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期末論文

  心理學具有抽象性強、實用性強及操作性強等不同於其他學科的特點。在教學中利用傳統的教學手段、教學模式達到的教學效果很不理想,所以要充分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來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基於積極心理學理論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分析》

  摘要:隨著積極心理學的不斷髮展,與之相關的分析與研究也越來越多。本文從積極心理學的視角,分析了心理健康課程在實踐過程中所體現的理論內涵,以及積極心理學在心理健康課程實踐中的運用。進而在以後的實踐中能更好的把握心理健康課程的宗旨及合理規劃與操作。

  關鍵詞:心理健康課程;積極心理學;實踐

  心理學的作用在當今生活日益凸顯,個人、社會乃至國家都重視學生心理的發展情況。所以各學校都開設了心理健康課程,心理諮詢等機構以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隨著心理健康課程教學實踐的不斷增多,心理健康課程的理論也逐漸發展與完善。其中,對心理健康課程的實踐最具影響力的就是積極心理學,不管是心理健康教學理論還是實踐的各個方面,都與之有著密切的聯絡。

  一、積極心理學相關內容

  積極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是使用心理學由開始到現在已較為完備和可靠的科學的實驗方法與研究手段,來探究人們的品德、潛能等積極品質的一股心理學熱潮。它開始於20世紀末的美國,代表人物為塞裡格曼。積極心理學中的“積極”的主要內容包括:積極是對前期集中於心理問題研究的消極心理的改進;提倡心理學的主要研究內容應限定在人心理的積極方面;強調對心理問題的解釋也應該從它積極的方面入手,並從中獲得積極意義。

  所以積極心理學的研究重點是在人內在品質中積極的那一面,積極心理學深深地受到人本主義的影響,人本主義作為心理學的第三大勢力,二者都強調人內在的潛力,相信人內在都擁有積極向上的動力。積極心理學主張心理學的重點應該是從人內在的向上的力量和人的生活出發,倡導用一種樂觀的心態來看待人的許多心理現象,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解釋心理方面的問題,在負面的事件中看到積極的一面,就像人本主義的積極關注一樣,這樣就有利用發現人內在的積極力量和優秀品質。人們如果能夠認識到自己的內在能量,就可以用他們在面對困難時提供力量,也可以讓人們在最大範圍內發現自己的內在的力量,由此而達到一種幸福的生活。同樣,心理健康課程的目的也是為了幫助學生強化心理能量,認識自我,發現自身的內在潛能。

  積極心理學的研究領域主要包括三個層面:一是在主觀層面上,研究積極的主觀體驗。包括幸福感和滿足、希望和樂觀主義、快樂和充盈,重點是強調人要滿意地對待過去、幸福地感受現在以及充滿希望並樂觀地面對未來;二是在個人層面上,研究積極的個人特質。包括愛的能力、工作的能力、勇氣、人際交往技巧、對美的感受力、毅力、寬容、創造性、關注未來、洞察力、才能與智慧等。三是在群體層面上,研究積極的組織系統。包括研究***的社會、關係良好的社群、健康的家庭、有效能的學校以及有社會責任感的媒體等,從而使公民具有責任感、利他主義、有禮貌、有職業道德。

  心理健康課的目的從主觀層面來說,是讓學生在授課過程中產生積極的主觀體驗,正確的看待自己的過去和展望未來,這種體驗能夠幫助學生在以後遇到相同的情景時能夠學以致用;從個人層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發展自己的積極品質和才能,這些在以後的生活中都會產生深遠的持久的影響;群體層面是通過打造良好的課堂和班級風氣,讓學生的成長環境是安全健康的。這群體環境包括了教室課堂氛圍、學校環境,也可以延伸至學生的家庭,多方面環境的塑造幫助學生建立全面的社會支援資源。

  所以,從積極心理學的研究領域與方向來看,是可以給心理健康課程實踐提供相關的指導與幫助。

  二、從積極心理學角度對心理健康課程的分析

  ***一***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

  心理健康教育認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是以自己為主體,同時教師教育也是以學生為物件。心理健康課需要取得實際效果,就需要學生有興趣積極主動的參與進來。與人本主義頗有淵源的積極心理學也強調學生的主體性,而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的任務就是創設一種有利於學生學習潛能發揮的情境,讓學生主動的在這種情境中發掘自己的潛在能力。

  而心理健康課程正可以給學生這樣的空間,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創造性,發揮其自身積極力量上,即找到學生自身存在的積極力量和潛能。也讓學生自己明白內在存在的克服困難能量,從而可以幫助學生克服成長中存在的障礙,利用這種積極的潛能來完善自己,而不是沒有問題的解決方法而使成長有所滯留。

  在心理健康課程中,教師也要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從而使學生大膽地釋放自我,呈現出一個真實的自我。這樣就使心理健康脫離了其他學科的教學的方式和中心,不是以教師的教授為主,而是以學生的參與為主。讓學生能夠發揮自己的潛能,看到自己內在的力量,認識到自己的強大資源。但是傳統的教師主導課堂的方式還在很多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上存在著,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因為教師主導課堂的方式使知識的傳達率提高了,也可以防止一些突發的意外的事件,但是降低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願望都受到影響。所以學生的主體性也體現了學生興趣的激發和引導學生正確的學習價值觀念。

