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企業社會責任戰略論文

  對於企業社會責任戰略理論的發展,企業社會責任戰略管理的理論和實踐略顯滯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戰略選擇 》

  [摘要]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企業社會責任活動逐漸進入中國,實踐表明企業社會責任成為企業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中提升自身持久競爭力,保證企業持續成長的有效手段和資本。文章闡述了企業社會責任的起源和定義以及在中國的發展趨勢,根據現代企業社會觀探討了在新的競爭環境中企業必將把履行社會責任作為一種企業戰略的選擇,從戰略的視角看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對增強企業競爭力的影響,以及如何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企業社會責任 競爭力 企業戰略 藍海

  一、企業社會責任的起源及定義

  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簡稱CSR***這個概念起源於歐洲,在1924年由美國學者奧利佛・謝爾頓首先提出。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跨國公司因日益受到“賺取工人血汗錢”的指責,CSR問題開始在各國被提起,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逐步形成了CSR運動,跨國公司紛紛開始要求其供應商接受有關勞工標準和CSR的審查。

  目前國際上沒有普遍認同的企業社會責任的定義。世界銀行把企業社會責任定義為:企業關鍵利益相關者的關係、價值觀、遵紀守法以及尊重人,社群和環境相關的政策和實踐的集合。它是企業為改善利益相關者的生活質量而貢獻與可持續發展的一種承諾。通過對企業社會責任的分析,本文認為,所謂企業社會責任,就是企業在遵守相應的法律法規的基礎上從企業和公眾的長遠利益出發,改善和增進利益相關者***股東、員工、消費者、供應商、當地社群、政府等***的利益、尊重和保護自然環境、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約束和承諾。

  二、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是企業必然的戰略選擇

  在經濟全球化浪潮的影響下,企業社會責任在全球迅速影響開來,對我國也不例外。2006年1月1日修訂後的公司法特別強調公司要承擔社會責任。一方面來自各種國際組織、供應商、消費者、員工等的需求表明企業必須履行社會責任;另一方面,為了增強企業自身競爭力,以保持企業的持續經營和發展,企業也應履行社會責任,並把社會責任融入企業的整體戰略中。同時以改善我國企業勞工和安全生產現狀,節約資源,促進我國企業對外貿易,增強國家競爭力,保障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構建和諧社會。

  企業應從戰略的高度來認識企業社會責任問題,將履行社會責任視為產品、價格、人力資源等一樣的新型戰略。企業將履行社會責任的經營理念貫穿在企業採購、研發、生產、銷售以及市場服務等價值鏈的各個環節,塑造良好的企業文化和品牌形象,更加有效地整合各種資源,創造優良的內外部環境,從而打造企業的社會責任競爭力,獲取競爭優勢,謀求長遠、持續的戰略利益,保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1.通過履行社會責任提高企業內在競爭力

  ***1***防止貿易摩擦,突破貿易壁壘,提高國際競爭力

  2001年中國加入WTO後,與各國的貿易並沒有如原先期望的那樣暢通無阻。很多進口國家利用社會責任標準設定了新的貿易壁壘和市場障礙。比如維護勞動者權益方面的壁壘SA8000***Social Accountability 8000***社會責任標準。據美國相關商會組織調查,目前有50%以上的跨國公司和外資企業表示,隨著SA8000實施,將重新與我國企業簽定採購合同,這意味著我國出口到歐美國家的服裝、玩具、鞋類、傢俱、運動器材及日用五金等產品都已經或必將遭遇SA8000標準稽核。企業履行環保、勞工標準等方面的社會責任,不僅能讓我們成功進入國際市場,在國際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巧妙突破種種貿易壁壘和市場壁壘,而且能快速提升企業品牌形象,給顧客差異化的感受,有利於進入和拓寬國際市場。

  ***2***提高員工的凝聚力和積極性,提高效率,爭奪優秀的人才

  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人才所帶來的資源是企業的無形資產,也是企業持久生存的核心競爭力。首先企業通過履行社會責任一方面給員工提供安全的工作環境、合理的薪酬制度、培訓和發展的機會,以人為本的管理讓員工感受到尊重和信任,形成良好的企業文化;另一方面企業社會活動帶來的良好的社會形象,能提升員工的自豪感。以此增強員工的歸屬感和滿意感,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隨著企業形象和影響力提升,企業更能吸引招聘人才,激勵和保留優秀的人才。

  ***3***促進企業創新

  企業在履行對環境的責任時,要求企業儘可能的杜絕廢棄物和浪費,使用可再生能源,迫於短期內企業成本上升的壓力,企業會重新設計工藝,通過技術改造減少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實行無害排放。這將有利於提高研究開發能力,優化產品設計,提高產品的產量和質量。員工的創新意識也會提升,為企業創造更多的價值。企業對外部的利益相關者主動承擔了一定的義務後,就會擁有良好的社會網路關係,通過共享技術資訊,進行合作開發等手段縮短創新時間、分擔技術創新風險,獲得更多的創新資源。

