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營銷有什麼型別

  聯合營銷也叫合作營銷,是指兩個以上的企業或品牌擁有不同的關鍵資源,而彼此的市場有某種程度的區分,為了彼此的利益,進行戰略聯盟,交換或聯合彼此的資源,合作開展營銷活動,以創造競爭優勢。那麼?

  聯合營銷型別:相聯絡的硬體與耗材的聯合營銷

  這種例項在現實中比比皆是。這是聯合營銷最常見的形式,不同行業之間不存在競爭關係,而且還可以優勢互補。

  洗衣粉和洗衣機是聯絡產品,寶潔和小天鵝是多年的聯絡合作伙伴。合作初期,他們在北京開了一個有趣的新聞釋出會,雙方都宣告要“打倒”對方,寶潔公司提出要開發不用洗衣機的洗衣粉,小天鵝也設想要開發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機,但是,會場戲劇性地轉入了合作的平臺,因為雙方都收回了自己的計劃。這次會議是一個精心策劃的招待會,他們隨後推出了許多聯合營銷的舉措:

  ***1***在中國一些名牌大學的生活區裡,小天鵝——碧浪洗衣房為學生們提供著便捷經濟的服務。洗衣機和洗衣粉來自廠商的捐助。這是中國的兩個頂尖品牌,為了提升品牌形象,聯袂出演的品牌合作促銷的經典之作。

  ***2***在中國寶潔所有的“汰漬”和“碧浪”洗衣粉的包裝上都印有“小天鵝”商標,在寶潔洗衣粉的包裝上印有“推薦一流產品小天鵝洗衣機”的字樣。寶潔一年在中國銷售洗衣粉幾十萬噸,一包洗衣粉只有幾百克,可以想象,有多少人通過使用寶潔的洗衣粉瞭解小天鵝。

  ***3***在小天鵝的產品裡也都有寶潔公司提供的洗衣粉,及合理使用常識和請消費者試用的洗衣粉,寶潔通過向每年新產生的280萬小天鵝使用者宣傳寶潔產品。

  ***4***寶潔在推出新一代碧浪洗衣粉前及時通報小天鵝公司:使用新一代洗衣粉洗衣時,如果浸泡一段時間,洗滌效果會更佳。小天鵝根據這個資訊及時開發了具有預洗功能的多款新穎的洗衣機,與新一代洗衣粉相匹配,為廣大消費者帶來了理想的經濟效果。

  小天鵝與寶潔還在廣告宣傳上也實現了聯合。寶潔拍攝和播放了小天鵝服務人員向消費者推薦“碧浪”和“汰漬”洗衣粉的廣告。小天鵝拍攝了“好機用好劑”的廣告。這兩個廣告跳出了“賣什麼吆喝什麼”的怪圈,聯合營銷給雙方帶來了更大的市場空間。

  聯合營銷型別:同一企業不同產品的聯合營銷

  1998年底,上海太太樂調味食品有限公司推出了多品牌聯合促銷活動:消費者購買“太太樂”雞精、宴會醬油、任選兩款調味包、一個禮品袋,一共只需花10元錢。這些商品原售價約為19元左右,接近50%的折價優惠。這種同一企業不同品牌的聯合營銷,可以用來搭賣滯銷商品,比單一品牌折價促銷效果更好。由此可見,同一企業不同產品的聯合營銷,也能達到單一品牌營銷無法達到的效果。該聯合營銷的是基於雞精、醬油、調味包都是家居廚房必備用品,一般都不可替代,具有聯絡效應,要關聯使用。

  聯合營銷型別:製造商與經銷商之間的聯合營銷

  一條完整的產業價值鏈是產——供——銷,由於專業化的分工,導致產銷主體的分離,但產銷主體仍是密切的利益關係體,二者之間存在“聯絡效應”。例如北京貴友大廈對全場商品8折促銷,其中廠家承擔10%的降價損失,商家承擔10%的降價損失,商品打8折後雙方都因薄利多銷而進帳更多。又比如,武漢中商集團於2001年3月投入2000萬元,低價買斷長虹29寸超平彩電1.1萬臺,以低於市場價400元~1000元的價格拋售,僅4月6日~16日,就售出2500臺。這種廠、商之間的合作營銷,不但效果好,而且流通環節少、資金回籠快,產、銷雙方都樂於接受。

