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美女圖片

  茶道屬於東方文化。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的不同,在於東方文化往往沒有一個科學的、準確的定義,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1

>

  2

>

  3

>

  4

>

  5

  茶道的飲茶禮節

  鞠躬禮

  鞠躬禮是我國自古以來就有的茶道禮儀,根據彎腰的不同,分為真禮、行禮、草禮三種。真禮用於主客之間,行禮用於客人之間,草禮用於說話前後。

  站式鞠躬

  真禮以站姿為準備,將相搭的兩隻手逐漸分開,貼著大腿根往下滑,手指尖部觸及膝蓋的上沿為止。上半身由腰部開始傾斜,頭、背、腿呈現出90℃的姿勢,慢慢直起身子,鞠躬要與呼吸配合,彎腰下傾的時候吐氣,直起上身的時候吸氣。

  行禮的基本姿勢與真禮相同,雙手滑於大腿中部,頭、背與腿部呈現出120℃的夾角。

  草禮的基本姿勢與真禮相同,頭、背與腿部呈現出150℃的夾角。

  坐式鞠躬

  真禮以坐姿為準備,雙手搭於膝蓋上,腰部前傾,頭、頸、背都呈現出弧形的狀態。

  行禮以坐姿為準備,與真禮差不多,但是位置稍低。

  草禮即雙手平放在大腿上,稍微欠身即可。

  跪式鞠躬

  真禮的跪式鞠躬,以跪姿為準備。背部保持平直,上半身向前傾倒,雙手從膝蓋上逐漸下滑,雙手著地,雙手手指相對。行禮的時候要配合呼吸,彎腰向前,抬身時需要吐氣。前傾的時候,身體與膝蓋之間的距離只容一個拳頭。

  行禮的基本姿勢與真禮相同,身體傾斜程度為55℃。

  草禮的基本姿勢與真禮相同,身體傾斜程度為65℃。

  伸掌禮

  這是茶道中使用最多的禮儀,多用於主人向客人請茶的時候使用,表示“請”或者“謝謝”的含義。兩人對坐時,伸出左手,四指併攏,虎口分開,側斜於敬奉的物品旁側。對坐時候,左側坐伸出左掌,右側坐伸出右掌。在飲茶的時候,男性應該多照顧女性。

  寓意禮

  鳳凰三點頭:每次泡茶沖水的時候,需要高提水壺向茶壺內注水,上下提拉水壺,反覆三次,表示一種敬禮。

  放置茶壺的時候,茶壺嘴不能對著客人,這樣表示請客人離開。

  如果使用的茶杯有柄,就應該便於客人取用,放置於右側。對坐的時候,左利手的客人可以自行調換。

  提壺倒水的方向也是一種語言。右手提茶壺需要逆時針轉來表示歡迎,左手需要順時針表示歡迎。如果方向相反,就意味著送客***送客也在三泡之後,中途送客很不禮貌***。

  茶道的歷史

  茶道最早起源於中國。中國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將茶飲作為一種修身養性之道,唐朝《封氏聞見記》中就有這樣的記載:“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這是現存文獻中對茶道的最早記載。在唐朝寺院僧眾唸經坐禪,皆以茶為飲,清心養神。當時社會上茶宴已很流行,賓主在以茶代酒、文明高雅的社交活動中,品茗賞景,各抒胸襟。唐呂溫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對茶宴的優雅氣氛和品茶的美妙韻味,作了非常生動的描繪。在唐宋年間人們對飲茶的環境、禮節、操作方式等飲茶儀程都已很講究,有了一些約定俗稱的規矩和儀式,茶宴已有宮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對茶飲在修身養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當深刻的認識,宋徽宗趙佶是一個茶飲的愛好者,他認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閒和寧靜、趣味無窮:“至若茶之為物,擅甌閩之秀氣,鐘山川之靈稟,祛襟滌滯,致清導和,則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閒潔,韻高致靜......”

  南宋紹熙二年***公元1191年***日本僧人榮西首次將茶種從中國帶回日本,從此日本才開始遍種茶葉。在南宋末期***公元1259年***日本南浦昭明禪師來到我國浙江省餘杭縣的經山寺求學取經,學習了該寺院的茶宴儀程,首次將中國的茶道引進日本,成為中國茶道在日本的最早傳播者。日本《類聚名物考》對此有明確記載:“茶道之起,在正元中筑前崇福寺開山南浦昭明由宋傳入。”日本《本朝高僧傳》也有:“南浦昭明由宋歸國,把茶臺子、茶道具一式帶到崇福寺"的記述。

  直到日本豐臣秀吉時代***公元1536~1598年,相當於我國明朝中後期***千利休成為日本茶道高僧後,才高高舉起了“茶道”這面旗幟,並總結出茶道四規:“和、敬、清、寂”,顯然這個基本理論是受到了中國茶道精髓的影響而形成的,其主要的儀程框架規範仍源於中國。

  中國的茶道早於日本數百年甚至上千年,但遺憾的是中國雖然最早提出了“茶道”的概念,也在該領域中不斷實踐探索,並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卻沒有能夠旗幟鮮明地以“茶道”的名義來發展這項事業,也沒有規範出具有傳統意義的茶道禮儀,以至於使不少人誤以為茶道來源於他邦。中國的茶道可以說是重精神而輕形式。有學者認為必要的儀式對“茶道”的旗幟來說是較為重要的,沒有儀式光自稱有“茶道”,雖然也不能說不可以,搞得有茶就可以稱道,那似乎就泛化了,最終也“道可道,非常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