  ***4***有效降低營運成本

  首先一方面能通過提高能源和原材料的使用率,出售回收物品等來提高企業效率;另一方面通過降低廢品率、防止汙染排放等來降低成本。例如北京松下彩色映象管有限公司採取了在產品生產環節抓節水、開發廢水再製純水工程等措施後年節約用水成本達550萬元。其次良好企業形象有利於吸引員工,減少招聘和培訓費用,減少人才流失帶來的損失,同時員工積極性的提高會使管理效率大大提升。再次企業良好的聲譽可以降低企業的營銷成本,減少廣告費用的支出,特別是由於免費宣傳的增加。同時貼上“社會責任”標籤的差異化產品能獲得溢價銷售的利潤。

  ***5***幫助吸收資金

  由於投資者日益強調社會責任,CSR企業更容易吸引投資,而且他們在融資過程中和銀行、保險業及政府的交易成本也相對低。麥肯錫諮詢公司***Mckinsey & Company*** 2000的普查發現在發達國家絕大多數機構投資把20%的資金投在了CSR企業。

  2.通過履行社會責任提升企業形象,提高顧客忠誠度,提高市場份額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通過為顧客提供高質量,公平價格、安全的產品和服務以及保護消費者的各種權益、保護環境活動、積極捐助社會公益等一系列社會責任活動來提高企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為企業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和品牌,影響消費者對其產品的評價,形成品牌效應。同時使顧客對企業更加忠誠、積極推薦新的顧客、並樂於傳播對企業有利的資訊提高,使企業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為企業創造更多的價值,使企業比競爭者更具競爭力。

  3.通過履行社會責任改善監管環境得到政府、政策支援

  企業遵守法律法規,照章納稅以履行對政府的責任。這將有利於降低政府的監管力度,獲得更多的自由,並建立牢固的相互關係。而且當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時有一定的政策優惠和補貼。同時,企業履行社會責任降低公關危機發生,有利於創造一個和諧的外部社會環境,增強企業競爭力。

  4.通過履行社會責任引導企業從紅海競爭走向藍海

  在目前過度擁擠的市場中,硬碰硬的競爭只能令企業陷入血腥的紅海,與對手爭搶日益縮減的利潤額。企業可以通過履行社會責任來形成值得信賴的企業形象,對外形成巨大的吸引力,形成競爭對手沒有的差異優勢。以及其蘊涵感情和責任的產品和服務也會給愛屋及烏的消費者以好感,企業不用過多的附加成本就能創造出顧客願意支付高價購買的產品和服務,以此來規避競爭者,開拓屬於自己的藍海。

  三、結束語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中國企業必須跟上國際社會發展的節奏,把握機遇,迎接挑戰。企業和社會是不可分割的兩部分。企業完全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不現實的,企業應該在利益和社會責任之間找到平衡點,和利益相關者建立合作、和諧、共贏的發展關係,才能保證企業和社會共同穩定發展。我國企業應結合國情,把企業社會責任融入戰略中,在國際市場競爭中樹立良好形象,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菲利普・科特勒:企業的社會責任[M]. 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年5月

  [2]柯恩:從可持續發展到可持續競爭優勢[J]. 哈佛商業評論, 2006, ***01***

  [3]邁克爾・波特,克拉斯・範德林德:從可持續發展到可持續競爭優勢[J]. 哈佛商業評論 , 2006, ***01***

  [4]李立清李燕凌:企業社會責任研究[M]. 人民業出版社,2005年8月

  [5]楚金橋:承擔社會責任提升企業競爭力的機理與對策[J]. 全國商情***經濟理論研究*** , 2006, ***02***

  [6]殷格非: 提高責任競爭力應對全面責任競爭時代[J]. 上海企業 , 2006, ***01***

  [7]劉德勝金常輝: 戰略視角下企業社會責任的思考[J]. 企業研究 , 2006, ***11***

  篇二

  《 戰略視角下的企業社會責任 》

  [摘要]隨著中國企業日益融入全球價值鏈以及國內競爭全球化,將社會責任納入企業戰略體系,提升企業國際競爭力已經迫在眉睫。企業社會責任與戰略是協同演化的,需要權變地應對時空差異,實現公司治理與管理的上下協同。本文提出了融合社會責任的企業戰略管理框架:戰略形成、戰略實施、戰略控制迴圈往復+實現從理念構建、形成體系到融入實踐的螺旋式上升,推動著社會責任嵌入式企業戰略的拓展。

  [關鍵詞]企業社會責任:戰略管理;協同演化

  [中圖分類號]F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2426***2009***07-0049-04

