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辦事處全民創業調查報告

  我想很多事自己不想幹就會變成任務,任何事如果不是強烈的興趣都很難做好。創業就是那樣的。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內容,希望對讀者有所幫助。

  :關於全民創業就業工作情況的調查報告

  根據市人大會工作計劃和主任會議的安排,前段時間,市人大會組織調查組,對我市全民創業就業工作情況進行了調查。其間,聽取了市政府工作情況彙報,實地察姜莊鎮人社所、夏莊鎮官莊社群人社工作站、創業貸款擔保中心、大學生創業園等現場,召開了由相關單位負責人、部分人大代表和企業負責人蔘加的座談會,瞭解了有關情況,徵求了建議意見。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市創業就業工作的基本情況

  近年來,我市堅持以創業帶動就業,認真落實有關優惠政策,不斷夯實就業基礎,創新創業服務載體,拓展就業服務範圍,全民創業就業工作在省、濰坊市位居前列。

  ***一***切實落實優惠政策,促進了全民創業就業。市政府和各相關單位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和濰坊市關於推動創業促進就業的各項優惠政策。一是不斷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去年財政部門安排各項就業補貼、創業扶持資金等共1800萬元,涵蓋了就業培訓補貼、社保補貼、職業介紹補貼、大學生就業見習補貼、大學生創業扶持資金等各個方面。二是依法落實稅收優惠政策。對月營業額不到2萬元的個體工商業戶免徵營業稅、個人所得稅,惠及我市納稅業戶1310餘戶;依法貫徹落實小微企業營業稅和所得稅減免政策,年享受稅收減免約190萬元,有效減輕了創業者創業初期的稅收負擔。三是建立創業資金扶持平臺。以小額擔保貸款作為促進創業、帶動就業的重要抓手,20**年初成立了創業貸款擔保中心,在省內率先開發並安裝了小額擔保貸款操作軟體,去年共完成小額擔保貸款發放2.25億元,幫助570名下崗失業職工、高校畢業生和返鄉農民工實現了自主創業。

  ***二***注重基層平臺建設,優化了就業服務環境。一是確立了以城區綜合服務平臺為中心,在鎮街區、基層社群和村居設立人社工作服務站的整體規劃。利用上級專項資金,支援14處鎮街區人社所建設辦公場所,每個人社所配備5名工作人員,在社群、村居聘任了1033名人社工作聯絡員,建立了城鎮新增就業、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就業困難人員等實名制臺賬。【關於全民創業就業工作情況的調查報告】關於全民創業就業工作情況的調查報告。二是規範視窗服務流程。建立健全人社所崗位職責、首問負責、服務承諾、限時辦結等制度,明確各視窗工作人員的服務用語和操作流程,實現了戶外標示、微機裝置、資訊專欄、工作標牌、培訓制度、考核辦法等“十個統一”。三是下放行政管理職能。向鎮街區、社群基層平臺下放了《就業失業登記證》稽核發放、就業困難人員初審、企業參保立戶、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檢查等16項職能,進一步提高了行政效率,方便了廣大辦事群眾。

  ***三***構建創業支撐載體,強化了創業扶持力度。一是建設創業孵化支援平臺。按照“一園三基地”的建設佈局,建設了大學生創業園和電子科技、高新技術及農業科技創業孵化基地,為創業人員提供廣告創意、電子商務、人力資源、投資理財、科技研發與應用等50多項業務服務,並對符合政策的創業者給予了房屋租賃補貼、一次性創業補貼及小額擔保貸款等扶持。現已入駐創業實體158家,帶動613名大學生實現就業,大學生創業園被認定為濰坊市級大學生創業示範園。二是建立創業交流平臺。為搭建青年創業發展平臺,成立了高密市創業促進會,為青年創業者提供風險評估、開業指導、企業策劃、市場分析、專案論證等多種形式的指導服務。今年人社局、財政局、廣電中心等部門聯合舉辦了高密市首屆創業大賽,廣泛宣傳創業政策,展示創業成果,交流創業經驗。三是打造創業服務平臺。成立了創新創業服務中心,組建由相關部門單位和部分具有成功創業經驗的中小企業家組成的專家志願團,為創業者提供創業培訓、導師幫扶、專家諮詢、小額信貸等服務,同時依託創業服務平臺,完善專案評估推介制度,近年來共籌集360多個創業專案免費提供給各類創業人員。

  ***四***創新培訓教育形式,提高了創業就業能力。結合我市實際,啟動了“鳳城大講堂”公益性培訓專案,採取多種形式,每年舉辦3至5次專家講座,舉辦30個專業知識與技能培訓班,到30家企業或鎮街區開展下鄉入企培訓活動,年培訓各類勞動者1.2萬人。針對農村富餘勞動力和再就業人員,突出創業培訓、家庭服務業培訓兩個重點。其中,根據社會對家政服務從業人員需求增大的實際,大力開展月嫂、護理、保潔等家庭服務業培訓。目前,已培訓各類家政服務人員760多人。

  二、創業就業工作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一是創業就業的宣傳工作有待進一步強化。全民創業就業的宣傳聲勢不夠大,宣傳面不夠廣,全民創業就業的社會氛圍不夠濃,創業激情不夠高;不少群眾對創業就業的法律法規以及上級和我市創業就業的激勵措施、扶持政策不夠了解,仍然存在擇業觀念落後、就業過分挑剔、創業有畏難情緒等問題。

