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除暴的說話技巧

  在生活中,很多被別人認為“怎麼這麼不會說話”的情形,是因為話語中包含著暴力溝通的成分。具體地說,是因為話語中包含了不少評論色彩,並且增加了許多個人臆斷,於是所說的話語常常會給對方帶來歪曲事實的感覺,甚至會給對方帶來指責批判的感覺。這樣,說出的話就活生生地變成了暴力溝通。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於,歡迎借鑑參考。

  根據暴力溝通的不同骨架,可以分為以下四種類型:

  過分概括;

  把推測當做事實;

  責任在別人身上;

  把評論當作事實。

  過分概括,比如:

  “你這方案一點創意也沒有。”

  “與你在一起的日 子裡,你從來都沒關心過我。”

  把推測當做事實,比如:

  “如果你的飲食不均衡,你的健康會出現問題的。”

  “你肯定在外面做了對不起我的事。”

  責任在別人身上,比如:

  “我挺好的興致,全讓你給我破壞了。”

  把評論當作事實,比如:

  “趙微長得很醜。”

  “你這是抽什麼風啊?”

  上面的話,是不是很刺耳?是不是也非常熟悉呢?

  如果運用一下溝通技巧,上面的話語的表達就會大不一樣。

  過分概括的,加點建議和希望:

  “你的方案要是再加一點創意就更好了。”

  “我需要你能給我多一點關心。”

  把推測當做事實的,加進相關的感受:

  “我擔心你的健康會出現問題的。”

  “你每天不回家,讓我很擔心。”

  責任在別人身上的,說自己的感受:

  “你這樣做, 讓我有點難過。”

  把評論當作事實的,換成描述事實:

  “趙微的長相併不吸引我。”

  “你怎麼了?看上去有些反常。”

  通過上面的修改,這些話聽起來是不是舒服了些呢?不難發現,在表達過程中,需要學會客觀的觀察,表達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帶有情感的評價。

  感受和帶有情感的評價在溝通中的區別是很大的。表達的感受呈現的是的需求,是客觀的,而帶有情感的評價說的是想法,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當語言喪失了客觀性,溝通的另一方聽起來就會感到特別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