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的種植技術_如何種植豇豆

  豇豆,豆科一年生纏繞草本植物,俗稱角豆、姜豆、帶豆。豇豆是人們通食用的蔬菜,同時也可做藥用。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如何栽培豇豆,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如何栽培豇豆

  豇豆分為長豇豆和飯豇兩種,頂生小葉菱狀卵形,長5~13釐米,頂端急尖,基部近圓形或寬楔形,兩面無毛,側生小葉斜卵形;托葉卵形,長約1釐米,著生處下延成一短距。萼鍾狀,無毛;花冠淡紫色,長約2釐米,花柱上部裡面有淡黃色鬚毛。莢果線形,下垂,長可達40釐米。花果期6~9月。豇豆根據顏色又可以分為綠、白兩類,綠豆角較幼及較硬,而白豆角則較粗及較腍。

  一年生纏繞、草質藤本或近直立草本,有時頂端纏繞狀。莖近無毛。羽狀複葉具3小葉;托葉披針形,長約1釐米,著生處下延成一短距,有線紋;小葉卵狀菱形,長5-15釐米,寬4-6釐米,先端急尖,邊全緣或近全緣,有時淡紫色,無毛。總狀花序腋生,具長梗;花2-6朵聚生於花序的頂端,花梗間常有肉質密腺;花萼淺綠色,鍾狀,長6-10毫米,裂齒披針形;花冠黃白色而略帶青紫,長約2釐米,各瓣均具瓣柄,旗瓣扁圓形,寬約2釐米,頂端微凹,基部稍有耳,翼瓣略呈三角形,龍骨瓣稍彎;子房線形,被毛。莢果下垂,直立或斜展,線形,長7.5-70***90***釐米,寬6-10毫米,稍肉質而膨脹或堅實,有種子多顆;種子長橢圓形或圓柱形或稍腎形,長6-12毫米,黃白色、暗紅色或其他顏色。花期5-8月。

  葉為三出複葉,自葉腋抽生20~25cm長的花梗,先端著生2~4對花,白、紅、淡紫色或黃色,一般只結兩莢,莢果細長,因品種而異,長約30~70cm,色澤有深綠、淡綠、紅紫或赤斑等。

  每莢含種子16~22粒,腎臟形,有紅、黑、紅褐、紅白和黑白雙色籽等,根系發達,根上生有粉紅色根瘤。

  豇豆的生長習性

  豇豆要求高溫,耐熱性強,生長適溫為20~25℃,在夏季35℃以上高溫仍能正常結莢,也不落花,但不耐霜凍,在10℃以下較長時間低溫,生長受抑制。豇豆屬於短日照作物,但作為蔬菜栽培的長豇豆多屬於中光性,對日照要求不甚嚴格,如紅嘴燕、之豇28-2等品種,南方春、夏、秋季均可栽培。豇豆對土壤適應性廣,只要排水良好,土質疏鬆的田塊均可栽植,豆莢柔嫩,結莢期要求肥水充足。

  豇豆是攀援植物,所以在幼苗長到30cm以上時需要及時搭建高度約2米的架子, 材料通常選用蘆葦、細竹竿、細木條等,其頂部枝頭具有纏繞攀爬習性,會自行向上攀爬。

  豇豆的栽培技術

  育苗

  豇豆易出芽,一般不需要浸種催芽,育苗的苗床底土宜緊實,以鋪6cm厚壤土最好,以防止主根深入土內,多發鬚根,移苗時根群損傷大。所以當苗有一對真葉時即可帶土移栽,不宜大苗移植。有條件的可用營養缽或穴盤育苗,每缽兩苗或三苗。

  定植

  斷霜後定植,苗齡20~25天,定植田要多施腐熟的有機肥,每畝3000~5000kg,過磷酸鈣25~30kg,草木灰50~100kg或硫酸鉀10~20kg,定植密度行距66cm,穴距10~20cm,每畝3000~3500穴,每穴雙株或三株***育苗時即可採用兩、三株的育苗方式,方便以後定植***。定植後澆緩苗水,深中耕蹲苗5~8天,促進根系發達。

  直播

  斷霜後露地播種,蔓生性品種密度為行距66~70cm,株距20~25cm,每穴4~5粒,留苗2~3株,矮生品種行距50~60cm,株距25~30cm。播後用腳踏實使土和種子充分接觸,吸足水分以利出芽,有70%芽頂土時,輕澆水1次,保證出齊苗。澆水後及時深中耕保墒、增溫蹲苗,促使根系生長。

