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聾啞兒童教育的論文

  聾啞兒童在我國是一個重要的特殊群體。這一群體人數眾多,情況複雜。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淺談如何進行聾啞兒童特殊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運用宣傳、教學、訓練、諮詢等手段,幫助學生了解自己、認識世界,根據自身的條件建立起有益於個人與社會的生活目標,在學業、職業和人際關係等方面得以充分發展,從而獲得最佳的生活適應。聾啞學生各種素質的形成與發展都與心理素質的發展水平有密切的聯絡。瞭解和掌握聾啞學生的心理,及時發現聾啞學生的心理異常現象,並及時採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有助於我們有的放矢地對他們進行教育,從而培養他們健康的心理,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關鍵詞】聾啞兒童;心理健康

  聾啞兒童在我國是一個重要的特殊群體。這一群體人數眾多,情況複雜。按照國家統計局公佈的2005年末全國人口數,推算出本次調查時點的我國總人口數為130948萬人,據此得到2006年4月1日我國殘疾人佔全國總人口的比例為6.34%。其中聽力殘疾2004萬人,佔24.16%;言語殘疾127萬人,佔1.53%。

  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人口數推算,全國約有0~6歲殘疾兒童139.5萬,其中聽力殘疾的有15.8萬。

  從殘疾狀況和致殘原因來看,先天性聾啞的兒童將比後天性聾啞的兒童數量多、比重大。造成先天聾啞的原因很多,主要是遺傳疾病、近親結婚、妊娠期疾病以及某些地方病等。

  這些聾啞兒童先天的或在嬰幼兒時期便無法和周邊世界進行正常的交流,由於聽力和表達能力的降低,限制了他們與人交流機會,社交活動的減少、生理上的缺陷,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他的心理健康,易使他們產生自卑感。因此他們的心理狀況和健全的同齡兒童相比會有很大的差異。例如,聾啞學生孤獨傾向強於一般學生,便與他們的自身特點有關。

  除了聾啞兒童自身的生理原因外,影響聾啞兒童心理健康的還有很多外在因素。

  一、聾啞學生心理異常的主要表現

  1.判斷是非的能力差,易上當受騙。由於聾生受到自身條件的限制,無法對語言文字進行深刻地理解,知識水平和理論水平的偏低,造成他們的道德觀念較為模糊,片面主觀地看待周圍發生的事情,無法正確地、深刻地判斷是非、好壞、善惡、美醜,易於受到社會上壞人的引誘,模仿了社會上不良的道德行為,並把其作為良好的道德行為來效仿。

  2.意志力薄弱,易產生自卑的心理。在學校裡,老師的批評,可能導致聾啞學生離校出走,甚至放棄學業。在家裡,父母一兩句過重的話語,可能導致聾啞孩子離家出走,對父母不理不睬。在社會上,不願和健全人多接觸,生怕別人嘲笑,對自己沒有信心。

  3.依賴性強,不善於自主學習。在學習過程中當遇到困難時,不善於向老師和同學請教,坐等老師抄給他們標準答案或乾脆抄襲他人的作業,完成學習任務的自覺性不高。

  4.自私自利,排斥他人。以自我為中心,很少考慮他人的利益、處境、心理感受,與別人***包括家長、老師、同學、鄰居***關係疏遠,常發生衝突。

  5.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對所學知識容易遺忘。

  二、聾啞學生心理異常的原因

  ***一***家庭方面

  1.遺傳因素的影響。調查表明,多數聾啞學生都是母親在懷孕的時候,身體多病,服用副作用較大的藥物造成的或是在出生後的嬰幼兒時期注射各種有損聽覺的針藥導致。生理上的耳聾,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他們的心理健康。如因聽覺受損,致使他們上課時容易視覺疲勞,注意力不集中等。

  2.家庭教育的影響。一是無教育現象。大多殘疾兒童要麼閒散於社會、整天無所事、到處閒逛、自生自滅,要麼被鎖在家中,與外界隔離,更有少數殘疾少兒整天跟著父母出入廟宇,求神拜佛,聽信江湖郎中的信口雌黃,神丹妙藥,延誤學習的時機。二是教育不當。有的家長雖有心讓自己的殘疾孩子接受教育,但由於不瞭解殘疾兒童的身心特點或無法與殘疾少兒正確交流,不能進行科學有效的教育;有的盲目追求,不能按正常兒童的標準去要求他們;有的方法簡單、粗暴,動輒拳腳相加;有的對孩子百般呵護,要什麼給什麼或者悲觀失望,對孩子不聞不問,放任自流。