  聯合營銷型別:具有供需關係的企業間的聯合營銷

  具有供需關係的企業間的聯合營銷,降低整個價值鏈的成本,提高總體利潤,實現“同贏”,並以此擊敗共同的競爭對手。這一策略主要是面向供應商、經銷商。面向供應商市場的營銷策略是為了尋求原材料、半成品、勞動力、技術和資訊等生產過程所必需的資源,並實現資源的合理分配;面向經銷商市場的營銷策略是為了合理的進行資源的分配並取得市場終端的支援。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條件下,越來越多的企業為了發展壯大,努力改變價值鏈的不經濟性,非常重視產、供、銷整個價值讓渡系統的良好協作以便共同創造更多的價值,追求的是整個價值讓渡系統的“群贏”結果,並充分挖掘出蘊藏在企業組織之間的巨大生產力,以提高整體價值讓渡系統的競爭力。以往,企業視他們的供應商和經銷商是導致企業成本上升的主要物件,在某種意義上說,視他們為敵人。

  而如今,他們認識到企業除了自身的價值鏈外,還需要通過供應商、經銷商和最終顧客的價值鏈尋求競爭優勢,把供應商、經銷商作為夥伴而不是競爭對手,更加密切地與之合作會帶來很多好處。“Intel Inside”的聯合營銷策略是具有供需關係的企業間的聯合營銷最成功的經典模式之一,完全超越了“Intel Inside”的內涵,達到了“英特爾在內,品牌在外”的宣傳效果。 普遍的商業邏輯是:客戶是上帝,如果你的客戶是其他廠商,你就只用面向工業使用者做廣告,不必做接觸消費者的努力,但是英特爾打破了PC業的這個邏輯。於是,“Intel Inside”誕生。

  英特爾通過PC廠商在各自的電腦上面貼上“Intel Inside”徽標,以及通過廣告直接向終端使用者傳遞英特爾的品牌內涵,讓終端使用者因為追求可靠、先進的計算技術,從而選擇英特爾晶片,同時英特爾公司也向PC廠商讓渡利益,從成本價格和消費者需求兩面夾擊,迫使PC廠商更多地投入英特爾陣營。2001年11月13日,是“Intel Inside”標識,這個在品牌營銷領域被奉為經典的推廣計劃十歲生日。在這10年當中,英特爾共為“Intel Inside”計劃投入70億美元。這個計劃是PC機零部件製造商第一次直接面向電腦購買者的廣告宣傳計劃,全球共有2700家個人電腦製造商將“Intel Inside”標識帖到自己機箱上,以表明他們使用了英特爾晶片。

  Intel公司在一場“Intel Inside”的聯合營銷戰鬥中獲得了勝利,成功的使自己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個人電腦部件製造商一躍成為了世界著名的客戶品牌,塑造了自己與個人電腦掛在一起的晶片商形象。2004年,英特爾的品牌價值高達335億美元,位列全球最有價值的第五大品牌***美國《商業週刊》 ***。除了剛剛把PC業務賣掉的IBM,排名在英特爾之前的沒有一家是PC廠商。

  英特爾正是通過聯合營銷成功地將一款你看不到摸不著的產品,變成了你最熟知的消費品。英特爾跨過了橫亙在零部件提供者面前的電腦廠商,直接將影響力延伸到了終端使用者那裡。其最積極的結果是,你在購買電腦時,甚至會因為選擇英特爾晶片而去選擇電腦品牌。這在某種意義上是眾多的PC廠商推動了Intel 晶片的銷售,成就了其品牌。而且PC廠商也因貼上了“Intel Inside”而價值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