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雕塑素描造型中的空間與結構
論文關鍵詞:素描 雕塑素描 空間 結構
論文摘要:形體、結構、空間是雕塑素描教學中要研究的主要內容。建立四維空間的造型意識是雕塑素描的重要手段,本文通過對空間內涵的剖析,揭示雕塑藝術中結構空間問題在雕塑素描教學中的規律。
素描作為雕塑藝術的一個基礎訓練手段,其首要問題就是觀察方法。這種觀察方法是立體的而非平面的;是四維的而非三維的;是運動的而非靜止的。實際上雕塑素描的訓練過程是一種思維方式和觀察方式的轉變過程,從單純的二維繪畫觀念轉換成立體的實體和空間全方位的思考、觀察和表現。
一、空間的性質與構成——雕塑素描觀察意識的建立
空間,實質上就是一個物體所處周圍環境的立體位置,以及它本身與周圍其他物體的距離間隔和區域。空間有三種特性:即虛空性、距離性、視域性。凡被知覺為空間的部分,必然有一種虛空性。這種虛空性,又決定它具有包含性和涵括性。在造型活動中,凡被知覺為圖形***聚焦***的部分,即感覺實在,就往前突進;而一旦感覺不是圖形,實在感便立即消失,變成一種虛空“無形”的和後退的因素。由此可見,凡被知覺為空間的因素,必然感覺是空虛的和後退的。距離性是指形態與空間、形態與形態上下、左右、前後的距離。在雕塑造型中對空間分割的量比權衡,實際是對不同距離的權衡。對這種距離的量比研究,在體量空間關係的表現和視覺繪畫形式經營中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因為“視覺總是喜歡比例得當的事物”。空間的層次性是無限的、是難以想象的超大系統。我們對空間的感知是在一個相對有限的範圍內進行的,加之我們的視域也是一個相對有限的空間,所以我們才能權衡和確立大小、整缺、方位等關係要素。空間限定意識對空間經營是有決定意義的。
雕塑素描觀察意識的建立首先是對空間存在形式的認知與把握。實際上空間的存在形式是多樣的,有“結構空間”、“運動空間”、“意向空間”、虛擬實在的“網路空間”等等,這裡我們可以把空間的存在形式大體概括為兩種;把符合精神意識要求的空間稱之為“審美空間”,把物質的實在性和力學的規律性構成的空間稱之為“物理空間”。我們這裡談到的空間構成意識的建立;主要是研究空間形態的藝術性,它追求的是純粹形體和空間的創造。因此雕塑素描的觀察方式必須突二次元的平面造型意識,要感受到四維狀態下的實體與重量,要感受到空間的實在形態。主體的觀察方式必須是整體的運動的。感受和創造空間形態不僅要看透,而且要進入空間序列之中。
二、基本形的構成——雕塑素描造型意識的培養
結構在雕塑造型意義上可以理解為面的轉接和體積的穿插關係。巨集觀上,它便於將複雜形體分解成基本形體來概括分析;微觀上,有利於對物象區域性形體進行理解和塑造。
作為雕塑造型藝術基礎的素描,其主要研究方向就是形體與空間的關係,形體與形體之間的關係。形體與空間是密不可分、相輔相成的。通常的思維方式是通過塑造物象本身來確定它所佔有的特定空間。當然,我們也可以通過研究物象之外的空間來理解物象自身的形體與空間。這就像翻模子一樣,有了模子,也就等於有了你想要得到的形。因此,我們可以將空間分為“正空間”與“負空間”。“正空間”可以理解為物象本身所佔有的空間;“負空間”可以理解為物象之外的空間。
有了這樣的理解,對於我們的幫助是巨大的。它使我們的目光不斷地在“正負空間”上游動,非常有利於我們在塑造形體時把握造型的準確性。可以這樣說,形體因為有了空間才變得有意義,空間因為有了形體才變得生動。同時,對空間的理解不能僅僅停留在三個維度上,空間是多維度的,有了這樣的理解,對我們的學習與創作是非常有幫助的。