  3.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一是有些家長不能正確對待孩子的現狀,不面對現實,帶著孩子東奔西跑,讓孩子一會兒上小學,一會兒上特殊教育學校,搞得學生身心疲勞、精神緊張;二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家長不顧孩子的生理條件,把自己的意願強加於孩子,總希望孩子能創造奇蹟,能和健全人一樣生活,致使孩子的學習壓力加大。學生長期處於精神緊張狀態,是引起心理異常的重要原因。

  ***二***學校方面

  1.教師心理懲罰的影響。其主要表現在:一些教師責任心不強,或不負責任,或缺乏理智,或不懂得學生心理特點和思想教育方法,對學生,尤其是學習成績不好又常常違反紀律的聾啞學生,進行簡單、粗暴的訓斥、挖苦,給學生造成心理傷害。

  2.教育成效的影響。有的教師對學生的學業成績看得特別重,對自身所付出的勞動,希望能有較高的回報率,盼望個個學生取得好成績,由於一味地追求教學效率,而忽視了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3.教師對批評和讚揚的度把握不好。如對常受到教師表揚的聾生,一旦受到教師的過重批評,他們就會在心理上造成創傷,心理承受不了這種壓力,有的甚至離校出走。

  4.學生之間的相互影響。高年級的聾啞學生的行為和各種習慣,直接影響著低年級的聾啞學生,因為他們有著共同的語言交往方式。如高年級的個別同學,因為某種原因受到老師的批評,於是就哭鬧、拒食甚至告訴老師:“我不想上學了,我要回家!”低年級的個別學生對這種行為就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盲目效從。

  ***三***社會方面

  1.受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聾啞學生雖然聽不見、說不出,但他們不是生活在真空裡,同樣也受到商品經濟條件下社會上出現的?a href='//' target='_blank'>種植渙擠縉?撓跋歟?掛恍┝?蒲??雜詰賴慮楦瀉兔欄杏脅徽?返睦斫狻K?歉?資艿槳萁鷸饕謇順鋇某寤鰨?つ孔非蟾咚?降奈鎦氏硎埽?壇ぷ運階嶽?⒑靡荻窶偷認捌??/p>

  2.受成人的影響。聾啞學生的模仿能力特別強,社會上一些成人的舉動影響著他們的行為。如成人抽菸、酗酒、賭博、染髮等,他們也會效仿。

  3.社會偏見與認識不足。社會上對殘疾少兒存在偏見,視殘疾人為“殘廢”人,對他們冷漠、疏遠,對殘疾人的教育、發展沒有正確認識,就連有的普校、幼兒園的教師都把殘疾少兒拒之門外,這些導致了聾啞少兒產生心理異常。

  從以上幾點可以看出,聾啞兒童心理健康的構建工作是一個複雜而龐大的工程,單靠哪一方的努力都是不夠得,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等各方面的通力協作。

  首先、需要優化家庭教育環境,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家庭是聾啞兒童除了學校接觸最多的外界環境。學校需要加大同家長的溝通,召開家長座談會、開展諮詢活動等方式幫助家長更新認識,轉變觀念,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教師與家長統一認識、分工合作,形成教育合力,確保聾啞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

  其次、需要提高教師素質、擺正育人觀念。對聾啞兒童來說,影響最直接、最明顯的就是從事特殊教育的教師。因此特殊教育學校應培養教師樹立正確的育人觀念,提高自身修養,學習掌握殘疾兒童心理學,針對每個聾啞兒童的不同心理狀態,開展有針對性的心理輔導,使聾啞學生個性心理中的缺陷得以補償和矯正。同時,教會聾啞學生如何調節自己的心理, 如何抵制和糾正錯誤心理、完善自己的人格形象。

  最後,還要讓聾啞學生走向社會,融入社會。學校教給聾啞學生必備的生活技能,使其可以走上社會,瞭解社會,熟悉社會,正確的人事社會,適應現代社會生活,消除由於封閉而產生的心理誤區,消除自卑感,積極健康的融入到社會生活中。

  總之,針對聾啞兒童一定要本著“以人為本”的思想,體現出全面地人文關懷精神。在聾啞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有承認並尊重不同學生差異,因材施教,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工作。注意引導聾啞兒童去努力塑造完美、成功的自我,尊重每一個學生,不歧視、挖苦或漏掉一位學生,這對於身有殘疾的學生尤其重要。同時,也要讓學生經受挫折和磨練,形成健全的人格,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遠大的理想。

↓↓↓↓↓下頁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