  中國經歷30多年的經濟高速增長後。不得不面對經濟發展帶來的負面影響。在微觀層面,企業短期行為帶來的諸如環境惡化、欺詐顧客、貧富差距加大、社會矛盾尖銳等問題嚴重製約著中國經濟和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社會各界開始意識到企業必須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從全球範圍看,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企業社會責任運動愈演愈烈,在政府、媒體和社會活動人士的壓力下,企業社會責任已經成為各國企業領導者義不容辭的責任。隨著中國企業日益融入全球價值鏈以及國內競爭全球化,將社會責任納入企業戰略體系、提升企業國際競爭力已經迫在眉睫。儘管全球範圍內有關企業社會責任的研究可謂汗牛充棟,但是真正將企業社會責任從管理的邊緣引入戰略管理主流的當屬戰略管理頂級專家邁克爾・波特教授。在題為《戰略與社會:競爭優勢與企業社會責任的關係》一文中,波特用他犀利的戰略思維重新詮釋了企業社會責任,使之與企業競爭優勢緊緊地捆綁在一起,從而徹底打破了社會責任與股東利益之間的藩籬,扭轉了主流商業社會對企業社會責任的看法。儘管如此,波特依據的仍舊是價值鏈模型和國家競爭優勢的鑽石模型等靜態觀點,尚未充分考慮環境的動態性與差異性。目前國內有關企業社會責任的戰略觀點還處於起步階段,因此探究戰略視角下的企業社會責任,構建融入社會責任的中國企業戰略管理框架具有重要意義。

  一、企業社會責任及其實施中的問題

  企業社會責任***CSR***在我國起步較晚,目前尚未建立完備的概念體系,整個社會對企業社會責任的認識較為籠統,企業社會責任意識還沒有被社會成員普遍接受和認同。企業社會責任概念上的不統一和語義上的歧義,對企業社會責任理論與實踐的進一步發展形成了嚴重障礙。本文采用了目前影響較大、較為專業的定義,即:企業社會責任是指企業為實現自身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遵循法律法規、社會規範和商業道德,有效管理企業運營對利益相關方和自然環境的影響,追求經濟、社會和環境的綜合價值最大化的行為。針對中國特定的情境因素展開本土化研究,探索和揭示中國背景下的CSR維度,可以發現:中國企業社會責任有9個維度,其中有3個維度***即就業、商業道德及社會穩定與進步***在西方文獻中沒有被提及,同時還發現有2個維度***即股東權益和平等***在西方得到普遍認同的CSR維度沒有在中國得到體現。由於社會各界的壓力以及企業自身認識的不斷提升,企業社會責任管理逐步在中國興起。“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所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企業經營著普遍認同“優秀企業家一定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高度認同履行經濟、法律、倫理、公益四個方面社會責任的重要意義。同時,在實施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相當多的企業經營者比較關注履行社會責任的成本;企業履行法律責任和倫理責任方面存在欠缺的現象較為突出。總體來看,實施中的問題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經濟績效的不確定性。企業經營者在認同社會責任的同時,也比較關注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成本,可能會權衡企業自身發展和社會貢獻之間的關係。目前,在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經濟績效方面、國內外進行了大量研究,但是結論並不一致。多數研究認為社會參與和經濟績效是正相關的關係,例如國外一項研究發現,企業的社會績效與過去以及將來的經濟績效之間是正相關的關係。中國有研究者以我國上海證券交易所2003年521家上市公司為樣本,研究了企業社會責任活動與企業價值的相關性問題。結果表明,從當期看,承擔社會責任越多的企業,企業價值越低;但從長期看,根據關鍵利益相關者理論與社會資本理論,承擔社會責任並不會降低企業價值。同時,該研究也表明資產規模、負債比率、重汙染行業因素與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活動顯著正相關;財務狀況或其他狀況異常的ST類公司、前一年的盈利能力與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活動顯著負相關。由此,沒有足夠的證據表明,一個公司的社會責任行動明顯降低了其長期經濟績效。如果政治和社會壓力迫使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就意味著管理者在實施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時必須考慮社會目標。

