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簡介資料

  王羲之是一位有著“書聖”之稱的東晉時期著名的書法家,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王羲之簡介,希望對你有幫助!

  王羲之簡介

  王羲之,字逸少,是東晉時期著名的書法大家,因為他在書法上的造詣極高,所以被後世尊稱為“書聖”。王羲之出生在兩晉時期的名門望族,祖父是西晉的尚書郎,父親任淮南太守,也是支援朝廷東渡的人之一。而且王家世代受文學薰陶,所以王羲之能夠在書法上在幼時就有接觸。

  王羲之所在的東晉朝廷,是之前西晉總是南遷後所建的政權。原本的西晉都城洛陽覆滅,因為南遷的政權統治的大部分地區都處在江東,彼時稱為江左,所以相對於西晉稱為東晉。南下的東晉曾經嘗試過北伐,不過因為內部的相互撕扯不團結,所以北伐幾乎沒有什麼成果,除了篡位成功的劉裕有些建樹。

  公元383年,面臨南侵的大軍,東晉宰相謝安極力主戰。於是謝石謝玄統領的大軍經過艱苦的抵抗,終於在淝水一戰中取得大勝。也是從此一戰開始,南北形成了一種對峙的局面。門閥士族的東晉與北方的五胡同存,也被稱做東晉十六國。之後東晉的大將劉裕篡晉成功,建立了劉宋政權,中國也就此進入了跌宕的南北朝時代。

  王羲之之際的東晉還是剛剛建立,當時朝中勢力較大的還是王謝兩家。王羲之的伯父王導更是出任東晉的丞相一職,位高權重。而王羲之後來又成了尚書令郗鑑的東床快婿,所以王氏一家可謂是權貴一時。加上王羲之後來因為書法名聲大噪,所以世人皆是羨慕。

  王羲之的故事

  王羲之被後世稱為“書聖”,可見他在書法上造詣是多麼的高。王羲之在書法上的研究和實踐,令後人無不推崇萬分,離他最近的兒子們都受其影響成為遠近聞名的書法大家。後世的書法家們無不臨摹王羲之的筆墨,這麼一位傳奇式的人自然有著很多人們樂道的故事。

  王羲之小時候就開始沉醉在書法的練習中,所以少年時期的他就已經有著很不錯的書法功底。有一日,晉帝要去祭祀,就讓王羲之在木塊上寫下祝詞,然後讓人雕刻。然而刻字的人將木塊削了一邊又一邊,直到削進原來的第三分才見低,無不驚歎於王羲之筆法的雄勁之力,成語“入木三分”也由此而來。

  到了王羲之十六歲的時候,當時城中的郗鑑有個年方二八並且貌美的女兒。郗鑑就想為自己的寶貝女兒選一個好夫婿,恰好他同丞相王導交情好,又聞王家弟子眾多,各個都是才貌不凡,所以他就前往王家看看。王家弟子聽聞郗鑑要來選個佳婿,於是都精心準備了一番。郗鑑派心腹的管家在王家四處逛了一遍,當他來到東邊發現一個正袒腹仰臥的年輕人,似乎無動於衷。管家回來告訴郗鑑,因為選婿王府公子都爭先恐後地,只有東床的一個公子仿若無事。郗鑑認為,他的女婿就應該是這樣的人。於是王羲之就這樣成了郗鑑看重的人,“東床快婿”這一成語也就此產生。

  王羲之字型

  王羲之出生於魏晉的名門,在七歲的時候便已經非常擅長書法寫作了,有傳說當時的晉帝去祭祀的時候,便是要王羲之將祝詞寫在木板上,然後再由木匠將王羲之的字型雕刻出來,可見當時的王羲之書法就連皇帝都想要。

  而王羲之的書法更是不僅僅只侷限於一種字型,他兼善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等等字型,在反覆的精研琢磨之後,將各種字型的長處留為己用,最終形成了兼具各家所長的而又自成一家的王羲之字型。

  在王羲之字型中,絲毫看不出有漢魏的筆風。他的書法平和自然,遒美健秀,而最為明顯的特徵則是用筆細膩,結構多變。

  就王羲之的行書來說,他的行書學習的是鍾繇的,但是鍾繇在《四大書勢》之中卻被歸類在隸書一門,可見鍾繇的行書在當時還只是創新階段,他更為在行的還是隸書。而王羲之在鍾繇的行書的基礎上,將行書的體態筆畫都加以改造,將那些鍾繇的行書中所帶有的“隸味”去除,使得全新的行書顯得清新又華美。而在行書的基礎上,王羲之有加入了一些草書的特點,形成了王羲之字型中的行書。

  他的行書字型形體簡略。他多用側鋒,筆勢連貫流利,人們便用“縱不復端正者,爽爽有一種風氣”來形容王羲之的行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