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微信營銷推廣案例分析

  在確定營銷計劃之前,應先進行案例分析,以免做出不切實際的預測。那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能夠有所幫助。

  一

  九陽電器微信營銷案例“微信龜兔賽跑比賽”

  微信營銷一直是企業和商家關注的一個話題。大家都想利用微信來推廣他們的產品或者服務。好多商家都建立了微信公眾號,也都希望使用者能夠關注他們。可是使用者不是傻子,沒有好處他們為何關注你的微信公眾號。為了讓大家能夠更好的做好微信營銷,今天邵連虎把自己親自體驗的一個九陽電器微信營銷的案例分享給大家,也希望大家能夠從中領悟到一些啟發。

  今天下午的時候,邵連虎和老婆路過邳州的巨集大華聯超市門口的時候,看到許多人在那兒不知道幹嘛的。看似好像在搞什麼活動。前些天我在通城超市的門口就參與了邳州農商銀行舉行的活動。我猜這也是的吧。

  一會發現這是一個微信比賽的活動,而且比賽成功了還會有獎品。看到這麼有意思的活動,還有獎品拿,邵連虎便試了下。沒想到手機的電快用完了。但還是參與了。具體的參與活動內容如下:

  第一步,關注***“媽媽吃啥呀”。這個公眾號是九陽電器的,沒想到名字用的卻不是九陽的,我差點沒有看出來。就是掃描上面的二維碼就行了,然後點選關注,允許,如下圖:

  第二步,關注了九陽電器的微信公眾號後,點選檢視訊息。一般的微信公眾號關注後都會提示關注資訊。哪知道九陽的沒有。還得再掃描二維碼才能看到。這點是九陽微信營銷沒有做好的。點選檢視訊息後,傳送內購會@手機號碼到九陽微信公眾號,然後會提示一個立即報名的頁面。

  第三步,到了立即報名的頁面後就在那等待立即報名幾個字變成黃顏色了。因為白色的字狀況是不能加入的,而且這個時候主持人也說了,此次活動沒有無線網,只能用流量來完成,而且蘋果的手機跑的比較快。我的手機是電信華維的,我感覺我的手機跑的應該也會快。畢竟我的電腦的流量是非常快的。

  第四步,等人多的時候,當時加入的有一百人就禁止再加入了。而且好多人看著大螢幕電視準備比賽的開始。許多人都拿起了手機。而且在這前我也比賽的說明:

  1,手機搖的速度越快,跑的就越快。

  2,手機擺動的幅度越大跑的越快。

  快開始的時候,只見屏螢幕上有很多人微訊號及頭像都是螢幕上顯示了。過一會比賽開始了。只見螢幕上開始顯示倒計時,一個個微訊號從上往下排列,等開始的時候每個人都拿起自己的手機開始不停的搖動。可以上下,左右,前後搖動。只見螢幕上的微訊號像個小人一樣,一直往前衝,而我始終在第二名,等到結束的時候聽說此次沒有成功,還得再來一次。

  比賽的時間在一分鐘左右,而且我也知道要想贏得比賽必須得大幅度的搖動手機以及快速的搖。等真正的開始後,我便使勁的搖,累的我真的夠嗆了,便換手搖,老婆在旁邊說加油我是第一名。沒想到最後我真得了第一名,旁邊的女孩問我,為什麼她比我搖的快沒有得第一呢?因為我搖的幅度大。看下我的戰果,如下圖***有點模糊,沒拍清晰,激動的***:

  比賽結束後,我得了第一名,然後就要去領取獎勵了。我在期待能是什麼好東東呢?到那後人家工作人員卻說,一人給一個盆吧。天哪,得了第一名,費了那麼大的力卻只得個盆。哎,不過也沒有失望。感覺非常的好玩。而且通過此次參與我也是為了回家能給大家分享這個案例,我感覺也值了。

  其實許多企業和商家利用微信營銷的方法有很多,成功的也有很多。但是有趣的卻很少。許多活動搞的都是直接送獎勵的活動,好多搞的是抽獎的活動。而人家九陽電器搞的卻是比賽的活動。

  朋友,你聽說過微信可以賽跑嗎?我想你的沒有聽說過吧。我不知道他們用的是什麼軟體。竟然可以讓微訊號像人一樣賽跑,而且還得用搖的方式來讓微訊號跑起來。很多人都參與了活動了。而且這個活動會比賽很多次。具說晚上的時候還會把這個微訊號展示在超市的大螢幕上來顯示,那多是多麼的好玩的事呀。

