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畫的表現形式與審美特點
國畫,即中國畫,是屬於東方獨具風格的傳統藝術表現形式。它以線為主要造型手段,將空間與時間合二為一;運用生動的筆墨情韻,在畫幅上展現出一種天人合一,氣勢流暢,靈動多情的美。中國畫強調對萬事萬物的關注和物我合一,凝聚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智慧精華,也傳承了華夏民族特有的藝術精神。無論是草長鶯飛,蜻蜓點水;還是萬馬奔騰,傾流直下。無一不體現出我國傳統藝術的內在生命力,是我國乃至東方藝術的瑰寶。
一、國畫的表現形式
(1)工具材料的運用。國畫採用的工具材料,可以大致歸納為筆、墨、紙、硯。中國畫工具材料的效能決定了國畫的形式特點。尖而軟的毛筆,筆鋒變化無窮,在絹紙上將筆墨的情趣更是發揮的淋漓盡致。不同的筆帶來不同的效果,軟毫筆打墨汁渲染著色,均勻不著痕跡;硬毫筆白描人物勾線;兼毫筆剛柔相濟。墨的不同使用也會呈現不同濃淡變化、深淺層次。在紙上或者在絹上作畫,表現的筆墨和色彩的變化亦是有不同的意境。倘若用端硯作畫,墨液發揮慢,色澤深沉。這些都給國畫帶來了相當獨特的表現力。
(2)內容題材的選擇。隨著國畫的發展,題材和內容也在經歷不斷的改變和不同程度的側重。大致分為人物畫、山水畫和花鳥畫。國畫中的人物畫力求人物個性鮮明,刻畫的逼真傳神。其傳神手法,常把對人物性格的表現寓於所處的氣氛環境之中。如著名的東晉畫家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形神兼備,氣韻生動。山水畫是以描寫山川景色為主的繪畫,表現人與自然的關係,將自然和人融為一體。山水畫講求意境深遠,山水之中有美詩,一幅山水既是一首詩,一幅山水既是一種心境,一種感情。花鳥畫表現的是大自然的生命力。這三種畫相得益彰,昇華著我國國畫的真諦。
(3)與古典藝術相結合。國畫深刻體現著我國傳統文化,同時國畫與其他傳統文化形式緊密結合,交相呼應。國畫不僅與詩文的能完美結合達到深遠的境遇,更與書法、篆刻、剪紙等不同型別的古典藝術相得益彰。
國畫與詩的結合,擴大了繪畫的藝術感染力和表現力,是中國畫與眾不同的奧祕所在。“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講的就是畫家的藝術創作時體現出的詩的意境。如果說筆墨為畫之體貌,詩意則為畫之靈魂。而畫得最後往往有落款,許多畫家也是書法家,一副畫不僅能看到秀麗的山水、逼真的任務、栩栩如生的花鳥,更能看到或瀟灑、或不羈、或秀麗的書法。
二、國畫的審美特點
(1)意念的傳達——意境美。無論是寫詩還是作畫,都講求一個意境。意境的表現,是由中國人的傳統思維方式決定的。物我一體,天人合一,國畫試圖追求一種包容永珍的境界。畫家通過筆墨將自己的情感與自然相結合,創造出畫面上的氛圍,而畫面中的神韻能引起觀者的共鳴。
國畫中體現的意境,往往都是含蓄空靈的詩意之美和迷遠飄渺的氛圍之美。正如蘇軾讚美王維的詩一般“味摩潔之詩,詩中有畫,觀摩潔之畫,畫中有詩。”正如南唐董源的《瀟湘圖》,長山復嶺,茂林遠樹,層層疊疊;樹林中的房舍若隱若現;煙霧繚繞,秀美多姿。整幅畫面呈現出一種悠遠蔥鬱之感,使觀者如同進入其中,流連忘返。國畫中呈現的意境,會產生強烈的藝術震撼力,使人觀後久久留於心中,難以忘懷。