  2、利益相關者的泛化。企業領導者需要明確,在追求社會目標方面需要考慮哪些人的利益,即對哪些“利益相關者”負責。但是目前“利益相關者”外延不斷擴大,其範圍的模糊造成企業社會責任的泛化。“利益相關者”理論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企業與社會的關係,但是,隨著外延的過分擴張,一方面使得“利益相關者”的概念本身走向“模糊”和“空泛”;另一方面,將廣義的利益相關者“等量齊觀”地對待,使得企業也無法平衡眾多利益相關者的利益,結果讓企業領導者對所有利益相關者負責等於讓他們對誰都不負責任。如果只是泛泛地考慮社會責任,而不從切合企業戰略的角度來思考該問題,就會導致企業內部的各項社會責任行動好似一盤散沙,既不能帶來任何積極的社會影響,也不能提高企業的長期競爭力,造成了企業資源和能力的極大浪費。由於利益相關者的泛化,無法實現目標集聚,目前許多國有企業、上市公司、虧損企業以及處於衰退階段企業的經營者對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可能帶來的企業成本增加顧慮較多。更有甚者,把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等同於“企業辦社會”。所謂“企業辦社會”是指在計劃經濟體制下,企業大包大攬,承擔了本應由社會承擔的很多福利功能,而企業社會責任則是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有目的、有計劃、有選擇地主動承擔起一定的社會責任,實現企業利益和社會發展的雙贏,兩者不可相提並論。

  3、社會責任管理不力。當前,企業需要不斷地承擔社會責任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在這種情形下,企業社會責任的研究爭論焦點已經發生了變化:不再是討論企業是否應該對社會責任作出充分承諾,而是討論企業如何履行社會責任承諾、如何實施社會責任、如何將社會責任要求與組織實踐結合起來的問題。在中共“十七大”以後我國政府提出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之後,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在我國得到了很大普及,引起了政府、企業與社會的極大關注。

  但是,在企業社會責任的深度研究和實踐運用方面,與國際社會和我國企業的實際需求仍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尤其在實踐中,企業管理者對社會責任概念的理解有限,從企業與社會關係的角度對企業社會責任進行理解的比較缺乏。儘管有些文獻提出構建基於社會責任的企業競爭力,但是多數文獻還未將企業戰略與企業社會責任系統地聯絡起來進行深入分析。僅僅討論社會責任的外在壓力而不闡釋社會責任如何上升到企業戰略層次,是無法推動企業去制定和執行社會責任戰略的。

  二、企業社會責任與戰略的協同演化

  戰略管理理論認為,企業對外應關注競爭環境,對內應聚焦資源、能力與核心競爭力,進行內外整合,從而指導戰略制定和實施。企業的外部環境既包括市場環境,又包括非市場環境,是經濟與社會的複合體。有鑑於此,學者Schwartz和Carroll嘗試將經濟責任、公共責任和社會響應融合在一起進行研究。國內有學者基於管理觀點動態地和整合地審視了企業社會責任問題,對社會責任如何融入到管理實踐中進行探討,構建了企業的社會責任體系與其戰略適應模式的共同演化模型,並從戰略價值創造、戰略型別選擇、戰略導向轉變以及戰略過程等多個方面提出了企業社會責任的戰略管理對策及相關建議。因此,立足於動態的、過程的、演進的視角,強調通過戰略調整或戰略變革實現與外部環境的動態適應,能夠更好地把握和預測戰略的發展趨勢。這種動態適應要求社會責任立足於中國國情,立足於企業發展的規模性、週期性特徵,實行權變制衡。在企業內部,要協調公司治理與公司管理的關係,在戰略制定與戰略實施中形成社會責任的統一體。

  1、權變:時空差異的應對。現代戰略理論一方面要追求在既定狀態下戰略的相對穩定性,同時穿插著偶爾向新戰略的顯著飛躍。隨著時間的推移,企業的發展會形成序列,進而確定出階段、時期和生命週期,衍生出時空差異。企業生命週期大致可以劃分為導人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根據生命週期可以區分企業社會責任的不同反應形態和責任型別***見圖1***。從履行社會責任的型別看,以成熟期為中心,越是向中心靠攏,越是需要在履行經濟和法律責任的基礎上擔負起倫理責任和公益責任;越是向兩側延伸,越是收縮至承擔經濟和法律責任。企業對於社會責任的反應隨著時間的發展而不斷演進,依次採用防禦型、反應型、常規型。隨著認識的深化,企業可能採用預應型的戰略舉措。同時,隨著企業發展的停滯以及面臨諸多困難,可能重新採用反應型和防禦型的策略,以應對日益增加的社會責任成本。

  與生命週期相伴隨,企業規模、經營領域、地域分佈也可能發生變化,這會對社會責任的履行產生相應的影響。隨著企業規模擴大,企業有實力、有預期地將資源投入到更廣泛的社會活動中去。同時,隨著經營領域的拓展以及業務地域的開拓,由於各個國家、區域的經濟及文化上的差異,這些企業承擔的社會責任也應有所不同。目前世界上有越來越多的產品變成“中國製造”,企業需要考慮其在全球供應鏈上應負的社會責任。

