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完善新農村建設中的農村物流體系

內容摘要:建設新農村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基礎和保障,目前中國農村物流水平低於城市,而物流是實現城市支援農村,農產品進入城市的重要渠道。因此,加強和完善農村物流體系是當前新農村建設的必然要求。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 農村物流
  
  在國的物流成本遠高於歐美國家,在農村尤為嚴重,這種狀況影響農民收入的增長。2006年的中央“一號檔案”,第一次把“加強農村現代流通市場體系建設”寫了進去:讓現代流通業進入農村,“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實現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援農村。促進農村的商業流通被列為新農村建設的有效方式。
  
  新農村建設的內涵
  
  新農村建設的內涵十分豐富,既包括物質和精神文明,也包括農村政治發展,是一項巨集偉巨大的工程。

  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是發展農村經濟,推進農業現代化,壯大農村產業基礎。優化農村產業結構,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核心是增加農民收入。為此,政府把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提高農民的整體素質,作為發展農村經濟的基礎工程來抓。新農村建設要為廣大農民普遍地過上小康生活和富裕生活鋪平道路。不但不要讓農民為生活發愁,而且還要讓廣大農民能夠像市民一樣擁有潔淨方便的自來水、清潔的燃料、整潔的廚房、舒適方便的衛生條件和平坦的道路。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農村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弘揚中華傳統美德,著力構建與時代相適應的和諧農村。改善農村的整體面貌,加強農村道路、通訊、電網、飲水、沼氣、垃圾收集處理等方面的建設。據粗略估計,目前我國農民佔用的宅基地相當於全國城市建成區面積的3倍。通過鄉村建設規劃,宅基地整治,不但可以節約和集約使用土地,而且可以為廣大農民創造更加優美的生產和生活環境。提高鄉村治理水平,推進鄉鎮體制改革,進一步完善村民自治,調動廣大農民參與農村建設積極性,確保新農村建設取得實效,農民得實惠。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縮小城鄉發展差距,實現農村工業化和城市化的一項重要戰略舉措,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基礎和保障。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發展現代農業。而當前推進農業產業化、改善農村整體面貌等都涉及到一個問題,那就是渠道問題。即農村物流問題,因此,必須完善我國當前的農村物流體系來支援新農村建設。
  
  發展農村物流對新農村建設的作用
  
  現代物流的內涵非常豐富,從縱向看涉及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資訊處理以及為上述各個環節提供裝備和配套服務的諸多領域,其本身就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從橫向看物流服務是一個幾乎涉及國民經濟各個方面的,跨地區、跨行業、跨部門的基礎性產業,具有強大的經濟滲透帶動效應。因此,發展農村現代物流,能夠帶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相關技術的革新和改造;能夠帶動農村資訊化建設,提高農村資訊化水平;有利於促進農村經濟產業結構、物流相關企業組織結構的調整;能夠促進和帶動高效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建設和完善,提高農村市場流通的現代化水平;有助於降低和分散農民經營風險;推動農村市場流通領域的現代化,提升為農民服務的質量水平。
  
  當前我國農村物流存在的問題
  
  農村物流基礎設施落後。農產品的生產季節性強,鮮活量多,不易儲藏運輸,這就對農村物流基礎設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國農村路網和運輸服務體系起點較低,目前仍有近4萬個建制村不通公路,近1萬個鄉鎮、30多萬個建制村不通瀝青水泥路;農村公路中四級和等外路佔將近九成,砂石路佔七成以上,許多地區缺橋少涵、晴通雨阻,農村公路的覆蓋能力、技術狀況和管理水平等都不能適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需要。

農村物流資訊化程度低。資訊化建設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經濟和社會發展,但由於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和國家整體實力缺乏,在廣大的農村並未真正開始資訊化建設。目前,我國在廣大農村地區建立起了無線電視網路和廣播電話系統,但是他們所能提供的資訊相對有限,而且範圍比較狹窄。因此,農民在開展生產過程中,還非常缺少有效的資訊支援,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當前農村經濟增長緩慢。
  農村物流分散。目前,我國農產品的生產經營主要是由大量的農戶進行的。這些農戶的生產零星分散,經營規模小,專業化程度低,因其分佈地域廣泛,導致農村物流的分佈面廣、物流服務物件的數量龐大,物流規模普遍較小。一方面,物流服務物件絕大部分是千千萬萬的個體農戶,數量龐大;另一方面,具體每家每戶,其物流規模卻又很小。由於農村物流的分散性,使得農村物流服務的地域範圍必然擴大,這將對支援物流的資訊系統提出更高和更特殊的要求。
  農村物流人才短缺。物流人才是全國短缺人才之一,據估算,到2010年,高階物流人才需求量約為20-30萬,加上中級、初級物流人才數量很大。而我國農村物流的人才更加匱乏,從而制約我國農村物流的發展。
  總之,當前我國農村物流的不足嚴重影響了當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由此,我們必須採取措施,構建與新農村建設相適應的新型農村物流。
  
  建構新農村物流體系的措施
  
  如何有效地發揮好物流這一現代經濟核心的作用,加大物流扶助力度,更好地為新農村建設服務已迫在眉睫。針對現有農村物流體系存在的問題,應採取如下措施:
  加強農村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我國農村物流水平的提高,需要良好的基礎設施的支撐,公路運輸是廣大農村地區最基本的運輸方式,直接影響農民增產、增收和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的改善,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前提和基礎條件。加快農村客貨場站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農村客運,努力提高農村客運網路的通達深度和覆蓋密度,已經成為“十一五”期間道路運輸發展的重要政治任務。
  加強農村資訊化建設。各基層政府要著手建立為農產品交易提供平臺的農網;為農民、基層的資訊服務站、市場需求者之間提供資訊交流的平臺。加強廣播、電臺、電視、電話、郵電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將更切合實際;現在農村的電視普及率已達到90%以上,農戶電話(含行動電話)的普及率也達到了60%。電話的作用已經為人們所接受,電話可在資訊的交流與傳播中發揮獨特的作用。安吉縣已率先對農村實行了121免費查詢服務。但這僅僅是為農民服務的一個方面,也可以在電視上請專家線上解答農民的各種問題,農民朋友們有什麼問題就可以進行適時的諮詢。
  組建多元物流模式。農戶自產自銷,不僅成本高,而且由於不瞭解市場狀況,往往失利。國際上通行兩種農產品物流形式。一是農民組成合作社,專門從事運銷。丹麥、紐西蘭、澳大利亞是典型。這相當於生產企業自營物流。二是由經紀人或代理商同第三方物流簽訂合同,由專業的物流公司從事物流業務。在現階段“公司加農戶”的模式下,實行訂單或成片租賃開發的公司,可以自營物流,也可以委託第三方來從事物流業務,結果都可以使農民收入穩定增長,使農產品更快的進入流通領域。
  落實相關政策培養物流人才。我國的物流要發展,人才是關鍵。從德國、美國、日本等國物流發展的歷史證明,發展物流的關鍵是具備一支優秀的物流管理隊伍。要求管理者必須具備物流供應鏈中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整體規劃水平和現代管理能力。培養物流人才可以通過政府、院校、企業三方共同努力來實現。大中專院校應根據其自身實際情況開設物流專業,培養物流人才,或者通過國家勞動部門、人事部門組織對具有相關專業知識的人員進行短期培訓,同時出臺相關政策鼓勵大學生到基層服務,以滿足農村對物流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