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必背考點主要的大國關係

  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高考歷史知識中世界各大國之間的關係總結,希望能幫助到大家複習好高考歷史。

  英法關係

  一、特點:

  ①在以歐洲為中心的時代,英法關係曾是國際關係中的主要矛盾,它們爭奪殖民霸權、海上霸權和歐洲霸權的鬥爭十分激烈;

  ②英國對歐洲大陸一貫堅持勢力均衡政策,一切以英國的利益為轉移;

  ③20世紀以來,英法在對德問題上有合作也有矛盾,二戰後法國奉行獨立外交政策;

  二、演變:

  ①18世紀末19世紀初,英國多次組織反法同盟,武裝干涉法國革命,同拿破崙帝國爭奪霸權和歐洲市場,最後打敗了法國;

  ②19世紀中期,英法聯合在克里米亞戰爭中打敗俄國;聯合侵略中國,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

  ③一戰中,英法軍隊在西線聯合對德作戰,西線成為大戰的主戰場;

  ④巴黎和會上,法國極力主張削弱德國;英國則反對過分削弱德國,不願法國獨霸歐洲;

  ⑤英法操縱國際聯盟,極力排斥美國插手歐洲事務;

  ⑥20世紀30年代,英法對德意法西斯侵略擴張共同採取綏靖政策;

  ⑦二戰後,英法都先後加入北約、歐共體,20世紀90年代共建歐盟。

  法德關係

  一、特點:

  ①兩者是爭奪歐洲霸權的老對手,雙方長期處於尖銳對立的狀態。

  ②在長期的對立和爭霸鬥爭中,雙方互有勝負,幾度起落,由於實力相當的受國際關係的制約,雙方都沒有達到最終目的;

  二、演變:

  ①普法戰爭,法國戰敗,被迫向德國割地賠款,德國成為歐洲大的最強國;

  ②19世紀晚期,法國力圖向德國復仇,德國則想進一步削弱和遏制法國,法德矛盾十分尖銳;

  ③20世紀初,兩國分別加入協約國與同盟國,雙方均加強軍備競賽;

  ④一戰中,英法軍隊在西線聯合對德作戰,西線成為大戰的主戰場;

  ⑤巴黎和會上,法國極力主張削弱德國,會議鑑定了《凡爾賽和約》,部份實現了法國的願望;

  ⑥20世紀30年代,英法對德意法西斯侵略擴張共同採取綏靖政策;

  ⑦二戰後,法和聯邦德國共建歐共體,在經濟上建立夥伴關係,20世紀90年代共建歐盟。

  英美關係

  一、特點:

  ①一戰後,美國地們上升,英國地位下降,雙方有合作也有衝突;

  ②二戰中,兩國合作,二戰後美國取得世界霸權,英國跟隨美國;

  二、演變:

  ①美國獨立戰爭,使美國擺脫英國贏得民族獨立;

  ②一戰後期,美國參戰,與英法協同抗擊德國;

  ③一戰後,美國企圖憑藉世界經濟霸主地位實現經濟全世界的野心,英國則力圖保持海上霸權,英美矛盾尖銳;

  ④美國企圖控制國聯,英法極力反對,美國沒有參加國聯;

  ⑤華盛頓會議後,美國取得與英國同等的制海權,英國從此喪失海上霸主地位;

  ⑥一戰後,英美在武裝干涉蘇俄、德國賠款問題上採取相同或相似的政策;

  ⑦二戰中,美英在反法西斯戰爭中密切合作,協調行動,對打敗法西斯作出了貢獻;

  ⑧二戰後,美國取得了世界霸權,打著反對殖民主義和旗號排斥英國勢力;英國依靠美國援助恢復經濟,政治上也成為美國的附庸,加入北約組織。

  美蘇關係

  一、特點:

  美蘇關係主要集中表現在二戰前後,從二戰後至20世紀90年代,整個國際關係圍繞美蘇關係而展開,美蘇爭霸成為美蘇關係的核心;

  二、演變:

  ①二戰前,由於意識形態的分歧,美國與其他資本主義國家一起對蘇聯進行武裝干涉和敵視;

  ②二戰中,由於法西斯侵略嚴重損害英美利益,美英逐漸改變了對蘇的敵視政策,轉而採取援助蘇聯,同蘇聯合作的政策,美蘇關係走上了戰時合作的道路;

  ③二戰後,美蘇經濟軍事實力的對比進一步發生變化,美蘇兩國戰時合作關係破裂,美蘇冷戰對峙,兩極爭霸。

  近現代國際關係中的中國

  ①鴉片戰爭後,中國被動進入近代國際關係體系中,直到20世紀初,作為落後國家,一直是列強瓜分、掠奪和欺凌的物件,毫無國際地位可言;

  ②一戰中,中國取得戰勝國地位,但由於是弱國,根本無法保證自己的車際權益;即使在反法西斯中,列強放棄在中國特權後,中國的主權依然經常遭到侵犯;

  ③新中國成立後,中國政府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開始在國際舞臺上產生強大影響;朝鮮戰爭的勝利、日內瓦會議、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恢復等標誌著新中國的國際地位的提高;

  ④20世紀末以來,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綜合國力大大提高,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