  2、協同:公司治理與管理的互動。企業社會責任的承擔是一個多樣化的活動或過程,它是環境背景壓力的“外在性”需要和企業戰略等社會行為過程中的“內生性”需要的綜合結果。“外在性”壓力要求企業妥善處理利益相關者訴求,這與公司治理的核心要求不謀而合,是從更深層次對公司治理提出的要求。由此,公司治理由傳統的股東至上的“單邊治理”模式逐步演化為全球利益相關者的“共同治理”模式。在“共同治理”導向下,公司治理必須建立企業履責的基本架構並建立嚴格的內部控制體系。國內學者將公司治理、組織能力和社會責任融合在一起,構建了三者的整合模型和演化過程,對其協同演化的“最佳實踐”作了相關拓展。只有將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密切結合,從高層管理到中層、基層形成良性的適應文化,才能保證社會責任得到系統思考與系統執行。公司治理與管理的互動,以追求社會責任的經濟、社會和環境綜合價值為核心,實現價值創造、價值分配、價值保護的系統運作。在戰略形成、戰略實施與戰略控制過程中,發揮治理與管理的協同作用,實現戰略導向由單一滿足股東轉變為協調利益相關者,實現戰略型別由低成本領先轉向差異化,最終實現社會責任管理由區域性思考到系統思考。

  三、社會責任嵌入的戰略管理

  要讓企業社會責任既有利於社會和諧發展,又能為企業持續發展服務,就要實現企業社會責任實踐與企業戰略目標相結合。儘管履行反應型社會責任能給企業帶來競爭優勢,但這種優勢通常很難持久。只有通過戰略性地承擔社會責任,企業才能對社會施以最大的積極影響,同時收穫最豐厚的商業利益。這可以從分析、設計、執行和控制等方面構建企業社會責任和企業戰略目標管理融合框架,實現企業社會責任管理從區域性視角到系統視角的轉變。從動態觀點看,嵌入了企業社會責任的戰略管理包括三個方面,即戰略形成、戰略實施和戰略控制***見圖2***,周而復始,不斷提升。

  1、戰略形成。企業社會責任不要淪為浮誇的說教,就必須將其和企業戰略聯絡起來,使企業戰略體現企業社會責任的思想。企業通過進行環境掃描、分析與規劃、主題選擇等一系列過程。逐步形成了融合社會責任的戰略決策。在環境掃描時,企業需要採用經濟分析、情景規劃技術以及情報系統等系統性方法,預測和評估那些看來突如其來卻又早有預兆的社會問題、法規變化的戰略性影響。透過了解各種利益相關者所關心的問題,提早做好應對衝擊和施加影響的準備。在分析與規劃階段,企業將自身的目標、能力和特徵進行綜合分析,確保其選擇能突出企業特色,為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力奠定基礎。只有將社會責任問題納入長期發展規劃,企業才能將其對戰略目標的影響提升到戰略層次,從企業的資源分配和經營管理的各個環節對社會責任進行統一設計。在主題選擇上。要突出特色,實行差異化策略。企業由成本領先型轉向差異化,使承擔社會責任有助於樹立企業獨特的形象、品牌等競爭優勢。為企業帶來聲譽等價值增值,以致這些增值大於其成本,則企業才能使社會責任成為戰略管理的內容。總之,在戰略形成階段,要促成企業領導層的認知與支援。重新詮釋企業理念。

  2、戰略實施。戰略實施的主旨在於落實戰略決策,這需要領導、組織與創新,其中的關鍵在於實現公司治理與管理的上下協同,並與社會責任互動。這是因為,如果缺少匹配的治理結構機制,企業的價值分配難以平衡,其激勵和監控功能也將弱化,導致代理人積極性降低進而降低組織管理的效率。也無法將社會責任轉弊為利;沒有組織管理能力作為企業價值創造的基礎,治理結構機制就成了空殼,而社會 責任的承擔更是“奢談”;倘若社會責任意識過低,其組織管理能力和公司治理也會受到社會的廣泛質疑,嚴重時就會形成企業危機。實施社會責任的戰略管理,實現從應急措施到系統管理的轉變,就要建立相應的支撐機制、組織機構和管理制度。目前,國外公司承擔社會責任主要存在兩種模式。第一種模式是董事會決策模式:在董事會層面設專門委員會負責CSR事項。第二種模式是董事會承擔、經理決策模式:在董事會的職能中明確董事會要承擔企業社會責任,在操作上,董事會把企業社會責任授權給CEO負責。在管理組織中,隨著企業生命週期的演進,可以考慮設立專門負責社會責任的社會責任部。

  3、戰略控制。為了保證戰略實施不偏離既定方向,保證戰略決策的實現,企業領導者要進行有效的戰略控制,詳細評估和反饋社會責任成效,有效應對社會挑戰。傳統的績效評價標準已經難以全面評價涵蓋社會責任的企業戰略績效。要在充分考慮企業社會責任的戰略指引下,遵循評價體系的內部邏輯關係,並從共生性、戰略相關性和均衡性原則出發,構建企業共生競合戰略績效評價體系,具體包括3個方面:即財務績效***戰略結果***、經營績效***經營管理戰略***和社會績效***社會責任戰略***。這三方面構成了企業共生戰略績效體系的一個“績效鏈”,並形成一個迴圈閉合系統,即由經營績效驅動財務績效,進一步驅動社會績效。社會績效再驅動經營績效,完成一次迴圈。

