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餃子散文

  《包餃子》

  大年三十家家戶戶都要包餃子吃,我家也不例外。

  白天,媽媽對全家人說:“今天是大年三十,我們晚上一起來包餃子吧!”。聽完這話,我馬上歡呼起來:“我最愛吃餃子了,太棒了!”,“不過,有一個小小的要求,每個人都要參與進來哦!”媽媽這明明是在挖苦我,我從來沒有包過餃子,這次肯定要出洋相的。奶奶和媽媽先忙著和麵、調餡,準備好後,就開始包餃子了。我也想學包餃子,於是就在旁邊跟著奶奶學。我問奶奶:“奶奶,餃子怎麼像一個元寶啊!”奶奶說:“餃子就是元寶啊!”聽奶奶這麼一說,我想起在餃子裡放上各種東西,預祝吉祥。於是我給爺爺包了一個桃子餡的,形狀像桃子;給奶奶包了一個蘋果餡的,形狀像蘋果;給爸爸包了一個硬幣餡的,形狀像硬幣;給媽媽包了一個糖餡的,形狀像糖果。包好後,我對媽媽說:“媽媽,一會煮餃子先煮我包的餃子行嗎?”媽媽說:“行,就先煮你包的奇形怪狀的餃子。”當新年的鐘聲敲響時,媽媽將煮好的餃子端上了桌子。我趕緊給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每人的碟子裡夾了一個我包的奇形怪狀的餃子。並催他們趕緊吃餃子,他們高興地夾起餃子咬了一口後,都說:“這是什麼餡的餃子呀!”我在旁邊興奮地說:“這是我包的吉祥餃子,預祝我們全家和和美美,祝爺爺長壽百歲;祝奶奶平平安安;祝爸爸財源滾滾;祝媽媽甜甜蜜蜜。”他們高興地說:“謝謝你,真是個好孩子。”

  晚飯時,吃著自己包的餃子,我心裡美滋滋的。我邊吃邊想:“看來這包餃子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呢!幹家務也要講究方法和技巧,還要多練習,才能做得好,’熟能生巧’嘛。”

  這時奶奶給我也夾了一個餃子並說:“奶奶也給你包了一個吉祥餃子,是芝麻餡的,祝我孫子的學習成績芝麻開花節節高。”我高興地說:“謝謝奶奶!”哈哈哈,我們全家沉浸在幸福的笑聲中。

  《我學會了包餃子》

  俗話說,“好吃不如餃子,舒服不過倒著”,北方人民對於餃子的喜愛可見一斑了。

  包餃子最能體現一家人的溫馨與親暱的氛圍,你看,剁肉的,和麵的,擇菜的,擀皮兒的,包餃子的,燒火的,各有分工,人人能幫上忙,個個能露一手。包出的餃子也是形狀各異,大小不一。用我岳母的話講,叫做“從爺爺輩兒到孫子輩兒的都齊了。”全家人說說笑笑,其樂融融也哉!

  昨天晚上,我一回到家,正好看見媽媽在包餃子,我一時心血來潮,忙放下書包,對媽媽說:“我也來幫您包餃子吧。”媽媽吃驚地說:“喲,這太陽怎麼打西邊出來了?”我一聽,頓時羞紅了臉。

  拿著皮,媽媽又用筷字夾了不多不少的餡,接著,媽媽用左手託著皮,大拇指壓著裡面的餡,然後,右手大拇指和食指,一起動,把皮對摺捏一捏,左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用力掬一掬,一個圓鼓鼓的餃子就誕生了!

  竟如此簡單,我也迫不及待的學著媽媽的樣子,往皮裡夾了一大團餡,媽媽說:“可欣,你不能夾那麼多餡,不然皮會被撐破的!”聽了媽媽的話,我把餡弄出一點,然後,又把它包起來,我的“傑作”就完成了!雖然它並不漂亮,但我還是很高興。接下來,我又包了十幾個,包的越來越熟練,也越來越好。

  雖然我的餃子沒有媽媽包的好,但我還是很開心,因為我感受到了勞動的喜悅。真是應了那句話:功夫不負有心人。只要你肯付出努力,就一定會有收穫。

  《餃子的起源》

  1400年前冬至這天,“醫聖”張仲景為了給家鄉的老百姓治凍疾,把煎熬的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熱的藥材,用麵皮包成耳朵狀,煮熟連湯帶食贈給窮人,老百姓從冬至吃到除夕,治好了凍疾,後來紛紛模仿包起了“餃耳”,這就是今天餃子的祖宗。

