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購新產品開發流程

  產品開發過程是指產品從開始到形成的過程,一般包含四個階段。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採購開發流程

  1、詢價***Solicitation***

  詢價就是從可能的賣方那裡獲得誰有資格完成工作的資訊,該過程的專業術語叫供方資格確認 ***SourceQualification***。獲取資訊的渠道有:招標公告、行業刊物、網際網路等媒體、供應商目錄、約定專家擬定 可能的供應商名單等。通過詢價獲得供應商的投標建議書。

  2、供方選擇***Source Selection***

  這個階段根據既定的評價標準選擇一個承包商。評價方法有以下幾種:

  合同談判:雙方澄清見解,達成協議。這種方式也叫“議標”。

  加權方法:把定性資料量化,將人的偏見影響降至最低程度。這種方式也叫“綜合評標法”。

  篩選方法:為一個或多個評價標準確定最低限度履行要求。如最低價格法。

  獨立估算:採購組織自己編制“標底”,作為與賣方的建議比較的參考點。

  一般情況下,要求參與競爭的承包商不得低於三個。選定供方後,經談判,買賣雙方簽訂合同。

  3、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是確保買賣雙方履行合同要求的過程,一般包括以下幾個層次的整合和協調。

  1***授權承包商在適當的時間進行工作。

  2***監控承包商成本、進度計劃和技術績效。

  3***檢查和核實分包商產品的質量。

  4***變更控制,以保證變更能得到適當的批准,並保證所有應該知情的人員獲知變更。

  5***根據合同條款,建立賣方執行進度和費用支付的聯絡。

  6***採購審計。

  7***正式驗收和合同歸檔。

  單據名稱

  接收採購計劃-詢比議價-決定-下采購單-稽核-跟催-收貨-付款-退貨。相關的單據有:請購單、採購單、詢價單,採購暫收單、進貨單、採購退出、採購異常退出等。

  採購相關:

  戰略採購是採購人員***commodity manager***根據企業的經營戰略需求,制定和執行採購企業的物料獲得的規劃,通過內部客戶需求分析,外部供應市場、競爭對手、供應基礎等分析,在標杆比較的基礎上設定物料的長短期的採購目標、達成目標所需的採購策略及行動計劃,並通過行動的實施尋找到合適的供應資源,滿足企業在成本、質量、時間、技術等方面的綜合指標。

  戰略採購計劃內容包含採用何種採購技術,與什麼樣的供應商打交道,建立何種關係,如何培養與建立對企業競爭優勢具有貢獻的供應商群體,日常採購執行與合同如何確立等。

  日常採購是採購人員***buyer***根據確定的供應協議和條款,以及企業的物料需求時間計劃,以採購訂單的形式向供應方發出需求資訊,並安排和跟蹤整個物流過程,確保物料按時到達企業,以支援企業的正常運營的過程。

  採購的物件分為直接物料***BOM material***和間接物料***MRO material***,直接物料將用於構成採購企業向其客戶提供的產品或服務的全部或部分,間接物料將在企業的內部生產和經營活動中被使用和消耗。

  採購是一個商業性質的有機體為維持正常運轉而尋求從體外攝入的過程。

  採購的基本原則:成本效益原則質量原則、 進度配合原則、公平競爭原則。

  什麼是採購:是指通過交換獲取物料和服務的購買行為,為企業經營在合適的時間、地點、價格獲取質量、數量合適的資源。

  採購員必備能力:成本意識與價值分析能力、預測能力、表達能力、良好的人際溝通與協調能力、專業知識。

  什麼樣才是好的採購員:採購員必備能力外,要有合理的採購計劃,遵守5R原則,選擇合適的供應商,並加於管理,不斷提高。在不影響企業正常生產下,降低採購成本。

  採購員須承擔的責任:採購計劃與需求確認、供應商選擇與管理、採購數量控制、採購品質控制、採購價格控制、交貨期控制、採購成本控制、採購合同管理、採購記錄管理。

  採購流程:收集資訊,詢價,比價、議價,評估,索樣,決定,請購,訂購,協調與溝通,催交,進貨檢收,整理付款。

  採購數量計算:本期應採購數量=本期生產需用量+本期末預定庫存量-前期預估庫存量-前期已購未入庫數量

  怎樣合理降低採購成本:事先制定合理的採購計劃,查詢當前市場行情,掌握影響成本的因素和事件。事中尋找多家合格廠商的報價,製作底價或預算,運用議價技巧。事後選擇價格適當的廠商簽訂合約,利用數量或現金折扣。

