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閱讀經典著作有什麼好處

  有很多家長覺得讀經典對孩子學習沒什麼幫助,覺得是可有可無的,其實多讀經典習慣以後產生對文字的喜悅心,對文言文產生親切感,會讓孩子強烈愛上閱讀。下面是小編分享的讓孩子閱讀經典著作的好處​,一起來看看吧。

  讓孩子閱讀經典著作的好處

  這幾年國家大力倡導全民閱讀,鼓勵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相信大部分家長都知道,也都在盡力實踐。閱讀,我們已經說得夠多了,孩子們也都在閱讀著。但解決了大的層面的問題後,我們還要認真思考一下,我們給孩子買的書或孩子自己選擇的書,是不是真的都是幫助他們成長的經典好書?

  我是出版行業從業者,我知道每年童書新增品種有5、6萬,這些新增品種裡有好的、一般好的、不怎麼好的、甚至比較低劣的圖書。但是它們無一例外都包裝得很精美,那些無意義、劣質內容的書看上去甚至和真正的好書一樣,它們混在好書中間,一般的人根本無法分辨它們。加上一些別有用意的出版商們以及被出版商們賄賂過的媒體還會大肆宣揚與輪番炒作,最後這些書竟然都成了善書——甚至還被美化為經典。而那些養精神、長智慧的書則顯得默默無聞。這些書嚴重敗壞了兒童的精神世界,損傷了孩子的心智。

  在我看來,現在的孩子大部分都在進行淺閱讀,閱讀那些看似是好書,實則只是愉悅感官、看過笑過便丟、一段時間後也記不起來的書,這些書有強烈的蠱惑性,有些甚至是當今的兒童文學名家所寫,比如鄭淵潔的書。這些書很會迎合、順從兒童的天性,比如兒童喜歡恐怖、探祕、刺激,喜歡簡單、輕鬆、快樂,結果家長買了來,看見孩子很喜歡讀,內心還很高興:“看我的孩子也喜歡讀書。”其實,這樣的閱讀是短暫、片刻的,沒有思考的,沒有閱讀的延伸與擴大。這些書也許無害,但卻並不能提升孩子的精神和靈魂,也未必能幫助孩子養成終生閱讀與學習的習慣。

  我們知道,閱讀是取用知識、智慧的一種方式。我們培養孩子閱讀的目的也是這樣,希望他們長大後能借助世界上那些優秀大腦的智慧,來指導自己的人生。要達到這樣的目的,只有進行深閱讀,培養他們高雅的閱讀趣味——深閱讀興趣,進行閱讀的引導,孩子在未來才能進行高質量的閱讀,將閱讀與自我的成長結合起來。

  什麼是深閱讀呢?就是閱讀那些具有高貴血統的書。沒錯,書也是有血統的。也分三六九等。一種書具有高貴的血統,一種書則血統不怎麼高貴。像魯迅的書、《紅樓夢》、《戰爭與和平》、安徒生的書、《夏洛的網》等,都是一些具有高貴血統的書。家長要讓孩子親近這些具有高貴血統的書。深度閱讀也能得到愉悅,不同於淺閱讀來自於一時的感官刺激,深閱讀的愉悅來自於思索、品味與琢磨之後的剎那輝煌。閱讀者的樂趣不僅僅在文字所給予的那些東西上,還在於探究與思考的過程中。淺閱讀只給他們帶來一種愉悅,而深閱讀給他們的是兩種愉悅,而這兩種愉悅中無論哪一種,都一定在質量上超越了淺閱讀所給予的那一種愉悅。

  別錯把兒童讀物當成兒童文學

  這樣看,能夠進行深閱讀的圖書一般是純正的兒童文學,而淺閱讀的圖書一般是兒童讀物。兒童文學由“兒童”和“文學”組成。它的文學性與一般意義上的文學所具有的元素和品質是完全一致的——兒童文學是文學。如果只有“兒童”,沒有“文學”,只能稱為兒童讀物,這樣的兒童讀物只會停留在孩子的童年,是無法跟隨這個孩子一路前行的。

  另外建議家長多給孩子選擇主題開闊、涵義深刻的書,和題材豐富多樣的書,比如那些給孩子講述什麼是幸福,什麼是苦難,什麼是貧窮,什麼是富有,什麼是戰爭和飢餓。題材比如戰爭、歷史、鄉土等,不要侷限於熟悉的校園小說。一因為當下最常見的型別就是校園小說,有同質化傾向。二是作家筆下的校園生活描寫多半是通過二手素材,再加上自己的想象,有點脫離現實,寫得要麼好玩要麼溫情,毫無營養價值,比如“米小圈系列”,這些書孩子不是不可以看,但不能看太多,因為它的娛樂功能大於啟發功能。

  如何為孩子規劃閱讀之路

  所以,儘管都是書,而實際上書與書是很不一樣的。即使都是有益的書,也還是有區分的。這些有益的書,可分為兩種:一種是用來打精神底子的,一種是用於打完精神底子再讀的書。我個人認為,還是前者更有價值——前者是屬於文學史的,是與“經典”、“名著”這些概念有關的。

  我們家長在為孩子選書的時候,要注意它們在進入孩子的閱讀視野時,是有先後次序的,其情形有如用油漆漆門,先打底漆,而後才是面漆。當下,我們並未用打精神底子的文字來為孩子打底子,而用本來是打完底子再讀的文字來打底子了。作為一個家長,作為孩子的母親,我們要多留心、多學習,在閱讀上不要一味順從孩子,孩子愛看什麼就買什麼,也不要完全忽略孩子的喜好,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孩子。要遵守一個原則,給孩子打精神底子的書應該佔據童年閱讀的大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