我們在觀察與描繪複雜形體時,最常用到的結構分析方式是將複雜形體看成簡單形體的規律性組合。因此,我們很有必要研究瞭解一些結構的基本組合規律,也就是說,要研究一下結構的型別。
物體的結構型別大致可以兩種。第一種是支架型結構。它以支架為構成形體的根本,支撐和連線著整個形體。它由主幹部分和支幹部分連線而成。這種型別的物體通常是生長的、運動的。如植物、動物等。另外還有常見的人造物,它們是人們以支架結構的原理創造出來的。
另一種型別是聚合結構,或者稱之為積量型結構。它們的共同結構特徵是:內部暗藏著一種幾何構造的關係,並能通過軸線、剖面線、切線等來確定。也就是通過“結構線”來支撐著物體的表面,並且通過表面與內面的***來製造出不同的形狀,並能使人深切感受到空間和體量的存在。所有支架型物體都具有自身的體量和空間,而聚合型物體並非都具有直接的支架性質。無論何種結構方式都遵循著一個共同的規律:外部形式是由內部性質決定的;外部是內部的結果。
有了以上的這些瞭解,當我們面對客觀物象的時候,就能夠對其造型規律中的結構特徵做出明確的分析與判斷,從而使我們的造型活動變得更加直接有力。
支架結構的分析有助於我們對物象整體關係中各部分的生長、方向、比例、運動以及空間性質的觀察。當我們畫一個瓶子的時候,首先畫出一組由軸線和各部分不同寬度的水平線組成的支架結構,這對於我們非常有用,因為它實際上解決了聚合物的“結構線”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決定了體積的比例和形狀特徵,結構線則在這種關係的基礎上,準確設定出形體的幾何構架,揭示出形體實在的積量。
由此可見,支架結構的分析將培養我們對於物象內在生長規律的自覺,“結構線”的探索將有助於對物象幾何構造的分析,這兩種分析方法彼此配合、互相照應,引導我們由表及裡、先整體後區域性全面地審視物象的結構。就像我們在畫一個人體的時候,不僅注意到人物內在骨骼的生長機制,同時也注意到人物形體各部分的幾何構造以及空間特徵。這樣,我們便可明確它們內在的整體關係和幾何結構,並持以深入的認識與感受。
參考文獻:
1.E·潘挪諾夫斯基***美國***《視覺藝術的含義》1987年8月 遼寧人民出版社
2.林建群***主編***《造型基礎》 2000年6月 高等教育出版社
論文摘要:形體、結構、空間是雕塑素描教學中要研究的主要內容。建立四維空間的造型意識是雕塑素描的重要手段,本文通過對空間內涵的剖析,揭示雕塑藝術中結構空間問題在雕塑素描教學中的規律。
素描作為雕塑藝術的一個基礎訓練手段,其首要問題就是觀察方法。這種觀察方法是立體的而非平面的;是四維的而非三維的;是運動的而非靜止的。實際上雕塑素描的訓練過程是一種思維方式和觀察方式的轉變過程,從單純的二維繪畫觀念轉換成立體的實體和空間全方位的思考、觀察和表現。
一、空間的性質與構成——雕塑素描觀察意識的建立
空間,實質上就是一個物體所處周圍環境的立體位置,以及它本身與周圍其他物體的距離間隔和區域。空間有三種特性:即虛空性、距離性、視域性。凡被知覺為空間的部分,必然有一種虛空性。這種虛空性,又決定它具有包含性和涵括性。在造型活動中,凡被知覺為圖形***聚焦***的部分,即感覺實在,就往前突進;而一旦感覺不是圖形,實在感便立即消失,變成一種虛空“無形”的和後退的因素。由此可見,凡被知覺為空間的因素,必然感覺是空虛的和後退的。距離性是指形態與空間、形態與形態上下、左右、前後的距離。在雕塑造型中對空間分割的量比權衡,實際是對不同距離的權衡。對這種距離的量比研究,在體量空間關係的表現和視覺繪畫形式經營中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因為“視覺總是喜歡比例得當的事物”。空間的層次性是無限的、是難以想象的超大系統。我們對空間的感知是在一個相對有限的範圍內進行的,加之我們的視域也是一個相對有限的空間,所以我們才能權衡和確立大小、整缺、方位等關係要素。空間限定意識對空間經營是有決定意義的。
