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養生調經策略

  月經問題是困擾了很多女生的難題,如今冬天也來了,該如何調理,有哪些,這些你依舊頭疼嗎?下面就讓小編告訴你,歡迎參閱

  冬季是服用膏方最佳季節

  膏方又叫膏劑,屬於中醫丸、散、膏、丹、酒、露、湯、錠八種劑型之一,有內服、外用之別。冬天為封藏的季節,滋補為主的膏方易被機體吸收,所以冬季是服用滋補膏方的最佳季節,尤其是冬至前後是最關鍵的調補時機。

  近年來,隨著膏方“北上南下”,越來越多的地區開始接受膏方進補的理念。特別是北京等北方城市近年興起了冬季服用膏方,現在網路上也流傳有很多自制膏方,但由於每個人體質不同,服用膏方最好還是要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膏方一般分為平補、溼補、清補、澀補、調補幾種,要根據體質、疾病性質來開方。比如,有的女性冬天特別怕冷,就要溫補,用紅參、桂圓等藥材;有些人多汗、大便乾燥,屬於偏熱體質,這就要清補,不能用紅參、桂圓,而是換成百合;脾胃功能特別差的人要用調補;大出血、做大手術、產後的人士用大補方法;沒有寒熱偏性的要平補,適合用蟲草、人蔘、靈芝這些藥材。

  吃膏方講究對人對症,那麼是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吃膏方呢?膏方適合一些有慢性病的人群,冬季可以邊補邊治。如亞健康者,有失眠、身體透支情況的人士;老年人各種生理機能趨向衰弱,吃膏方養生就非常不錯;女性人群也適合吃膏方,特別是月經不調、脾胃虛弱、肝腎虧虛者效果就很不錯;此外,一些反覆出現呼吸道疾病、厭食的兒童也可以吃膏方。但是,並不能就此認為膏方是人人皆宜,有的人身體沒什麼毛病就不需要吃膏方。

  冬季食療養生很重要

  氣溫下降,有些女性時常感到手足冰涼,有時會出現小腹虛寒的症狀。中醫認為“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能生血,血能載氣,二者不能分開”。氣血不暢者本來身體就虛弱,再加上冬季“寒邪”傷及陽氣,身體的抵抗力降低,寒邪從肌表侵入,就容易引起感冒。此外,寒性凝滯,易致經脈不通,身體器官得不到血液的營養,疼痛則隨之而來。如女性痛經及經期延長,脾胃虛弱者胃痛胃脹,以及心腦血管患者突發胸悶、胸痛、頭暈、心梗、中風等,都與此相關,但常常被人所忽視。

  冬季吃羊肉能大補氣血,而且溫中散寒,補而不燥,是大補氣血的最佳食物。如氣血虧虛、大病久病及產後的女性,或痛經、月經不調的女性可以服用當歸生薑羊肉湯。高脂血症、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及骨關節炎患者可以吃高麗蔘田七燉豬蹄。氣血虛弱、頭暈、失眠、胃痛者可以食用阿膠蜜棗燉雞。補氣血又比較平和,體質虛不受補的人可以食用黨蔘杞子紅棗燉雞等等。

  養生調經的5款湯

  1、山楂紅棗湯

  活血化瘀,溫經止痛,行氣導滯,適用於經寒血瘀型痛經。

  做法:山楂50克,生薑15克,紅棗15枚。上藥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2、熟地黃燉烏雞

  此湯有補髓養血、滋補肝腎的功效,對女士月經不調有一定的調理作用,亦可為中老年人秋涼時的養生湯飲。

  做法:烏雞1只宰洗淨,去髒雜和尾部,豬瘦肉100克洗淨,一起與25克熟地黃、3片生薑下燉盅,加冷開水約6碗量,加蓋隔水燉2個半小時便可。

  3、補骨脂墨魚湯

  用於陰虛血虧、月經量少或經閉。

  做法:補骨脂30克,大棗10克,墨魚50克,海螵蛸10克,調料適量。做法:將墨魚泡發,洗淨,切絲。將海螵蛸、補骨脂水煎取汁,去渣,納入墨魚、大棗,同煮至墨魚熟後,用食鹽、味精、蔥、姜等調服,每日1劑。

  4、大棗桂圓紅糖湯

  補血養顏,調理月經不調。

  做法:大棗20枚,益母草、紅糖各10克,水煎服,每日兩次;或大棗5枚,生薑2片,桂圓肉適量,同煮食,每日一次,連服數日。

  5、南瓜紅糖蜜棗湯

  補氣補血,適合月經不調,氣血不穩的女性,活氣養顏,止血調理。

  做法:南瓜削去表皮挖瓤,洗淨,切滾刀塊兒。將無核蜜棗、南瓜、紅糖一起放入煲中,加水用文火熬至南瓜熟爛為止。

  小貼士:南瓜性溫味甘,可補中益氣,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經人體吸收後*為維生素A,並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女性經期服用,可益氣補血。紅棗則能補脾和胃,益氣生津,滋陰養血。紅糖含有微量元素和多種礦物質,有暖胃、補血、活血、散寒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