(2)直覺的聯想——空間美。西方繪畫受“物我兩立”的觀念影響,故以控制、探索的態度對待無窮的空間,西方繪畫中的空間是一種靜止與秩序的和諧。而中國畫深受傳統哲學思想的影響,其意識是“心靈之眼”感知空間萬物,注重通過作者本身直覺的聯想,把握自然物象整體節奏的流動性。
空間也有節奏,空間美體現出一種時空的節奏。正因為畫家是以動態的,不斷變換的視點感知空間,所以上下前後的感知過程中,空間已經節奏化。靜止不動是不會產生節奏的。如同我們欣賞一幅山水畫,舉目先看高遠的峰巒,隨著視線的下移,繼而看到幽深的谷壑,再往下看到石邊小溪。這就是作者空間意識表達出的一種空間美。
中國的畫家明白目有所極,幅有所限的道理。如何在有限的畫面中體現無限,只能通過人無盡的思維聯想,構造出一幅畫外有畫的篇幅,讓觀者一眼望去,不僅看到畫中物,更有無盡的畫卷隨之展開。這是表達空間美的最高境界。
(3)聽聲而類形——音韻美。國畫是東方繪畫的典型代表,融合了中華民族傳統的哲學觀念、審美意識和思維方式。它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高度的概括力,以書法的筆觸,用抽象的點、線、筆墨色彩打破時空的限制,呈現出一種音樂的節奏美和舞蹈的姿態美。
音樂描情,繪畫狀物。繪畫並非單純的畫面表達,它雖是訴諸視覺的藝術,但湧動的畫面中能讓人聽到流淌的音樂。自然的節律,經過國畫的表達,確實能給人一種韻律美,傳達出生命的內在資訊。畫面中線條的粗細長短,曲直剛柔,都好似樂律中的節拍,有強有弱、高低不同。線條與色彩的組合就像旋律和聲的交織。優美的國畫宛如一隻動聽的旋律。比如南宋趙孟堅的《墨蘭圖》,行雲流水般的線條展示著墨蘭旺盛的生命力。畫家將自己的感情融入進去,粗狂的線條展示陽剛之美,細膩的曲線意會陰柔之美。眼見耳聞的具體性通過“通感”的昇華,令觀者的感受更加豐富、強烈。
源於審美上的這種通感,中國畫的創作打破了與音樂間的障礙。畫中抽象的結構形式幻化成優美的旋律,以有形的筆觸畫出無聲的音樂。正是這種奇特的抒情效果,使國畫更富有順應生命的節律。
參考文獻:
[1]劉墨.中國美學與中國畫論[M].人民美術出版社,2003.
[2]馮民生.中西傳統繪畫空間表現比較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一、國畫的表現形式
(1)工具材料的運用。國畫採用的工具材料,可以大致歸納為筆、墨、紙、硯。中國畫工具材料的效能決定了國畫的形式特點。尖而軟的毛筆,筆鋒變化無窮,在絹紙上將筆墨的情趣更是發揮的淋漓盡致。不同的筆帶來不同的效果,軟毫筆打墨汁渲染著色,均勻不著痕跡;硬毫筆白描人物勾線;兼毫筆剛柔相濟。墨的不同使用也會呈現不同濃淡變化、深淺層次。在紙上或者在絹上作畫,表現的筆墨和色彩的變化亦是有不同的意境。倘若用端硯作畫,墨液發揮慢,色澤深沉。這些都給國畫帶來了相當獨特的表現力。
(2)內容題材的選擇。隨著國畫的發展,題材和內容也在經歷不斷的改變和不同程度的側重。大致分為人物畫、山水畫和花鳥畫。國畫中的人物畫力求人物個性鮮明,刻畫的逼真傳神。其傳神手法,常把對人物性格的表現寓於所處的氣氛環境之中。如著名的東晉畫家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形神兼備,氣韻生動。山水畫是以描寫山川景色為主的繪畫,表現人與自然的關係,將自然和人融為一體。山水畫講求意境深遠,山水之中有美詩,一幅山水既是一首詩,一幅山水既是一種心境,一種感情。花鳥畫表現的是大自然的生命力。這三種畫相得益彰,昇華著我國國畫的真諦。