二、基本形的構成——雕塑素描造型意識的培養
結構在雕塑造型意義上可以理解為面的轉接和體積的穿插關係。巨集觀上,它便於將複雜形體分解成基本形體來概括分析;微觀上,有利於對物象區域性形體進行理解和塑造。
作為雕塑造型藝術基礎的素描,其主要研究方向就是形體與空間的關係,形體與形體之間的關係。形體與空間是密不可分、相輔相成的。通常的思維方式是通過塑造物象本身來確定它所佔有的特定空間。當然,我們也可以通過研究物象之外的空間來理解物象自身的形體與空間。這就像翻模子一樣,有了模子,也就等於有了你想要得到的形。因此,我們可以將空間分為“正空間”與“負空間”。“正空間”可以理解為物象本身所佔有的空間;“負空間”可以理解為物象之外的空間。
有了這樣的理解,對於我們的幫助是巨大的。它使我們的目光不斷地在“正負空間”上游動,非常有利於我們在塑造形體時把握造型的準確性。可以這樣說,形體因為有了空間才變得有意義,空間因為有了形體才變得生動。同時,對空間的理解不能僅僅停留在三個維度上,空間是多維度的,有了這樣的理解,對我們的學習與創作是非常有幫助的。
我們在觀察與描繪複雜形體時,最常用到的結構分析方式是將複雜形體看成簡單形體的規律性組合。因此,我們很有必要研究瞭解一些結構的基本組合規律,也就是說,要研究一下結構的型別。
物體的結構型別大致可以兩種。第一種是支架型結構。它以支架為構成形體的根本,支撐和連線著整個形體。它由主幹部分和支幹部分連線而成。這種型別的物體通常是生長的、運動的。如植物、動物等。另外還有常見的人造物,它們是人們以支架結構的原理創造出來的。
另一種型別是聚合結構,或者稱之為積量型結構。它們的共同結構特徵是:內部暗藏著一種幾何構造的關係,並能通過軸線、剖面線、切線等來確定。也就是通過“結構線”來支撐著物體的表面,並且通過表面與內面的***來製造出不同的形狀,並能使人深切感受到空間和體量的存在。所有支架型物體都具有自身的體量和空間,而聚合型物體並非都具有直接的支架性質。無論何種結構方式都遵循著一個共同的規律:外部形式是由內部性質決定的;外部是內部的結果。
有了以上的這些瞭解,當我們面對客觀物象的時候,就能夠對其造型規律中的結構特徵做出明確的分析與判斷,從而使我們的造型活動變得更加直接有力。
支架結構的分析有助於我們對物象整體關係中各部分的生長、方向、比例、運動以及空間性質的觀察。當我們畫一個瓶子的時候,首先畫出一組由軸線和各部分不同寬度的水平線組成的支架結構,這對於我們非常有用,因為它實際上解決了聚合物的“結構線”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決定了體積的比例和形狀特徵,結構線則在這種關係的基礎上,準確設定出形體的幾何構架,揭示出形體實在的積量。
由此可見,支架結構的分析將培養我們對於物象內在生長規律的自覺,“結構線”的探索將有助於對物象幾何構造的分析,這兩種分析方法彼此配合、互相照應,引導我們由表及裡、先整體後區域性全面地審視物象的結構。就像我們在畫一個人體的時候,不僅注意到人物內在骨骼的生長機制,同時也注意到人物形體各部分的幾何構造以及空間特徵。這樣,我們便可明確它們內在的整體關係和幾何結構,並持以深入的認識與感受。
參考文獻:
1.E·潘挪諾夫斯基***美國***《視覺藝術的含義》1987年8月 遼寧人民出版社
2.林建群***主編***《造型基礎》 2000年6月 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