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的基本素養

  作為一名教師應具備哪些基本素養?為了順應社會的發展,教師又該如何提高自身的素養?那麼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和提高教師素養的方法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一、教育思想素養。良好的教育思想素養,是教師職業素養的核心內容。

  二、職業道德素養。教師的職業道德是教師在從事教育工作中應遵循的行為規範和準則。它是教師道德結構中的主體部分,它在調節教師全部道德品質中起重要作用。

  三、知識素養。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向學生傳授科學文化知識,促進學生個性全面發展。因此,具有比較淵博合理的知識是教師做好本職工作的一個重要條件。

  四、能力素養。一定的能力素養是進行和完成某種工作所需具備的,教師的能力素養是進行教育活動,完成教育任務的重要保證。五、身心素養。教師勞動是一種充滿高度創造性的繁重的腦力勞動,又是一種兼有一定強度的體力勞動,所以教師必須有良好的身心素質做保證。健康良好的身心素質是教師職業素養建立的基礎,其在教師的職業生活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教師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高昂振奮的精神和輕鬆愉快的心境,從而提高工作效率,保證教育質量。

  如何提高教師素養

  隨著社會的進步,學生的主體意識不斷增強,傳統的“師道尊嚴”面臨嚴峻挑戰。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須正視這種挑戰。如何讓學生主動而不是被動,真誠而不是虛偽,自然而不是做作地來尊重自己,樹立起新時期的“師道尊嚴”,可能需要比我們的前輩付出得更多,要靠自己的愛心和真本事“掙”來,在工作中要努力做到“四多與四少”。

  一、多一些愛心、少一些功利。“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無聲的師愛能使學生終生受益。教師只有發自內心地熱愛自己的學生,才能在教育教學的實踐中與學生產生感情,學生也才會將這種愛反饋回來,形成愛的雙向交流。教師的愛源於心,只有發自內心的愛才能使我們真正把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放在關心學生的健康成長上,才能使我們真正尊重每一個學生,才能使我們的日常行為時刻傳遞著和表達著愛意。總之,尊重是師生互敬的基石,是教育成功的保證,是培育學生人格的良方。師愛不但要起於心,更在重於行。愛心要滲透到我們教書育人工作的方方面面。首先,要做到平等地對待每一名學生。不管他的家庭地位高低,不管他的學習成績是否優秀,都要平等對待。其次,要認真做好每一件事。教育無小事,育人講細節,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把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

  第三,要有愛的修養。認真備課是愛,關心學生生活是愛,有時一句溫馨的話語,一個善意的微笑,一個鼓勵的手勢,甚至嚴厲的批評同樣是愛。這些關愛學生的表達方式可能不一樣,甚至有時用語言難以表達,但學生卻能真切感受得到。因此,踏實地工作,和對學生的真誠摯愛之心,是一個優秀教育工作者成就事業的基石。

  二、多一些反思、少一些牢騷。現實生活中,有些教師牢騷滿腹,“怨氣”太重:學生成績下滑,埋怨學生基礎差,智商低;學生不遵守紀律,埋怨社會風氣不好,家長不配合;工作不順時埋怨他人的多,埋怨自己的少;分析原因時講客觀多,檢查自己主觀原因少。人們常說:“只有落後的幹部,沒有落後的群眾”。換句話說:“只有教不好的老師,沒有學不會的學生”。在教育教學中遇到問題時要不急躁,不發牢騷,要經常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思,好的經驗要總結,失敗的教訓要吸取。古人尚且知道:“吾日三省吾身”,作為現代人更應該懂得這個道理。一個不懂得反思,

  不願意反思的教師,永遠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教師。在反思過程中,要多一些換位思考,設身處地多想一想學生的感受。當“尊嚴”受到挑戰時,不妨回憶一下自己的學生時代,回憶一下自己喜歡和討厭的人和事,做到“己欲達則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要走進學生的內心,深入到學生中去,多與學生交朋友,瞭解他們的所思、所想、所求。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把學生作為主體,才能夠理解學生、尊重學生,發展學生。

  三、多一些儲備、少一些應付。現在在學校中存在一種“吃老本”的不良現象,這些人認為自己什麼樣的班也帶過,什麼樣的課都教過,什麼樣的題都做過,“我過的橋比你走的路都多”,於是吃起老本來,新知識不學習,新資訊不聽取,居功自傲,故步自封。這就是所謂的庸師。“生不教,師之惰”,學習在於勤奮,教學在於認真,所以身為人師,擔任著為國家和社會培育人才的重任,應博覽群書,勤於學習,“胸有詩書氣自強”,不斷充電,完善自己的知識儲備。有一個教齡達三十年的老師上了一堂很成功的觀摩課,聽課的老師問他用多少時間備這堂課,他的回答是:“對這堂課我準備了整個一生,可以說對每堂課我都用整個一生來準備。

  用一生時間來準備每堂課,意味著我們的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決心。這一點在知識更新加快、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尤為重要。教師要不斷更新自我,提高學術水平。除學科專業知識外,我們要有多方面的知識儲備,要有廣泛的興趣愛好。一個理科教師,如果能把人文科學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往往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實踐證明,學生不喜歡就事論事的傳聲筒,而是喜歡興趣廣泛、知識淵博的“大家”。

  四、多一些規範、少一些隨意。教師的儀表、風度、言談舉止、姿態表情給人的印象,是他的文化素養,審美情趣的外在顯現。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優美的外部形象,對學生產生“潤物無聲”的影響,培養的學生也變的謙遜敦學,溫文爾雅。一個滿嘴髒話的老師,不要指望學生講話文雅。一個袒胸露背的老師,不要指望學生儀表整齊。學生的言行是容易受影響、被感染的,也是極有彈性的。

  “小毛驢隨主人脾氣”就是這個道理。必須避免隨意性大、言行不著邊際的壞習慣,才有利於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生活和行為習慣。習慣影響性格,性格決定命運。要使學生懂得,辦嚴謹、規範、有章法、有秩序,以後不論從事何種職業,做哪種事業都會水到渠成,迎刃而解。

  因此老師在日常生活中,特別是在與學生相處的時間內,必須講規範,不隨意,凡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要求學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只有這樣才能贏得學生的尊重和實現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