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血療法的功效和作用_刺血療法的注意事項
刺血療法操作簡便,可以用來治療很多疾病,刺血療法有什麼功效和作用呢?使用注意事項是哪些?下面就由小編講介紹一下刺血療法的功效和作用以及注意事項,希望大家喜歡。
刺血療法的功效與作用
一、醒腦開竅
常用來治療中暑、中風等急性病症。
1.中暑 中暑為夏季常見的內科急症,表現為暈厥、神志模糊、頭痛、頭暈、面色蒼白、面板溼冷、口渴、體溫升高、脈搏加快、呼吸急促等,如不及時搶救可危及生命安全。一旦發生中暑,在無輸液等條件下,放血療法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搶救方法。常用穴位為十宣穴。張長堯[1]採用放血療法搶救艦艇官兵急性中暑3例。搶救方法:先將患者移至通風良好艙室,隨即予十宣放血,大椎穴放血加拔罐,再針刺水溝、合谷、足三裡,並予酒精擦浴,頭置冰塊。約5分鐘後病人清醒,給予淡鹽水100ml、綠豆湯100ml口服。約半小時後患者自覺症狀消失,僅輕度頭痛、乏力,1日後完全康復。
2.中風 中風有中經絡和中臟腑之分,中臟腑患者伴有神志障礙,又分為閉證和脫證。刺血療法多用於閉證,以點刺為主,常用穴位有十二井穴、百會、人中、湧泉等。楊介賓教授認為中風閉證的病機要點在於肝風鴟張,痰火矇蔽心竅,邪實內閉。採用“五心穴”,即百會***頂心***、勞宮***二手心***、湧泉***二足心***,急刺出血治療,配伍人中、合谷、太沖、十二井穴刺血,可收平肝熄風,清心豁痰,啟閉開竅之功[2]。
中風失語症是由於腦血管意外致大腦一定區域發生器質性病變而造成的語言缺失,為風、火、痰、瘀等病邪阻滯經絡,上擾神明,致使心神失常,舌脈閉阻的病症,故亦可採用刺血療法,其常用穴位為金津、玉液。宋慧鋒等[3]對40例中風運動性失語患者採用舌底刺絡放血結合語言康復訓練治療,患者取仰臥位,將舌向上捲起,暴露穴位,如舌體攣縮不能配合者,用無菌紗塊固定舌體下1/3,使舌向上捲起,暴露穴位,常規消毒後,用5號注射長針頭,點刺津金、玉液,以出血2~3滴為度,然後用無菌棉籤壓迫止血,每週3次,15次為1個療程。點刺金津、玉液,使痰瘀得除,經絡通暢,舌竅得開,故患者能言語。
3.驚厥 常取十宣刺血。李秀芳[4]將小兒高熱驚厥患兒仰掌,十指微曲,於十指尖端去指甲0.1寸處取十宣穴,常規面板消毒,用6.5號普通消毒注射針頭點刺放血,並觀察約2 h。35例患兒十宣放血後,在1min內抽搐停止者25例,2 min內抽搐停止者9例。抽搐停止後,牙關緊閉、口脣發紺等症也隨之消失,病人神志轉清醒,臉色轉紅潤,體溫逐漸下降至37.5~38.5℃。
二、退燒除熱
常取大椎穴,可用於治療急性發熱、外感表證、低熱等,亦可用於治療癌性發熱。胡佳娜等[5]運用大椎穴放血治療肝癌癌性發熱取得較好療效。大椎穴常規消毒,用三稜針在穴位處淺刺出血,另取小號玻璃拔罐1個,在出血處行拔罐放血治療,30min後,可吸出血1~2ml,除去火罐。19例患者經治療後,有16例1h內體溫下降0.5~1.3℃,其最長維持時間大於24h。體溫回升後,如不高於38.5℃,可再次使用此法降溫,如高於38.5℃則採用其他方法。曹世強[6]用三稜針點刺大椎穴後拔罐5~10min,使之出血約2~5ml,再點刺少商、關衝穴,使出血1~2ml,治療上呼吸道感染髮熱40例,有效率為97.50%,其療效優於口服撲熱息痛組。陳月琴[7]取大椎穴點刺並擠出血數滴,加用火罐拔血,留罐10分鐘左右,出血2~5ml,治療感冒高熱100例,有效率為98%。
