有利於消除疲勞。豆芽中的葉綠素可以防治直腸癌。

  萵筍

  萵筍肉質細嫩,生吃熱炒均相宜。秋季常吃萵筍,可增強胃液和消化液的分泌,增進膽汁的分泌。萵筍中含的鉀是鈉的27倍,而且含有的維生素還有利於促進排尿,維持水平衡,對高血壓和心臟病患者有很大的裨益。萵筍中的含碘量高,這對人體的基礎代謝和體格發育會產生有利影響。萵筍葉的營養遠遠高於萵筍莖。萵筍飲食中所含的氟元素,可參與牙釉質和牙本質的形成,參與骨骼的生長。除此之外,秋季患咳嗽的人,多吃萵筍葉,還可平咳。

  吃法:將萵苣切成細條,與雞肉丁拌在一起,做成餡餅狀烤熟。

  芹菜

  中醫認為,芹菜性涼,平肝健胃,味甘辛無毒,富含蛋白質、糖類、胡蘿蔔素、維生素c、氨基酸等,能興奮中樞神經,多飲食,促進胃液分泌,增進食慾,並有祛痰作用。芹菜可與香乾、肉絲等炒食,色彩鮮豔,味道清香。

  菠菜

  菠菜胡蘿蔔素的含量大大高於其他蔬菜,抗壞血酸雖低於辣椒卻高於西紅柿,菠菜所含的具有止血作用的維生素K是葉菜中最高的;豐富的核黃素,又有防止口角潰瘍、脣炎、舌炎、皮炎的作用。

  吃法:菠菜熟吃更有營養。吃法比較隨意,可以爆炒或做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