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天麻種植技術

  天麻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分佈於全國大部分地區。其乾燥塊莖亦稱天麻,是一味常用而較名貴的中藥,臨床多用於頭痛眩暈、肢體麻木、小兒驚風、癲癇、抽搐、破傷風等症。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每年4月到10月為天麻的生長期,11月至次年3月為休眠期。天麻無性繁殖應在休眠期栽植。但12月至2月為冬季嚴寒季節,種栽易遭凍害。故將栽植期又分為冬栽和春栽。

  ***一***冬栽:此法適合於冬季不十分嚴寒地區。如秦嶺以南地區。最好將收穫工作與栽種結合起來,種麻不應貯藏過久。11月天麻收穫時邊收邊栽,12月份氣候寒冷栽種時,種麻易遭凍害。

  蜜環菌索在15-16℃條件下即可生長,初冬栽種後,蜜環菌索雖不能侵入天麻皮層,但可附著在表皮上,越冬後天麻開始生長即有營養供給,新生麻會迅速生長,但有些收穫時受刺傷的種麻在越冬期間,會腐爛死亡降低成活率。

  ***二***春栽:華北地區冬季不十分嚴寒,栽培穴稍加覆蓋即可安全越冬,可採用春收春栽的方法,天麻成活率高,如能保證優良的菌材及菌枝伴栽,3月春栽仍可獲得高產。

  東北冬季嚴寒地區,地溫常在負5℃以下,沒有大雪覆蓋,冬栽天麻栽子易凍壞,就應採取秋收冬貯春栽的方法。天麻收穫後集中低溫貯藏,次年土壤解凍後栽植,栽的太晚就會影響天麻的生長。

  二、種栽的選擇

  天麻無性繁殖所用的種麻,也稱種栽,主要是白麻和米麻。我們不主張將箭麻打頂後作種栽用。有的地區,為了提高繁殖係數,將白麻打頂後栽植,我們原來也曾推廣過這種方法,這樣雖然也能多收點白麻及麻米,但箭麻數量很少,影響天麻產量。因為白麻、米麻本身繁殖係數就很高,只要控制好條件,數量上可增加幾十倍。

  天麻無性繁殖材料的來源,目前主要靠人工栽培收穫的白麻和米麻。這種種麻數量較多,採挖時間集中,破爛較少,是質量較好的種麻。但無性繁殖多代後,種麻就會出現退化現象,影響產量。而野生種麻,為有性繁殖各代的混合體。它混雜有一定數量的有性一、二代後代,所以往往採挖的野生種麻,栽後兩三年都高產。人工培養的有性繁殖後代的白麻、米麻生活力最強,產量可高於多代無性繁殖的種麻1-3倍。因此,有性繁殖的白麻和米麻是最好的無性繁殖材料。

  ***一***白麻個體如小手指那麼大,重量在8-20克之間最好。個體太大的白麻往往是一種退化的訊號,並不是很好的種麻。米麻是很好的繁殖材料,繁殖係數高,但栽後次年一般只能形成白麻。

  ***二***種麻是黃白色、新鮮者較好。

  ***三***無病蟲危害,特別應檢查無介殼蟲危害的種麻。

  ***四***表面無蜜環菌索侵染的種麻。

  ***五***無機械撞傷的種麻。這一點往往不被人重視,但卻是影響天麻產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產區收穫天麻時往往是從穴中控出後,先裝在竹筐中,然後倒在竹編揹簍中,揹回室內時又從揹簍中倒出,經過這樣許多手續,倒來倒去,幼嫩的種麻在竹簍中撞來撞去,有時目測並看不到傷斑,但栽種後碰破處會出現黑斑而腐爛。故收穫時就應儘量保護好種麻,不能被刺傷,栽種時應選擇無機械撞傷的種麻,這也是增產的關鍵之一。

  三、穴的大小

  栽培天麻不以“畝”為單位,而是以“窩”為單位,有的地方也叫穴。一般以0.5m2為一窩,窩的大小一直是個爭議的問題。1973年以前我們也主張窩大些好。因為大窩栽植,蜜環菌可互相感染,提高接菌率。有的地方,一窩放八、九十根棒,雖然也有些穴獲得高產,如有的地方一穴放78根棒,收穫過天麻55.1斤;98根棒,收穫112.5斤。但在一些雜菌為害較嚴重的地區,大窩會感染雜菌反而會造成減產或空窩等更大的損失。總之:窩越大,棒越多,窩單產雖然高,而平均每根棒天麻產量不會增加。據我們調查,每穴三根棒,平均穴產3.04斤,每根菌棒平均產1.01斤。每穴一根棒,穴產只有0.21斤。如果每穴增加到25-26根棒,每穴平均產天麻7.35斤,棒平均產量只有0.29斤。因此我們主張天麻栽培穴以5-10根棒0.5m2大小合適,當然,棒數的多少,還應根據棒粗細決定,細棒應多放棒。有的地方採用環山梯田栽植。我們認為開溝後,每隔2尺左右,留出0.5尺地方,不放菌棒,埋土後即可將大窩隔開,以減少雜菌汙染。

