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顫的原因有哪些

  室顫的頻率可在每分鐘250-600次之間,是引發心臟驟停猝死的常見因素之一。那麼,?室顫容易與哪些症狀混淆?下面就由小編告訴大家吧!

  

  引起室顫的原因有心源性及非心源性兩類。心源性室顫常見的原因為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心肌缺血;非心源性室顫的常見原因有麻醉和手術意外、嚴重電解質與酸鹼平衡失調、觸電、溺水及藥物中毒***用藥劑量超過極量而引起的中毒。誤服或服藥過量以及藥物濫用均可引起藥物中毒。常見的致中毒藥物有西藥、中藥和農藥***或過敏等。

  室顫的檢查有哪些?

  當病人發生室撲和室顫時,由於心室肌失去了正常的收縮能力,而只是不規則的、不協調的 “蠕動”,喪失了正常的排血功能。因此,使用聽診器根本聽不到心音,在病人左前胸也摸不到心臟的跳動以及摸不到脈搏。此時,病人已經發生昏厥、抽搐、昏迷。從表面上看已進入“死亡”狀態,如果此時做心電圖檢查,也只能描記出一條撲動或顫動的曲線,證明病人還活著,應立即進行急救。但由於當時的環境及病人的狀態,不一定能夠平靜地描記心電圖,如果有條件,可以依據心電圖特徵對室撲和室顫作出明確診斷。

  室顫容易與哪些症狀混淆?

  心房顫動:簡稱房顫,是指心房內產生每分鐘達350-600次不規則的衝動,心房內各部分肌纖維極不協調的亂顫,從而喪失了有效的收縮。也是中老年人最常見的心律失常之一。由於房室交界區存在生理性傳導阻滯,心室率明顯低於心房率,一般在90~150次/分,很少超過170次/分。房顫可分為陣發性和持續性***慢性***兩種。

  急性房顫:初次房顫且在24~48小時以內,稱為急性房顫。通常,發作可在短時間內自行停止。心電圖上P波消失,而代之以頻率為350-600次/分、形狀大小不同、間隔不均勻的f波。QRS波群間距離絕對不規則。

  心臟震顫:是指用手掌根部觸及到的一種細微的顫動,酷似貓的喘息,故也稱為“貓喘”,是器質性心臟病的特徵之一。不論在什麼部位發現震顫,均表示該部位有嚴重的狹窄或動靜脈分流,正常的心臟是不會出現震顫的。所以震顫的出現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多見於某些先天性心臟病和心臟瓣膜狹窄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