  採購價格構成:供應商成本的高低,規格與品質,採購物料的供需關係,生產季節和採購時機,交貨條件,付款條件。

  採購商品成本構成:工程或製造的方法,所需的特殊工具、裝置,直接及間接材料成本,直接及間接人工成本,製造費用或外包費用,營銷費及稅捐、利潤。

  什麼是合適的價格:採購價格應以達到適當價格為最高目標,採購員必須以採購要求,根據市場行情,分析物料的質量狀況和價格變動情況,選擇物美價廉的物料進行購買。

  怎麼樣判斷採購價格是否合理:進行成本分析,價格分析,市場調研,多家廠商報價。

  怎樣找供應商:利用現有的資料,公開徵求的方式,通過同業介紹,閱讀專業刊物,協會或採購專業顧問公司,參加產品展示會。

  供應商分類:原材料供應商,小額服務性供應商,臨時性供應商。

  合格供應商的標準:優秀的企業領導人,高素質的管理人員,穩定的員工群體,良好的機器裝置,良好的技術,良好的管理制度。

  怎樣對供應商進行分析:價格,品質,服務,位置,存貨政策,柔性。

  專業知識.判斷力.責任感.時間觀.口才.

  企業新產品開發流程

  1.開發思路

  與市場營銷人員聯絡,瞭解目標市場的需要,並進行評估,形成初步的產品概念,進而構思可開發新產品的形狀、功能、特性等,並簡單做一些市場同類產品的競爭分析,根據所蒐集資料及目前最先進的技術工藝進行理論上的可行性分析,整理後向領導彙報,確認開發思路及方向。

  2.產品調研

  根 據已確認的思路及方向,對市場上同類產品進行調查、分析,並根據市場客戶需要進行創新,設計出屬於本公司的新產品模型及製作工藝,聯絡多家供應商瞭解具體 生產情況,讓供應商提供綜合報價和樣品,並對不同供應商報價進行分析和評估;在收到樣品後分給公司內部人員試用,並蒐集試用後的綜合資訊,最後整理出詳細 的調研報告向公司領導申請產品開發立項。

  3.產品立項

  由研發人員根據整理後的調查報告,向公司領導全面講述新產品的工藝、效果、特點及客戶需求,並根據激烈的市場競爭分析該產品推出後的競爭力,實用性,準確進行成本核算,合理預測市場銷售價格,之後由領導確定該產品的立項與否,同時在ERP中申請該專案立項。

  4.專案實施

  產品立項後,篩選供應商,根據試用人員反饋的問題,不斷與供應商溝通改進產品質量,不斷打樣,反覆測試,提高產品使用效果,直到符合公司新產品釋出的要求,並形成詳細的質量檢測報告,最後進行新產品封樣。

  5.包材設計

  產品立項之後,在測試與改進 產品質量的同時,研發人員需要把最終的產品說明書及相關資料交給宣傳部,由宣傳部整合、修改發給主管中心經理確認,之後用最短的時間完成俄、英雙語翻譯工 作,校對後,設計人員根據產品功能、內涵設計出符合要求的包材資料,由研發人員把包材設計結果填到ERP上,之後與廠商聯絡生產問題。

  6.簽訂合同

  產 品確認後,由研發人員與廠家談具體合作細節,最終簽署採購/OEM合同,並在綜合人事部備案後上傳到ERP上,並把廠商資料***聯絡人、廠商認證、專利、主 要產品等***填到ERP上,視為該新產品研發工作的基本終結。附:之後研發人員需要繼續聯絡多家供應商,再簽訂一到兩家作為該產品備用供應商。

  7.供應商資質考察

  在與供應商簽訂大合同之後,向中心經理申請走訪供應商,實地考察供應商資質,考察內容包括:合法手續、工廠規模、生產能力、合作誠信等。實地考察後需整理好所有供應商資料備份,作為今後合作的依據,並向中心經理做詳細彙報。

  8.首單下達

  供應商資質實地考察後,向領導申請下達首批訂單,由領導綜合考慮後確定首單量。由研發人員與供應商聯絡,進行首批訂單下達,提交質量驗收標準並上傳到ERP中。

  9.質檢報告

  配合物流人員進行首批貨物的檢驗,形成質檢報告,並把報告結果填到ERP上,至此新產品開發流程全部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