  餃子是重大節日的主食,象徵著團圓吉祥。在我們北方,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等重要節日,幾乎每家每戶都要包餃子。俗話說,舒坦不如躺著,好吃不如餃子。可能出於這種喜愛的緣由,自古以來,餃子就被人們視為重大節日必不可少的一種美食。

  從古至今人們對餃子的熱衷,不僅是因為餃子好吃,它和中國年一樣,是一種標誌。和其他幾大傳統食品,粽子、月餅等一樣,不僅是中國老百姓餐桌上的一道美食,更多的代表中國的飲食文化。“除夕的餃子,吃的不是外人”,一家人圍坐桌前,邊包餃子邊聊天,氣氛和諧其樂融融,餃子既是美食也是平安、團圓、富足吉祥的象徵。除夕夜亥時一過,便交子時,是新年最初的時刻,吃餃子寓意著“開張大吉,萬事如意”;餃子有餡,需剁碎,代表著歲歲平安,餃子外形似元寶,代表著招財進寶,煮餃子熟了飄起來代表勃勃升起,煮破了,叫喜開花了,盛餃子叫元寶入庫,大夥一塊分著吃叫福氣分享,看似小巧玲瓏的餃子,竟有如此這般多的說道,真是不可小覷。

  本來,元宵節和中秋節也是吃水餃的節日,然而近幾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家戶戶餐桌上的食品琳琅滿目,日益充足。再說,元宵節有各式各樣的元宵,中秋節有名目繁多的月餅,各種美食讓人顧及不暇,因此,水餃也就不再獨佔一席。人們為了省時省力,水餃在這兩個節日就變得可有可無了。當然,如果有,並不是畫蛇添足,而是錦上添花。

  除了重大節日,我們民間的許多習慣風俗還與餃子有關。

  ““餃子就酒,越喝越有”,中國的傳統習俗喝酒必有下酒菜,物質匱乏的年代如果有盤餃子足以。三兩好友圍坐一起,幾杯小酒,幾個餃子,幾句家常,倒也是美不勝收。或許真是餃子帶來的好運,果真應了那句話,生活越來越有了。

  “冬至餃子,夏至面”是我們北方流行的一種飲食風俗。冬至是數九寒天的開始,預示著寒冬的正式來臨。從此,人們要經歷九九八十一天的煎熬才能真正步入暖融融的春天。在歲月的長河中,勤勞智慧的人們根據氣溫和景象的變化特點,已經總結出了便於傳頌和記憶的時令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抬頭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家中做飯坡裡吃***進入無凍期,春耕開始***。九九歌不但讓人們熟悉了氣溫和季節的變化特點,同時也給人帶來了春的希望,並且因其語言生動、朗朗上口而深受人們喜愛和傳頌,以致成為進入冬至以後婦孺時常唸誦的小令。為了迎接冬至這一重要節氣的到來,在我們北方,一直延續著家家戶戶吃餃子的習慣。據說,因餃子的形狀極象耳朵,所以這一天,只有吃了餃子,在最冷的時候才不會把耳朵凍掉,以確保八十一天都順順利利。

  前不久看到一則訊息,說韓國欲將筷子申遺,後來又說是謠傳,真假難辨。我是這麼看的,泥菩薩再貼金也成不了佛。可是,今天拿筷子說事,明天說不定是餃子也未可知。畢竟是我們自己民族的東西,為何要讓別人搶了先?

  餃子,作為一種傳統的飲食,可能難登大雅之堂。但是人們對其卻情有獨鍾。聰明勤勞的人們在保持了原有外形的同時,已經改善了它內在的質地。如今,從名貴的海蔘、鮑魚、魚翅,到田間地頭的白菜、西紅柿、辣椒,只要席面上能見到的菜品,都已被餃子囊括其中。小小的餃子大有一包天下的氣勢,給人們帶來了無比美好的享受和快樂!

  餃子,雖然外形樸素、結構簡單,但它能勾起一段美好的回憶,也可能寄託人們無數美好的願望,它更能代表一個地方甚至一個民族的質樸風情,它會讓遠離故土的人們對其倍加親切和懷想,因為它的味道能夠代表家鄉的味道!