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結尾的技巧有哪些
演講稿的結尾必須事先計劃好。因為結尾是一場演講中最具戰略性的一點。當一個演講者退席後,他最後所說的幾句話,猶在耳邊迴響,這些話將被保持最長久的記憶。“餘音繞樑”即是如此。那麼,怎樣才能在別人面前結束一次完美的談話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於,歡迎借鑑參考。
1.高潮式
激發高潮就是逐步向上發展,在結尾時達到高峰,句子的力量也愈來愈強烈。這種方法是很普遍的結束方式。不過,往往較難控制,但是如果處理得當,這種方法是相當好的。
2.請求式
成功的演講者在講演中說最後幾句話時,會號召聽眾採取行動的時間已經來到,時機已經成熟。因此就要開口要求,要求大眾按自己所說的採取行動。不過,請務必遵從以下原則:一是要求他們做明確的事;二是要求聽眾做能力之內的反應;三是儘量使聽眾易於根據請求採取行動。
3.幽默或詩句式
在所有的結尾方法中,幽默或詩句是最能被聽眾接受的了。前文中的相關敘述已指出了幽默對於口才的重要性。演講者如果能在結尾中充分、靈活地運用這種手法,將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另外,如果能找到合適的短句或詩句作為自己演講的結尾,不僅能表現出你個人的獨特風格,更能夠產生美的感受。
4.總結式
只所以要總結觀點,是因為一般的演講者會不知不覺地使談話範圍涵蓋得很廣泛,以至於結束時,聽眾對於他的主要論點究竟在何處仍感到有點困惑。實際過程中,演講者往往有種錯誤的想法,認為自己所講的觀點在他們自己的腦海中如同水晶那般清楚,聽眾也應該對這些觀點同樣清楚才對。而事實證明,往往並不盡然。
5.警句式
1971年,智利作家巴勃羅·聶魯達在題為《通向光輝之城》的諾貝爾文學獎受獎演說中提出,文學公開的推動力量在於提高詩人與公眾聯絡的責任感,並承擔社會進步變革的責任。這位智利獲獎者用一個警句“詩是不會徒然吟唱的”結束了他的演講。結尾既充滿哲理,又給人鼓舞。警句式結尾能畫龍點睛,成為哲理的名言。
6.引用作品式
1966 年端典的奈麗·薩克斯獲諾貝爾文學獎。在十分簡短的演說中,薩克斯以自己幾年前寫出並收入詩集《逃亡與蛻變》***1959***的一首詩結束她的演說。“逃亡/何其盛大的接待/即將來臨……我掌握著全世界/而不僅是故國的蛻變。”該詩的開頭和結尾就是她自己苦難一生的寫照,用自己的作品結束演講,在眾多的諾貝爾文學獎演說中別具一格。引用作品式結尾可賦予演講別具的魅力。
7.反思式
1954 年,美國作家歐內斯特·海明威以《老人與海》獲諾貝爾文學獎。由於健康狀況,海明威沒有出席授獎儀式,便應約寫了一篇演說辭。他用一種酸溜溜的語氣結束他的受獎辭,“作家應當把自己要說的話寫下來,而不是講出來”。用這句話煞住這篇簡短、發人深思的演說甚為恰當。要在早年,他不會說這樣反思式的甚至沉思的話,但是閱歷豐富之後,說話的分量也就不尋常了。反思式結尾能給人以成熟的感受。
8.評價式
英國的T·S·艾略特是1948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他的受獎演說簡短而富有個人特徵。艾略特以對諾貝爾文學獎象徵意義的評價結束他的演說。他形容這次獎勵“主發是對詩歌的國際價值的肯定”。有了這樣一個相信詩歌具有超越和聯絡不同民族的作用和前提,就必須要指出,一個詩人站在世界的面前,並不是憑自己的成就,而是“作為一個時期的象徵,象徵著詩歌的偉大意義”。評價熱情洋溢,具有極強的鼓動性。評價式結尾在令人思索的同時,也能給人力量。
9.點題式