  可以說九陽電器此次的微信營銷非常的成功。根本沒有花費什麼資金。幾個盆也才幾塊錢左右就可以得到這麼多的粉絲。下一步我想九陽電器就是會用微信公眾號來給我們這些粉絲髮布廣告了吧。前段時間參加的邳州農商銀行的活動送的洗衣粉後,這幾天幾乎天天能看到他們發來的資訊。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粉絲也。能夠讓粉絲開心的***公眾號也是門學問,是許多企業和商家要學習的

  二

  無業遊民5年打拼成騰訊副總裁

  騰訊擁有1700多款產品,以及數以千計的產品經理。但進入公眾視野、成為傳奇的,迄今除了馬化騰,就只有鼓搗出微信的張小龍。微信誕生僅兩年多,目前註冊使用者突破3億,覆蓋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它讓中國移動運營商頗感壓力,而宿敵奇虎360CEO周鴻坦承,“自己50個產品加起來比不過一個微信”。很多網友更是把張小龍稱為“中國的喬布斯”!這到底是一個怎樣的牛人,他是如何創造青春神話的?

  曾是“無業遊民”

  1987年,18歲的張小龍從湖南考入華中科技大學電信系。

  1994年獲碩士學位後,張小龍到廣州一家軟體開發公司當程式設計師,自稱為“IT民工”。在這裡,他利用業餘時間寫程式碼,開發了處女作Foxmail。

  張小龍從公司辭職後,當起了“自由軟體寫作者”,也就是人們眼中的無業遊民。

  1998年的一天,剛出任金山軟體CEO的雷軍給張小龍發了一封郵件,問張小龍是否願意把Foxmail賣給金山。此時,Foxmail的維護越來越讓張小龍不堪重負、內心焦慮,想幹脆一賣了之,開價僅15萬元。

  令人遺憾的是,雷軍當時忙於聯想注資的事,心無旁騖,而金山的談判人員認為,金山自己也能做Foxmail,雙方沒談攏。不料到2000年,官方統計的中國上網計算機總數有650萬臺,Foxmail卻擁有了200萬用戶。

  張小龍不停地改進軟體,推出新版,但依舊賺不到錢。

  那段時間,張小龍的名字頻繁出現在媒體上,作為中國免費軟體開發者悲劇性命運的代表性人物。在最困難的時候,他甚至萌生去美國打工做軟體的念頭。在那裡,一個免費軟體開發者也可以憑藉廣告、捐助,每個月有上萬美元甚至更多的收入。

  令張小龍做夢都沒想到的是,2000年秋季,他生命中第一次重大轉機出現了——博大軟體宣佈以1200萬元收購Foxmail。事後看來,這次收購針對的更像是張小龍這個人。張小龍隨後進入博大任副總裁兼CTO,成了國內第二代程式設計師中的領軍人物。

  5年打拼成騰訊公司副總裁

  2005年3月16日,上市不久的網際網路新貴騰訊宣佈整體收購Foxmail。張小龍再次成為自己作品的“陪嫁”,進入騰訊廣州研發部,帶領QQ郵箱團隊與MSN、GMAIL等抗衡。他不再是一個簡單的技術人員,而是踏上了產品經理人的新徵程。

  但張小龍產品經理人的征程走得並不順利。他被馬化騰寄予厚望,可接手後,便陷入對MSN的瘋狂模仿迷局。半年後,一款被稱為“巨無霸”的郵箱產品面世,但它無比笨重,速度超慢,基本沒有操作的價值。

  接下來的3年,張小龍度過了孤獨寂寞的一段時光。也正因為如此,他有時間停下來拋開生硬冰冷的產品表面,去思考究竟如何賦予產品活的靈魂。

  2006年底,轉機出現。張小龍帶領的郵箱團隊決定放棄之前的打法,用精簡、輕便的思路打造新版本。第二年春天,QQ郵箱速度問題得到解決並上線,一切恢復正常,使用者量開始緩慢增長。

  隨後,張小龍式的應用創新陸續面世。其中一個讓QQ郵箱獲得高人氣的創新,是傳送大容量附件功能——其它郵箱通常只能傳送5M左右的附件,而它卻將容量擴大到了1G。

  到2008年,QQ郵箱已從瀕死狀態重獲新生,榮膺騰訊公司七星級產品,張小龍的團隊也獲得了公司的年度創新大獎。據其團隊成員統計,在張小龍的領導下,QQ郵箱的創新點多達400多個。作為產品經理人,他再成翹楚。

  2010年8月2日,張小龍被任命為騰訊公司副總裁,具體負責騰訊公司廣州研發部的管理工作,同時參與公司重大創新專案的管理和評審。

  把QQ郵箱做到全國第一的位置,張小龍已有些意興闌珊了。他在接受採訪時曾說,自己進入了半退休的狀態。實際情況是,他身體退休了,但思考一刻也沒停過。

  作為喬布斯的崇拜者,張小龍繼續著自己對Iphone5的無限猜想。他希望它沒有電話功能,可以省下大量話費,儘量減少被打擾;需要時,可以找到傾訴物件進行視訊。最終,他的想法被自己的“微信”實現。

