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人口問題研究的新視角

  熊光清博士所著的《中國流動人口中的政治排斥問題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出版了,這本書是在作者博士學位論文基礎上修改而成的。我作為他的導師,對於該書的出版甚感高興。
  該書從政治排斥的視角出發,對流動人口的政治處境進行了全方位的分析和研究。首先,對政治排斥的概念、含義和型別進行探討,構建了一種政治排斥理論的分析框架;接著,對實地調查獲得的第一手資料進行了認真的分析,論證了中國城市政治系統確實存在對流動人口政治排斥問題的觀點;然後,從社會制度、社會結構和群體自身因素等幾個層面分析了流動人口中政治排斥問題產生的深刻原因,並從政治風險的角度揭示了流動人口中政治排斥問題的負面影響;最後,從流動人口政治參與的權利、能力和條件等幾個方面提出瞭解決這一問題的對策性建議。我認為,該書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貢獻:
  第一,拓展了流動人口問題研究的政治視角。改革開放以來,流動人口急劇增加,他們為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其生存狀況和社會處境並沒有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出現明顯改善,特別是其政治處境基本沒有改善,規模巨大的流動人口的政治積極性和創造性沒有得到充分發揮,他們處於政治生活的邊緣,其基本的政治權利難以得到有效保障。該書對流動人口政治排斥問題第一次進行了較為系統全面的研究,對不少前沿的理論問題和現實對策問題進行了探索性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從政治學角度研究流動人口問題的缺失,就此而言,該書具有較高的創新性。
  第二,引入並完善了一個分析社會弱勢群體政治處境的新概念——政治排斥。作者通過對社會排斥理論興起和發展的回顧,構建了一種政治排斥的分析框架,並運用這一分析框架來研究流動人口的政治處境,從而對新的條件和環境下產生的新的問題做出了深刻的闡釋,並在分析正規化和研究方法上有所突破和創新。同時,政治排斥這一概念很大程度上是從社會排斥這一概念移植過來的,運用政治排斥理論分析問題,也可以借鑑西方學術界已經較為成熟的社會排斥理論的成果和西方國家在消除社會排斥方面的實踐經驗,提供有效化解這一問題的政策措施的新視角。正是運用這種分析框架,作者對中國流動人口的政治問題的研究更富有解釋力和說服力,從而也增強了該書的理論價值,並提出了許多富有啟發性的觀點。
  第三,揭示了一個客觀存在的社會事實,以期引起學術界和相關政府部門的重視。由此,作者把流動人口被排斥在政治之外的社會事實,以一種恰當的、簡潔的語言形式揭示出來,以期引起學術界和相關政府部門如同關注流動人口生存問題一樣來關注流動人口的政治問題,並化解蘊藏於流動人口政治排斥中的政治風險問題。這無疑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
  綜觀全書,該書立意底蘊豐厚,結構合理,條理清晰,語言精煉;對理論資源的回溯和前人研究成果的梳理到位;統計分析和論證過程邏輯嚴密,圖表、資料的恰當運用增強了論證力度;合理處理了理論研究與現實關懷、實證研究與規範研究、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之間的關係。閱讀該書,能享受到一種渾然天成、一氣貫通的閱讀美感,並體會到作者求真務實、心憂天下的強烈現實關懷。
  當然,該書也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例如,對政治排斥分析框架,特別是數量分析的因素可進一步精細;調查問卷設計應儘可能涵蓋政治排斥的主要問題;對解決問題的方案措施仍需從更寬闊的視角加以論證。然而,瑕不掩玉,該書是一本值得一讀的具有較強開創性的學術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