1989 年,西班牙的卡米洛·何塞·塞拉·特魯洛克獲諾貝爾文學獎,塞拉在授獎儀式上發表了題為《虛構頌》的演講,他這樣結尾:“通過努力和想象,人最終可以成其為人。在這種很大一部分尚未完成的事業中,虛構在任何時侯、任何情況下都是一個決定性的工具:在通向自由的無盡的征途上,它能夠給人們指引方向”。結尾直接回歸演講的主題《虛構頌》,強化了他自己所倡導的“虛構”的重要性,將他的文學主張重重地烙在了人們的心裡。點題式結尾便於突出演講的中心論點。
10.告誡式
奈及利亞的渥雷·索因卡是第一個接受諾貝爾獎的非洲人,他在1986年諾貝爾文學獎授獎儀式上作了《這一段過去必須訴諸現在》的講演。他的講演回溯非洲歷史,特別是南非的歷史,正是為了糾正過去的記錄。這段歷史不僅控訴種族歧視政策,也控拆那些心照不宣默許種族歧視在南非繼續存在的政府。演講既表達了這位非洲作家對自己任務強烈的、有時是使人筋疲力盡的獻身精神,又間接地回答了別人關於他對藝術家責任的特殊的批評。索因卡在結束他的演講時告誡他的白人聽眾說,雖然由於“黑色人種的寬恕能力”***那是“根植於他們的世界觀和真正的宗教的道德訓誡所薰陶出來的”***,迄今為止還能使爭端趨向和解,這一事實“並不能用來證明黑人的忍耐是無限的、是毫無批判能力的”。結尾振聾發聵,引人思考。告誡式結尾便於引起人們對某類問題的關注和思考。
11.謙虛式
1981 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英國作家艾利亞斯·卡內蒂在受獎演說中對深深地影響過他創作和思想的四個人表示敬意,最後,卡內蒂以他一貫的謙虛和機智說:“如果那四個人還活著,他們中肯定有一人會是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的接受者。”結尾誠摯、謙虛,吃水不忘挖井人,令人敬仰。
1955年,冰島作家哈爾多爾·拉克斯內斯獲諾貝爾文學獎。在受獎演說中,拉克斯內斯強調指出民族文學遺產對他的影響以及他的感恩心情。他用“儘管我是諾貝爾獎獲得者。但這一獎勵同樣是屬於我的許多良師益友的,他們就是代表冰島文學傳統的先輩們”結束演講。拉克斯內斯獲得了至高榮譽而將榮譽追根求源地歸於民族文學遺產,謙虛裡洋溢著神聖。謙虛式結尾可以突出個人美德。
12.讚美式
採用這種方式,就是要使聽眾感到愉快、高興,並對前途充滿樂觀。但是,為了充分收到效果,演講者的態度必須很真誠。不可阿諛奉承,不可誇大其辭。這種方式的結尾,如果不能表現得很真誠,反而讓人覺得虛偽,效果就不好了。
哥倫比亞作家加布里爾·加西亞·馬爾克斯在1982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授獎儀式上用這樣一段話結束他的演講:“相信一個美好的未來還為時不晚,那是一個新的、真正的理想王國,在那裡沒有人能決定他人的生活或死亡方式,愛情將變為現實,幸福將成為可能;在那裡,那些註定要忍受百年孤獨的民族,將最終也是永遠得到再次在世界上生存的機會。”這是直接讚美進步與世界上人類生命的增長。
美國作家尤金·奧尼爾在1936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授獎儀式上自豪而自信地承認受惠於斯特林堡之後,他這樣結束了演講:見到他的弟子獲得瑞典文學院的承認,斯特林堡的在天之靈也許會滿意地笑起來。這種委婉的讚美表達了奧尼爾的感激與滿足。讚美式結尾能給人以心靈的溫暖。
在演講中,精美的結尾就恰如一串珍珠中最燦爛的那一顆,重要而光芒四射。只要精心構思,反覆錘鍊,使之別具韻味,就一定會使演講獲得理想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