國畫與詩的結合,擴大了繪畫的藝術感染力和表現力,是中國畫與眾不同的奧祕所在。“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講的就是畫家的藝術創作時體現出的詩的意境。如果說筆墨為畫之體貌,詩意則為畫之靈魂。而畫得最後往往有落款,許多畫家也是書法家,一副畫不僅能看到秀麗的山水、逼真的任務、栩栩如生的花鳥,更能看到或瀟灑、或不羈、或秀麗的書法。
二、國畫的審美特點
(1)意念的傳達——意境美。無論是寫詩還是作畫,都講求一個意境。意境的表現,是由中國人的傳統思維方式決定的。物我一體,天人合一,國畫試圖追求一種包容永珍的境界。畫家通過筆墨將自己的情感與自然相結合,創造出畫面上的氛圍,而畫面中的神韻能引起觀者的共鳴。
(2)直覺的聯想——空間美。西方繪畫受“物我兩立”的觀念影響,故以控制、探索的態度對待無窮的空間,西方繪畫中的空間是一種靜止與秩序的和諧。而中國畫深受傳統哲學思想的影響,其意識是“心靈之眼”感知空間萬物,注重通過作者本身直覺的聯想,把握自然物象整體節奏的流動性。
空間也有節奏,空間美體現出一種時空的節奏。正因為畫家是以動態的,不斷變換的視點感知空間,所以上下前後的感知過程中,空間已經節奏化。靜止不動是不會產生節奏的。如同我們欣賞一幅山水畫,舉目先看高遠的峰巒,隨著視線的下移,繼而看到幽深的谷壑,再往下看到石邊小溪。這就是作者空間意識表達出的一種空間美。
中國的畫家明白目有所極,幅有所限的道理。如何在有限的畫面中體現無限,只能通過人無盡的思維聯想,構造出一幅畫外有畫的篇幅,讓觀者一眼望去,不僅看到畫中物,更有無盡的畫卷隨之展開。這是表達空間美的最高境界。
(3)聽聲而類形——音韻美。國畫是東方繪畫的典型代表,融合了中華民族傳統的哲學觀念、審美意識和思維方式。它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高度的概括力,以書法的筆觸,用抽象的點、線、筆墨色彩打破時空的限制,呈現出一種音樂的節奏美和舞蹈的姿態美。
音樂描情,繪畫狀物。繪畫並非單純的畫面表達,它雖是訴諸視覺的藝術,但湧動的畫面中能讓人聽到流淌的音樂。自然的節律,經過國畫的表達,確實能給人一種韻律美,傳達出生命的內在資訊。畫面中線條的粗細長短,曲直剛柔,都好似樂律中的節拍,有強有弱、高低不同。線條與色彩的組合就像旋律和聲的交織。優美的國畫宛如一隻動聽的旋律。比如南宋趙孟堅的《墨蘭圖》,行雲流水般的線條展示著墨蘭旺盛的生命力。畫家將自己的感情融入進去,粗狂的線條展示陽剛之美,細膩的曲線意會陰柔之美。眼見耳聞的具體性通過“通感”的昇華,令觀者的感受更加豐富、強烈。
源於審美上的這種通感,中國畫的創作打破了與音樂間的障礙。畫中抽象的結構形式幻化成優美的旋律,以有形的筆觸畫出無聲的音樂。正是這種奇特的抒情效果,使國畫更富有順應生命的節律。
參考文獻:
[1]劉墨.中國美學與中國畫論[M].人民美術出版社,2003.
[2]馮民生.中西傳統繪畫空間表現比較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