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產品購買流程
所謂私募結構化產品,即陽光私募中的“上海模式”,最初是以上國投和華寶信託為代表,主要推出結構性產品。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您有幫助。
如下
七個步驟明確最新
參與特定物件確定程式
【投資者需要做的】填寫問卷調查,對自己的風險識別、風險承擔能力進行評估,並且書面承諾已經達到合格投資的要求。
適當參加一些產品推介會,在募集機構的幫助下,選擇與自身條件相匹配的產品
【投資者需要做的】儘可能詳細、清晰地瞭解產品的相關資訊和自己的權利義務。比如,產品投資範圍、策略、風險情況,需要交納的費用、費率,以及自己擁有的投資冷靜期、檢視資訊披露方式及頻率等權利。
簽署風險揭示書
【投資者需要做的】清楚知曉投資風險。風險揭示書包含私募產品的特殊風險、一般風險以及投資者權益等內容,投資者需要逐條簽字確認合同條款。最後由投資者、經辦人、募集機構三方簽字蓋章。
提供資產證明或是收入證明檔案,合格投資者確認
【投資者需要做的】向募集機構提供資產證明或是收入證明檔案,證明自己確實符合合格投資者標準。並且需要書面承諾是自己購買產品,且不會對產品進行非法拆分或轉讓。***備註:合格投資者標準,除了需要具備相應風險識別和承擔能力之外,還需要近三年年均收入≥50萬或是金融資產≥300萬,投資單隻產品金額不少於100萬元。***
簽約、打款
【投資者需要做的】再次確認合作資訊的真實性,確保知悉產品風險,確保是合格投資者,才能最終確認簽字、打款。
投資冷靜期
【投資者擁有的權力】不低於24小時的投資冷靜期。冷靜期內,募集機構不能主動聯絡投資者,投資者有權解除基金合同。
回訪確認
【投資者需要做的】基金協會對回訪的具體內容做了8條闡述,投資者按實際情況逐一確認即可。這就是一個再確認的過程,核對的都是比較核心的資訊。如果投資者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解除合同。這是在冷靜期結束後,由非銷售人員來執行的一項工作,目的是為了確認合作資訊的真實性,最大限度保證投資者權益。
相關新聞:
私募新規:嚴禁湊單買私募基金
也許一些私募從業人士還沒有意識到,今日他們將迎來一個不同的從業環境。“史上最嚴”私募基金募集新規和合同指引今日正式開始實施。今日起,對投資私募基金的投資者將有更嚴格的要求,個人金融資產不低於300萬元或者最近三年個人年均收入不低於50萬元,同時,通過湊單等方法變相突破合格投資者標準被嚴令制止。業內人士稱,新規的出臺可能是私募行業洗牌的開始,此次受影響的私募有2萬多家,尤其是一些中小私募。
私募新規部分內容
●不得為規避合格投資者標準,募集以私募基金份額或其收益權為投資標的的金融產品,或者將私募基金份額或其收益權進行拆分轉讓,變相突破合格投資者標準。
●今後投資私募基金要客戶提供資產證明檔案或收入證明。個人要求金融資產不低於300萬元或者最近三年個人年均收入不低於50萬元;機構的要求是淨資產不低於1000萬元。
●投資者要以書面方式承諾其為自己購買私募基金。
從今天起,當您聽說朋友或者家人購買了20萬的私募基金時,請趕快制止!4月15日和4月18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發布《私募投資基金募集行為管理辦法》及《合同指引》,對私募募集主體、合格投資者、募集流程等做出規定,並給出3個月的過渡期。今日,上述新規正式實施。
買私募要提供資產證明
根據相關規定,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為規避合格投資者標準,募集以私募基金份額或其收益權為投資標的的金融產品,或者將私募基金份額或其收益權進行拆分轉讓,變相突破合格投資者標準。
募集機構應當確保投資者已知悉私募基金轉讓的條件,這是實質性要求,而不僅僅限於在基金合同中約定轉讓的條件。同時要求投資者以書面方式承諾其為自己購買私募基金。
此外,私募人士告訴記者,以前只要有100萬元的人就可以買他們的產品,頂多自己籤個承諾,證明是合格投資者,今後也不行了。今後投資私募基金要客戶提供資產證明檔案或收入證明。個人要求金融資產不低於300萬元或者最近三年個人年均收入不低於50萬元;機構的要求是淨資產不低於1000萬元。
合規投資要做足8個步驟
同時,有研究機構提醒投資者,沒有根據一定流程走下來的投資,都是不合規的危險投資。
《辦法》第十五條明確規定了私募基金的募集流程為:特定物件調查——投資者適當性匹配——基金推介——基金風險揭示——合格投資者確認——基金簽署及打款——投資冷靜期——認購確認成功,共8個步驟。
“冷靜期是必需的,而且要在基金合同裡面約定設定,不少於24小時,銷售機構在投資冷靜期內不得主動聯絡投資者。後面就是回訪,客戶在回訪確認成功前是有權解除合同,把錢拿回來的。”研究人士稱。
2萬餘傢俬募受影響
新規還將影響2萬餘傢俬募。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資料顯示,截至2016年5月底,基金業協會已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23982家。已備案私募基金30260只,認繳規模***5萬億元,實繳規模5.30萬億元。
按正在管理執行的基金總規模劃分,管理規模在20億~50億元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有348家,管理規模在50億~100億元的有127家,管理規模100億元以上的有112家。
業內人士稱,從資料來看,九成私募管理規模低於10億元,其中絕大部分低於5億元。一邊是運營成本的不斷攀升,監管趨嚴;一邊是新私募業績短期難看到有較大的起色。而新募集管理辦法的出臺,或許是私募行業洗牌的開始。 行業影響
中小私募
或重回通道發產品
募集新規已經在私募發行的各個領域都產生了影響。多傢俬募機構表示,過去3個月的過渡期內便已經開始按照新規進行工作,不過還有一些難點有待解決。
除了上述變化,據悉,募集新規還主要涵蓋幾大要點:一是明確募集主體需取得基金銷售資格;二是募集機構承擔合格投資者甄別責任;三是募集專用賬戶需簽訂監督協議;四是不得公開宣傳私募產品和業績;五是產品宣傳面對特定物件;六是出具合格投資者證明;七是投資金額不少於100萬元。
“宣傳這塊,此前一直是不得公開的,主要是投資冷靜期和回訪這塊,我們還不知道咋操作,先觀察下同行如何操作吧。”煜融投資吳國平表示。
另有私募表示,現在新規要求客戶提供資產證明,會相對麻煩一些。“以前只要能買得起我們產品的客戶,簽署說明自己是合格投資者就可以了。而現在需要資料來證明,客戶要去銀行打流水,防止幾個人湊單買一份。不過從實際操作來看,效果不好,客戶都比較抗拒。”
一位上海私募基金人士則稱,之前,私募基金註冊成為管理人,自主發行產品熱情高漲,但新規執行後管理人工作量將明顯加大,有些中小私募基金可能會重新傾向於通過通道發行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