三、瀉火解毒
多以點刺之法,常用阿是穴或某些特定穴。治療炎症性疾病,如癰腫、疔瘡、口糜、針眼等,療效顯著。
1.乳癰 乳癰是乳房急性化膿性疾病,西醫又稱急性乳腺炎。乳癰初起,膿尚未成者,取至陽穴點刺放血5~10滴,一般1d~3d即可痊癒。病情較重者加刺肩井,排乳不暢者加刺少澤,發熱惡寒較甚者加刺大椎。至陽為督脈之要穴,督脈主一身之陽,“至陽”則有陽氣至極之意,法用刺血,直瀉熱毒陽邪,故能收到很好療效。對膿已成或潰破的乳癰患者,也能起到清熱解毒、排膿斂瘡的作用[8]。
2.紅絲疔 紅絲疔是一種較危險的淋巴管的急性化膿性感染,多發生於兒童,發於四肢,因有紅絲迅速向上蔓延走竄,故而得名。王英蓮等[9]用刺血療法治療該病,區域性常規消毒後用三稜針在紅絲疔的紅線末端***未到之處***點刺3~5針,然後從末端向始端方向,每隔1寸***同身寸***點刺1針,使點刺部位微微出血為度,並點刺雙側耳尖後擠出3~5滴血。最後在紅絲疔起點的面板破損或感染灶處用如意金黃膏外敷。治癒率達100%。
3.口糜 徐建勇等[10]採用區域性點刺方法治療口腔潰瘍。患者取坐位,張口暴露潰瘍面,三稜針及區域性常規消毒後,醫者右手持針對準潰瘍處快速刺入0.2~0.3cm,立即退出,區域性出血2~3滴。結果96例患者經1次治療全部痊癒。
4.針眼 針眼西醫稱“麥粒腫”,是眼瞼腺體的感染性病變,大部分由葡萄球菌感染引起。治療針眼可用耳尖穴放血。宮育卓等[11]採用耳尖放血治療初期麥粒腫,觀察臨床療效。治療組30例,單側耳取穴,術者先用拇、食指將耳尖部推擦揉捻至發熱充血,再將耳廓由後向前對摺,取準耳尖穴,常規消毒後,用一次性5號注射針頭迅速點刺,擠出鮮血10~15滴,再用消毒棉籤擦淨止血,每天2次。對照組30例,於早、中、晚各熱敷1次,睡前用紅黴素眼膏外搽患眼區域性。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6.6%,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6.7%,表明耳尖放血療效優於外用藥。
四、祛瘀生新
“瘀血不去,新血不生”。對於久潰不愈的臁瘡一證,運用刺血療法能夠放出瘀血,使新鮮血液流入組織,發揮營養作用,利於組織生長。刺血時以散刺為主。
魏如清[12]先在臁瘡瘡面周圍面板常規消毒,用鑷子酌量去掉瘡口邊緣形似橡皮圈灰白色的厚堅皮。取三稜針沿瘡周圍瘀斑處快速垂直刺血。刺法由密至疏,由深至淺,針距2~3mm,以拔針見血如珠為度。每週刺血兩次,待瘡周暗紫色瘀血轉至紅色為止。刺血療法畢,瘡面覆蓋紅紗條。結果總有效率為93%。邵士民[13]在臁瘡皮損區及其周邊常規消毒後,用消毒三稜針或九號注射針頭,在皮損周邊散刺放血,必要時配合潰瘍區中心刺血,並視病情,病在內側配刺內踝,在外側配刺外踝,均拔罐以助祛瘀。隔日治療1次。結果40例患者均獲近期治癒。隨訪1年,無一例復發。