  二是創業就業服務體系建設有待進一步完善。從總體上看,全市上下齊抓共管、合力推進創業就業的工作格局還未真正形成,相關部門對創業就業工作重要性的認識還不夠統一,全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經信、教育、民政、工商、稅務、財政、金融等部門的資源要素整合還不夠到位,各相關部門合力推進創業的工作空間還比較大,服務體系資訊化程度不高,不能實現創業就業資訊適時採集、傳遞和共享。

  三是創業就業培訓工作有待進一步深化。創業培訓面較窄,還不能覆蓋到所有需要創業的人員,創業孵化基地作用發揮得不夠充分。就業培訓層次較低,規模和數量不大,質量不高,培訓內容與就業崗位對接不夠,勞動力的技能素質與企業對技能型人才特別是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矛盾還比較突出。

  四是職業教育有待進一步加強。我市職業教育力量比較分散,社會認同度不高,整體規模偏小,辦學條件、師資力量、裝置設施滯後,不適應我市科學發展、轉型發展、跨越發展的要求,與基礎教育相比,職業教育還是一塊“短板”,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

  三、推進創業促進就業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就業是民生之本,創業是發展之基。為進一步促進就業、推動創業,提出以下建議。

  根據市人大會工作計劃和主任會議的安排,前段時間,市人大會組織調查組,對我市全民創業就業工作情況進行了調查。其間,聽取了市政府工作情況彙報,實地察姜莊鎮人社所、夏莊鎮官莊社群人社工作站、創業貸款擔保中心、大學生創業園等現場,召開了由相關單位負責人、部分人大代表和企業負責人蔘加的座談會,瞭解了有關情況,徵求了建議意見。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關於開展全民創業情況調研報告

  “全民創業”理念,已寫進十一五規劃,並作為未來發展的思路和方向。何謂全民創業,全民創業就是要讓每個創業者的積極性都得到充分的發揮,每個人的潛能都得到有效釋放,整個社會創造財富的源泉充分湧流、活力競相迸發。實施全民創業戰略,便是通過活躍人們創業思維,啟用各類創業主體,挖掘社會創業潛能,從而以創業推動發展,以創業帶動就業,以創業加快致富,以創業促進和諧。

  一、我縣開展全民創業基本情況

  我縣嚴格按照上級檔案精神,加大政策扶持,提供創業平臺,加強創業服務,積極開展推動全民創業的“十百千萬”活動,營造良好的創業氛圍,將全民創業活動不斷引向深入。

  1、制定配套政策,推進創業。我縣成立了促進返鄉農民工就業和創業推進全民創業工作領導小組,為推進全民創業工作開展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障。同時出臺了《崇仁縣推進全民創業活動實施辦法》,細化了有關優惠政策,建立了領導聯絡會議制度、部門協調工作制度、情況通報制度和定期督查制度文祕雜燴網等相關工作制度。

  2、擴大宣傳發動,激勵創業。在幹部層面,高位推動,召開全縣全民創業動員大會,首先攪動了幹部的思想;在群眾層面,採取了典型人物巡迴報告會,設立創業就業電視專欄,宣傳回鄉成功創業人士,講詢相關創業政策,從而激勵有創業願望的人員加入創業隊伍。

  3、依託產業優勢,引導創業。在工業方面,近幾年先後有16家企業落戶縣工業園區,這些創業者全部都是本縣在外從事變壓器研製、銷售的返鄉人員。在農業方面,發展“公司+農戶”。江西天地緣麻雞食品有限公司落戶我縣,實行保護價收購崇仁麻雞,形成飼養、加工、運輸、銷售“一條龍”,使崇仁麻雞的飼養量翻番,達到9000萬羽。在三產方面,積極鼓勵創業者圍繞衣食住行、社群服務、休閒娛樂、農業產前、產中、產後服務進行創業。僅今年通過勞動部門鼓勵百姓創家業,為466人發放小額貸款3201萬元,帶動就業1800餘人。

  4、提供幫扶措施,鼓舞創業。我縣為鼓勵本縣在外人員回鄉辦企業,採取了“領導牽頭、鄉情感化、政策支援、服務配套”的辦法吸引本鄉在外人員回鄉創業,並安排專項資金100萬元。去年,曾宇華、楊國輝等許多在外人員通過鄉情感化,紮根家鄉創業。

  二、影響和制約創業的主要因素

  1、創業意識缺乏。個人創業隨時面臨可能失敗的風險,如何評估這種風險以及風險帶來的後果是創業者必須考慮的。如果一旦創業失敗可能會危及基本生活條件或引發生存危險的話,一個理性的人會自覺迴避這種後果,特別是原來已經有穩定生活來源的,很難拋棄已有的東西去重新創業。因此,部分勞動者有了一定的經驗、技能、資金積累後,首先想到外出繼續打工,而不會想創業,缺乏自主創業的意識和衝動。

  2、創業文化缺乏。要形成一個地方的創業文化需要一代甚至幾代人的努力,像浙江溫州,有著渾厚的創業文化底蘊,人們自然而然會想到先當小老闆,然後慢慢做大。

  3、創業能力缺乏。目前我縣的創業者大多數處在生存型創業階段,這就要求創業者有吃苦耐勞的精神,較強的機會感知能力和創新能力,要在實踐中對商業意識培養,瞭解市場,不斷提高創業能力。

  4、創業專案的選擇。現在有很多人想創業,但不知要創什麼業,可供農民工創業的專案不多。

  5、職能部門合力未形成。少數單位從自身部門利益出發,對市委1號檔案變通執行,沒有站在全域性的高度看待全民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