  田間管理基此方法

  查苗補苗:當第一對初生葉出現時,就應到田間逐畦查苗補苗。補栽的苗最好用紙缽於溫室大棚內提早3~4天播種育好苗。若育苗移栽,則應在緩苗後進行補苗。

  中耕鬆土:直播時苗出齊或定植緩苗後每隔7~10天進行一次中耕,鬆土保墒,蹲苗促根,伸蔓後停止中耕。

  澆水追肥:豇豆前期不宜多施肥,以防止肥水過多而引起徒長。一般在活棵後澆一次糞水。現蕾開花和始收後則要加強肥水供應,一般追肥2~3次,每次每畝施人畜糞尿750~1000kg。如因多雨不能澆糞時,可在行距中間穴施尿素5~10kg。秋季栽培的則一促到底。

  插架引蔓、整枝打杈:植株吐藤時,就要插架。用人字形架或X字形架。架高2~2.5m,距植株基部10~15cm,每穴插一根,深15~20cm,每兩架相交,從中上部4/5的交叉處放上橫先竿並紮緊。豇豆引蔓上架一般在晴天中午或下午進行,不要在露水未乾或雨進行,避免蔓葉折斷。引蔓要按反時針方向進行。

  整枝方法

  基部抹芽,主蔓經一花序以下各節位的側芽一律抹掉,促進開花。

  主蔓中上部各葉腋中花芽旁混生葉芽時,應及時葉芽抽生側枝打去。

  打頂類,當主蔓長2米以上時打頂,以便控制生長,促副花芽的形成,同時也利於採收。

  肥水管理

  豇豆忌連作,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幼苗期需肥量少,要控制肥水,尤其注意氮肥的施用,以免莖葉徒長,分枝增加,開花結莢節位升高,花序數減少,形成中下部空蔓不給莢。盛花結莢期需肥水多,必須重施結莢肥,促使開花結莢增多,並防止早衰,提高產量。以春豇豆為例:齊苗及抽蔓期追施10~20%人糞水1~2次;當植株進入初花期,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同時並進,結果數增多,每畝重施人糞1500~2000kg,促使多開花結莢;採收期間,每隔4~5天施入糞水一次,共3~4次。豇豆耐旱,南方春季雨水較多,不必灌水,而夏秋兩季屬高溫乾旱,應注意施肥灌水,以減少落花落莢,並防止蔓葉生長早衰,以延長結果提高產量。

  豇豆的病蟲害防治

  蚜蟲主要在苗期危害,並能傳佈豇豆花葉病毒病,用40%樂果每7~10天噴一次。豆野螟一般於7~8月間***夏秋豇豆***大量發生,危害豆莢。花期用敵敵畏800倍每6~10天噴一次,南方夏秋季雨水多時,常會引起豇豆煤黴病危害。發生初期,可用50%多菌靈1000倍液或50%託布津1000倍液噴2~3次即可防治,而豇豆鏽病可用7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65%代森鋅500倍液。每隔7~10天噴一次,共2~3次。

  陽臺種植

  育苗

  根系再生力弱,多用直播的方法。發芽適溫25~30℃,播種時氣溫應在20℃以上。 ①播種前盆土應澆透水,每穴3~4粒種子,覆土約2~3cm。 ②發芽後間去病弱苗,每穴留2~3株;3~4片真葉時再間苗1次,每穴留1~2株。 若需移栽,發芽後3~4周,長出2片真葉且第1片複葉展開時即可定植,然後澆透水,成活後進入正常管理。

  日常管理

  5~6片真葉時應設立支架。初期應按逆時針方向將蔓牽引上架並用繩子固定,一般在晴天中午或下午進行;後期纏繞能力很強,無須人工協助。

  前期施肥宜少,定植成活後約1周時追施1次稀薄腐熟有機肥即可。現蕾至成攀j熟期,每7~10天施肥1次,注意增加磷鉀肥。鉀肥的比例,連續施肥2~3次。

  喜溫暖,生長適溫20~30℃,15℃以下生長緩慢,5℃以下產生凍害,耐高溫,35℃時仍能開花和結莢,但品質不佳。較耐旱而不耐澇,前期應適當控水,當主蔓上約有一半花序開始結莢時,要充分澆水以保證土壤溼潤。