五、涼血祛風
“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放血療法可用於風邪引起的面癱、癮疹等疾病。
治療面癱常用太陽、下關、翳風、頰車、陽白、牽正等穴。連遠義[14]單純使用放血療法治療面癱120例。選用患側陽白、太陽、四白、下關、地倉、牽正和人中穴。治療時選2~3穴,先以三稜針點刺,如出血量太少,則加以拔罐。每穴出血量1至數毫升。實際操作時還要根據患者病情的急緩、體質的強弱等因素靈活掌握出血量。一般情況下,病急、體強者出血量宜多,反之則宜少。每天1次,各穴輪換,5次為1個療程,療程間隔1周,最多治療2個療程。結果痊癒94例,好轉24例,無效2例。連氏認為,放血療法是最為快捷的瀉法,尤其在發病之初用之,更能直折其鋒,阻止疾病的進一步發展,故臨床用於病程短、病勢急者,療效卓著;而對病程較長的陳舊性面癱,則療效欠佳。
治療癮疹常用血海、曲池、陰陵泉、膈俞、三陰交等穴。沈中秋等[15]以刺絡放血為主治療頑固性蕁麻疹296例,用三稜針在大椎、肺俞上點刺3下,後用真空罐抽血3~5ml,間隔3~5天點刺一次。配合每日針刺曲池、血海、三陰交,針刺1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休息2天,2個療程後統計療效。結果有效率達100%。
六、通絡止痛
“不通則痛”,風、寒、熱、溼、痰、瘀等邪氣阻滯經絡,氣血不通而出現疼痛的症狀。選用阿是穴或循經取穴,瀉血祛邪,疏通經絡,則疼痛自愈。乳腺癌術後患側上肢水腫,是乳腺癌根治術或改良根治術後常見的併發症,可出現沿患側肢體腫脹、疼痛等症狀,嚴重者可致患者橡皮腫。蔣笑怡等[16]運用刺血拔罐法治療該病取得一定療效。取1.5寸消毒三稜針,在患肢最腫脹處,選擇3~9個針刺點,用點刺法或散刺法淺刺出血,再選擇合適玻璃火罐,用乙醇閃火法拔罐,留罐20min後可吸出瘀血或黃色液體1~2ml,除去火罐,生理鹽水棉球清潔拔罐面後,用無菌土黃連紗布溼敷創面,每日1次。結果總有效率為85.3%。本病氣虛為本,血瘀水阻為標。選用阿是穴刺血能通經活絡、利水祛瘀、消腫止痛,緩解患者痛苦。
吳均華等[17]觀察委中刺絡放血治療慢性腰痛的臨床療效。患者站立位,區域性面板常規消毒後,左手拇指壓在被刺部位下端,右手持三稜針對準委中部青紫脈絡處,與區域性面板成60度角,斜刺入脈中後迅速將針退出,使瘀血流出,可使用消毒棉球輕輕按壓靜脈上端,以助瘀血排出。待出血自行停止後,再用消毒棉球按壓針孔,最後以創可貼保護針孔,以防感染。每星期1次,4次為1個療程。共治療患者27例,總有效率為92.59%。吳均華髮現,刺絡放血治療慢性腰痛,以瘀阻血脈辨證為要,委中部脈絡青紫越甚,療效越顯著。
七、激發經氣
點刺五輸穴中井穴、合穴或原穴、募穴、背俞穴可激發臟腑經氣,調整五臟功能,治療疾病。