  總體來看,戰略形成、戰略實施、戰略控制迴圈往復,實現從理念構建、形成體系到融入實踐的螺旋式上升,推動著社會責任嵌入式企業戰略的拓展。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企業社會責任管理仍處於初級階段,在概念體系以及運作中仍存在很多問題,主要表現為經營績效不確定引致的擔憂、利益相關者泛化產生的聚焦性差、企業社會責任管理不力影響戰略目標的實現,等等。應當看到,企業社會責任體系演化與企業戰略適應模式的演化是協同發展的,是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社會責任的定義應該是全面的,但是履行應該是分層次的。企業需區別對待不同情況,妥善處理時空差異。在公司治理與管理上要實現上下協同,從高層管理到中層、基層形成良性的適應文化,才能保證社會責任得到系統思考與系統執行。將社會責任納入戰略管理框架是大勢所趨。

  實現人類的可持續發展需要不斷更新理念、拓展思維。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對社會目標的關注。儘管目前對於社會責任的認知和行動仍然有限,但是有理由相信,履行社會責任對於企業的成功是十分有益的。立足於中國環境和戰略視角,構建基於社會責任的企業競爭優勢,樹立起負責任的中國企業形象,必將有利於社會和諧與人類進步。

  篇三

  《 戰略視角的企業社會責任管理 》

  [摘要] 隨著歐美國家企業社會責任運動的高漲,在經濟全球化浪潮之下,中國企業必須理性看待企業承擔的社會責任,把社會責任管理納入企業戰略管理體系,積極探討和研究企業社會責任管理的對策,並根據內外環境適時調整其社會責任戰略,變被動為主動,使企業獲得持續發展的競爭優勢。

  [關鍵詞] 戰略 企業社會責任 管理

  跨國公司社會責任運動興起於20世紀80年代,近幾年,在歐美國家的呼聲更加高漲。歐美國家的消費者越來越重視自己所使用的產品的來源和生產銷售過程,更加關注這些產品背後的東西,要求跨國公司採取對社會負責的行動。著名經濟學家保羅・薩繆爾森說:“現在的大型公司都會承擔社會責任,而且肯定要盡力去做。”也就是說公司必須對社會責任與公司利潤同樣關注。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新形勢下,中國企業已經成為歐美公司供應鏈中的重要環節,中國要想真正與國際經濟相融合,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工廠”,探討和研究企業社會責任管理,推動中國企業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無疑是十分必要的。

  一、企業社會責任的涵義

  “企業社會責任”一詞,最早來源於美國。20世紀30年代,哈佛大學法學院多德教授針對美國在蕭條時期的種種社會問題指出:“公司對僱員、消費者和公眾負有社會責任,儘管這些社會責任未必是企業的法定義務,但應當成為企業管理人員遵守的職業道德。”20世紀80年代,企業社會責任運動在歐美髮達國家興起,並逐漸波及全球。它使得消費者不僅關心產品質量,還關心環境、職業健康和勞動保障等方面的問題。

  關於企業社會責任目前國際上尚無統一的定義,普遍認同的企業社會責任就是企業在創造利潤、對股東利益負責的同時,還要承擔對員工、對消費者、對社群和環境的社會責任,包括遵守商業道德、生產安全、職業健康、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保護環境、支援慈善事業、捐助社會公益、保護弱勢群體等。依據此定義,企業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六種情況:一是對投資者的社會責任。這種責任就是要為投資者提供較高的利潤和企業資產的保值與增值,以確保投資者在企業中的利益。二是對消費者的社會責任。就是要對消費者履行在產品質量或服務質量方面的承諾,不得對消費者有欺詐行為。三是對企業員工的社會責任。這就要求企業對員工的安全、福利、教育等方面承擔義務。四是對債權人的社會責任。就是要按照債務合同的要求,按時足額地還本付息。五是對政府的社會責任。要求企業按照政府有關法律、政策的規定,照章納稅和承擔政府規定的其他責任義務,並接受政府的依法干預和監督,不得偷逃稅款、避稅漏稅。六是對社會的責任。主要是指企業對社會慈善事業、社會公益事業以及社會、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方面所應承擔的責任與義務。企業的社會責任實際上也就是對這些利益相關者承擔責任。企業的管理者應積極瞭解不同利益相關者的要求,並利用組織資源,儘可能地滿足各個利益相關者的願望和要求。