  當主蔓長出第一個花序時,花序以下的側枝應全部摘除,花序以上的側枝要進行摘心,基部留2片葉子;當主蔓攀爬滿支架時打頂,以促使下部側枝萌發花芽。

  花序總狀,有2~5對花,但常只結l對豆莢,往往第l對豆莢摘下後,第2對花芽才開始發育或結果;如果肥水充足、養護合宜,花序上的所有花朵都可結莢。

  開花後7~10天,豆莢飽滿、種子稍顯露時即可採摘。摘時在距離基部約1釐米處折斷,注意不要碰傷其他花朵。

  人工種植

  種植起源

  關於豇豆的起源問題,Purseglove***1968***認為起源地可能是熱帶非洲,因為在那裡可以找到野生物種。他還認為豇豆在早期是通過埃及和其他阿拉伯國家傳至亞洲及地中海區域的現產於熱帶,而主產地為熱帶非洲及熱帶亞洲,中國豆角種類約僅佔本屬種類的1/10。但據文獻記載,《廣韻》一書即有“豇”字,此書原在601年成書已佚,歷經重修,現存宋代陸彭年等重修本。北宋《圖經本草》有豇豆的記載;蘇軾有詠豇豆的詩;到明代,自朱橚撰的《救荒本草》以來,《便民圖纂》、《本草綱目》等多種書志都有豇豆的記載,可見明代已廣泛栽培豇豆。在歷史記載中,黃河流域氣候曾較溫暖,根據上古籍記載,可能中國亦為豇豆原產地之一。

  豇豆亦稱中國豆或黑眼豆***black-eyed pea***,豆角或長豆角。豆科***Fabaceae***一年生植物。

  據傳原產於印度和中東,但很早就栽培於中國。複葉,小葉3枚。花白色、紫色或淡黃色,常成對地或三數著生於細長的序軸柄末端。莢果長,圓柱形。短莢飯豆***V.u. catjang***的莢果長7.5~12.5cm***3~5吋***。尺八豇***V.u. sinensis***莢果長20~30cm。美國南部廣泛栽培豇豆作為乾草作物、綠肥作物或食用其莢果。屬豇豆種中能形成長形豆莢的栽培種,一年生纏繞草本植物。裙帶豆。含有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等。嫩豆莢肉質肥厚,炒食脆嫩,也可燙後涼拌或醃泡。豆莢長而像管狀,質脆而身軟,常見有白豆角和青豆角兩種。在選購豆角時,一般以豆條粗細均勻、色澤鮮豔、透明有光澤、子粒飽滿的為佳,而有裂口、皮皺的、條過細無子、表皮有蟲痕的豆角則不宜購買。豆角營養成份很好,是蔬菜中的肉類。

  採收貯藏

  採收

  長豇豆播種後,約經60天***春播***或40天***夏播***開始採收嫩莢,而開花後約經7~12天,莢充分長成,組織柔嫩,種子剛剛顯露時應及時採收,質柔嫩。產量高。豇豆每花序有兩對以上花芽,通常只結一對豆莢。如肥水充足,及時採收和不傷花序上其他花蕾時,可使一部分花序多開花結莢,這樣可以提高結莢率,增加產量,採摘初期每隔4~5天採一次,盛果期每隔1~2天採一次,採收期共約30~40天。矮性種畝產600~800kg,蔓性種1250~1500kg。

  留種

  豇豆留種可分夏播和秋播兩種,留種株選擇具有本品種特徵、無病、結莢節位低、結莢集中而多的植株,成對種莢大小一致,籽粒排列整齊,以選留中部和下部的豆莢做種,及時去除上部豆莢,使籽粒飽滿。當果莢種壁充分鬆軟,表皮萎黃時即可採收,掛於室內陰乾後脫粒,晒乾後乘熱將種子裝入缸內,密封貯藏或在缸內滴入數滴敵敵畏和放置數粒璋瑙丸密封貯藏,防止豆蟓危害。如少量種子,亦可將豆莢掛於室內通風乾燥處,不必脫粒,至翌年播種前取出後脫粒即可,種子生活力一般為1~2年。秋播要注意時機。

  貯藏

  剛剛採摘的鮮鮮豇豆,應急時保鮮收藏,一般採用塑料袋密封保鮮。溫度應保持在10~25℃之間,溫度過低,烹飪出來的味道很差,也炒不熟;溫度過高,會使豇豆的水份揮發太快,形成幹扁空殼,影響烹飪的味道;也容易腐爛變質。

  幹品的收藏,用剛剛採摘的新鮮豇豆,經沸水煮至熟而不爛時撈出瀝乾,在太陽下晒乾或用機械烤乾;用時拿出經涼水浸泡至軟備用,其味甘而鮮美,回味無窮。


1.豇豆的種植技術

2.怎麼種豇豆

3.秋豇豆種植技術

4.種植豇豆的方法

5.豇豆如何高產節水種植

6.豇豆要怎麼種植

  ↓↓↓點選下一頁“吃豇豆的營養價值和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