葉琳[18]取雙側少澤穴,用6號半或7號一次性注射針頭***也可用一次性採血針或三稜針***點刺,擠血3~5滴,再用幹棉球按壓片刻,配合服用蒲公英神曲麥芽煎治療回乳45例,全部獲效。少澤穴點刺放血能在短時間內減輕乳房脹痛,縮短乳房硬結消散時間。其催乳作用為歷代醫家重視,有調氣血,通血脈的功能,為治療乳房脹痛和乳汁不通的主穴之一,今用於回乳,說明少澤穴有很好的雙向調節作用。
痤瘡與五臟功能失調密切相關,景寬等[19]輪流選用背部足太陽膀胱經第一側線上的心俞、肝俞、脾俞、肺俞、腎俞中的2穴***左右4穴***,用三稜針點刺放血治療痤瘡,並與口服中藥組進行比較。結果刺血組總有效率為98.3%,明顯高於中藥組。臨床取五臟俞治療痤瘡以調整五臟之功能,五臟氣血調和則痤瘡自愈。
八、調和氣血
血為氣之母,血能養氣、血能載氣。刺血療法活血祛瘀,血行流通則氣機調暢,氣血調和。
羅燕等[20]治療一22歲女性痿證患者,症見左上臂痿軟無力2月餘,肌肉萎縮,逐漸加重,神疲體倦。經5次針刺治療症狀改善不明顯,遂加用刺血療法。交替取左上臂手三裡、曲池、尺澤穴之一,刺絡拔罐放血約3ml,每次刺血後患者均感左上臂如釋重負。依上法隔日治療1次,10次後患者左上臂萎縮之肌肉日漸豐滿,肌力逐漸恢復。可見,區域性刺血可使血行氣通。
使用刺血療法的注意事項
應用刺血療法、應充分考慮患者體質的強弱、氣血的盛衰以及疾病的虛實屬性、輕重緩急等情況,必須注意如下幾點:
1、詳察形神:《靈樞·終始》指出:“凡刺之法,必察其形氣。”臨床刺血時,必須根據患者的體質狀態、氣質特點及神氣盛衰等情況,確定相應的治療法則。根據人體的高矮、肥瘦、強弱來決定刺血的深淺手法及出血量的多少。根據神氣有餘、不足,來確定刺血的適應範圍和方法。
2、辨明虛實:《素問·通評虛實論》說:“邪氣盛者實,精氣奪者虛。”虛與實,概括了邪正關係。由於刺血的作用主要是通過決“血實”、除“宛陳”而達到治癒疾病的目的。因此,尤其用於實證、熱證。 3、知其標本:刺血療法常作為重要的治標方法,而被用於臨床。強凋治病之法,宜先刺血以緩解其痛苦,再根據疾病的虛實屬性,取捨補瀉。現代對各種原因所致的高熱、昏迷、驚厥等危證,先以刺血洩熱開竅以治其標,然後再針對開發病原因而治本。
4、定其血氣:《靈樞·官能》指出:“用針之理,必須知形氣之所在,左右上下,陰陽在裡,血氣多少。”因此,必須根據十二經氣血的多少及執行情況,來決定是刺血及出血量的多少。臨上取商陽刺血治療昏迷、齒痛、咽喉腫痛;取攢竹刺血治療頭痛、目赤腫痛;取委中刺血治療腰痛、吐瀉;以曲澤刺血治療心痛、煩熱、嘔吐等,即是以經脈氣血多少為依據的。
5、順應時令:《素間·診要經終論》曰:“春夏秋冬,各有所刺。”又說:“春刺散俞及與分理,……夏刺絡俞,見血而止。”指出了人與天地相應,與四時相序,故刺血療疾也因時令而異。根據四時五行衰旺與臟腑相配的機理,視腰痛病人發病經絡的經氣旺與不旺來決定的。如足太陽脈令人腰痛,應取太陽經委中穴放血治療,但春日不可刺出血,四足太陽經為寒水之髒,春日木旺水衰,太陽經氣方盛,故不能刺出血;足陽明脈令人腰痛,應取陽明經足三裡穴放血治療,但秋日不可刺出血;因陽明屬土,土旺長夏,而秋日金旺木衰,故不可刺血以瀉之,餘可類推。
>>>下一頁更多精彩“刺血療法的禁忌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