  從本質上來看,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是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對企業經濟行為的道德約束,既反映企業的宗旨和經營理念,又是用來約束企業內部包括供應商在內的生產經營行為的一套管理和評估體系。企業社會責任超越了過去企業只對股東利益負責的範疇,強調對包括股東、員工、消費者、客戶、社群、公眾、政府等利益相關者的社會責任。

  二、企業應當把社會責任納入戰略管理體系

  面對企業社會責任運動帶來的全球經濟變革,我國企業必須站在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認真對待和把握這一變化,把社會責任納入企業戰略管理體系之中,變被動為主動。企業不僅要考慮產品的生產,而且還要考慮產品廢棄後對環境造成的影響,考慮產品的安全,包括生產的安全、材料的安全、產品運輸的安全,產品怎樣安全地進入到整個供應鏈系統中去。

  把社會責任納入企業的戰略管理,也就是企業要將承擔社會責任作為願景提出,並融入企業的經營理念中,將誠信經營、節約能源、愛護環境、善待員工、熱心社會公益事業等貫穿於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各個環節,塑造具有高度親和力與感召力的企業文化和品牌形象,更加有效地整合社會資源,創造有利於企業經營和發展的內外部環境,打造企業的社會責任競爭力,從而獲取競爭優勢,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一項調查結果表明,88%的被調查者更樂於在具有社會責任感的公司中購買產品。另一項研究也發現,通過履行社會責任可以提高公司的聲譽,吸引更多的求職者。實踐已經證明,企業承擔社會責任與企業的經濟績效呈正相關;企業進行良好的社會責任管理,不僅可以獲得良好的社會效益,也可以獲得長遠的商業利益。如沃爾瑪堅持用社會責任標準稽核其供應商,做到了全球零售業的第一位。

  有人認為,企業提供社會責任是有成本的,企業承擔了社會責任就會增加經營成本,因此會降低在行業中的競爭優勢。事實上並非如此。一個有遠見卓識的企業家不僅追求企業的短期利潤,更應關注企業長期的獲利能力,自覺承擔社會責任有助於增強企業長遠的發展能力。一個企業將部分財富回饋社會,自覺地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很容易在公眾中獲得

  良好的信譽,這不僅有助於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也使其產品和服務對消費者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因而在市場競爭中更易獲得有利地位,增強企業持續的獲利能力,同時有助於激勵企業員工的工作熱情,降低內部管理成本。

  根據企業社會責任的內容,可用一個三角模型圖對企業應承擔的社會責任進行分解,以便於管理者進行戰略管理決策,如圖所示。

  在上圖中,最下面的一層是法規層,是企業應承擔的最基本的法律責任,必須嚴格按照法律法規行事,具有強制性。中間層是標準層,企業的行為主要受社會風俗習慣、行業標準的影響和約束,法律法規的強制性有所減弱。最上面一層劃分為兩個為區,即戰略區和道義區。戰略區是企業管理者基於戰略考慮而採取的行動,是對消費者、競爭者、員工、法律等內外部壓力所做的積極反映。道義區是管理者基於自身的價值斷而做出的行動,這些行為由管理者的道義責任決定。

  三、企業社會責任管理的戰略思考與對策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企業應該認識到其經營活動對所處的外部環境乃至整個社會將產生很大的影響,而社會發展同樣也會影響企業追求成功的能力。因此,企業應實施社會責任的戰略管理,積極應對其經營活動在經濟、社會、環境和人權等方面造成的影響,使其為企業的社會聲譽、業務運作和競爭優勢的建立創造有利條件,同時也要為社會與環境的和諧發展做出貢獻。實施社會責任的戰略管理,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展開:

  1.政府應積極推進企業承擔社會責任

  ***1***政府應加強企業社會責任法制化建設,從公司法總則中突出強調企業必須承擔的基本社會責任,使企業社會責任納入法制化、規範化的管理體系中。***2***建立企業社會責任評價體系,與國際責任標準銜接。幫助企業建立社會責任的管理體系,使企業社會責任管理制度化、規範化。***3***加大對企業社會責任的宣傳,讓全社會都來關注企業社會責任,參與推動企業社會責任運動,營造推進企業社會責任的社會氛圍。***4***地方政府要加強對企業社會責任的監督,定期評估,對認真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企業進行公開表彰,對嚴重違反勞動法、生產安全法和環境保護法的企業進行批評或懲罰,引導企業轉變觀念,朝著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方向發展。

  2.企業應提出明確的社會責任願景

  提出明確的、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戰略願景,是企業進行社會責任管理的前提條件。戰略願景集中反映了企業的任務與目標,表明了企業對社會及生態環境的態度和行為準則。現實生活中,許多企業都把眼光放在獲取利潤上面,利潤最大化並不是現代企業的終極目標,為社會創造財富才是現代企業的最高使命。因此,面對企業社會責任運動的高漲,企業需要重新修訂戰略管理的內容,要充分考慮到企業利益相關者特別是員工、消費者、公眾及政府的需求,站在有利於人類生存與和諧社會構建的高度,開展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確定企業發展的終極目標。