  廣州研發部爭取到微信專案,緣於張小龍的敏銳。2010年10月,他看到移動網際網路領域即時通訊類工具米聊、Talkbox、Kik、Whatsapp等不斷出現,便給馬化騰發了一個郵件,建議公司應啟動手機通訊工具類專案。馬化騰同意由廣州研發部作為研究性專案啟動,並給產品取名“微信”。

  一個月後,騰訊微信正式立項。按照張小龍的想法,如果能讓大家體驗到手機免費簡訊,微信肯定會被大家接受。因此,在微信1.0版本中,他率先推出了相當於免費發簡訊的文字功能,但使用者新鮮感很快過去。在國內大大小小類似的應用產品中,微信很難搶佔到使用者的手機介面。在張小龍的帶領下,從硬碰硬的產品層面,研發人員開始思索如何讓產品有靈魂,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貪慾”。

  用微信改變3億人生活

  據張小龍介紹,微信的第一個轉折點是對講功能的實現;第二個轉折點是尋找附近好友功能的釋出;第三個轉折點是搖一搖功能和漂流瓶的加入。

  張小龍說,2011年1月微信剛剛推出時,還沒有人能想到它日後的輝煌。人們以為,微信不過是善於模仿的騰訊推出的又一款山寨產品。但到了4月,就沒有人這麼想了。當微信推出“尋找身邊的人”功能時,使用者數量增長曲線出現了一個陡峭的上升;而當“搖一搖”手機,就可以與千里之外同樣在搖晃手機的人配對聊天時,微信真正引爆了。

  在張小龍看來,如果一個產品的功能需要用提示框告訴人們如何使用,那麼這一功能本身就是失敗的。而從微信設定的外掛進入介面,只有一個震動的手機,多數人看到這個介面會想當然地搖幾下。隨著來福槍聲響起,使用者的好奇心驟起:有誰和自己在同一時間搖呢?當然使用者不一定要和對方建立聯絡。

  細心的張小龍曾擔心“搖一搖”會讓女性朋友覺得煩,但女同事透露,實際她們私下裡也在較量誰接到的招呼多,沒有受打擾的感覺!

  2012年8月,騰訊微信推出4.2版本,微信使用者可以視訊通話了。作為騰訊廣州研發部的“精神領袖”,張小龍提出了“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的口號。他認為,只有通過體驗,才能觀察到最人性化的需求。所以,在騰訊廣州研發部出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每當有新版本的產品或推出一個新功能,開發人員都要在第一時間衝去找保安,讓他們先體驗。

  張小龍對產品的執著已經精確到了畫素級別。他曾問微信的產品經理:微信3.1和3.0的會話列表有什麼修改?大家都沒有注意到,會話列表每一行的高度減少了兩個畫素,這在iPhone裡用肉眼很難分辨,但他看出來了。

  誕生僅兩年多,微信就已經成為同類軟體中的霸者,目前註冊使用者突破3億,覆蓋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它讓中國移動運營商頗感壓力,而宿敵奇虎360CEO周鴻也坦承,“自己50個產品加起來比不過一個微信”。很多網友更是把張小龍稱為“中國的喬布斯”!

  在中國,張小龍是極少數能夠將個人風格投射於產品中的移動網際網路人。這是人們喜歡把他和喬布斯聯想在一起的一個理由。還有一個理由,就是他們的性格同樣偏執、剛愎、追求完美,並且不怎麼近人情。

  張小龍是一個極“護犢”的人。對於在他的產品上動商業腦筋的想法,只要他認為會影響到使用者體驗,他就會像小動物警惕野獸時一樣豎起全身的毛,不會有絲毫讓步。開發產品時,往往收到很多來自公司高層的意見,他會解釋為什麼不能加,為什麼不合適,堅持自己的想法。如果對方一定要加,他會說,“等我離開騰訊你再加吧。”

  針對微信商業化的批評,張小龍沒有發表任何迴應。他的團隊只是默默地做出了新決策:公眾平臺上線後,為了防止出現微博的水軍氾濫、頻繁刷屏的局面,他硬性規定每個賬號每天只能廣播一條資訊,即使是通過認證的加V賬號,一天的上限也只有3條。在發現有些網站利用病毒式傳播誘使使用者擴散資訊後,他更是毫不猶豫地砍掉公眾賬號內的頁面直接讀取功能,代之以不那麼方便的微信中間頁。面對叫苦連天的營銷賬號,他只是冷冷地在朋友圈上扔下一句話:“從現在開始,微信安靜了。”

  >>>點選下頁進入更多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