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蛾的作用及營養成分

  蠶蛾體內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和脂肪,食用歷史悠久,早在唐宋時期,就被皇室視為一種珍貴補品。那麼蠶蛾有什麼作用呢?下面小編告訴你。

  蠶蛾的作用

  鱗翅目***Lepidoptera***蠶蛾科***Bombycidae***家蠶屬***Bombyx***昆蟲,馴養以取其絲。養蠶業歷史悠久,原產於中國的家蠶已引到世界各地,並已馴化。成蛾翅展40~50公釐***約2吋***,體粗壯多毛,壽命只2~3天,不取食,也很少飛行。產卵約300~500粒。幼蟲***蠶***白色,無毛,具特徵性的尾棘;主要以桑葉為食,有時亦食桑橙或萵苣的葉;生長45天後最長可達75公釐***約3吋***。幼蟲成熟後吐出一條連續的長約915公尺***1,000碼***的絲,結成一繭,在其中化蛹。為取用其絲,人們用熱空氣或蒸汽殺死其蛹,並保持其絲的完整性。

  蠶蛾,別名原蠶蛾、晚蠶蛾,屬食療同源昆蟲。蠶蛾食用歷史悠久,早在唐宋時期,就被皇室視為一種珍貴補品。蠶蛾作為中藥最早記載於《名醫別錄》,謂之“原蠶”。據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雄原蠶蛾益精氣,強陰道,交接不倦,亦止精。壯陽事,止洩精、尿血、暖水髒,治暴風、金瘡、凍瘡、湯火瘡、滅瘢痕。蠶蛾性淫,出繭即媾,至於枯槁而已,故強陰益精用之。《本草綱目》中稱雄蛾為“神蟲國寶”。《中藥大辭典》述:“原蠶蛾[功效主治]補肝益腎,壯陽澀精。治陽痿、白濁、尿血、創傷、潰病及燙傷。

  蠶蛾的營養成分

  蠶蛾體內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和脂肪,據測定脫脂蠶蛾的蛋白質含量為69.9%,且是全質蛋白。體內還

  含有豐富的生理活性物質,如細胞色素C、維生素B12及磷脂等。脂肪酸中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高達78.6%,必須脂肪酸佔43%。是集食療、養生、保健補益於一體的藥食同源佳品。

  雄蠶蛾體內***g/100g食部***含水分63.2、蛋白質13.9、脂肪17.0、碳水化合物1.56、灰分4.34。其中,蠶蛾蛋白質的氨基酸含量***mg/100g食部***達14400,不但氨基酸種類齊全,比例均衡,而且比例適當,高於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糧農組織***WHO/FAO***推薦的蛋白質氨基酸記分模式,蠶蛾礦物質、微量元素***100g食部***含鉀125mg、鈉2.65mg、鎂9.90mg、鐵0.44mg、錳0.02mg、鋅0.03mg、銅0.03mg、磷425mg、硒700mg,硒的含量經查《食品成分表》也未見有一種食物超過它。

  蠶蛾提油

  原理

  在提煉油脂諸法中,以浸出法較為先進,主要原理是利用沸點較低的有機溶劑,如汽油、苯等。它們具有脫脂的效能,由於溶劑分了能迅速滲透蛾皮,奪取蛾油分子,而成為混合油,然後根據汽油或苯和蛾油沸點不同,將混合油加熱使其中所含水量的苯或汽油蒸發出來,從而取得蛾油。

  煉油方法概因生產量之多寡可分兩類。

  脂肪提油法

  提油時,先將風乾蠶蛾放在貯料器B中,溶劑瓶A中盛苯,所加量為該容積之3/4左右,溶劑經加熱後,即揮發為氣體,氣體通過冷凝管C,又變為液體,下落於B中,並將油脂溶解出來,待液體浸滿貯料器後,由於虹吸管之原理,自動將溶液收回A中,成為溶液與油之混合液。這樣反覆3-5次後,脂肪即全部浸出,最後將苯與油之混液加熱,通過另一冷凝管將苯收回,而剩下不能再揮發的就是蛾油了。

  油脂浸出法

  其操作法系先從浸出桶B進蛾,從油泵A打溶濟入B桶,加A泵將B桶溶液上下抽縮約20分鐘,淨B桶溶液放在蒸發桶C內蒸發,再從A泵打溶液入B桶進行抽循後放入C桶約3-6次,B桶用上部蒸汽有孔管壓下約10分鐘,即將殘餘溶液全部壓入C桶,B桶用下部蒸汽有孔管壓上約40分鐘,即將殘餘溶液全部蒸發入冷凝箱D、B桶出蛾,以後類推。 1、單位體重的含油量,蠶蛾含油率較蠶蛹為高,尤以雄蛾更為顯著。

  2、蛹油不論雌雄,在將化蛾時均顯著減少,因蛹期貯藏養分分解消耗所致。

  3、蠶蛾經交尾產卵後,脂肪含量均逐日降低,因此期無營養補充,又因完成它全生命中最重要的生殖使命所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