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心理學相關論述論文

  積極的心態可以被建立在基礎上,因為積極心理學是以人類的自我導向、自我管理和具有適應性為前提假設的。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積極心理學在培養學生積極心理品質中的作用》

  【摘 要】中學生的心理品質既有積極的一面,也存在消極因素,因此,研究和培養中學生的個性心理品質,對學生的發展尤為重要。積極心理學注重對人的積極心理品質的發掘和培養,通過運用積極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和具體實踐,培養學生積極的認知品質、情感品質、意志品質和積極的心態,使學生成為一個積極向上,自主學習的人。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中學生;個性心理品質;培養

  積極心理學主張心理學研究的重點要以人的實際的、潛在的、具有建設性的力量、美德出發,倡導以積極的方式來對人的心理現象,從而激發內在的積極的力量和優秀的品質,並在這過程中最大限度地挖掘人自身的潛力並獲得幸福和快樂。因此,將積極心理學的研究成果運用於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挖掘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情緒體驗

  心理學研究表明,培養積極樂觀的情緒是使學生快樂的重要途徑之一。如果學生具有愉快、樂觀、開朗、滿意等積極情緒,也具有較強的自我調節能力,能夠較好地協調和控制自己的情緒,更好地投入到學習中去,提升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積極樂觀的情緒,可以拓展中學生的思維,能夠以積極的姿態去迎接學習中的各種挑戰。

  1.以人為本,實行積極的情感教育。“以人為本”,實行情感教育就是要注重人性,實行人性化管理,其核心就是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消除消極情緒。教師必須尊重、理解、關心學生,充分信任學生,相信學生都有能力、潛力走向成功,給每一個學生提供發展的機會,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發展學生的個性,體現學生的“主人”地位。積極心理學認為,只有當學生得到尊重、理解、關心、信任,他們才能真正體驗到學習中的快樂,從而產生幸福感和滿足感,最終實現學習目標。所以,我們在對學生的管理中,要做到以人為本。如,在班級管理中,民主競選班幹部,在班級日常工作中,充分發揮班幹部的作用,以形成民主、和諧的班集體。使學生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實現成人、成功、成才。

  2. 樹立學生的自信心。人的精神力量來自堅定的自信心,自信心是人們發展的可靠資本,能夠使學生克服障礙、擺脫心理危機,走向成功。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就是要求學生正確認識自我、評價自我、對待自我,能夠正確地坦然面對學習中的困難與挫折,勇敢地迎接社會生活的挑戰,並對未來充滿信心。所以,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進而鼓勵、激勵學生;同時,利用主題班會、鼓勵學生參加學生社團等形式,充分發揮學生的興趣愛好,從而讓學生髮現自己的優點,進而樹立自己的自信心。

  二、培養學生積極的人格品質

  積極心理學特別注重的人性的優點而不是人性的弱點,目的在於幫助人們尋求持久的快樂和成功。積極心理學家認為,激發出人性中那些美好的東西,人就會快樂。積極心理學認為,學生的積極人格品質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主觀幸福感。主觀幸福感作為一種積極的心理體驗,是衡量學生內在精神生活質量的重要指標。如何提高學生的主觀幸福感水平,使其形成正確的幸福觀,對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具有特殊意義。所以,班主任、任課老師要利用可以讓學生產生幸福感的因素,如帶領學生參觀校史室讓學生產生對學校的榮譽感和自豪感,利用學校運動會培養學生的班集體的榮譽感和自豪感等,讓學生喜歡現在的學習和生活,產生幸福感。

  2.樂觀。積極樂觀的人格品質作為一種積極心理資本與學習績效有著很強的正相關性,對學生身心發展都有積極影響。所以,班主任、任課老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耐挫能力以及合理的情緒,碰到困難時,不要退縮,要相信“失敗乃成功之母”。班主任可利用每週的主題班會講解一些名人戰勝挫折的事例,同時進行激勵教育,這樣學生就會在碰到困難時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對待問題、解決問題。

  3.自我決定感。自我決定理論認為,當三種的心理需要:自主性、關係和能力得到滿足時內在動機最有可能發生。班主任、任課老師要關注學生的自我決定感,以提升學生的滿足感、滿意感,最終實現有效教育。在教育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讓每個人都參與到班級管理中,讓學生在班級管理中體現自己的價值。這樣不但減輕了班主任的工作,同時也能形成民主、和諧、積極向上的班集體,也使學生的自我決定感得到了滿足。

  三、營造積極的學習環境氛圍,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

  積極的人生態度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獲得的本質力量的表現,是人們工作、學習的內動力。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的培養,有助於學生形成樂觀向上的學習態度、和諧的人際關係、健康愉悅的情緒特徵,以增強其心理自我調節能力和適應能力。

  1.建立良好的校風、學風。校風具有一種潛移默化、滲透心靈的力量,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容易為學生所感知、接受和仿效,成為學生的行動方向。校風和學風具有暗示性和激勵性,能使學生自覺地接受好的規範和品質。所以班主任要特別重視良好的班風、學風的養成,可以通過制定《班級公約》、《個人爭創三好規劃》等形式,形成積極向上的班風、學風。

  2.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教師特別是班主任要加強學生的人際交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熱愛學生,師生平等相處,彼此尊重,體現人性化管理的理念,體現大家庭的溫暖,滿足學生歸屬和自我實現的需要。人際溝通是建立和諧人際關係最有效的方式。有效的人際溝通是釋放和緩解壓力、增強自信心、營造良好人際關係、提高班級凝聚力的重要途徑之一。在這樣的心理環境中,學生的心理、智力、能力都能夠得到很好的發展。

  3.用教師積極的心理品質感染學生。教師的情緒、氣質、意志、興趣、愛好,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以及人際關係,對學生都有直接的影響,特別是教師的性格與情感對學生的影響尤深。教師性格活潑開朗、為人隨和、愛護學生,往往受到學生的喜愛;教師處事公道、恩威並濟、一絲不苟,會受到學生的愛戴。學生許多心理障礙會在教師感染下得到緩解。如果教師性格怪異,脾氣暴躁,處事不公,就容易造成學生心理障礙。因此,教師應重視自身良好心理品質的培養,以促進中學生良好心理品質的形成。

  總之,在學校教育過程中,要以人為本,實行人性化管理,要幫助學生優化心理素質,幫助學生營造健康快樂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最終實現學校和學生的健康、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任俊.積極心理學――心理學新進展叢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8.

  [2]曹新美,劉翔平.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反思與積極心理學取向[J].教師教育研究,2006.

  [3]王希永.實施積極心理教育的思考[J].中國教育學刊,200***.

  [4]杭州實驗學校.積極心理學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實施策略初探[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9.2.

  ***作者單位:江蘇省口岸中學***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