  日本公司積極地將環保內容包括在企業任務描述之中。保護綠色地球基金會祕書長KouichiYanagida說道:“幾乎所有的日本公司都精明而敏銳地樹立了綠色***環保***思想。”綠色資訊的重要性,不僅在於它有助於銷售產品,還在於它可以吸引新的僱員。日本人在設計產品時還注意到使零部件易拆卸,易回收再生。環境災害對社會的影響日益嚴重,那些不能認識到環境問題重要性的公司將承擔嚴重的後果。現代企業應當從保護環境的角度出發來制定和實施經營戰略。環保戰略的內容包括開發或獲得綠色業務,撤銷或調整破壞環境的業務,通過減少廢料和能耗而努力降低生產成本。

  3.在企業內部設立責任管理的專門機構

  進行有效的企業社會責任管理,需要有與之相匹配的組織結構和管理模式。企業在實施責任管理之前,應對已有的組織結構進行必要的、適當的調整,組建一個或多個專門機構,負責協調企業與社會、環境的關係;處理企業與供應商、消費者的關係;進行鍼對節能和環保以及有效保障產品和生產安全的技術和產品的革新等等,以保障企業責任戰略管理的成功。如有的公司將環境事務的責任承擔者從公司職員一方轉移至環保機構一方,並規定環保機構直接向執行長彙報。

  4.建立有效的責任評價機制

  組織結構的調整規定了企業及員工的行為,但要想企業及其員工真正按照責任管理的要求去執行,還需要一套有效的評價機制來引導和約束。企業社會責任管理,要求企業不能以眼前的經濟作為評判標準,而必須考慮到企業的長遠發展和對社會的影響。如有的公司將環境因素包括在業績評價系統之中,並將環保工作與加薪、獎金髮放和提升等直接掛鉤。

  5.引導企業及其員工的行為

  企業實施社會責任的戰略管理,確定企業願景,調整組織結構,制定評價機制,所有這些最終要落實到企業及其員工的行為上來。首先,要加強企業社會責任意識。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一個企業在獲得利潤的同時,應當回報社會***包括利益相關者各方***。企業在進行日常的業務活動中,要堅持以人為本,改善員工待遇,將社會責任標準中的合理要求融入企業的管理體系和企業文化之中,並把社會責任管理貫徹到企業管理的各個層面。其次,要塑造企業誠信的管理哲學。企業誠信是企業價值和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標誌,要在企業中大力宣傳,倡導誠信觀念,加強誠信教育,普及誠信知識,使社會各行各業充分認識到誠信的價值,認識到誠信對企業和社會發展的意義,把誠信貫穿於企業經營活動的各個環節。要誠實經營,反對欺詐,嚴禁生產假冒偽劣商品,不得欺騙消費者,更不能危害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再次,勇於承擔保護環境的責任。環境事務不再僅僅是由公司內少數人履行的一項職能,它要求企業內所有僱員和管理者都樹立保護環境的意識,以重視環境的態度進行管理。貫徹科學的發展觀,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獲取眼前利益,減少汙染,降低能耗,提高資源的利用率,發展迴圈經濟,實現長久的和諧共生。最後,以慈善事業回報社會。現在不少企業家在經過一定的財富積累之後,已經有了回報社會的想法,有的已經做出了實際行動。

  四、結束語

  經濟全球化迫使中國企業迎接社會責任的挑戰。放眼世界,擁有百年曆史並至今活力已然的優秀企業,無不將社會責任與企業經營發展並重,並貫穿於企業行為的每個方面。企業是社會財富的創造者,同時也是資源的浪費者、環境的損害者。企業的總體水平決定國家的經濟水平;企業的總體效率決定國家的競爭力。面對新的形勢,企業應以科學的發展觀為指導,在積極追求贏利目標的基礎上,也同時追求社會責任目標,惟有如此,中國企業才能真正成為現代企業,才能不斷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能力,才能成長為全球性的公司,為構建和諧社會做出更大貢獻。

  參考文獻:

  [1]安吉羅・克尼基布萊恩・威廉姆斯著樑巧轉譯:管理學基礎[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4年11月,第65-66頁

  [2]吳照雲:理性看企業社會責任[J].當代財經,2006,***5***

  [3]王加燦:基於生命週期理論的企業社會責任管理[J].企業經濟,2006,***5***

  [5]陳志昂陸偉:企業社會責任三角模型[J].經濟與管理,2003,***11***

  [6]***美***弗雷德・R・戴維著李克寧譯:戰略管理***第六版***[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8年6月,第105-106頁

有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