  ***二***應重視學生的主觀體驗

  積極心理學的研究領域其中一方面就是研究個體如何看待過去、現在和將來的生活中獲得的感悟與收穫,包括人類的快樂、幸福、美好等等,強調人應該對待生活是感恩的,是充滿希望與幸福的,由此形成豐富多彩的人生感悟。具有這種感悟的人會以“積極”為主要目的,即“用積極的視角發現和解讀問題的積極方面;用積極的途徑培養積極的品質;用積極的思想澆灌積極的心靈;用積極的過程提供積極的情感體驗;用積極的反饋強化積極的效果;用積極的態度塑造積極的人生”,形成豁達、寬容、大度的生活態度。

  有關心理健康的活動特點是以目的明確、計劃詳細、可行性強的活動為主,在活動中需要讓學生都參與進來,使學生在活動中有所體驗與收穫,再從切身的體驗中領悟一些道理或精神上的成長。同時,活動場景還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在某些生活情景下的行為反應,這樣就可以與生活中的實際情景進行對比,並可以把這種行為反應應用到不同的生活情景中。這種形式的課程注重學生的參與、認真領悟、專心體驗和技能的操作訓練。

  心理健康課程注重學生的主觀體驗,體驗不斷的積累,能夠加深內在的強化,慢慢就形成積極向上的人格。這更注重內在感悟,而不是知識的獲得。心理健康課程教師不應用灌輸或死記硬背的方式讓學生記住某些知識,而應當通過角色扮演、對話等方式讓學生在過程體驗中有所收穫。通過體驗獲得的感受會比通過記憶的方式獲得的知識更長久,也更有利於學生的成長。

  ***三***課堂授課內容和氛圍都是積極的

  以積極心理學為基礎的心理課堂應強化通過“積極”這條主線來進行課程,教學的目標也始終圍繞著“積極”設定。在當代心理學的範圍中,“積極”一詞,應該是正向或充滿活力的含義。因此,基於積極心理學理論的心理健康課程也應該是充滿活動的,具有正能量。從情緒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人們對恐懼的負面的事印象更深刻,而積極心理學更重視傳授學生正面的內容。

  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一方面,心理健康課的教師在選取案例時應該是正面的案例多一些,雖然一些心理問題的事件可以教會學生如何解決和應對這方面問題,但是負面案例的介紹強化了學生內在的恐懼;另一方面也應在情緒情感方面引導學生向好的方面發展,更加重視學生內在良好品質的發展和心理能量的強大。以積極為主旋律,用豐富健康的內容與合理的方式塑造學生的健康向上的心理狀態,讓學生對未來的期望是樂觀,富有希望的。在活動中的體驗也是積極正向的,這樣就激發了學生內在成長的積極動機,強化學生的心理品質,是積極心理學理論下心理健康課堂的教學目標與宗旨。

  ***四***課堂環境與外部環境的相互作用

  積極心理學認為人格是社會活動的外部表現,在一定生理條件的影響下,以積極體驗為中介,由外而內,轉為個體內部的一種穩定的心理特徵。也就是說人格是個體內化社會活動的結果。積極心理學研究領域的第三方面也重視學生周圍環境的變化。

  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除了在課程內部,通過課程自身的特點幫助學生內在潛能的發現與發揮,還需著力營造積極的外部環境,包括課堂,學校乃至家庭。以積極心理學理論為導向,從影響學生開始,帶動了學校家庭的全面發展,由點到面的整體環境得到了改善,而好的環境又給學生以強化,形成一個良性迴圈。這樣走出心理課堂之外,學生也能繼續保持在課堂上這樣積極的情緒體驗,久而久之,能幫助學生人格的健全與發展。

  總之,積極心理學理論下的心理健康課堂是積極向上的,從教師的授課方式以及主體的改變,到課堂氛圍和環境的塑造,都體現了積極心理學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實踐中的指導作用。針對根據積極心理學理論而進行的心理健康課程實踐的方法還有待完善和發展,其效果,也需要長時間的實踐才能得到體現。

  參考文獻

  [1]Sheldon K M,KiIlg L.Why Positive Psychology Is Necessary[J],American Psychologist,2001***03***.

  [2]任俊.積極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杜,2006.

  [3]劉波.積極心理學視野下“幸福課”的實踐與思考[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0;

  [4]劉桂芬.積極心理學對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的作用 [J]. 教育與職業,2011***02***.

  [5]尹秋雲.積極心理學視野下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錯位與開發[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12***.

  [6]楊靜,李翔海.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探討[J].當代職業教育,2010***03***.

  [7]尹秋雲.積極心理學理論下心理健康課堂的定位與特質[J].高教論壇,2011***06***.

  作者簡介:

  劉學***1988―***,男,河北秦皇島人,大連海洋大學,助教,碩士。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王莉***1980―***,女,吉林集安人,大連海洋大學,助教,碩士。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