  四、層次

  天麻栽培層次,最初都採用栽一層的方法,後逐漸改為栽二層,但也有地方栽三層、四層。據調查分析,栽二層者,天旱時下層產量高;雨水多時上層產量高,天旱或雨澇都可保豐收。我們曾調查過採用栽兩層的方法,獲得高產的5穴天麻,共用菌棒102根,收穫天麻127.6斤,平均每棒產1.25斤。另有一穴用菌棒86根,栽4層共收天麻51.5斤。收穫時發現,天麻主要在第一、第二層,第三層天麻較少,而第四層只見到幾個小白麻。這說明層次越多,下面的幾層地溫低、溼度大,透氣性也較差,影響天麻生長。但層次問題,還應根據當地自然氣候條件而定。如我國東北地區,主要矛盾是溫度低,無霜期短,為了提高土壤溫度,改兩層為一層,並採用地面堆栽的方法,中午太陽很快會晒透土層,提高地溫,以促進天麻的生長。

  五、種栽的擺放方法及栽種量

  種栽須擺在兩棒之間,靠緊著菌棒。用白麻作種,一般每兩棒中間擺3個種麻。擺放時,兩頭的兩個生長點應向外***圖12***,新生麻長在棒外土壤中,不受菌棒擠壓,體形好。在棒的兩頭還可橫擺兩個種麻,每棒擺種麻3-5個、重1-2兩。一穴如果放10根菌棒,栽種麻0.8斤左右。現在再介紹大量利用樹葉和菌枝問題。

  六、大量利用樹葉和菌枝

  樹葉埋在土壤中,能起到透氣、保水的作用,同時它又是蜜環菌營養來源的一部分。據我們觀察,培養菌床時穴底先放一簿層用水浸泡過的溼樹葉,蜜環菌生長旺盛,還大大減輕了雜菌汙染。因此,在培養菌床、菌棒和菌枝時,在有性繁殖播種天麻種子時,在無性繁殖栽種時,都應放一層溼樹葉。天麻栽好及播種後,在穴表面蓋厚10釐米一層樹葉,還能起到明顯的保水作用。但栽培穴中的樹葉不宜放得太厚。厚約0.5釐米左右為合適。因為樹葉在土壤中堆積太厚,會將菌材和土壤隔離開,接不上底層土壤溼度,樹葉和菌棒都變幹。影響蜜環菌生長。雨水大時,樹葉又會發酵,土溫升高,也危脅蜜環菌生長。

  菌枝用幼嫩的樹枝培養的,蜜環菌長得快,生長得旺盛。它可以用來作菌種,培養菌材、菌床。同時在栽天麻時,如果菌床蜜環菌長得不好,加點菌枝會提高接菌率。有性繁殖播種時,多放點菌枝也會提高發芽原球莖的接菌率。在培養菌床、菌材以及栽天麻、播種時,多加點菌枝,加大了蜜環菌的接菌量,蜜環菌生長得快,就會抑制雜菌生長。因此,天麻生產中大量利用菌枝是有百利而無一弊的。

  菌枝、樹葉都是培養菌材時砍樹後的廢棄物質。而大量利用菌枝、樹葉,這樣能使一棵樹的樹杆、樹枝、樹葉都用來栽天麻,一方面廢物利用,同時也增加了蜜環菌的營養來源,相應的節約了木材。

  天麻種植技術

  天麻的生長環境:

  天麻生於腐殖質較多而溼潤的林下,向陽灌叢及草坡亦有。須與白蘑科真菌密環菌和紫萁小菇共生,才能使種子萌芽,形成圓球莖,並生長成為健常的天麻塊莖。紫萁小菇為種子萌發提供營養,蜜環菌為原球菌長成天麻塊莖提供營養。

  天麻種植地的選擇:

  宜選半陰半陽的富含有機質的緩坡地、谷溝地栽種,土質以疏鬆的壤土、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或砂土,尤以生荒地為好。土壤PH5~6為宜。忌黏土和澇窪積水地,忌重茬。

  如何選天麻種:

  天麻可以作為有限繁殖和無限繁殖兩種,在選擇麻種時選取當年挖出的天麻,除去商品麻,把所有麻種選出再篩選,揀除爛麻、畸形麻等劣質麻種,最後確定為個頭相當、健壯、外觀整齊、個頭大、成色好、無創傷的天麻作為次年使用的麻種。

  天麻栽後管理:

  天麻栽種後不需要施肥,不用鬆土除草,保持野生狀態。應經常保持土壤含水量在40%左右,地溫15-28度。在根莖膨大期噴施藥材根大靈溶液於葉面,可促使葉面光合作用產物***營養***向根系輸送,提高營養轉換率和鬆土能力,使根莖快速膨大,有效物質含量大大提高。夏季高溫季節應用遮陽網或樹枝遮光降溫,防止人、畜踩踏。

  種植天麻的蟲害防治:

  天麻病害主要有亂根病,發生亂根病兩個原因: 一是雜菌侵樑天麻亂根;二是生長期雨水過多使天麻亂根。防治方法:選擇排水良好的地栽天麻。菌材無雜菌感染,菌材間隙要填好。經常注意排水。防治方法:噴施針對***物+新高脂膜800倍液進行滅殺。蟲害主要有蠐螬、螻蛄。防治方法:噴施針對***物進行滅殺或用燈光誘殺成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